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童话关于虚无与意义叙述中的价值引导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ro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叶圣陶先生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倾心尽力地把爱,善,美等基本价值观与审美意识注入到对儿童心灵和人格的培养与塑造中,在这种美育中同时体现出其思辩意识,对虚无和意义的呈现与讨论是其思辩意识的一个主要方面。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时代背景,叶老的童话并非像当时译介的外国童话那样缔造充满鲜花与温情的无忧无虑的天堂,而是把社会的虚伪与浮夸,人性之复杂,生活之艰难一应呈现在儿童面前。但这样五色杂陈的社会图景与真实的生活画卷并不会使儿童纯洁幼小的心灵受到污染,或对未来生活心生畏怯。因其黑暗可惧之处被叶老清雅明丽的语言稀释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儿童心灵的成长一条出路,就是其中关于虚无与意义叙述中的价值引导。
  关键词:虚无;意义;价值;童话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内染军阀割据的混乱。那是社会大动荡的年代,也是新思想新文化迸发的年代。新思潮对社会各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妇女和儿童作为弱势群体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儿童的教育问题,应用怎样的方式与思想培养新思想下的这“最可宝爱的后来者”?儿童教育显然不能再用禁止,呵斥,命死读圣贤书与打手心的方式进行下去,叶圣陶将自己的教育理念结合十年的小学教师经历认为“应当顺他们自己的要求,多多给他们文艺品,做他们精神上的养料。”由此诞生了叶圣陶的儿童文学,也开辟了中国的儿童文学之路。
  在五四新文学创作中,叶老的童话是在“文学为人生”的大旗下给予人直面人生勇气的丰富而纯美的作品,没有《沉沦》的寒灰色调,没有《狂人日记》的辛辣尖刻,而是选择儿童的独特视角,采用儿童所喜爱的明净浅显而优美规范的语言,却也具有表现人生批评人生的价值。使儿童了解社会,认识人生,在积极入世的文学家园中守望成长。
  一、在惯性麻木中保有本心
  同情与悲悯是探讨虚无与意义的情感引子。儿童文学旨在引导儿童在自由独立意志的基础上发扬爱和善,追求自我价值。要使儿童不被成人世界的世俗成见与惯性麻木所污染,唯有发扬儿童的本性良知,而同情与怜悯正是本性良知的外化表现,是本心对外物情景的应激,所以才有《眼泪》中孩子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而自然掉落的眼泪,所以当孩子看着被杀死的竹笼里的鸡而成串掉眼泪时,作者像收集珍珠一般把眼泪珍惜收藏;才有《稻草人》中亲见人世种种苦楚,却痛心自己的无能为力的稻草人。
  爱愿的给予和有效实现需要理性和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在文本中,所谓英雄可能只是利用大家的崇拜来谋一己私利,善良的跛脚军人做出的牺牲也可能毫无价值。由此进入对虚无与意义的探索。
  二、在浮华喧嚣中求真存善
  叶圣陶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有着浓稠的成人的哀切,但叶圣陶通过独特叙述视角对其做了淡化却不失真实的处理,即以儿童的没有成见的眼光去观察被成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世相。由此才有画眉对黄包车夫穷苦命运的疑惑以及外星球旅行家对饕餮官员的诘问。
  陌生化的视角使看似理所当受的欺凌愚不可及,使自私的欲望浮夸的虚伪无可遁形,使棋子俯瞰棋局而看清全局的荒诞,由此而诘问而反叛,唯此种种引领儿童的心灵感受社会的不公,人生的困境,生发改造的意愿。
  人生世间,枷锁无往不在,在浮华与喧嚣中的沉沦决定人们必然戴着镣铐跳舞。对金钱,荣誉,权势,骄傲的趋之若鹜与不择手段揭示着人受着怎样的羁绊。《书的夜话》中各色书的殊途同归讽刺着人们对浮华的追求与对意义的忽略。没有对虚无的诘问,人就在无理性与工具化中渐行渐远,就无从产生对价值的追寻。而这种沉沦却随处可见,一切都在叫喧着浮华欲望,但虚无越沉重,隐身其后的意义就越蓬勃欲发。
  为避免在追索意义之路上走得太遠以致忽略初衷,叶圣陶童话从始至终浸润着爱与善的力量,因为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回答《小白船》中的三个问题:鸟为什么要唱歌?——要唱给爱他们听,花为什么芳香?——芳香就是善,花是善的符号,为什么小白船是你们所乘的?——因为我们纯洁,惟有小白船合配装载。
  三、在奉献中创造价值与和谐
  叶圣陶的儿童文学作品不是波澜不兴的玫瑰花园,其冲突矛盾之处表现着对人的敌意,警示着对人的防备与逃离。《牧羊儿》中,羊儿在寻找牧羊儿的途中受到指路人的欺骗而被杀,牧羊儿归来后也因羊儿丢失被解雇,指路人的邪恶,雇主的苛刻显示出这似乎是一个时时处处有人布置陷阱的世界。个体价值与生活意义何在?《最有意义的生活》给出了答案:当小青石自己成了让所有人走的路,它不属于姓张的,也不属于姓李的,不是谁私有的东西,而成了为大众服务的一个,支持着大众的脚,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明白这便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意义由奉献型劳动确立,即花自己的心思与力气做有益于自己又利于他人的事情,但劳动的无差别性被强调的同时价值的差异性被排斥。建立精神与物质绝对平等的乌托邦只是徒劳的尝试,消灭差别的解决之道只能以童话的方式实现,于是只能让那外星球来的旅行家带回一台神奇的机器,可以制造任何想要的东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人人可以穿丝绸衫,吃美味佳肴,花用不完的银元。
  叶圣陶将血泪人生的虚无性呈现于童话作品,引导儿童在虚无中追索价值,在苦难中生发爱愿与奉献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晨报》副刊,1931,3.
