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我国教育正逐步迈进素质化,为了响应政策号召,我国高中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转变。文章主要探讨的是高中体育教学,在阐述分类教学模式理念、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进一步探索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分类教学模式,以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发展。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分类教学模式 自主锻炼
个体良好的身体素质与锻炼离不开,通常情况下,锻炼与体育紧密相连,为了帮助我国中学生群体塑造良好、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健康成长,对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不再单纯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将学生体能、身体素质等都列入考核体系,体育教学地位得到上升。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本文就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展开探索。
一、分类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出大一统趋势,学生个体分类管理、分类教育意识比较缺乏,在某些思维狭隘者的眼里,甚至认为分类教学就是对部分学生群体的歧视,是教育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现。虽然分类教学模式在我国部分人群眼中并不可取,但是从“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看,这一教学模式无疑是与其高度吻合的,与新课程改革中的相关要求也是相符的。
分类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类教学方式、方法是极其必要的,首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人喜欢足球、有些人喜欢篮球、有些人喜欢乒乓球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如果对其进行强制性统一活动,难免影响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其次,不同性别学生在体能上有一定的差距,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就不可能要求所有同学们都进行某一项体育运动,这两大现实因素表明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分类教学模式,以学生个体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缓解学习压力。
二、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分类教学模式探讨
目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老师演练相关动作,学生反复模仿、重复练习这些动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机械的、古板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教学模式、方法反映出我国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具体事例对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进行详细探讨。
(一)根据兴趣划分类别,实行分开教学。
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中,可以在每学年开学之初,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同学们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并根据统计的数据整理分析,按照不同类别兴趣排好体育教学课程,将同一爱好、同一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因材施教,分开教学,实现高中体育分类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授篮球课程这一内容时,在做好相关准备活动和动作演练示范之后,可以根据之前统计的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将有同一兴趣爱好的学生分类分组,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授课教师对每类兴趣下学生的运动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即可。既能确保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满意度,又能很好地实现体育锻炼的效能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按照兴趣、爱好组合在一起的学生能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强化对某一类体育运动的认同感,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长期、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培养运动锻炼身体的意识、能力,促进青少年群体健康发展。
(二)划分运动小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随机、灵活地划分运动、锻炼小组,但要注意的是运动小组划分的标准。在初次体育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意愿划分小组,也就是学生自由组合,因为体育教学课程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让学生进行放松锻炼,缓解学习的紧张感,放飞自由。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性别、爱好及体育活动项目的需要进行小组划分,并在分组之后增添一些大规模人员参与的运动项目,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体育活动,使大家得到充分的锻炼。
例如:在学习乒乓球这一课程内容时,老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是否有已经会的且认为自己技术还行的,将已经会此运动的学生分组,让他们自由锻炼,而针对剩下的那一部分不会的同学进行单独动作演示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开导。在教学任务即将完成,在学生经过一定时间学习锻炼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规模的乒乓球友谊比赛,对一个教学班的同学两两划分,让他们在运动切磋中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并加深情感交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高中体育在分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体育分类教学过程中,在了解、满足学生个体需求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团体荣誉感、全局观。体育教学中的分类教学并不是分裂,并不是为学生之间形成各种形式的小团体提供平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其次,高中体育教学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由于课程稀少,因此分类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关安全工作,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高中体育课程并不都是实战演練课程,也包括理论知识,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讲解一些急救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急救实战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在高中体育分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学生遇到突发事故时迅速、快捷地做出应急、自救、他救反应和进行简单的处理,保证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鹏程.关于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201-202.
[2]曹卫岗.推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实践的途径[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10:135-136.
[3]卢明.关于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9:140 142.
[4]肖健欢.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6:120-121.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分类教学模式 自主锻炼
个体良好的身体素质与锻炼离不开,通常情况下,锻炼与体育紧密相连,为了帮助我国中学生群体塑造良好、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健康成长,对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不再单纯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将学生体能、身体素质等都列入考核体系,体育教学地位得到上升。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本文就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展开探索。
一、分类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出大一统趋势,学生个体分类管理、分类教育意识比较缺乏,在某些思维狭隘者的眼里,甚至认为分类教学就是对部分学生群体的歧视,是教育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现。虽然分类教学模式在我国部分人群眼中并不可取,但是从“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看,这一教学模式无疑是与其高度吻合的,与新课程改革中的相关要求也是相符的。
分类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类教学方式、方法是极其必要的,首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人喜欢足球、有些人喜欢篮球、有些人喜欢乒乓球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如果对其进行强制性统一活动,难免影响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其次,不同性别学生在体能上有一定的差距,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就不可能要求所有同学们都进行某一项体育运动,这两大现实因素表明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分类教学模式,以学生个体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缓解学习压力。
二、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分类教学模式探讨
目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老师演练相关动作,学生反复模仿、重复练习这些动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机械的、古板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教学模式、方法反映出我国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具体事例对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进行详细探讨。
(一)根据兴趣划分类别,实行分开教学。
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中,可以在每学年开学之初,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同学们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并根据统计的数据整理分析,按照不同类别兴趣排好体育教学课程,将同一爱好、同一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因材施教,分开教学,实现高中体育分类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授篮球课程这一内容时,在做好相关准备活动和动作演练示范之后,可以根据之前统计的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将有同一兴趣爱好的学生分类分组,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授课教师对每类兴趣下学生的运动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即可。既能确保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满意度,又能很好地实现体育锻炼的效能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按照兴趣、爱好组合在一起的学生能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强化对某一类体育运动的认同感,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长期、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培养运动锻炼身体的意识、能力,促进青少年群体健康发展。
(二)划分运动小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随机、灵活地划分运动、锻炼小组,但要注意的是运动小组划分的标准。在初次体育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意愿划分小组,也就是学生自由组合,因为体育教学课程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让学生进行放松锻炼,缓解学习的紧张感,放飞自由。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性别、爱好及体育活动项目的需要进行小组划分,并在分组之后增添一些大规模人员参与的运动项目,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体育活动,使大家得到充分的锻炼。
例如:在学习乒乓球这一课程内容时,老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是否有已经会的且认为自己技术还行的,将已经会此运动的学生分组,让他们自由锻炼,而针对剩下的那一部分不会的同学进行单独动作演示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开导。在教学任务即将完成,在学生经过一定时间学习锻炼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规模的乒乓球友谊比赛,对一个教学班的同学两两划分,让他们在运动切磋中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并加深情感交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高中体育在分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体育分类教学过程中,在了解、满足学生个体需求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团体荣誉感、全局观。体育教学中的分类教学并不是分裂,并不是为学生之间形成各种形式的小团体提供平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其次,高中体育教学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由于课程稀少,因此分类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关安全工作,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高中体育课程并不都是实战演練课程,也包括理论知识,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讲解一些急救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急救实战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在高中体育分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学生遇到突发事故时迅速、快捷地做出应急、自救、他救反应和进行简单的处理,保证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鹏程.关于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201-202.
[2]曹卫岗.推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实践的途径[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10:135-136.
[3]卢明.关于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9:140 142.
[4]肖健欢.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