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通古斯大爆炸的所有信息,一切都是那么清晰明了,可一旦着手分析,事情却又扑朔迷离,对这个事件的研究甚至引导了整整一个学科的诞生。
其实,通古斯大爆炸最早在1910年曾被取名为“菲利蒙诺夫火流星”。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矿业博物馆馆员库里克受命于苏联科学院,于1921年开始考察。他走访了大量目击者,首次将大爆炸与事发当时出现的几个连续发光之夜,以及当年6月底坠落在乌克兰的“卡贾尔雷克陨石”联系到一起。他将这次事件称为“通古斯陨石”。这一概念在研究活动中被广泛运用。成为学者和异常现象研究爱好者甚至普通人对该事件的通俗称呼。库里克认为,1908年6月30日发生在石泉通古斯卡的爆炸,就是因一块来自宇宙的铁陨石进入地球大气层而造成的。
陨石学说的提出,与库里克在多次的考察中发现了使其蜚声研究界的“电线杆林”、“南沼泽湖”、几十个规模不大的平坦的漏斗状地坑、四个爆炸波中心以及银白色的镍铁与石英一体的细丸等是分不开的。但是,除了上述发现,库里克并没有找到任何陨石残留物,也没有发现更有力的证据如陨石撞击坑等来支持自己提出的陨石学说。多年考察使库里克认为,发生爆炸的陨石在进A地球大气层以前就解体为许多碎块,因此在辽阔的泰加林中很难找到残骸,也没有撞击坑。
但是,陨石学说并不能合理地解释事件的全部现象。首先,为什么这块陨石会如炸弹那样发生爆炸?爆炸后陨石物质为何毫无踪迹?陨石又是如何在几千千米以外引发异常光现象?为何爆炸中心的森林生长速度加快?如果陨石事先已经分解,为何所有目击者看到的都是一个从天上呼啸而落的巨大不明物体,而不是如天女散花般的陨石“雨”?如何解释爆炸后的磁暴现象?这个自然天体又如何在爆炸前瞬间改变自己的飞行方向?……
遗憾的是,库里克未能将自己的理论和考察工作继续下去,因为在“二战”初期他被德军俘虏死亡。但是他所付出的努力和建立的学说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几十年的无数次考察却始终找不到实物证据,是通古斯爆炸研究工作中的软肋。如何从逻辑上解释这个确实曾经发生。却又无证可考的大事件?“自然天体无痕迹爆炸”系列学说应运而生,彗星撞击地球论即是基中之重要一员。
学者们认为,1908年从外空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是一个彗星,它的星核为冰冻成固体状的可燃气体和水,因此又叫宇宙冰山。它被地球的引力捕获,以每秒几十千米的速度坠入大气层,在与之摩擦的过程中彗星核解体为许多碎块,其中的一部分坠落到地表时可燃气体被释放出来,发生剧烈的爆炸。这个推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地面没有任何爆炸残骸,因为是气体和水,它们全都融进了空中。
当代最著名的地质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波列瓦诺夫的彗星理论略有不同:1908年与地球相撞的是一个彗星核,二者发生的撞击不仅仅只有一次,因为彗星核进入大气层时,受空气阻力“刹了几次车”,然后就像飞船的探测舱一样弹跳着坠落地表。正因如此,在坠落现场不可能找到什么痕迹,天外来客最后的着陆地点根本就不在那里。
2003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提出小行星撞击地球说。这些意大利学者反复地仔细研究了当年目击者的证词,并多次前往通古斯事发现场考察。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著名的通古斯陨石实际上是一颗小行星。
这颗小行星的密度很低,甚至还没有形成天体,因而实际上是一团碎片,它的密度等于普通的水。在进人大气层时,这团物质蒸发爆炸。因此在地面没有任何残骸,也没有撞击坑。
属于“自然天体无痕迹爆炸”系列学说的,还有陨石放电爆炸说。
假说认为,通古斯大爆炸是巨大的陨石体在进入行星大气层时发生放电而引起的爆炸。
