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第一个戴红领巾的人?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今天,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胸前都飘扬着鲜艳的红领巾,可中国第一个戴红领巾的人是谁?那是在什么时候?知道的人恐怕不多。
   其实,第一个戴红领巾的人,是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14岁的龙业鼐。那时中山大学还在石牌,叫国立广东大学,龙业鼐和他的姐姐龙锦雯都在中大附中读书。
   龙业鼐是广西贺州人,因为爸爸龙贵谦在广州谋生,所以五兄妹随父亲在广州生活。龙业鼐的哥哥龙业鼎(又叫龙舜琴),1920年考上北京大学,在那里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1925年上半年,因为广东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逐渐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中共中央便派龙业鼎和邓中夏、恽代英、李维汉等前往广州工作。回到广州后,龙业鼎把自己的弟弟龙业鼐介绍给邓中夏、周恩来、邓颖超、李维汉等人认识。
   因为龙业鼎经常寄进步书籍回家,龙业鼐受哥哥影响,读了很多马列主义著作,接受了新文化和进步思想。1924年,龙业鼐当上学生会主席,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6月19日,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了,大批香港罢工工人回到广州。罢工期间,工人们的孩子没人照管。这么多小孩怎么办呢?青年团中央决定把他们组织起来加入平民学校,一来避免他们流落街头,二来也可以让他们学习工人们急需了解的知识。可是这些孩子年龄各异,其中不少还顽皮捣蛋,要找到合適的老师可不容易。
   由于龙家姐弟都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又擅长歌舞,且讲故事、演话剧、发表演说样样在行,更重要的是,他们对革命有热情,工作能力出色,组织上经过考虑,便决定把这个重任交给龙锦雯、龙业鼐姐弟俩。龙锦雯、龙业鼐也不负重托,把200多名工人子弟组织起来,开展各种集体活动。据说,每天夕阳西下的时候,在东较场的大榕树下,或者在东园的草地上,都能听到孩子们高唱爱国歌曲的嘹亮歌声!
   不过,这些工人的孩子们日常活动可不仅仅是唱歌,他们当时还在位于越秀南路的“国民党平民教育委员会”内上课,学习文化知识。课余时间则进行劳动,每周都分组把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公共食堂洗刷干净。
   他们还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在游行时派发传单,张贴标语;在开会时当纠察员,维持会场秩序。因为这一群工人孩子学习中不忘劳动,劳动中不忘学习,表现出蓬勃的革命朝气和高昂的革命热忱,所以,当时省港罢工委员会党团书记邓中夏、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和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杨善集商量研究后,决定把这个工人孩子的组织,定名为“广州劳动童子团”。
   筹备处就设在平民教育委员会内,平民教育委员会的左翼分子(以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为主)陈永年、郭寿华、林丛郁、陈志文等参与了这一工作。由于平民教育委员会的老师们在学校里大力宣传苏联儿童的光荣事迹,号召工人子弟组织起来,为争取罢工的最后胜利而战斗,“平教会”的学生都参加了“劳动童子团”。
   当时,广州各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校服,整齐大方,只有“劳动童子团”穿便服。为了使自己的组织更鲜明,并且和其他学校的孩子们有所区别,组织上决定参考苏共少先队员的标志,给“劳动童子团”每人都佩戴一条红颈带,负责领导的同志则佩戴一条红领巾。
   1925年11月7日,广州各界热烈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八周年,他们在越秀南路的广州工人代表会礼堂里,举行了隆重的红颈带和红领巾授予仪式。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陈延年,给龙业鼐戴上了红领巾。这是中国的第一条红领巾。随后,他又把一寸二分宽、二尺四寸长的红颈带,颁发给了“劳动童子团”的团员们。
   1926年9月,省港劳动童子团联合会正式成立,领导童子团开展工作。“劳动童子团”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罢工委员会下属各工会都建立“劳动童子团”。在广东农民协会推动下,潮汕、南海、海陆丰各县农村的“劳动童子团”也相继建立。当时,广东省共有“劳动童子团”员4万多人。这就是广东少年先锋队的前身。
   也就是那一年,龙业鼐加入中国共产党,分别给邓中夏和陈延年担任秘书。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龙业鼐和领导同志们撤退到了香港,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33年,龙业鼐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到严刑拷打,虽然经过党组织的积极营救后出狱,最终却因为伤情过重病逝。
