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花语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zhin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间草木》,里面有好多让人惊艳的句子,尤以“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为赞!
  和花坐一会儿,不就是静听花儿私语,或与花儿对话,作一次心灵的沟通吗?
  人的一生里,很多时候都是在做时间的旅人,奔波于忙碌的生活。所以,真应该“浪费”点时间与花语———和野杜鹃坐一坐,与山桃花、狗尾草等聊一聊,顺便闻一闻阳光的味道。一年四季里,倾听春花之呢喃,凝视夏花之灿烂,感悟秋花之笃定,感受冬花之坚强。
  走在春天的小路上,是谁在施展魔力,唤醒了沉睡的小精灵?娇嫩的迎春花尽情舒展着,颇有沉鱼落雁之美。微风轻柔地抚摸着花草树木的脸颊,暖暖的,怪舒服的。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俏皮的眼睛,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沉浸在花海里,我总喜欢静听春花呢喃。
  夏天,爱漫步郊外。常见僻静的土埂上,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两朵花娇艳地盛开着。虽然长在野外,但是显得那么高贵。在一片杂草丛生的地方,它们总是那么显眼,那么脱,是沦落凡间的精灵吧!?我总愿意蹲下身,与它们对视,静静聆听它盈盈细语。
  每年初秋时节,走进故土的农家小院,总能强烈感受到秋花盛开的壮观景象:洋姜挺起坚硬的腰身,玫瑰花缀满了带刺的花枝,牵牛花爬满篱笆,还有那红红的鸡冠花……所有的花儿都像展开了竞赛似的傲然怒放着,展示着自己的风采。与花语,不如俯下身,侧着耳朵,倾听秋花吟唱着属于自己的歌谣……
  我酷爱冬日的花,因为它们都有一种坚强不屈的性格。每年冬天,我都去品梅,“墻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在家里摆上一盆水仙花,其天然丽质,芬芳清新、素洁幽雅、超凡脱俗,尤其令我喜欢。冬日岁寒,但凌寒盛放的花不少,在寒冬里赏花,静下来和花儿对一对话,不为附庸风雅,只为获得些许心灵的慰藉,洗涤心灵的尘埃。
  一年四季,每个时节都有花语,你我都能听懂吗?不一定!
  有一个老农民,承包了不少土地养育花草。他整天和花草打交道,虽苦,却以此为乐。老农无儿无女,平时从不与人论是非。但每到花丛中,便经喃喃自语,如与人对话一般。久而久之,村人不解而众人疏。可他的花草却越来越鲜活,产业越做越大。
  一日,记者前去采访,老农一边讲解,一边动手给花草浇水,在一株倒地的玫瑰花旁,老农爱惜有加,轻轻扶着花枝说:“你今天怎么啦?怎么睡在地上呢?痛吗?”记者好奇地问:“花能听懂你的话吗?”老农反问:“你怎么知道花儿听不懂我的话?这花受到安慰,以后会长得更好呢!”
  以上的故事,是作家流沙河写的《和一朵花说话》之大意。
  花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懂。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有一句带有戏谑式的名言:“每当和一位大科学家谈话,我就肯定自己此生的幸福已经没有希望。但每当和我的花园谈天,我就深信人生充满了阳光。”此言甚合吾意。
  与花草为伴,我真心觉得每一次和花草“说话”,就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内心享受。
  前些日子,搬新家了,妻子在门外的走廊里养了好些花,顿时仿佛置身花丛中。
  于是每周一次的“观花”、“护花”便成为我的日常生活“必修”课程。时间久了,对花草也就滋生出了更多更无名状的情愫。
  一天,我突发灵感,学汪老在门上留言,“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妻子见了,再添一言,“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静听花语一会儿或和花儿说一会儿话。”
  “静听花语”也好,“和朵花说话”也罢,多有诗意的语言。只是,我们总是忙忙忙,以致常常不解地问:花儿会说话吗?花儿能听懂人的话吗?
