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全民裸婚”时代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近年来,“裸婚”这个词语不仅在“80后”的人群中流行,在“50后”、“60后” 的人群中同样流行。因为后者的子女们已经进入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当本刊编辑部以“裸婚”为题采访“50后”、“60后”的人群时,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以自己的“家庭档案”为依据,认为以现在的“裸婚”标准,他们那个时代可以说是“全民裸婚”,并且用他们的“家庭档案”证明,那是彻头彻尾的“裸婚”。而如今的所谓“裸婚”不过是对高房价的无奈和抗议。
  当然,“50后”、“60后”的人群也承认,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结婚的物质标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等。那时能满足这种标准的结婚就是很奢侈的了,一般人也是很难企及的。
  今天“80后”遭遇的“裸婚”,往往与住房、汽车联系在一起,而“50后”、“60后”遭遇的“裸婚”往往与生活基本条件联系在一起。通过比较几十年来结婚标准的变化,他们认为,这折射出了改革开放30年来巨大物质成果。但是,从婚姻的本质上看,他们那个年代的婚姻在精神上更加充实和幸福。
  
  因为没房我曾经被民兵抓进公安局
  吴新民,男,1955年出生,1981年结婚
  那时我们家有6口人, 40多平米的三间平房, 在院子里又搭了个厨房,在当时不算是很差的。 我是老二, 我哥比我早两年结婚了,住在家里, 算上嫂子,家里就是7口人。 爸妈住一间,我哥嫂住一间, 剩下一间房里,我和弟弟睡一张稍微宽点的床,16岁的小妹妹在一个行军床外侧拉了个帘子。 因为房子太挤, 我经常不在家住,到单位的单身宿舍和同事挤着住。
  在我们那个年代,全国大多数单位都规定,职工只有结婚才能分到房子,但多数单位就是职工结了婚也没有房子可分,往往结婚后要排几年队,才能分到一间筒子楼里的房子。
  我结婚时, 哪有什么新房啊, 我哥把他的房子借给我住一个星期就算是"新房"了。他俩为此到外面打了一个星期的“游击”。 我和我爱人都是北京无线电元件厂的, 我们单位还算不错的, 规定结了婚没房的双职工周末时可以申请在单位招待所,自带被褥住一晚上, 但由于申请的人多,房子不够, 还要排队等待,那可真是熬死人啊。没办法,我俩周末晚上时就常常到公园去幽会。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前就可以随意的同居、试婚。我们那个年代,谈恋爱时最多也就是敢接吻、拥抱。没领结婚证之前要是有性关系,被人发现那可是滔天大罪啊!一生都可能被毁灭。
  1982年9月份的一天晚上,和我爱人在玉渊潭公园幽会时就被民兵抓住了。由于我们没带结婚证, 就说不清楚了, 硬是给我们带到了派出所。第二天单位来人作证, 才把我们放了,那人丢大发了。 不过从这事以后,单位到了周末,对我们这种情况的职工尽量给予照顾, 排队的时间少多了。虽然连婚房都没有, 可那时我们的感情非常好, 生活得很幸福。 没想到, 到了1997年, 我们有了自己的大房子了, 没过几年就离婚了。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没有自己的独立住房就算是”裸婚”了,那我们当年的情况算是什么婚啊。
  借了两辆三轮车接新娘
  张曙光, 男, 1953年出生, 1979年结婚
  我算是彻头彻尾的 “裸婚”。别的不想多说了,就说说我结婚那天怎么把我老婆和家人接过来的吧。
  我儿子结婚时雇了10多辆“奥迪”豪华车,还嫌不够档次,我就和他说我结婚时借了两辆三轮车去岳父母家接人的故事,他死活不信。
  北京人结婚怎么接新娘那也是有讲究的,那个年代有条件的,也就是借用单位几辆小车,大多是“北京吉普”。我家没有当官的,就没有那个条件。那也要接啊。我就事先找人借了两辆有车帮的三轮车,擦的干干净净,涂上一层新油漆,接人的时候带上几个坐垫就和我弟弟骑着去了。
  从石景山骑到公主坟,也有10多公里吧,去的时候心情愉快没觉得累。早上7点出发,骑了一个半小时吧。回来的时候车上坐了3个人,还有嫁妆,那个累啊,大夏天的,一身大汗,骑了大约两个半小时。街上的路人都看得出来这三轮车是接新娘的,纷纷给我们让路,因为那时人们的穿着太朴素了,我爱人穿件红色的上衣,加上车上有不少东西,引来无数羡慕的眼光。三轮车到家门前几十米远时,我朋友们点起了几挂小鞭炮,也算挺热闹。没有人觉得用三轮车接新娘有什么不好,那时骑着自行车接新娘,坐公交车接新娘都是正常的,步行也不丢人。
  那天我家摆了4桌,来的基本是亲属,还有少数同事。喝的酒是洗脸盆、暖水瓶打的散装啤酒。
  我婚礼上收到5套“毛选”
   刘丽萍 女,1951年出生,1975年结婚
  我闺女结婚时,亲朋好友送的份子钱有小10万吧, 相当于整个婚礼的费用都是亲朋好友赞助的。这不由地让我想起自己结婚时的情况。
