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damiao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应按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围绕“校地互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条主线,建立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学校发展模式,大力培养先进技术应用人才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产学研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2-0034-03
  所谓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来新设置的本科学校,它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地级市,以地方财政供养为主,承担着为地方(行业)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任务。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企业到地方高校,对转型建设应用型大学形成了广泛共识。教育部联合多部门于2015年10月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转型思路,指明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在立足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现状、借鉴欧洲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弄清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什么要转型、怎么支持转型等现实问题。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完善自身体系,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
  1.转型发展是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制造”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大而不强”,其根源就是缺少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例如,“在电信行业,现有高端人才占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有0.14%;在海洋领域,我国在世界海洋专家数据库中登记的专家不足百人,不到全球总量的1%;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仅为3.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40%之间。”①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为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技术革新等提供技术和应用型人才支撑,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成为我国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2.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大学,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对高等教育的层次、类型、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形成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和良性互动,是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规律。
  面对外部“生源红利”耗尽、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等高等教育现实问题,必然要求我国众多地方高校准确定位、特色发展,尽快建成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实际上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
  3.转型发展是发挥产学研协同作用,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近代大学自诞生起就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现代欧洲应用技术大学视产学研应用性研究为立校之本。企业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产品开发、成果转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大学期望通过产学研合作更多地走向社会,提升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政府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在新常态下,转型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应具有新的内涵,即将学校的应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三项职能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实现学科链、专业链和产业链的相互衔接,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4.转型发展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其价值与使命的需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既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自身价值和使命的需要。一方面,由于办学时间短,办学基础弱,学科专业无鲜明特色,且长期以来实行与研究型大学没有本质差别的“学术型”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面临着“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低”的生存危机。“一些学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名称和地位‘升格’了,但办学能力、培养水平并未真正‘升格’,有的甚至出现了招生难、就业难并存现象,发展难以持续。”②另一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位于地级市,因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而成立,主要由省、市两级地方政府财政拨款,故理应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为地方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成为地方发展的动力源。
  二、制约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问题及成因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内生于以“分级设置而非分类设置”为系统特征、以知识教学体系为主体、以学科和学术为本位的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其转型发展必然遭遇现行体制制约,面临诸多困境。
  1.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现行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使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处于“两不管”的尴尬境地,影响高校的转型发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以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运行。一方面,省级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等宏观管理工作,不可能针对每所高校办学现状出台引导转型发展的措施;另一方面,地方院校行政级别一般与地方政府平级,地方政府“管不着”。因而对如何引导高校服务地方转型与升级,地方政府往往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统筹规划。
  2.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趋同,缺少特色,与地方主导产业结构脱节。“超过2/5以上的参评高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观测点不合格,不合格率为41.5%。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新建本科院校要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切实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专业设置,调整专业结构,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平台。”③可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普遍存在趋同性,与区域产业发展关联度、融合度不够,优势不突出,特色不鲜明。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大多数学校对应用型学科专业的发展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趋势不甚了解,对相应的行业和产业发展情况不熟悉,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规格和数量不清楚。   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水平亟待提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办学模式和对教师评价方式的趋同制约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一是教师队伍来源单一,实践教学资源短缺。绝大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出了校门又进校门,而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技术技能人才即使受聘为学校教师,由于现行人事管理体制的原因也不能长期、系统地参加教育教学过程。同时,办学规模快速扩展,而学校的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基地建设却相对滞后,这限制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二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知行分离。过高的生师比和不健全的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体系使教师疲于完成理论教学工作;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陈旧教学方式仍是主流,缺少案例式、项目化、研讨式等教学方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协同育人模式还停留在口头阶段。三是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不健全。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需要长期规划和校内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但学校普遍存在部门职责不明确、培训缺乏系统性、培训目标不清晰、考核标准不明确等问题。
