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理论源流、主要内容及理论品格

来源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战略高度,高度关心青年和重视党的青年工作.围绕为谁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以及怎样培养青年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些立论深远、内涵丰富、体系完备的新论断新理念.主要内容包括青年战略观、青年价值观、青年工作观、青年学习观和青年创新观.这些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政治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理论品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青年培养和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说起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龙潭三杰”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其实,除了“龙潭三杰”外,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还有一个人同样值得人们铭记,他就是莫雄.rn莫雄(1891-1980),字志昂,广东英德人,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1934年10月,时任江西赣北第四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的莫雄,冒死将国民政府部署“铁桶围剿”的绝密情报送给中共中央,促使红军提前进行战略转移,挽救了中共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虽然莫雄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但其革命生涯却多次与江苏发生交集,可以说与江苏大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期刊
1. 年龄要求rn美国高中为9~12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二至高三年级,国内初二至高二的学生都可以申请美国高中留学,最低年龄要求不低于14周岁.一般来说,在国内读完初二后,学生可以直接申请入读美国高中9年级.如果是国内高二在读生,则建议申请入读美国高中10年级.
期刊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党和人民保卫和平、浴血奋战所取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爱国情怀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厚植抗美援朝精神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和意义.rn本文立足地方高校的实际,整合地方特色资源,从功能、原则和路径三方面探析抗美援朝精神在青年年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有效载体,切实增强和创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素材和生动实践,对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信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精神力量,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涵盖广泛,包含共产主义理想、唯物主义思想、人民至上的信念.本论文旨在阐释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包括唯物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书法史是重视文化、重视品味的历史.历代的书法大家均不以“书”立身,而是以学识、修养、文才、著作为底蕴.人们总是把人品、书品与文品结合起来论书家.俗话说:心正则笔正,心刚则气雄.陆东先生把美学、书法理论结合一起,自然成就了他凝重厚实、儒雅潇洒的脱俗书风,构成其书法艺术的灵魂和生命.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觅到坐忘之境界.他的作品文气高雅、浑厚遒劲,自然流畅、浓淡相宜,刚柔并济、酣畅淋漓.细品之,美感扑面而来.
期刊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十四年间淬炼了伟大的弥足珍贵的抗战精神.挖掘其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rn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受制于西方列强,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凝聚力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民共赴国难,挽救民族危亡,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以来最彻底的民族解放胜利,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抵抗外
期刊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培育出的先进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红色文化蕴含着优秀文明的传承价值和政治信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凡的意义.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打下牢固基础.
期刊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治理思想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客观分析和揭示了人类社会治理活动的规律、本质、内容、动力、特征和目标等基本要素.它是关于人的社会关系和治理实践的理论指导,是对“谁来治理社会、治理什么和怎样治理”等基本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体现了思想方法的辩证性、思想内容的前瞻性、发展逻辑的历史性、理论形态的开放性、理论风格的革命性、思维方式的批判性、理论属性的阶级性和价值取向的全人类性.分析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其思想内核和价值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及其现代化发展.
为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采用自编问卷对山东省8所高校1369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恋爱从“准大一”开始,恋爱普遍化、低年级化;恋爱观较为积极,两情相悦是恋爱的主导因素,但也出现多元化、消极性等不和谐音符;择偶重个体内在因素,也受物质经济条件影响,表现出理想化、功利性并存的矛盾;婚前性行为观念开放、发生率高,而性知识严重不足,对婚前性行为持有“双重标准”.家长的支持、学校的不禁止、身边同伴的影响、教育引导的缺失是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外因.基于学校的立场,建议从提升高校育人能力
重视和满足人的交往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旨趣,通过广泛的社会交往获得身心成长和社会资本是青年成人成才的必修课程.作为网络热词的“社恐青年”呈现出与青年“社交恐惧症”高度关联但又有差别的运用场合和语意特征.从技术、教育和社会三个维度分析,网络时代交往形态变化导致青年现实交往动力不足,社会交往教育引导不力导致青年交往能力缺失,社会交往不良文化氛围导致青年交往压力增大是“社恐青年”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引导青年辨明并平衡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实现家庭、学校与自我教育有机统一,为青年营造良好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