  我参加工作时,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时代,那时我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手拿语录本向毛主席请示,祝他老人家“万寿无疆”,在开始工作时,经常要先念一段毛主席语录。一天的工作完了后,还要向毛主席汇报。那时最时兴的礼物就是送“毛选”、“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像章。
  1975年我24岁,和爱人谈恋爱也有2年了,那年秋天准备结婚。那时很讲究搞革命的婚礼,我们结婚那就太简单不过了。单位在筒子楼里给我们分了一间房,我们买了几斤糖果和花生、瓜子,沏了一壶茶,在桌子上摆几个茶杯,几盒“大前门”香烟,家里的人帮忙张罗接待亲友和同事。大家分别到新房里来给我们道个喜,把给我们的贺礼放下,简单的问候问候就走了,一天下来有五六拨,大概40来个人吧。
  晚上我们清点礼物,真让人哭笑不得:共有5套“毛选”、6尊毛主席像、5个毛主席像章、5个笔记本、一支钢笔、两个洗脸盆、三个茶杯、三条毛巾、一条围巾、四双袜子等等。这些亲友和同事送的贺礼我们用了很久,直到九十年代搬新家才丢掉。
  40元钱一桌的“豪华”婚宴
  李东,男,1961年出生,1986年结婚
  我刚参加完一个朋友家办的婚礼,在国宾酒店办的,听说是婚庆公司一年前就要交订金才定到的,按每桌3000元算,酒水自理,共40桌,大厅费用另算,总共要花20多万元。这在北京算是比较普通的婚礼。在婚宴上,我们几个要好的同事都说起了自己那个年代结婚时的事情。
  1986年我结婚时,办的还算是说的过去了,在当时的一个中等饭店请了4桌,每桌40元,有一瓶“老白汾酒”,散装啤酒随便喝。在商品很稀缺的那个年代,吃的在当时来说应该是非常好了,鸡鸭鱼肉海鲜种类很多,蔬菜起码没有那么多农药,肉类也没有放瘦肉精。那天应该有十几个菜吧,具体的菜名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反正比现在这3000元一桌的差不到那里去。我的几个好朋友那天喝醉了,因为平时很难吃到这么好的菜,喝到这么好的酒。
  个别特别好的亲朋好友也随个份子,也就是10元,20元的,好像我收到了80多元钱的礼金。
  当然今天的物价和那时是没法比较的。记得我婚宴上最好的菜“油焖大虾”是8元钱,一般的青菜应该是几分钱到一角几分钱一个,一瓶“老白汾酒”好像是2.6元,中华香烟是6角1分钱一包。婚礼过后几天,我又专门在“莫斯科餐厅”请了一桌当天有事没来的朋友,20元钱敞开了吃喝。那个高兴啊。那时我一个月应该是50多元钱,生活基本过得去,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压力这么大。
  部队里的革命婚礼
  马卫国, 男, 1954年出生, 1983年结婚
  我1969年底15岁从北京入伍的, 1976年在部队提干, 直到1982年28岁了才谈恋爱, 第二年在部队上结的婚。本来是想回北京结婚,可是当年我已经没有假了,拖到第二年就30岁了,干脆就在部队结婚算了。 为了让爱人从北京到我们部队所在地——山西阳曲县一个山沟里结婚,我也做了不少说服工作。
  那时我在连队当指导员了,在部队结婚要报告到团里。没想到部队上很重视,团长说,一个革命干部的后代,又是革命军人,能在山沟里结婚,一定要办一个革命的婚礼,为部队做表率,以后部队干部在部队结婚的都照此办理。至于革命婚礼怎么办,当时我也不太清楚,都是组织上给操办的。
  记得那是1983年4月30日一早,我头天带了一辆吉普车住在太原,第二天到火车站接了我爱人,就往部队赶。我们部队住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到了连部门口,战士们抢着把行李提到宿舍。看到我爱人,他们一口一个嫂子,把她叫得很不好意思。趁我昨晚不在,大家已经把我的宿舍布置成了新房:两张单人床一拼,床上有两条军被,墙上挂着崭新的毛主席像、大红喜字、纸灯笼、革命对联,洗脸盆、暖水瓶、尿壶等等。
  全连一起吃晚饭,多加了三个好菜,每桌两瓶三角六分钱的高粱烧酒,钱是我出一半,另一半由团里补助,政治处主任当我的主婚人,连长主持,团里来了几个领导祝贺,就是给我们办婚礼了。我们两人一走进饭堂,连长下口令:“全体起立”,然后全连高喊“嫂子好”,“祝嫂子新婚快乐”,一起齐刷刷的敬军礼。政治处主任宣布婚礼开始,把我爱人感动得直掉眼泪。
  第一项是全体高唱“东方红”;第二项是证婚人宣读证婚词;第三项是我俩向毛主席像三鞠躬、互相鞠躬;第四项是我们介绍恋爱经过;然后是大家提问,我们回答;最后就是喝酒了。那天战士们很高兴,一是改善了伙食;二是见到了大城市的漂亮姑娘。他们以班为单位敬酒,排着队来,我爱人不喝,我就代替,代不了就轮流唱歌,嗓子都快唱哑了。
   直到今天,我爱人也认为她的婚礼比今天的年轻人的婚礼要幸福得多。
  (注:文中内容根据被访者自述录音整理。)
  
  相关链接: 不同年代结婚的物质标准
   上世纪70年代结婚“三转一响”:
  手表:那时候流行的手表是"上海全钢手表",价格在120元左右,这个价格相当于当时一人3-4个月的工资了。好在这款手表很耐用,经常听说有人带了几十年都没有坏的,现在都成了古董表。
  自行车:70年代的自行车很少,永久牌自行车150元左右,和现在的自行车价格差不多。结婚买辆自行车是那时候的时尚,不亚于21世纪结婚买台汽车。
