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照壁艺术的探究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LIJI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襄城这片沃土上,有着“中州第一禅林”的乾明寺,寺建筑的选址很独特,其朝向为坐南朝北;文庙作为中原创建最早的文庙之一,也是很早就把“庙学合一”双重体制结合的典范。照壁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瑰宝,不仅承载着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内涵,更蕴含着丰厚的传统元素。而在这两大建筑群中,都有着照壁的身影。
  关键词:照壁;乾明寺;文廟
  一、照壁的历史渊源
  照壁也称为影壁,是现在两种比较普遍的叫法。除此之外,文献资料中所提及的屏、树、萧墙、果惫指的也是照壁。[1]照壁是一面独立的墙体,作为建筑小品之一常出现在古建筑或建筑群的大门内外或两侧,主要分布在宫殿、寺庙、祠堂、园林、民居等各类建筑中。照壁的出现不仅起到了装饰建筑空间布局、供人瞻观,而且可以遮蔽院内外视线。据有关文献记载,公元前的11世纪到前771年的西周吋期,就有了照壁的存在。经考古发现在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建筑群遗中,合院的门前有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照壁残迹。[2]从照壁的首次在大型建筑群中的出现,再到明清时期照壁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人们不由赞叹照壁在传统建筑中的运用,并有着自己的一套设计理念与手法。
  二、不同视角下分析两大照壁的异同
  1.建造时间与规格
  首山乃八百里伏牛山之首,乾明寺便坐落于首山脚下,其建筑的选址很独特,朝向为坐南朝北,这在全国的寺院中很少见。因在传统文化中八卦对八方,西北方属乾,故名:乾明寺。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后几经扩建,全盛于唐宋,元初曾遭兵焚,明代恢复重建。而山门外的采铜照壁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建,长12.93米,高4.66米,厚0.73米。
  位于襄城县城西北利民街上的文庙始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是敬孔子、教儒学、习六艺、尚科举的重要场所。后经历代扩建整修,至明清形成东西宽118米,南北长192米,占地22656平方米的建筑群,金初遭兵燹,邑人卫衍出资重修,作县内学署。元、明、清多次毁坏与修缮,大门前的琉璃影壁,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壁高9.5米,长24.45 米,厚1.63米,是中国四大照壁之一。
  2.结构与材质
  在结构方面:乾明寺的山门外的采铜照壁和文庙中的琉璃照壁造型样式以及结构均一致,都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底座均为须弥座、壁身为主体部分、壁顶都为歇山顶或庑殿顶)并且都属于挑山式结构。
  壁座是照壁的最下面,由于考虑照壁稳定性的原因,基座比壁身要厚些,以各类图案为修饰;壁身也叫做照壁心,为照壁的主体部分,所占面积最大,是各类题材内容的主要展示区域;壁顶类似于传统建筑中的屋顶,常见的有瓦片和屋脊,根据等级不同,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卷棚顶和硬山顶。照壁壁顶与这六种屋顶的设计一致。庑殿顶只能使用在皇家照壁,象征尊贵;歇山顶使用在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的照壁上,仅次于庑殿顶的贵气;攒尖頂、悬山顶、硬山顶和卷棚顶多用于民居照壁,较为简朴。
  在材质方面:乾明寺采铜照壁的壁座以首山红石为基,壁身以青砖浮雕为体,壁顶用青砖为主,造形古雅,生动质朴;文庙琉璃照壁壁座也以首山红石为基,浮雕云雷纹、花草纹图案,横贯壁座,托起整个画面。壁身用首山红石砌成,由三组彩色砖浮雕组成,而壁顶则履盖琉璃瓦,因此也被称为琉璃照壁。
  3.形式与空间位置
  在中国众多照壁中,一般分为一字照壁、八字照壁、撇山照壁和座山照壁。而这两大照壁的平面形式均为一字照壁,因照壁外观呈平面"一"字形,所以被称为“一字照壁”。一字照壁一般根据大门的大小为标准建造。其位置大部分位于院子外面,与大门相对而建,起到界定空间的作用,给人带来领域感。
  4.壁身装饰题材与内容
  乾明寺的采铜照壁,其壁上内容为人物题材,属于传说中的人物事件。内容具有当地地域性文化,并有着本土的风俗人情,物与故事及大量信息密切相连。由于古人崇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因此此类题材多有治国平天下的情感。乾明寺采铜照壁,其正面为“黄帝采铜图”,两侧有联“梵林明媚储万汇之精英,山势嵯峨壮一方之胜概。”背面“七圣迷径图”,两侧联为“锦屏华丽浸沾天泽无疆,古刹崔巍大壮地灵攸萃。”
