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课“一生一方案”促学生个性化发展改革与实践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q769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南昌航空大学通过改革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研制大学生个性化成长方案,探索“一生一方案”,将学生成长发展指标参数化,使得学生成长发展在时间上连接入学至毕业、在力量上促进了全员育人、在内容上连通学业与职业,促进学生知与行相统一,为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个性化;成长;方案;高质量;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多、在学人数总量大、办学层次多,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热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一、“一生一方案”提出的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
  1.“一生一方案”是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传承发展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中的“教”指的是教育,“类”指的是封建社会时期包括高等级的贵族和低等级的贫苦农民,泛指各行各业的人。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理念,主要强调的是教育对象问题,充分体现了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在教育对象认识问题上倡导的广泛性,也反映了孔子推崇的平民化的教育思想。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和对教育的理解深化发展,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也被赋予了“教育公平”的新的时代内涵。
  “因材施教”作为一个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深入的实践。孔子在教育实践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性格差异,实施差异化的教育引导。所以,理学家程颢、程颐专门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从方法论的视角分析,“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是关于教育方法的思想,强调的是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即指不同的“材质”)来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的教育方法。
  “一生一方案”指的是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为依托,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结束后,制度化地开展“一生一方案”个性化成长设计,使之成为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一个教学改革举措。“一生一方案”在设计程序上具有普遍性要求,即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完成“一生一方案”的设计工作,在具体内容上具有开放性特征,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客观实际,结合个体发展预期自主设计。从上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分析可以看出,“一生一方案”的“普遍性要求”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开放性”特征体现了对“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传承,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思想传承的具体化。
  2.“一生一方案”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应有之义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原理之一。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对资本主义的片面化发展的批判中,逐步提出和完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观点的,最终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明确将共产主义社会理解为“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形成历史考察,实践性始终贯穿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论全过程。
  (1)历史的观点。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发展的组成部分,构成了教育的实践过程,也是时代发展的组成部分,学生个人的发展,是依赖于社会发展而存在的,从历史的维度看,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本质上就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方向”,或者说是一种“趋势”的客观存在。
  (2)矛盾的观点。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一个非常“纠结”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期待”的时期。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充满了矛盾,所以我们的学生教育管理,就会表现出许多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变”与“不变”的教育矛盾,教育管理工作者就是在这种“变”与“不变”的坚守和应对中,使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成为可能。
  (3)全面而自由发展内涵的观念。马克思在深刻分析和阐释资本主义社会特征基础上,在对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人“片面的异化的”发展状态批判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观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包含两个向度,一个是“全面性”向度,另一个是“自由性”向度。这两个向度的满足,是在“生产力普遍发展”“社会交往的普遍化”“剩余时间转化为自由时间”三个关键要素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个人需要与需要的满足、能力素质以及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状态。从这个视角分析,“个性化发展”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
  3.“个性化成长”是高等教育回应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中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高度,对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承担的重要功能的精辟论述。
  我国高等教育具有体量大、层次丰富、结构合理的特点。从教育部2019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研究生培养机构有828个,本科高校有2688所,成人高等學校有268所,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有784个。仅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成人本专科和网络本专科学生在校生数就达4500万多人,3784所高等教育机构,4500万在学规模,无论是从教育机构的层次丰富性还是从在校学生的总量看,我国高等教育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对人才的总量需求和多样性需要,决定了高等教育不同层次的办学机构,均应该立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现实需要,主动肩负起人才供给的使命担当。