  缝纫机:70年代穿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陪嫁一台缝纫机方便女儿以后缝缝补补。缝纫机应该是那个时代每个新娘子的渴求。不过,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很奇怪,又不是每个新娘子都是裁缝,缝纫机真的那么有必要吗?
  收音机:那时最流行的半导体收音机有“红灯”牌、“梅花”牌、“熊猫”牌,价格多在10几元至30几元。
  上世纪80年代三大件
  冰箱:80年代的冰箱一般是单开门的,当时物质不是很丰富,冰箱主要是摆设,但作为结婚三大件却必不可少,主妇再不用为过年早早炖好的猪、牛、羊肉变质而发愁。
  电视:北京牌电视,非常老的电视品牌了,现在好像都已经停产了。在80年代,如果谁家的客厅能摆上一台这样的电视机,那可是太时髦了!从1984年进口彩电紧张开始,彩电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紧俏货。1986年下半年起,商店里宣告彩电无货,同时出现彩电票。节前能买上一台18英寸彩电可是件大乐事,七姑八姨都要通知到。
  洗衣机:80年代初期还需要单位和厂家直接联系购买,当时的是单缸洗衣机,每台价格是150元。价格在当时还是较贵的,有的职工家庭不能承受。之后又有了脱水机,使用一段时间又更换成双缸洗衣机。作为结婚三大件,洗衣机一般都被尊贵的摆在客厅,精心搭上外罩。
  上世纪90年代结婚三大件:
  空调:90年代家庭安装空调的很少,只有单位或者公司的办公室才有。在结婚的新房安装一台空调是90年代的时尚,不过一般也只是买一台而已,很多人买的是大的立式机,放在客厅里给客人专用。
  音响:90年代的年轻人都是流行音乐的爱好者,结婚的时候买个好的音响是新郎、新娘的共同目标,美其名曰发展夫妇两人的共同爱好。小区里,如果听到谁家突然天天传出震耳欲聋的音乐声,那家八成是刚结婚的。
  录像机:90年代,大家已经不满足业余生活是天天看电视了,那时候流行的是"港片",大街小巷有很多的录像厅,结婚前很多情侣在录像厅里约会看电影,结婚后,买台录像机,改在家里看是更高的享受。
  21世纪婚房成本疯涨年轻人感叹“裸婚”
  到了21世纪,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结婚的成本也随着水涨船高。大三件变成房子、车子和票子,结婚的形式也令人眼花缭乱。总的来说,21世纪结婚的新人们最头疼的就是房子了。收入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不少年轻人感叹“结不起婚”。
  21世纪结婚三大件:
  房子:是三大件里的重中之重!没有一套像样的婚房,结婚日期就得推一推了。
  汽车:汽车渐渐地走入了普通家庭,买一辆汽车给女儿做嫁妆,成为了21世纪的新时尚。
  票子:就是钱啦!没钱不好办事,在21世纪,这点体现得比任何时代都要突出。
其他文献
65岁的曹老先生,家住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对这片土地,他有着特殊的情感。自从2013年9月初,得知海淀区北部文化中心(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和温泉中心四大部分组成)正式动工以来,曹老先生便有了新念想,总盼望着档案馆能够早日建成,到时候去走一走,看一看,在留存的档案中找寻海淀的发展轨迹、文化原貌和影像记忆。作为海淀区北部文化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馆,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让公
【摘要】在新时代,社会各界更注重教学,教学改革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阅读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地位,致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校积极探索各种阅读教学方法,在语文阅读课上努力尝试运用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笔者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具体应用环节提炼为:“课前预习,初步内化”“课中交流,质疑释疑”“课后补漏,拓展延伸”。  【关键词】翻转课堂
本刊讯9月25日,学术论坛在北京科技活动中心举行。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李明华,北京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李立军、陶水龙出席。论坛围绕在当今网络化时代,如何充分挖掘档案资源,依托现代互联网传播的有效途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档案资源的文化传播,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等内容进行了学术交流。市档案学会理事长陈乐人和数字科普协会理事长柳纯录分别致辞,对双方跨学科加强交流与合作并共