  “黄帝采铜图”的故事取自于东汉王充《论衡·道虚篇》“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须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群臣后宫从七十余人。......。”背面“七圣迷径图”的故事取自于《庄子》:“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适遇牧马童子问途焉……。”另一种文献记载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襄城县志》载诗《七里迷处》:“车从填山谷,谁知道者栖,若非逢牧马,七圣至今迷。”无独有偶,明代诗人贾訸有云:“路出名邦渺树烟,首山横带马蹄前。身经七圣皆迷地,望入诸峰众妙天。静裹高寒真可爱,故人凋谢不堪怜。等闲又负登临兴,笑指云林一粲然。”都是对这个场景的描述。于是被后人称为七圣迷径店,后又简称为“七迷店”,即现在的七里店。
  在文庙琉璃照壁上的内容为祥禽瑞兽,祥禽瑞兽是传统吉祥图案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如古代传说中的“四灵”,分别是指麟凤龟龙四种神物。传说龙能变化,麒麟仁厚,凤知之乱,龟兆吉凶。龙的形象能驱灾致福,被赋予祥瑞意义;麒麟的形象是集珍稀动物优点于一身的神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集美思想,寓意祥瑞降临;凤凰为鸟类之王,寓意富贵吉祥。琉璃照壁中的“双凤朝阳”也寓意着美好、吉祥之意。
  文庙琉璃照壁的主体画面长13.25米,由三组彩色砖浮雕组成,中为四龙戏二珠,东西两侧分别为麒麟望月,双凤朝阳。影壁设计匠心独具,雕刻细腻,刀法遒劲,纵观全壁,气势宏伟,云海浪翻,蟠龙飞腾,麒舞凤翔,栩栩如生,堪称古代浮雕艺术的精品。因此,襄城文庙影壁也与北京北海九龙壁、山西大同九龙壁和湖北襄阳绿影壁并称为中国四大影壁。
  三、照壁探究的艺术文化价值与意义
  襄城照壁砖雕精细,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照壁的构成也是由人物、动物、花草、图案、符号、文字、诗句组合而成,同时运用了谐音、借代等艺术手法。从构思到表孤题材多样而繁复。这些题材被民众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影响着民俗生活和精神领域。照壁原材料也是就地取材,做工精致,保存完整,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独特性,不仅对研究中原明代建筑装饰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也对当地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地依托。
  1987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以首山为主的伏牛山脉的周边沙颍流域发现了舞阳贾湖文化、许昌人文化、鲁山尧文化、禹州新密岩画、西平螺祖文化、新郑的黄帝故里等上古文化遗址有力证明了。襄城县首山是轩辕黄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黄帝彩铜图是迄今全国发现的记载黄帝最早的也是全国唯一记载轩辕黄帝采铜历史的大型文字雕刻壁画,是研究轩辕文化稀世珍品。也是我国采铜铸币、铸剑、铸鼎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参考文献:
  [1]宋昆·平遥古城与民居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潘谷西·中国建筑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东汉王充《论衡·道虚篇》
  [4]《庄子》中载“黄帝襄野迷径”
  [5]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襄城县志》载诗《七里迷处》
  作者简介:张高杰(1993.12),男,河南省许昌市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6级动画方向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高速公路所站政工人员是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主要职责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疏导不良情绪。本文就高速公路所站政工人员如何做好政治思想工作, 從宣传、教育、引导等十个方面的意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及阐述。  关键词:企业;所站思想政治工作;意识  高速公路所站政工工作人员是高速公路政治工作实践的具体组织者和操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挑起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法律体系也日益完善,法律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普法宣传活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步,迄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既便如此,我国的法律宣传途径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本文将探讨加强法律宣传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加强法律宣传效果,推动我国法律宣传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法律宣传;途径;法律意识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摘要:知识积累为文化,文化功效在于化人,化人的目的在于人的言行举止合乎社会规范和社会发展方向,以维持良好的社会发展态势;在教化中传承民族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延续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教化;固本;创新  