  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会议还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会议明确要求高校领导、教师、资源、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发展战略、办学理念、核心价值体系等高等教育全要素,要向本科教育汇聚和体现,这是新时代对高校本科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再集结和再部署。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本科教育,应主动将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转化成人才培养的行动自觉。   二、“一生一方案”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学改革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系统性问题。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管理在高校呈点状分布,学校多职能部门各自实施,导致力量上的分散、协同上的缺乏,对学生主体来说,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没有融为一体形成一个闭环体系。
  二是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规律性问题。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一般要经历从未知到已知,从已知到确立目标再到职业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了学生学涯成长全过程。因此,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应遵循学生成长的阶段性、渐进性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四年学涯、职涯、生涯规划统一起来。
  三是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实操性问题。高校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不利于学生学思用、知信行相统一。因此,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日常学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割裂,学生成长发展中普遍存在知易行难、行难持久的难题。
  2.教学改革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照学生,坚持结合学生成长环境、发展阶段、思维方式,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科学思想基础。坚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理论引导与课外实践磨砺的融合功能,强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塑造于一体。
  二是坚持结果导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学生发展指导是学生工作的主体内容,学生事务管理是学生工作的基础内容。学生个性化成长方案的实施,是学风建设具体化的重要举措,学风建设面上看是一种风气,实质上是学生思想状态、学业状态和生活状态的总体呈现。加强学风建设,要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内容,具体化到学生发展指导和事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坚持学生发展的结果导向,不断提升学生思想状态、学业状态和生活状态水平。
  三是坚持持续改进。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既要坚持实事求是,又要坚持发展提升。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各项目标设计,坚持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用数据说话的管理实践,围绕学生目标执行度、学业发展度、文明养成度、就业实现度等具体指标,按照“评价—反馈—改进”建立工作闭环,形成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建设持续改进机制。
  3.教学改革的主要运行模式
  如何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加强工作设计,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统一,实现教育管理的有教无类和个性化培养,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的实践课题。作为具有受众覆盖面广、受益面大、全过程培育特征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从课程定位看,以满足社会化需要为核心,促进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基于这样的定位,南昌航空大学在具体的实践中,将该课程作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键枢纽,以“一体化进阶式人才培养理念”贯穿改革全过程。“一体化”遵循人才培养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系统性设计,“进阶式”遵循学生成长阶段性和专业性特征,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
  在具体的操作上,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分设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2个课程模块。通过个性化成长方案将两个模块构建起学生四年持续改进的发展教育实践。第一,在时间执行层面,该方案从大一开始填写,每学期开展一次执行情况自我评估,在评估基础上,自主设计下一学期的自主发展目标。第二,在过程指导层面,方案执行调动了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多方要素力量育人的能动性。任课教师在方案执行中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职业发展进行理论指导和个性化成长方案开展设计指导,规范学生个性化方案的总体内容;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个性化成长方案执行过程中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指导和职业发展实践的辅导;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在学生执行个性化成长方案期间,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实践培养的监督指导,具体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4.“一生一方案”主要内容
  基于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內容设计层面,根据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Richard Bolles)技能分类,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职业发展的技能分为“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指出:“传统上,有三类东西被称作技能(skills):知识(knowledges);功能(functions),也叫可迁移技能;加上特征(traits)。”“在‘行为面试’盛行的今天,雇主希望从你过去的绩效和成就里找证据,诸如可迁移能力、岗位技能,或者自我管理能力等,他们想要的是确凿的证据。”[3]这里谈到的特征(traits),实际上指的就是自我管理能力。