  其实,能否听懂花语,取决于与一朵花怎样的遇见,就像一段音乐,不仅仅属于耳朵,还有心灵的时光。
  如果遇见一朵心仪的花,不妨坐下来,听听它在说些什么。听它说风的熨帖、光的惬意,听它说岁月、天涯……
  如果遇见一朵心仪的花,也不妨跟它说一说话,说说你的烦心事、开心事,说说你的心情、境遇……
  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走进任何事物,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走进属于自己自由的灵魂的香气。
  这人间可以嘈杂,但内心不能躁动;这人间也可以冷清,但内心不能荒凉。心中有花,随时可以蹲下来,闻一闻那朵花的香,听一听那朵花的语。
  选自《潮州日报》
其他文献
有几件事老是萦绕在脑际,想起来心头就会涌起阵阵暖意。  在市场上买了几斤花生米,装在塑料袋里,放在电动车上带回家。半路上忽听后面有人喊:“前面的那个人,花生米漏啦!”我低头一看,不知何时塑料袋破了个洞,花生米正一粒一粒地往下漏,已经洒了好几米远了。我赶忙停车,下来抓住破口处。怎么办?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塑料袋破口处打个结,可结还没打好,花生米又从上面扎口处漏了出来。没办法了,我急得满头大汗。
一天下午,一个名声显赫的牧师拿起一张报纸,看到上面登有他去世的报道。好像是时间的冲突,他没能按时出席预定的演讲会,这就传出消息,说他已经死于心脏病突发。沙滩上的脚印读到自己逝世的报道,他想知道这个消息在城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走出家门,却懊恼地发现,生活一如既往,没有丝毫变化。路上人往车来,人们都忙着自己的事,没有一面旗子因为默哀而降下一半。他得出了结论:“发现自己死了却没人关心,确实会让人深思。
雨下得更大了。我紧紧攥着伞,逆风走在冷雨里,鞋子早已被积水浸湿了,湿漉漉的凉意从脚底一路袭上心口,整个人仿佛一块被雨水泡得肿胀的海绵。  风很大,街道空旷,店铺再没有平日里热闹的气氛。偶尔擦肩的几个行人也戴着口罩,低着头,步履匆匆。记不清走了多久,我终于发现一家开门的药店,绿色的招牌亮闪闪的,像一片小小橄榄叶。  虽然才七点钟,可是药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家都沉默不语,彼此默契相隔,自觉站
我中学毕业后去曼哈顿的一家百货公司做推销员,但我的工作并不顺利,我总觉得向客户推销产品是一件丢人的事,总担忧别人会因为我想赚他们的钱而排斥我。  大概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在很长时间里都没能卖出产品,也没有拿到任何佣金。由于工作做得不好,我无法在曼哈顿继续生活下去,只能回到家乡小镇。我的祖父和父母一起经营着小农场。在家里,我不至于挨饿,但我难道总是靠父母生活吗?我终日郁郁寡欢,觉得生活毫无乐趣。一天
专注的聆听和随心所欲的听,是完全不同的。做个小测验吧。你和你的朋友,算作一个小组。你是A,她是B好了。第一个回合,她说,你听。  第一小节,她认真地说,你仔细地听。注意啊,是聆听。“聆”在字典上的意思是:书面语的听。当我端详这个字的时候,总觉得不是那么简单。“聆”是由“耳朵”的“耳”字和“命令”的“令”字组成的,我一厢情愿地相信这是对耳朵的一个指令,好像在说———耳朵,你可要好好地听,千万不可以走
到中年之后,我喜欢上了“少”。年轻时崇尚“朋友遍天下”的感觉没有了,朋友嘛,多固然是好的,少一点也没关系。没朋友也没什么,中年心境里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享受得了孤独,并且能在安靜中自得其乐。  有几年了,我恐惧出去参加饭局,尤其是人多的那种,过于喧闹,结束之后满身疲惫不说,单单是点满了整桌子的菜吃不掉就很是让人难过。不去参加,眼不见心不疼。  有一次我回乡,中学时的一位同学是当地富豪,他没有请我去大
写出一部好作品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常问自己,也常被问到。想了想,以下几点是必须的:思想,才华,激情,阅历,以及知识储备。但我以为,还有一样非常重要的因素,往往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写作时具有的定力,换句话说,就是凝神聚气的能力。  作家也是寻常人,难免会被各种欲念打扰,或者被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裹挟淹没。要想在写作时凝神聚气,在我看来首先要干净。这个干净包括了环境和内心两个方面。  大约十多年前,我
金圣叹曾把雪夜读书视为人生的一大快事。  雪夜读书的美妙之处,我认为在一个“静”字。漫天的大雪拭去了白天的肮脏和喧嚣,“白茫茫的一片真干净”,雪的纯净容易使夜读的人返回一种“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境。耳听雪落的天籁,而看在眼里的是另一种文字的“交响”,更兼身旁的一个红泥小火炉将温暖荡向每一个毛孔,这种感受大概也是“妙处难与君说”。  书中的思想散发阳光的热量和火眼的光芒,温暖着那颗裹在寒凉与寂寞的心
我小時候生活在非常快乐的想象世界。在小小的平房里,有我的画笔和小书桌。与我同住的是窗台上的蚂蚁军队、蜘蛛侠客,树丛里的花朵精灵、躲在床底下的梦妖精,和整天在厕所跳舞的小怪物。有了孩子后,我和太太常带着他去找虫、爬山、看树、玩水。有一阵子他和我们在或新或旧的城市街道行走。他一边走,一边念念有词地讲着他所幻想的故事。我也很喜欢听他在晚餐桌前描述他前一晚梦里的怪物。直到现在,二十几岁的他,还常和我热烈讨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十二生肖中有几种动物,平时在人们心目中是扮演反面角色的,最典型的就是鼠。只要读过书的中国孩子都会念那句古诗“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但是,到了鼠年,鼠的形象就大翻身,变得可爱而吉祥起来。有一次过年,一个叔叔给我看了一幅《老鼠嫁女》剪纸,我那好奇和兴奋的心情至今记得。这是我第一次通过老鼠对传统的婚嫁仪式有所了解,也第一次觉得老鼠挺可爱。上海郊区有的地方认为正月十六是老鼠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