  作者简介
  鹿文一(1996—),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2011年7月28日,由中共丹东市委书记戴玉林作序并题写书名,市委常委、秘书长卢秉宇任编委会主任,丹东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的《丹东革命遗址史录》一书出版并举行首发式.该书是
摘 要:阅读是获取信息和丰富知识的一种心理活动,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大的信息时代,这就需要从小学会阅读,进行信息的提取。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養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阅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科技的发达促使互联网出现,其中带有图片声音的内容深受人们喜爱,阅读纯文学的作品因此被冷落。课外阅读在开放
芒果炭疽病是芒果上的主要病害,在田间和果实采收后均可严重发生,目前防治该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防治该病的主要药剂。 本研究对分离获得的136株芒果炭疽
摘 要: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相结合,互相促进,使农民能够真正在其中发现商机,不断进行整合分析,加强技术的创新力度,使信息中的有利因素不断呈现出来,将农业经济管理中问题进行改革,使农业生产发展及经营运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技术  加大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不断发现商业运转中的各种发展机会,才能够抢占先机,进行不断投资和销售,使效益达到更好的水平。  一、农业经济管理的新政
摘 要:目的:在双黄连粉针剂中加入活性炭,并且观察活性炭前后的对比状况。方法:在双黄连粉针剂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成分,整个过程中遵循相应的工艺规程,并且根据相关质量标准进行检测,按照指纹图谱中的相关内容观察溶液中的颜色变化。结果:通过比较可知,在雙黄连粉针剂中,有效的物质含量基本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化,但是在加入活性炭以后,对药液中指纹图谱进行观察后发现,其中所具有的相似度为0.999以上,并且溶液的
提高报刊质量是一项综合性的宏伟工程。质量优劣主要体现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与完美。这是报刊长期奋斗的目标。出版一份高质量的报刊包含有诸多环节,版式、标题、内容、印刷
摘 要: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的速度、资源整合的效率不断加快,新媒体技术对设计语言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启发了视觉设计的新观念。视觉设计快速摆脱了技術以及思维方面的限制,向着更加高效、创新的方向发展,全面调动感官语言,不断提升设计效果,使信息变得更加多样化。由于目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过于迅猛,视觉设计需要颠覆大量旧有认识,进行方法更新和媒介整合,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
摘 要:《京华烟云》主人公姚木兰,一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她的学识智慧、品质秉性和她对世人、世事的态度让人折服。在她的身上,读者可以看到淡然超脱的道家理念和积极向上的儒家思想,可以发现她的隐忍屈从与不卑不亢,可以体会她的顾全大局和自我追求。她将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人生态度相融合,展现给世人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道家;隐忍;抉择  林语堂先生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围绕完美理性的主人公姚
摘 要: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进一步重视和发展,书法教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教授技艺的课程了,它在时代背景下被给与了新的内容。书法教学是在培养学生理解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交流,在更加宽松的文化环境下继承中华文字与文明,继而达到传承和弘扬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关键词:书法教学;课程资源;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书法的纠葛  在世界上,不管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
在淀粉制糖工艺中,淀粉浆凝胶化后经α-淀粉酶液化和葡萄糖淀粉酶糖化,得到葡萄糖。液化反应所需要的条件是95℃,pH5.5-6.5,糖化的反应条件是60℃,pH4.2-4.5。由于液化和糖化反应所需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不同,工业过程上需要在液化后对其加以调整,这就增加了制糖成本。如果能够低成本生产耐高温且最适pH与α-淀粉酶相同的葡萄糖淀粉酶,使糖化和液化同时进行,将改善淀粉制糖工艺,简化过程,既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