  知识技能指的是大学阶段通过专业的、专门的、系统的知识学习,熟练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知识永远是名称,知识技能通常是不能够迁移的,在校期间一般通过学生个体的学习学业基本状况、竞赛获奖取得情况、等级考试通过情况等进行目标导向评价。知识技能主要通过课堂教育、课外实践、学生自学等方式获取。
  可迁移技能指的是在大学阶段获取专业知识之外的,能够实现大学毕业之后多类工作融合通用,可以在不同的行业、专业、岗位上进行有效迁移和普遍使用的技能。可迁移技能大致分为“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人际能力和事务处理能力”,在校期间一般通过学生个体的沟通协作能力、批判性创造力思维与能力等进行目标导向评价。可迁移技能,或叫天赋、才干、能力,它可能天生具备,但更多的是通过大学阶段团队参与、自我锻炼、归纳总结等方式获取。可迁移技能是任何职业选择的根本要素,技能越强工作越自由、竞争就越小。
  自我管理技能指的是在大学阶段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基础上,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等进行引导转化、控制管理的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也称特征或个性品质,可以从非工作领域转换到工作领域,在校期间一般通过价值取向、时间管理、生活管理、身体素质、情绪管理等进行目标导向评价。自我管理技能是个体对待行为人、具体事、标的物的行为特质和具体态度,主要通过渐进提升自我认知、意志培养、观念认同等方式获取。LinkedIn(领英)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平台公布的2019年最受雇主欢迎的5种软技能里面,自我管理技能占据了其中的2项。   为将“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三个技能更加具体化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明确内容,在三个一级指标基础上,拟定11项二级指标,并在每一个二级指标开放性的设置“其他”,保证参数设置内容上的开放性,以便更加尊重学生主体的多元性;在二级指标下,结合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实际,设置了29个三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对学生群体来说,在内容上具有在校期间的普遍性,在每个学生个体的实践上,又有学生的特殊性,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在学生这个主体,构成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具体化参数,如图2所示。
  三、“一生一方案”教学改革效果
  基于前述的理论认知与思路设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基础上,南昌航空大学学生工作教育管理团队,在原有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成长一生一方案”的实践探索。总结梳理近年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了学生学涯发展100%自主规划
  每年本科新生入学,南昌航空大学组织全部新生,开展学生职业发展学情调研。调研主要围绕以下7个问题展开(见表1)。其中,针对问题3“你对自己大学是否有清晰的规划”一问,有46.8%的学生入学时没有规划,通过学校的个性化成长方案工作,实现了学生学涯发展100%的自主规划,具体内容见图3。
  2.研制学生成长发展具体化参数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实践方案围绕“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3个技能,在3个一级指标基础上,拟定11项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这29个三级指标,主要是围绕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将学生在校期间可观测、可执行、可评价且具有成长发展价值的要素,作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的参数,使之具体化,从三项技能执行度情况看,学生知识技能执行度最低,自我管理技能执行度最好,平均执行度为63.7%,如图4所示。
  从图5显示的20项参数(其中9项具有时间性特征,不在统计之列)统计情况看:“帮助别人”参数执行度最高,达到93%,“奖学金”获取执行度最低,为33%,平均执行度为71%(这是20项参数统计平均值,与图4三项一级指标统计平均值为63.7%,造成統计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还有5项参数未在三级指标统计之列)。对上述两图的基础数据进行宏观判断,学生个性化自主发展执行度总体还不够,平均值在70%左右,纵向参数比较,三项技能中,自我管理技能执行度最高,知识技能执行度最低,横向比较,不低于平均值的参数分别为“挂科门次”“参加团队活动”“公共服务”“帮助别人”“旷课迟到”“时间计划与执行”“个人及寝室卫生”“月消费支出计划”“体测成绩”“就医次数”“有偿劳动“无偿劳动”等12项,占统计参数比为60%,低于平均执行度的参数占比为40%。其中,执行度最低的三个参数分别是“奖学金”“入党意愿”和“专业比赛”,说明学生想获得奖学金、想申请入党和想参加专业比赛,但受制于奖学金奖励比例、入党比例和专业比赛总容量等问题,学生良好的预期在供给不足的现实面前,计划无法完成。
  四、结束语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一生一方案”促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改革与实践,为促进学生职业发展高质量发展,探索了一种具体的实践形式。通过“一生一方案”制度性设计,引导学生自设目标、自主发展、自我评价、持续改进,使学生总体规划目标通过“一生一方案”实现四年总体规划,通过个性化成长方案再具体化为八个学期可执行、可观测、可评价的具体行动,在时间上连接从大一至大四、在力量上促进了全员育人、在内容上连通入学至毕业。从效果上评价,既实现了学生100%自主规划,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发展执行度,但也还有待优化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自设目标环节,要加强学生个性化成长方案工作总体设计的教育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个性化成长方案的目的意义和各参数的准确内涵,以便在自设目标环节,学生能够通过正确认识自我的判断,相对合理地设计好个人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二是在自主发展环节,要加强学生在个性化成长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指导,以便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执行度。三是在自我评估环节,学生是基于自设目标和自主发展客观现实进行自我评估的,而一些目标如“过级”“批判性创造能力”两个参数的内容具有时间的延续性。学生设置了长远的目标,但可能评估的当下学期没有过级考试的供给或者“批判性创造能力”培养的某个环节内容,学生在该项目的评估就会无所适从,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四是在持续改进环节,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持续改进意识能力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基于持续改进基础上的新的目标的制定指导,通过优化目标设置,提升新的计划目标的执行度,促进学生在持续改进的获得感中增强对个性化成长的认同和持续改进作风的形成,进而将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厚植在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学涯,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持续改进的学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83.
  [2]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04-22.
  [3] 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M]. 李春雨,等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120.
