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找出我国国有资产审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对我国国有资产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为我国国有资产审计的完善提供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资产 审计 问题和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国有资产占我国社会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其资产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公共服务与管理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也对公共财政的支出与效率有直接影响。但我国的国有资产审计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分析研究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的审计工作的对策,意义重大。
一、我国国有资产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国有资产中存在的问题
自制和外购是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取得的两种形式。国有资产取得的过程是财务人员造假的一个重要环节。国有资产的账面价值一般比较高,自制国有资产的初始成本构成对于企业来说是有机会造假的。企业伪造、编造国有资产取得时的成本,此种现象不容易被审计人员发现。如果造假金额占国有资产总成本的比重不大,即使审计人员从不同方面进行审计也比较难看出问题,隐蔽性比较高。另外,在取得国有资产的过程中出现的计量错误、造假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折旧的计提以及净值的准确性等相关后续计量,使得会计期间的相关数据出现虚假。
(二)国有资产持有期间存在的问题
第一,国有资产累计折旧存在的问题。国有资产累计折旧经常存在的问题有两种。一是折旧的计提范围出现错误。实践中,个别国有企业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对闲置不用的国有资产计提折旧。二是折旧计提方法的选择常常带有主观随意性。被审计单位在选择国有资产折旧方法的时候,有些不是从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考虑,而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利润需求,甚至通过调整国有资产折旧的方式来虚构企业的当期利润。
第二,国有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部分国有企业在国有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违反会计准则规定,通过前期计提国有资产减值准备,使当期会计利润减少,而后期再转回的方式来调节企业利润的问题,最终影响后期计提累积折旧的金额。
(三)国有资产处置过程存在的问题
第一,少报或者不报报废收入。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国有资产报废时一定会存在着相应的残值收入。而在现实中,部分企业少报或者不报这部分残值收入,使这部分残值收入流失。
第二,出售国有资产或对外投资时有意降低国有资产的公允价值。部分企业在出售国有资产或对外投资时,有可能与对方企业签订的合同有失公平,很多时候通过低价来处置国有资产,而又通过另一种方式给企业返还各种利益。这种现象可能会形成企业的小金库或者使这部分资金流入个人账户,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二、完善我国国有资产审计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以明确审计目标
1.法律制度建设。要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就必须首先实现法制化,要管理好国有资产也必须要实现法制化,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管理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支撑体系之一。目前,我国在法律方面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相对于国外来说,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的管理制度还很不健全,矛盾还比较突出。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需要大力完善法制化管理制度,来改善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加快制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2.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内部调拨制度。凡是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都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级单位的资产调拨都必须遵从同一原则:效率第一、集体利益优先,任何单位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为保证各级单位的资产使用效率,出现困难的单位,可以向有关部门求助,寻求调拨解决。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国有资产内部调拨制度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采购制度。实行统一的采购制度,各级单位要购买资产,必须统一上报到采购部门,经过上级批准后,再由采购中心集中统一采购,当资产到达各级单位时,按责任管理制度统一登记入账。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各环节的管理以完善审计流程
1.强化资产形成环节的管理。
(1)购置资产管理
各級单位申请购置资产时应严格按照实际需要和配置标准来提交,申请要求不仅要在政府采购中心的规定范围内,而且要符合国资办的有关规章制度。在审核资产购置的申请时,应重点关注申请单位对购置物品的需要性及其购置资金的来源。对于是否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应指派专门人员审查,比如办公室主任或具体经办人员。
(2)捐赠资产管理
对于捐赠资产的管理,主要是监督接受捐赠的单位将资产按时登记入账,并追踪资产的使用情况。
2.强化资产使用环节的管理。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应指定负责人,保证其完整性,尽可能地提高其使用时间和效率。《东胜区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暂行办法》规定: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管是对外出租,还是出借,都要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等经过批准并备案后,单位才能对外出租或出借。出租或出借国有资产得到的税后收入应上缴非税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使用环节的透明度,才能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3.建立国有资产考核指标体系以确保审计的可靠性。
(1)国有资产增长率
具体计算公式为:国有资产净增加额/期初国有资产总额×100%。一般来说,该数值越大越好,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果某年份该指标值过大,就要考虑该年份是否有必要增加国有资产。该指标还包括: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组成的增长率指标体系。
(2)国有资产使用率
计算公式为:使用中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总额×100%。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大越好,越大说明使用效率越高,但该值一般是小于等于1。
(3)国有资产闲置率
计算公式为:闲置中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总额×100%。从公式本身可以看出,该指标值越小越能反映国有资产的利用情况,如该值过大,那只能说明闲置的资产较多,该单位存在资产管理问题。
(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计算公式为:期末国有资产总额/期初国有资产总额×100%。该值的标准是1,大于1,说明本单位的国有资产得到了增值,至少是保值的,小于1,说明国有资产减值。
(5)国有资产流失率
计算公式为:国有资产非正常损失/期初国有资产总额×100%。可以看出,资产流失越少,该值就越小;反之说明该单位的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存在管理问题。但也要具体分析,根据资产规模的不同,该指标有如下规定:小于1%属于正常情况;1%~2%之间属于问题多发期,应引起注意;2%~5%之间,问题就比较严重了,有必有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进行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文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1:80-81.