当巨大的陨石以很快的速度进入大气层时会形成超高电势,在超高电势和地球表面之间会发生强大的电击。这时,陨石的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转变成释放出的电能,这就导致天体爆炸。根据这个假说,巨大的冲击波一共有三个。几乎呈火柱状的巨大能量的爆炸式释放。产生了非常有力的圆柱状冲击波,它的垂直波沿地面平推向前,压倒了大片森林。但是这个冲击波并不是唯一的,紧接着还形成了两个冲击波,其中之一是因为天体爆炸式分解而引起的,另一个则是普通的,是任何物体在地球大气层中以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冲击波。这个理论完全可以解释目击者所描述的三次爆炸声、大面积的倒伏的森林、河里逆流的巨浪以及地表土壤的磁化等等。
与“自然天体无痕迹爆炸”学说并存的,还有“无实体爆炸理论”。等离子爆炸论、地心燃气爆炸论、地球遭遇黑洞理论都属于此类。
根据人类掌握的科学知识,由正负离子组成的等离子体因其平衡力的变化会失去稳定性,从而相互吸引并复合。在这个过程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噪音和电磁效应,这些现象的强度取决于破坏正负离子平衡的能量的大小。地球上人类熟知的球形闪电,就是微型等离子束的复合结果。现代物理学界有专家提出,太阳系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平衡体系,作为“家长”的太阳与自己“孩子”之间的平衡,不仅简单地表现在它们之间的吸引和被吸引,更表现在“家庭成员”间的能量互动。也就是说,太阳利用能量、物质和信息的相互作用来维护“家庭”的稳定。这种能量互动,常常以“家庭成员”间等离子束交换的方式进行,被行星捕获的等离子束会直奔最敏感的磁场异常地区而去。
在此理论基础上,以苏联科学院院士康德拉杰夫为首的几位科学家于1990年发表了自己对通古斯大爆炸的研究结果。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从1908年4月份起地球北半球中部纬度地区的臭氧层就遭到破坏,范围宽达800千米~1000千米。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1908年6月30日通古斯事件发生,之后地球的臭氧层开始恢复。康德拉杰夫认为,这两个现象在时间上的吻合并非偶然。被破坏的臭氧层威胁到了地球的生物圈,太阳对急剧减少的臭氧做出了反应,一束密度极大的能生成臭氧的等离子流从太阳抛出,在东西伯利亚的磁场异常地区接近地球。这束强烈的等离子流在瞬间形成上千个球形闪电,并发生爆炸。这些科学家认为,太阳不会放任地球上的“臭氧饥饿”,人类对地球自然界的破坏越大。它做出的反应也就越强烈,对地球的能量“补充”也就越有力。
1984年,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大学教授季莫费耶夫提出,通古斯大爆炸是地球内部的燃气经由地壳裂缝释放出来,升入到大气层并在那里发生爆炸。他提出了具体数据:25亿立方米燃气。
美国学者杰克逊·赫利安拉则认为,1908年在西伯利亚的泰加林中发生了地球和黑洞相遇的现象,从而引发了爆炸。
爆炸理论之外还有一种观点,即1908年在通古斯根本就没有过任何天体,也没有发生过任何爆炸,所谓的“通古斯大爆炸”实际上是地心活动引发的一次非同寻常的大地震。
主张这个观点的学者,著名通古斯问题专家、物理学家奥尔霍瓦托夫表示,通古斯事件中的各种奇异现象,在地壳活动频繁时均可遇见。“目击者感觉到的长时间的大地颤抖,空中的雷鸣或‘炮击声’,也出现在离爆炸中心很远的几个地方,这些现象都被伊尔库茨克的地震仪记录了下来。”奥尔霍瓦托夫认为,在1908年6月底。地心的全球性活跃造成了紧张的地质物理状况。贝加尔板块和与其接壤的西伯利亚板块的南部更是异常活跃。地球内部能量像爆炸般释放出来,引发强烈的光照现象,导致森林受损。发光的球在地面造成坑洞,点燃四周的物体,发生爆炸,“这些都是在地震前可能出现的现象,而它们聚集到一起,就形成了神秘的通古斯事件……”
最后我想说的是,以上这些理论都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带着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已知事实为根据来解释通古斯大爆炸事件。它们是通古斯问题研究中的代表性观点,其他上百个分支更细的相对独立的学说,都没有脱离这些大方向。当然。还有很多企图通过通古斯研究扬名的类科学、伪科学理论,其目的并非探索真相,而是吸引更多的眼球,为自己创收更多的名和利。