  [基金项目:南昌航空大学校级教改项目(JY1944)、南昌航空大学党建创新重点项目(NCHUDJZD-201902)、2019年度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度项目(JC18230)]
  [责任编辑:杨裕南]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芯片领域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围绕深化产教融合,对校企合作和双元育人模式展开探索研究,结合校企合作实践提出了打造协同育人“双元”联合体,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产学研”创新共同体等方案,对促进芯片产业创新链、人才链和高校教育链的有效衔接,加强芯片产业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芯片产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一、研究概述  随着我
《文城》展现的不仅是余华重新写作中国历史的努力,其内在脉络是对1980年代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继承和超越。小说突出之处不仅在于以个人故事处理时代阵痛、重新发掘被宏大历史湮灭的普通人,更在于将个体的人生遗憾、错过和与往事告别的无力感写得淋漓尽致。风雪中归来的余华“先锋依旧”,“夜晚”“临终”等“黑暗时刻”被转变为温情意象,《文城》亦可视为一部关于历史的“谎言”。
《文城》是余华最新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余华自称的传奇小说中,他通过戏剧性的情节,性格鲜明集中到极致的人物形象,以及“正篇”与“补篇”体式,讲述了清末民初动荡年代的传奇故事。作品不但传递了富于古典意味的人文理念,而且在小说体式的运用上进行了个性化的尝试。作品出版后立即引发了超越文学界的反响,形成了值得研究的《文城》接受现象。
教学模式是当前翻转课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运用“特殊—一般—特殊”的规律,对翻转课堂传统版、操作版、翻转版和综合版几种变式进行统一,提出了O-PIRTAS通用模式。“变式—统一—再变式”反映了翻转课堂的发展规律。“变式到统一”能为设计翻转课堂提供一般性的框架指导,“统一到再变式”能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当前倡导翻转课堂,应破除对翻转课堂简单化、僵化的理解,在深刻把握翻转课堂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将翻转课堂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有效地应用于具体情境的教学之中。
吴君扎入“底层现实主义”立场、思想持续不断地讲述着形形色色的“深圳故事”,成为当代文坛最具风格和倾向性的小说家之一。她从都市空间切入,不仅将都市中具体的地理坐标或方位纳入考察、审视的对象,更将此空间中的人、事、物及其关系作为素材收集、灵感生发和文学建构的基本依托,实际上也就将人与现代都市(深圳)最内在、最深层的纠葛以及由此而生成的隐秘景观传达了出来。作为当代城市文学的又一新坐标,吴君的“文学深圳”专为小人物而造,是“独特的这一个”,其文学地理学意义不可低估。同时,作为当代城市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吴君的文学实
摘 要:信息技术加速了教育变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诉求,教师转型成为必然。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新时代大学教师教学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知识的传递者向育人的服务者转变,由单纯注重科研能力向科研与教学学术能力并重转变,由单纯的技术应用向人机深度协作转变。为了实现教师转型,高校要加强资源保障,构建多元教师发展评价机制;教学发展中心要坚持服务性原则,健全教师发展项目体系;教师要树立终身
徐则臣的短篇小说集《北京西郊故事集》,通过屋顶与鸟、飞、画有城市风景的纸、照片等本身就带有“轻”特质的形象/意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通过具有想象力的细节或独具匠心的结构与场景设计所体现出的“以轻载重”“举重若轻”的写作手法,赋予了整部小说集轻盈、轻逸的一面。同时,这“轻”又呈现、承载起北漂青年西郊故事的沉重与故事意蕴的厚重,并用这源自现实生活土壤的“轻”来比照、对抗现实生活的“重”,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观照、悲悯及对写作技巧的尝试、探索,其中对人性、命运复杂莫测的刻画、捕捉,使得这些北漂青年和他们的西郊故事具
摘 要:在第四次科技与产业革命推动和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各大高校掀起了“智能+X”的教学改革热潮。在会计领域,部分高校先后试点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改革,致力于会计知识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试图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和数字企业建设,也就是数字中国建设,输送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型、复合型拔尖会计人才。本文在总结山东财经大学智能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试点经验基础上,概括介绍了智能会计专业课程设计
摘 要: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将青年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必然的生成逻辑:立足历史逻辑,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渠道共筑;立足理论逻辑,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内容目标融通;立足实践逻辑,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活动同向发力。立足历史、理论、实践论域,回答了党史学习教育“为何”“以何”“如何
摘 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在课程思政系统中,课程、思政、课堂、教师、评价是关系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五个核心要素。通过要素解构,明确各个要素的定位与功能,才能坚持以系统集成思维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做到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真正发挥好课程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要素解构;集成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