转变教师观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教师观念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起着关键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曾任教的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中学的课改实际,谈谈该校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是如何转变教师观念的。
  一、精心前期准备,为“转”做好铺垫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心里已根深蒂固,如果发生改变,教师不免会有抵触情绪。为此,大连市第二中学在进行改革前精心设计了一些活动,让教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一是以论坛为平台,引导教师关注课改。学校每学期要举办一次教师论坛,在论坛上,教师围绕某一主题介绍经验、交流体会、展示成果、畅谈创意。从2010年起,每届教师论坛都以创建高效课堂为主题,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课前预习到作业布置等各个角度对创建高效课堂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教师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认识越来越清,对如何创建高效课堂的思路越来越明,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以观摩为契机,增强教师感性认识。在改革前,学校组织教师到山东省昌乐二中、东北师范大学附中等课改典型学校参观学习,通过听课、观看课堂视频和宣传片等方式,教师亲身感受到了改革的意义和效果,增强了感性认识。
  三是以问卷调查为手段,增加教师紧迫感。学校对全体高一、高二学生进行学情调查,围绕高效课堂和学生学习习惯设计了28个选择题,同时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法提出建议。调查数据和学生建议汇总证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还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对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的要求十分迫切。学校将这些数据和建议原汁原味地反馈给教师,增加了教师对课改的紧迫感。
  二、讲清“改”的道理,为“转”提供支撑
  首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通过举办讲座、推荐书目、开展读书沙龙等形式,让教师了解当今世界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增强了其危机意识。
  其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改变学生学习现状的需要。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这种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限制了学生的多元思维,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有效开发。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对学校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根本l生的变革。
  最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教育理论的支撑。学校积极开展学习培训,邀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主要是学习金字塔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学习的基本过程,强调学习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肯定学生个人的努力,也要强调团队在学习中的作用,为课堂改革模式的建立和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把握舆论导向,为“转”创设氛围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新事物,在改革的起步阶段和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杂音,在探索过程中,教师的思想也会有各种波动。学校要根据教师的思想动态,抓住教育契机,占领舆论高地,为改革创设良好的氛围。
  一是确定教育主题和行动口号,适时引导。在起步阶段,针对“教师对多年的灌输法恋恋不舍,不愿放弃”的现状,学校确定了“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教育主题。改革进行一段时间后,遇到了各种困难,针对许多教师想放弃探索、走回头路的情况,学校确定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教育主题。其后,学校根据不同课改阶段的情况,也确定了与之对应的教育主题,对教师起到极大的鼓励作用,从而推动课堂改革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同时,学校在课改的不同阶段也提出了不同的行动口号,改革初期提出了“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的口号;在个别学科和班级先行先试阶段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口号;在课改困难时期提出了“只为课改想办法,不为困难找借口”的口号;在课改出现过于追求形式、有模式化倾向时,提出了“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的口号。
  二是勾画美好愿景,让师生心向往之。学校广泛宣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美好愿景,让每位改革者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为此,学校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三大愿景:第一愿景,经过前期的论证、试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学校全面铺开,达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效应;第二愿景,课堂教学改革在争论、质疑声中一路前行,达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境界;第三愿景,经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学校课改一定取得成功,具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势。
  四、讲究工作策略,为“转”赢得市场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涉及面广,变化幅度大,会有各种阻力是意料之中的事,为减少阻力,赢得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工作策略十分重要。
  一是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学校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动员培训,以达到“人人是课改的宣传员,人人是课改的实践者,人人是课改的指导者”的效果。学校从开始就确定全员参与策略,有效地减少了杂音,增加了正能量。对全体家长进行动员,让全体家长清楚课改的意义、目的,进而从思想到行动上配合、支持学校的课改。
  二是发扬民主,凝聚共识。在改革之前学校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在征得多数教师认可的前提下进行改革,随后学校抛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分别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各个教研组进行研讨,在研讨中统一了认识,凝聚了智慧,坚定了信心。
  三是坚定立场,态度鲜明。首先,学校领导统一认识,声音一致,不给观望者和抵触者有任何借口和心理暗示;其次,学校态度鲜明,提出了“坚决推进,一往直前,义无反顾,力度要大,行动要快,质量要高”的口号;最后,学校对教师要求明确,即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怀疑、不观望,不抵触”。
  四是现身说法,互相感染。让身边人教育身边人。领导的说教,有时教师会产生逆反情绪,而身边人的故事会更有说服力。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一些教师的观念和行动在悄然变化,让他们对课改认识前后反差大的教师现身说法,效果十分明显。
  五是转化后进,创新方法。针对有抵触情绪的教师,学校采取的策略是“推着走”,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外地学习,逼着他们尝试用新模式上一节公开课,让他们点评课改公开课,从这些教师身上找课改的闪光点再无限放大。在“推”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念会逐步发生变化,由抵触到认同,由认同到成为学校课改的引路者。
  六是获得认可,及时反馈。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将课堂中的问题和学生对课堂的积极评价及时反馈给教师。同时,举办开放周,把家长请到课堂,让其亲身感受新模式课堂的魅力。
  实践证明,只要转变教师观念的方法得当,就能实现“想改的敢于改,观望的跟着改,抵触的也想改”的目标,使全体教师心甘情愿、自主自觉、积极主动地支持改革,进而达到改革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责任编辑 杨晶晶)
其他文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关心融洽,师生互动,共同创建充满活力与情趣的新课堂,让学生快乐成才。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好一节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等于这堂课成功了一半,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又能把学生很快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我在教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旋转与平移》第一课时,首先从问学生是怎么上学来的开始,自然地引出骑车、步行等运动现象,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肺癌组45例,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检测两组BALF和血清中CYFRA21—1水
近年来,随着显微技术的广泛应用,巨大垂体腺瘤的全切率不断提高,手术死亡率明显下降;因手术对鞍区组织结构牵拉和损伤,故术后早期易并发较严重的尿崩症及低钠血症。2002年7月-2007
临床上采用银汞合金修复窝沟初龋常常导致过多健康牙体的损失,且继发龋发生率较高。流体树脂是近年来研制的用于牙齿细微结构缺损的修复材料。据报道,复合树脂及可光固化窝沟封
口算是一切其他计算的基础,也是学生长大后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中国小学教育历来重视口算。但是,由于口算任务往往较为简单,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口算教学不够重视,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和听课感受,谈谈口算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矫治对策。  一、摈弃不教也会的错误观点,提倡加强口算教学  在低年级,由于学生有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渗透,口算教学任务的完成往往显得很轻松,不少
基于对人的主动发展意识与能力的关注,“新基础教育”倡导“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观。在新的教学价值观下,教师充分认识到,要促进数学课堂转型就要努力提升课堂“互动生成”品质,以实现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通过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探索通过“长程两段”的结构教学,以“大问题设计”的下放和教师的点拨、引领为出发点,从时间、空间和方法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表达,通过课堂中学生资源的收集与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
在我国当前教学改革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针对我国高等师范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显得尤为必要。文章简要介绍我
摘 要:中职会计专业以培养初、中级会计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毕业生除了应具备一定的会计基本职业技能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采用传统的知识导向的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的形成,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工作岗位和社会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会计课
本文认为,“十五大”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概念.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概括和综述,把它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并列,构成了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