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站名倡教育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pip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某地开通一条新公交线路,公交线路的一处站点命名引发了社会热议。该点附近的烈士陵园、文化典籍著作处、幼儿园、企业,各有特色。而我认为,从多方面考虑,用幼儿园园名来命名最为恰当。
  首先,从实用性上考虑。如今年轻家长基本较忙,接送幼龄儿童的责任,大多落在了老年人的身上。而老年人使用最多的代步工具,便是公交车,以幼儿园园名命名,既能提醒老年人及时下车,又为更多的家长接送孩子提供方便,同时也给孩子送上了一份温暖,何乐而不为?较之其他地点,以幼儿园的人流量为最大,且大多是弱势群体,故以幼儿园园名命名最为周到。
  其次,教育是一个民族之根本。只有发展好教育,一个民族才能持续发展繁荣。而幼儿园作为教育的起点,理应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以幼儿园园名作为站名,是对该幼儿园在精神上的鼓勵与支持,显示出当地政府对其的关心与重视,同时也给予了该幼儿园更强的责任感,实践好、发展好幼龄儿童的教育,给该地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历史应该被铭记,但更为重要的是未来。我们要向前看,目光应更多地聚集在这些幼儿、这些初升的朝阳身上,为社会着想,为教育着想,更为美好的明天着想。因此,以幼儿园园名为站名,实为最佳。
  最后,从影响上看,烈士陵园的筑造以及每年的扫墓,是对烈士们的尊敬与铭记,已刻在大家心里,以之为站影响不足。对于文化典籍,需要人们传诵;对于企业,需要政府褒扬和奖励。而以幼儿园园名为站名,则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要做好教育,把教育作为根本,不仅影响着学生、家长和教师,更影响着公交车上的每一位乘客,使得更多的人对教育关心、上心。
  总之,为孩子、为教育撑起一片天,是每一个人都该尽力去做的事。以幼儿园为站名,给孩子以鼓励,给家长以方便,给社会大众以提醒。让教育的船,在社会的护航下,驶得更快更远。
  点评
  说理的关键,在于思维的清晰和细致。这篇文章选择了以幼儿园园名为站点命名,最大的优点体现在说理的结构上:开头入题简洁,主体部分写理由条分缕析,最后总结时和前文内容呼应而语句不重复。这样的结构十分明快,能让读者感受到清晰的思路,是很好的。其次,語言朴素,给读者扎实的感觉。给我们的启发是:虽然华美的文采能体现出较高的写作境界,但是如果做不到,朴素的文字、清晰的思路也不错,千万不要过于追求论述文的语言美,因辞害意。
  文章的缺点是标题显得“气场”不够,“以站点倡教育,为孩子撑片天”可能更对称,也更有韵味;主体部分用“首先”“其次”“最后”这些词语引导着写,显得有些呆板;说理时作者思想高度还不够,可以通过引用一些名家的说法来提升层次,如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些,都需要作者积累一定的阅读量才能提高。
其他文献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rn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rn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中俄友谊之旅”活动圆满结束了。回首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中俄友谊之旅”奔波、忙忙碌碌的日日夜夜和点点滴滴,我和俄语部以及项目工作小组的同事们感慨万千。我们曾经
《深夜食堂》是由日本漫画家安倍夜郎创作的漫画,先后被改编为日剧、日本电影和韩国电视剧。这其中,日剧版在国內最受欢迎。剧中的老板经营着一家从午夜12点开到早晨7点的“深夜食堂”,菜单上只有一种固定食物,但只要是客人想吃的都可以点。特殊的风格和怀念的味道,招来了形形色色的客人。每個客人都有自己“专情”的食物,每个人身上也都藏着一段故事,娓娓道出人生百味。《深夜食堂》一度被称作是“最治愈”的电视剧。  
期刊
对于公交站点的命名,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我私下以为,把烈士陵园的名称作为站点名也许是最好的结果。那些崇高的灵魂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足以承受我们的一切敬意。而表达我们敬意的方式,也许仅仅从一个公交站点的命名开始。  《九三年》里有一句话:“我们无法在时间的长河中垂钓,但我们可以把对苦难的诘问,化为觅渡的力量。”我曾长久地为这句话所感动,那些觅渡人身上所展现出的力量,总给我以温柔的启迪。而追本溯
期刊
期刊
期刊
我和实习的故事要从大三讲起。  那时,我身边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忙碌地寻找各种实习岗位,这让我感到焦虑。恰好那时,东方卫视正在招募暑期实习生。我上网提交了报名申请表,并成功地被东方卫视录取。  很多年以后,我跟朋友笑言,出发去上海实习的那天或许是我人生当中最为难忘的日子。难忘的原因有很多:抵达火车站时才发现车票的起发站其实是另一个车站;改签以后又差不多等了3小时;我原本打算租的房临时被人捷足先登了,所
期刊
过年回农村老家一趟,走过苍凉幽暗的小道,随手拾起泛黄的枝叶,感受着其上镌刻着的纹路,思绪就如一张白纸,早已刻画好了的童年记忆在其上铺展开来。  那时的生活,谈不上什么时尚,只有杂七杂八的反反复复的日常。如果讲一讲金钱,还需追溯到五毛钱可以买两根白糖冰棒。那时没有iPad、PSP这些高科技玩意儿,只有从山与水、人与畜,以及尘土中散发出来的真切而踏实的但说不清的味道。  在那回溯的记忆组成的一天中——
期刊
“你得坐得住冷板凳。”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每一个班主任都会说这句话。  小学是为了上更好的初中,初中是为了上更好的高中,高中是为了上更好的大学。我们一路“打怪升级”,而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就仿佛看到了屏幕上大大的“YOU WIN”,于是乎“功德圆满”。  遥想刚进入大学时,总觉得应该为了自己12年的辛苦学习给自己再多放一会假。逃课的胆子是没有的,但是基本上除此以外,就能做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了。不
期刊
大学去哪儿?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高考之前其实十分模糊,只是凭借着文学特长,我通过了兰州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我是坐飞机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我在万米高空俯瞰黄土高原,那些山脉就像自己乖巧地画上了高中地理书上的等高线,一圈又一圈。我对这片黄土地,顿时有了一点点好奇,一点点期待。  校区在一个远离市区、叫作“吴榭”的地方。学校背后就是连绵起伏却光秃秃的山,只有正对学校的地方隐约有些绿色。我家乡的山是苍翠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