北京的一月,正值隆冬时节,袭来的丝丝寒意并不能阻止人们参观展览的脚步,这次由朝阳区档案局(馆)在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成功举办的《经典老照片辉煌新朝阳》主题图片展,从经济发展、功能区建设、对外交往、城乡面貌和民生改善等角度,通过103张新旧照片对比形式,记录了朝阳区的今昔变迁。攒动的人潮背后,展现给社会的是驶入档案资源建设快车道的朝阳区档案局馆。  立本:丰富档案资源总量  “197个
【摘要】本文以光合作用科学史轨迹为背景,采用学生自主阅读、自我积累的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教学策略,通过用光合作用研究的真实材料论证光合作用过程,落实生命观念。  【关键词】论证式教学;生命观念;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台州市黄岩中学2018年度名师名校长专项课题“基于生命观念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探索”(项目编号:tm18048)的研究成果。  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浙科版普
摘要:为改变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抢救技术不规范、过程无法监督、技术无保障的现象,本文针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中的核心问题——质量要求,分析《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研究制定的意义、制订的依据、方法、范围、内容等问题,为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技术的科学、准确、最优化实施提供可利用的思路、方法和流程,使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国家重点档案 抢救 保护     
【摘要】本文以笔者教学四年级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试教案例和改进案例为背景,通过对课程标准、教参的研读,对如何研读教材改进教学思路、结合“爱种子”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了详细叙述。本节课例的实践与研课,让我们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反馈、小组合作的构建、教学效果的落实等方面需要教师进行细节上的预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灵活运用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同时做到心中有教材,行动有目标。  【关键词】近似
摘要:近年来,一种新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方式——“档案”类节目日渐走红荧屏,并赢得不错的收视收听率和口碑。本文总结了北京电台这类节目在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方面的特色,对现有“档案”类节目发展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档案信息档案类节目档案编研  近年来,一种新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方式——“档案”类节目日渐走红荧屏。我们所说的“档案”类节目是以现有的文字、音频、视频乃至实物档案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两办名义印发专项规划,这在首都档案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充分体现了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对档案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规划》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紧密围绕《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选取1987—2016年我国档案法规研究的期刊论文,从年发文量、载文期刊和作者方面进行统计,并运用词频分析法归纳出我国档案法规研究具有持续性、时代性、实践性、集中性的研究特征。  关键词:档案法规期刊论文研究進展文献计量学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applied the literature metrol? ogy 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