目前在学术研究界普遍认为,彗星和小行星学说最接近真相,但接近真相并不等于真相本身,库里克在陨石爆炸学说中未能回答出的问题,其他学说也同样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科学要求严谨,真理永远唯一,哪怕只要还有一个现象在学说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通古斯大爆炸的拼图就不能宣告结束。
其实,通古斯大爆炸最早在1910年曾被取名为“菲利蒙诺夫火流星”。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矿业博物馆馆员库里克受命于苏联科学院,于1921年开始考察。他走访了大量目击者,首次将大爆炸与事发当时出现的几个连续发光之夜,以及当年6月底坠落在乌克兰的“卡贾尔雷克陨石”联系到一起。他将这次事件称为“通古斯陨石”。这一概念在研究活动中被广泛运用。成为学者和异常现象研究爱好者甚至普通人对该事件的通俗称呼。库里克认为,1908年6月30日发生在石泉通古斯卡的爆炸,就是因一块来自宇宙的铁陨石进入地球大气层而造成的。
陨石学说的提出,与库里克在多次的考察中发现了使其蜚声研究界的“电线杆林”、“南沼泽湖”、几十个规模不大的平坦的漏斗状地坑、四个爆炸波中心以及银白色的镍铁与石英一体的细丸等是分不开的。但是,除了上述发现,库里克并没有找到任何陨石残留物,也没有发现更有力的证据如陨石撞击坑等来支持自己提出的陨石学说。多年考察使库里克认为,发生爆炸的陨石在进A地球大气层以前就解体为许多碎块,因此在辽阔的泰加林中很难找到残骸,也没有撞击坑。
但是,陨石学说并不能合理地解释事件的全部现象。首先,为什么这块陨石会如炸弹那样发生爆炸?爆炸后陨石物质为何毫无踪迹?陨石又是如何在几千千米以外引发异常光现象?为何爆炸中心的森林生长速度加快?如果陨石事先已经分解,为何所有目击者看到的都是一个从天上呼啸而落的巨大不明物体,而不是如天女散花般的陨石“雨”?如何解释爆炸后的磁暴现象?这个自然天体又如何在爆炸前瞬间改变自己的飞行方向?……
遗憾的是,库里克未能将自己的理论和考察工作继续下去,因为在“二战”初期他被德军俘虏死亡。但是他所付出的努力和建立的学说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几十年的无数次考察却始终找不到实物证据,是通古斯爆炸研究工作中的软肋。如何从逻辑上解释这个确实曾经发生。却又无证可考的大事件?“自然天体无痕迹爆炸”系列学说应运而生,彗星撞击地球论即是基中之重要一员。
学者们认为,1908年从外空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是一个彗星,它的星核为冰冻成固体状的可燃气体和水,因此又叫宇宙冰山。它被地球的引力捕获,以每秒几十千米的速度坠入大气层,在与之摩擦的过程中彗星核解体为许多碎块,其中的一部分坠落到地表时可燃气体被释放出来,发生剧烈的爆炸。这个推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地面没有任何爆炸残骸,因为是气体和水,它们全都融进了空中。
当代最著名的地质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波列瓦诺夫的彗星理论略有不同:1908年与地球相撞的是一个彗星核,二者发生的撞击不仅仅只有一次,因为彗星核进入大气层时,受空气阻力“刹了几次车”,然后就像飞船的探测舱一样弹跳着坠落地表。正因如此,在坠落现场不可能找到什么痕迹,天外来客最后的着陆地点根本就不在那里。
2003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提出小行星撞击地球说。这些意大利学者反复地仔细研究了当年目击者的证词,并多次前往通古斯事发现场考察。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著名的通古斯陨石实际上是一颗小行星。