   1985年11月11日,龙业鼐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其他文献
阿里山,我记忆中的一抹绿。  寒假,我和妈妈去了台湾。阿里山是台湾的标志性景区,可以说不到阿里山就不能说到了台湾,于是在来台的第三天,我们就去了阿里山。  从市区到目的地几个小时的车程使我疲惫不堪,下车后,一下子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疲惫感立刻消失大半!胸中满是清新、凉爽、干净的空气,映入眼帘的是满眼望不到头的绿。缥缈的云雾缭绕山间,好似一幅山水画。  进入山间,发现被翠绿的树林包围的感觉是那样舒爽。
事件回放  在2016年山东高密市纪念国际护士节文艺活动现场,几名特殊儿童出现在舞台中央。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他们在康复师王熠的带领下表演了简单舒缓的舞蹈。当最后一名儿童用有些含混的童声开口唱歌时,全场观众瞬间安静下来:“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眼泪变成雨水就能落下来,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同一天空底下相关怀,这就是最好的未来……”  刹那间,这个由一群智障儿童表演的节目,赢得了满场最
手持“勤思、求学、好问”的罗盘,我在写作的海洋中不断开发新大陆,发现新自我。渐渐地,写作成了我的朋友。他信守诺言,从不抱怨责怪,我向他倾诉而他则默默聆听。写作,是心灵的交流与慰藉。  ——王安昊  ■新生代感言  虽从小深受中华文化熏陶,但对我来说,写出好文章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写作这件事总是困扰着我,一篇篇作文经常写了改、改了写,让我度过一个个冥思苦想的煎熬的夜晚。这样的痛苦过程持续了很久,直到
你是否注意过?每到夏季黄昏,蝙蝠出没的时候,飞行中的它们经常会撞上窗玻璃。   这件事细想一下是有点蹊跷的:鸟类撞到玻璃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鸟类飞行毕竟依靠的是视觉,它们可能把透明的玻璃当作空无一物的窟窿了。但蝙蝠呢,它们靠的可不是视觉,而是超声波啊。玻璃透不透明跟超声波有何关系?   其实,玻璃的透明程度跟超声波确实没有任何关系,但玻璃的另一性质却跟超声波大有干系,那就是——光滑。让蝙蝠碰壁
宋徽宗当皇帝当了二十五年,对外关系和军事建设经营得一塌糊涂,却办了一个出彩的翰林图画院。这个画院好生了得,入院的画师都是“研究生”级的。当然,那时候没有研究生,供职人员等级由高而低分别为待诏、祗候、艺学、画学正、画学生等。由于画院成立于宣和年间,史上习称宣和画院。画院经常考试,试题多由宋徽宗拟定。即使今天来测试,仍是高难画题,不妨剖析几例。   第一题:“乱山藏古寺”   这里有两个具象:乱山
图书馆是现代生活中十分重要的文化场所,而历朝历代对图书馆的称呼却不尽相同。  较早的图书馆的称谓出现在周朝。《左传·僖公五年》有记载,“勋在王室,藏于盟府。”意思是说,有功劳受到王室封赏的记录,都收藏在盟府里。此“盟府”即为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春秋时期的图书馆多称为“守藏室”,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曾当过“守藏室之史”,管理“百国之书”。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每当这首悠扬婉转的情歌响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李姐,想起李姐那段颇有些传奇色彩的故事。   那是四年前,我在健身房里结识了一位气质优雅的李阿姨,她50多岁,容貌秀美,身材匀称,幸福感时常洋溢在她的脸上。从外形看,她像30多岁的样子,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李姐。李姐是某明星公司的财务总监,年薪百万,事业有成。   我感叹时光的流逝并未在她身上留下多少的印记,也
美丽的荷塘,美丽的夏 姜得雨  一把把绿伞撑出水面  挨挨挤挤密不透风  一群群红鲤在水中  快乐地嬉戏玩耍  从不担心风雨和烈日  几位美丽的荷花仙子  正轻摆腰肢  在风中翩翩起舞  漂亮的蜜蜂小姐  卖力地为她们伴奏……  岸边几个漂亮的女孩子  戴着遮阳帽  穿着花裙子  正被眼前的美景  深深地陶醉……  啊美丽的荷塘美丽的夏  小野菊 邹钰琪  娇嫩的花儿  向着太阳呼唤  祈求着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痛苦的,尤其是告别家乡和亲人。家乡和亲人是我们每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小时候的大多数时光,都是和祖父母一起度过的。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院子里有花、有鳥、有树。春天,我会拿一把椅子坐在院子中央晒太阳,会看着祖父母在院子的角落里播种;夏天,我会在枇杷树旁边吃熟透了的枇杷,因为院子里只有这一棵枇杷树,所以时常吃到酸枇杷,
事件回放  近期,起点中文网的母公司阅文集团发现,自己拥有电子版权的郭敬明《爵迹》、唐家三少《斗罗大陆》、辰东《完美世界》等小说,在手机百度客户端及百度贴吧中存在大量与之相关的盗版文本和链接,且已产生巨大的阅读量。阅文集团表示,这种盗版行为侵犯了该作品的网络信息传播权,损害了版权方的利益。据统计,该盗版案累计涉案金额高达5000多万元。为此,阅义集团将涉嫌侵权的百度告上法庭。  时事鲜评  面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