  4.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轻视开展面向生产生活实际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地方高校积极开展与产业的合作,制定了相应的产学研政策,建设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规范了相应的产学研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应用研究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建立大而全的专业体系、完成教学任务等方面,而对于应用科研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往往“次要”。二是产学研合作水平低,主要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的合作上,共建研发机构和技术联盟等高层次的深度合作还较少。产学研呈现出临时性、短期性特点,运行效率偏低。三是科研管理落后。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尚未建立以应用型科研为导向的管理制度,教师倾心于论文的级别、专利、基金项目等,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开展产学研应用研究的动力不足。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措施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应按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围绕“校地互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条主线,建立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学校发展模式,大力培养先进技术应用人才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大学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发展新格局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必须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大学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是改革管理体制,释放办学活力。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应用型高校设置标准,完善经费拨款制度,出台有利于学校转型发展的评估办法,将“专业与产业的结合程度,实验实习实训水平与专业教育的符合程度,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的比例和质量,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人才、技术贡献度”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成效评估指标,激发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积极性。二是构建政府宏观管理和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各级地方政府要统筹规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增大对学校的经费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方式。尤其对一些基础好、与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办学成本高的专业、技术平台的建设,在给予专项发展资金支持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特殊作用。三是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目标做好顶层设计,调整、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使学校上下对办学类型和转型发展战略达成广泛共识;扩大学校专业设置权,鼓励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多样化的改革探索,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适应市场机制,避免新的盲目攀高和趋同发展;扩大学校引进教师的自主权,畅通科技人才在学校与企业间的自由流通渠道,建立以市场评价为主、突出能力和业绩导向的应用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2.建立具有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的专业,使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专业设置的总体要求是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应用性特色和职业导向。通常一个地方主要产业的发展能辐射周边,在附近地区会形成比较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因此,学校要首先依托区域主导产业,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努力打造地方急需、特色发展的专业集群;其次,适应、融入并引领所服务区域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瞄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改造传统专业,建立新专业,同时完善应用课程、教材体系,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最后,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更加专注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强调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还要强调育人的职业导向,即强调面向未来。所培养的学生不仅是适应岗位,而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④
  3.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推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从根本上要靠建设一支符合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即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应用科研能力,又具有与专业相关的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制定相应的制度,分层次、分类型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除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水平外,还要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从工程实践经历、工程实践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等方面制定具体可行的培养规划,探索工程背景下的师资队伍能力、结构转型。二是建立高校和企业人员双向流动的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渠道,积极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聘用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明确任务职责、聘任和管理办法、待遇和工作支持等,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以“研究休假”等形式安排教师定期赴相应企业从事实际工作或实用研究,了解技术、工艺、设备及最新市场动态,更新和扩充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应用研究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对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视同完成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任务,给予待遇保障。三是完善激励机制。除了对人才培养成果进行评价外,应将服务行业企业的技术贡献能力、成果纳入教师评价指标,对成绩好的教师在利益分配、职称晋升上有所倾斜,增强教师争做“双能型”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大力实施产学研协同的应用研究和创新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快速发展的新机制,是推进地方本科院校丰富产学研合作内涵、加快学校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一,完善产学研工作管理体系,创新合作机制,提升合作水平。学校要成立产学研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产学研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主动参与或建立包括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水平院校、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等社会主体共同参加的协同创新联合体,“通过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等,共研项目,共建创新团队,积极争取联合主体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走向长期、紧密、系统合作的阶段。”⑤第二,坚持需求导向,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应用研究。学校要适应、融入、引领所在地区的产业发展动态,瞄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科研项目,鼓励教师跨学科、跨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实践表明,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项目研究实施过程中尽量吸收学生参加进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更好地具备服务地方行业产业的能力。第三,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开展应用创新研究的主动性。学校要围绕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求,建立、完善有利于发展应用科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体制,加大应用型科研投入,将先进技术转移、创新、转化应用以及对人才培养贡献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方面,充分释放教师开展应用创新的活力,提高应用科研效率。
  四、结语
  加快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应统筹协调,积极推进,不断完善促进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各高校应明确办学目标定位,找准着力点,坚持走产教融合、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内涵发展之路,推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注释]
  ①董洪亮.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05-08.
  ②袁贵仁.教育新常态下的改革新思维——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新观摩[EB/OL].(2015-01-24)[2015-04-28].http://www.jyb.cn/china/gnxw/20150124_611500.html.
  ③钟秉林.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基于41 所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结果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5(6):69.
  ④黄达人.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J].中国高等教育,2015(7):30.
  ⑤刘宇陆.适应新常态 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5(9):40.
其他文献
期刊
【正】 1份味精溶解于300价水中,能保持鲜美的味道。炒菜时要在70度—90度左右加入,即停火后出锅前,这时它的溶解度最好。拌凉菜直接加味精效果不好,由于温度低很
<正>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不包括孕前有过糖尿病者。如诊治不及时,可致围产儿死亡率、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增高,孕妇以后发生临床糖尿
<正> 目前,临床应用的免疫调节剂品种繁多,并不断地有新的制剂问世。现将常用于血液病的免疫调
【正】 众所周知,钾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成年人身体人含钾150克,分别储存在细胞内外,起着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作用,并且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运动,如果缺钾
在汉语环境下学习外语,如何创造语言环境是关键。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英语教学设备和学习手段也在变化,不断更新的电教设备伴随着语言实验室走进外语专业和公共英语的课堂。如
我们通过动物实验比较了胎肝细胞悬液和上清液对急性肝损伤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取16~24周水囊引产胎儿的肝脏,按常规方法制备胎肝细胞悬液
<正> 一、临床资料 男593例、女54例,年龄19~72岁。胃溃疡214例,十二指肠溃疡408例,复合性溃疡25例。其中合并幽门梗阻156例,出血75例,急性穿孔41例,恶变22例。 手术方式:BI式
本文对40例慢性乙型活动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患者与40例单纯慢性乙型活动型肝炎患者作临床对比研究,发现慢性乙型活动型肝炎重叠丙型肝炎者52.50%有输血、血浆史,其GPT、γ—
开原市职业教育中心位于开原市后石台,创办于1997年8月,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由原开原市第一职业高中、第二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合并而成。该校占地面积17221.11平方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