【关键词】国有资产 审计 问题和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国有资产占我国社会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其资产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公共服务与管理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也对公共财政的支出与效率有直接影响。但我国的国有资产审计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分析研究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的审计工作的对策,意义重大。
一、我国国有资产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国有资产中存在的问题
自制和外购是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取得的两种形式。国有资产取得的过程是财务人员造假的一个重要环节。国有资产的账面价值一般比较高,自制国有资产的初始成本构成对于企业来说是有机会造假的。企业伪造、编造国有资产取得时的成本,此种现象不容易被审计人员发现。如果造假金额占国有资产总成本的比重不大,即使审计人员从不同方面进行审计也比较难看出问题,隐蔽性比较高。另外,在取得国有资产的过程中出现的计量错误、造假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折旧的计提以及净值的准确性等相关后续计量,使得会计期间的相关数据出现虚假。
(二)国有资产持有期间存在的问题
第一,国有资产累计折旧存在的问题。国有资产累计折旧经常存在的问题有两种。一是折旧的计提范围出现错误。实践中,个别国有企业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对闲置不用的国有资产计提折旧。二是折旧计提方法的选择常常带有主观随意性。被审计单位在选择国有资产折旧方法的时候,有些不是从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考虑,而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利润需求,甚至通过调整国有资产折旧的方式来虚构企业的当期利润。
第二,国有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部分国有企业在国有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违反会计准则规定,通过前期计提国有资产减值准备,使当期会计利润减少,而后期再转回的方式来调节企业利润的问题,最终影响后期计提累积折旧的金额。
(三)国有资产处置过程存在的问题
第一,少报或者不报报废收入。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国有资产报废时一定会存在着相应的残值收入。而在现实中,部分企业少报或者不报这部分残值收入,使这部分残值收入流失。
第二,出售国有资产或对外投资时有意降低国有资产的公允价值。部分企业在出售国有资产或对外投资时,有可能与对方企业签订的合同有失公平,很多时候通过低价来处置国有资产,而又通过另一种方式给企业返还各种利益。这种现象可能会形成企业的小金库或者使这部分资金流入个人账户,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二、完善我国国有资产审计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以明确审计目标
1.法律制度建设。要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就必须首先实现法制化,要管理好国有资产也必须要实现法制化,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管理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支撑体系之一。目前,我国在法律方面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相对于国外来说,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的管理制度还很不健全,矛盾还比较突出。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需要大力完善法制化管理制度,来改善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加快制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2.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内部调拨制度。凡是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都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级单位的资产调拨都必须遵从同一原则:效率第一、集体利益优先,任何单位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为保证各级单位的资产使用效率,出现困难的单位,可以向有关部门求助,寻求调拨解决。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国有资产内部调拨制度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采购制度。实行统一的采购制度,各级单位要购买资产,必须统一上报到采购部门,经过上级批准后,再由采购中心集中统一采购,当资产到达各级单位时,按责任管理制度统一登记入账。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各环节的管理以完善审计流程
1.强化资产形成环节的管理。
(1)购置资产管理
各級单位申请购置资产时应严格按照实际需要和配置标准来提交,申请要求不仅要在政府采购中心的规定范围内,而且要符合国资办的有关规章制度。在审核资产购置的申请时,应重点关注申请单位对购置物品的需要性及其购置资金的来源。对于是否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应指派专门人员审查,比如办公室主任或具体经办人员。
(2)捐赠资产管理
对于捐赠资产的管理,主要是监督接受捐赠的单位将资产按时登记入账,并追踪资产的使用情况。
2.强化资产使用环节的管理。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应指定负责人,保证其完整性,尽可能地提高其使用时间和效率。《东胜区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暂行办法》规定: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管是对外出租,还是出借,都要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等经过批准并备案后,单位才能对外出租或出借。出租或出借国有资产得到的税后收入应上缴非税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使用环节的透明度,才能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3.建立国有资产考核指标体系以确保审计的可靠性。
(1)国有资产增长率
具体计算公式为:国有资产净增加额/期初国有资产总额×100%。一般来说,该数值越大越好,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果某年份该指标值过大,就要考虑该年份是否有必要增加国有资产。该指标还包括: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组成的增长率指标体系。
(2)国有资产使用率
计算公式为:使用中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总额×100%。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大越好,越大说明使用效率越高,但该值一般是小于等于1。
(3)国有资产闲置率
计算公式为:闲置中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总额×100%。从公式本身可以看出,该指标值越小越能反映国有资产的利用情况,如该值过大,那只能说明闲置的资产较多,该单位存在资产管理问题。
(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计算公式为:期末国有资产总额/期初国有资产总额×100%。该值的标准是1,大于1,说明本单位的国有资产得到了增值,至少是保值的,小于1,说明国有资产减值。
(5)国有资产流失率
计算公式为:国有资产非正常损失/期初国有资产总额×100%。可以看出,资产流失越少,该值就越小;反之说明该单位的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存在管理问题。但也要具体分析,根据资产规模的不同,该指标有如下规定:小于1%属于正常情况;1%~2%之间属于问题多发期,应引起注意;2%~5%之间,问题就比较严重了,有必有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进行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文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