人类社会发展,一般由感性、知性到理性,无限循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学习是以掌握人类已知的文化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为主,经老师的传授和引导,力求在较短时间内使年轻一
期刊
当灯光亮起,一切让邱云祥惊愕得忘了惊愕。这边是烫伤眼的叔叔痛得在大叫,另一边是被自己因失误而推向水果尖刀的老同学,显然上苍为他安排了一道人生奥数,需靠自残才可解算。因而他发功指端,目标头顶,但见根根发落,唯有嘶喊声让自己的心房发颤。所发生的,在他生命历程里算是破了个冷门,冷得他灵魂一时无从寄寓。  老同学叫张丽云,高中时让同学们都遇到压力,因为和她比学习,如果一步赶不上则步步赶不上。虽然校园里有她
期刊
摘要:《乡村里的中国》以一年为时间周期,以节气为连续点,真实展现山东杓峪村的乡村生活。在欣赏纪录片的过程中,针对杜深忠家庭这一线路的故事展开进行思考。剖析夫妇俩对于精神追求态度的不同,以及不同背后的真实原因。并对社会文化供给与经济建设的平衡点提出理论依据与具体实施方法,以期为底层农民的精神追求带来一点希望与出路。  关键词:《乡村里的中国》;精神追求;现状  1 引言  《乡村里的中国》,拍摄于2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志愿者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关注的是文化志愿者领域,首先介绍了我国文化志愿者發展现状,接下来分析了我国文化志愿者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构建文化志愿者长效服务机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文化志愿者;长效服务机制;构建;策略  1我国文化志愿者发展现状分析  在新的时代背
期刊
在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金山水陆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改革中原有人事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仍然存在,而要从这种模式过渡到完全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公司管理中,在如何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实施绩效考核系统使之与企业效益、长期发展达到协调关系,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我们结合公司改革的状况进一步探讨。  一、企业绩效管理现状  企业管理基础和文化氛围不同,绩效管理应用的效果和
期刊
摘要:陈洪绶是中国绘画史上风华绝代,才华横溢的一位艺术家,他在绘画、书法、版画、诗文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他的人物画,成就极其高。陈洪绶的花鸟画秉承宋元传统,但又力求创新,是晚明清初工笔画创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中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陈洪绶花鸟画的特征,第二部分从取材用线用笔这些具体的方面还分析陈洪绶花鸟画的艺术特征,第三部分分析了陈洪绶三个阶段的艺术特点,第四部分简要阐述了其影响。  
期刊
摘要:河南总修院位于开封东郊的羊尾铺村东,由罗马教廷传信部拨款修建于1930年。这是一所专门为培养天主教中国神职人员而设立的特殊高级学校,1958年停办,前后历时28年,其间,河南天主教神职人员多系该院毕业,在我国天主教教内颇具影响。这组优秀的近现代修道院建筑群,曾经是培育中国神职人员的高级学堂,也是抗战时期老百姓的庇护所,是学校、制药厂、炼锌厂的办公和居住区,也是多部电影的拍摄基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隐喻和转喻是人类的认知工具,人体部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参照点。作为身体部位的一部分,“脸”是一个人外貌特征最显著的标志,是辨认人的身份的重要依据。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泰语中的表示人体部位“脸”即“????”的认知机制即隐喻和转喻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泰语;人体部位;脸;认知机制  一、引言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越来越丰富。莱柯夫,约翰逊(1980),对生活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