这颗小行星的密度很低,甚至还没有形成天体,因而实际上是一团碎片,它的密度等于普通的水。在进人大气层时,这团物质蒸发爆炸。因此在地面没有任何残骸,也没有撞击坑。
属于“自然天体无痕迹爆炸”系列学说的,还有陨石放电爆炸说。
假说认为,通古斯大爆炸是巨大的陨石体在进入行星大气层时发生放电而引起的爆炸。
当巨大的陨石以很快的速度进入大气层时会形成超高电势,在超高电势和地球表面之间会发生强大的电击。这时,陨石的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转变成释放出的电能,这就导致天体爆炸。根据这个假说,巨大的冲击波一共有三个。几乎呈火柱状的巨大能量的爆炸式释放。产生了非常有力的圆柱状冲击波,它的垂直波沿地面平推向前,压倒了大片森林。但是这个冲击波并不是唯一的,紧接着还形成了两个冲击波,其中之一是因为天体爆炸式分解而引起的,另一个则是普通的,是任何物体在地球大气层中以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冲击波。这个理论完全可以解释目击者所描述的三次爆炸声、大面积的倒伏的森林、河里逆流的巨浪以及地表土壤的磁化等等。
与“自然天体无痕迹爆炸”学说并存的,还有“无实体爆炸理论”。等离子爆炸论、地心燃气爆炸论、地球遭遇黑洞理论都属于此类。
根据人类掌握的科学知识,由正负离子组成的等离子体因其平衡力的变化会失去稳定性,从而相互吸引并复合。在这个过程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噪音和电磁效应,这些现象的强度取决于破坏正负离子平衡的能量的大小。地球上人类熟知的球形闪电,就是微型等离子束的复合结果。现代物理学界有专家提出,太阳系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平衡体系,作为“家长”的太阳与自己“孩子”之间的平衡,不仅简单地表现在它们之间的吸引和被吸引,更表现在“家庭成员”间的能量互动。也就是说,太阳利用能量、物质和信息的相互作用来维护“家庭”的稳定。这种能量互动,常常以“家庭成员”间等离子束交换的方式进行,被行星捕获的等离子束会直奔最敏感的磁场异常地区而去。
在此理论基础上,以苏联科学院院士康德拉杰夫为首的几位科学家于1990年发表了自己对通古斯大爆炸的研究结果。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从1908年4月份起地球北半球中部纬度地区的臭氧层就遭到破坏,范围宽达800千米~1000千米。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1908年6月30日通古斯事件发生,之后地球的臭氧层开始恢复。康德拉杰夫认为,这两个现象在时间上的吻合并非偶然。被破坏的臭氧层威胁到了地球的生物圈,太阳对急剧减少的臭氧做出了反应,一束密度极大的能生成臭氧的等离子流从太阳抛出,在东西伯利亚的磁场异常地区接近地球。这束强烈的等离子流在瞬间形成上千个球形闪电,并发生爆炸。这些科学家认为,太阳不会放任地球上的“臭氧饥饿”,人类对地球自然界的破坏越大。它做出的反应也就越强烈,对地球的能量“补充”也就越有力。
1984年,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大学教授季莫费耶夫提出,通古斯大爆炸是地球内部的燃气经由地壳裂缝释放出来,升入到大气层并在那里发生爆炸。他提出了具体数据:25亿立方米燃气。
美国学者杰克逊·赫利安拉则认为,1908年在西伯利亚的泰加林中发生了地球和黑洞相遇的现象,从而引发了爆炸。
爆炸理论之外还有一种观点,即1908年在通古斯根本就没有过任何天体,也没有发生过任何爆炸,所谓的“通古斯大爆炸”实际上是地心活动引发的一次非同寻常的大地震。
主张这个观点的学者,著名通古斯问题专家、物理学家奥尔霍瓦托夫表示,通古斯事件中的各种奇异现象,在地壳活动频繁时均可遇见。“目击者感觉到的长时间的大地颤抖,空中的雷鸣或‘炮击声’,也出现在离爆炸中心很远的几个地方,这些现象都被伊尔库茨克的地震仪记录了下来。”奥尔霍瓦托夫认为,在1908年6月底。地心的全球性活跃造成了紧张的地质物理状况。贝加尔板块和与其接壤的西伯利亚板块的南部更是异常活跃。地球内部能量像爆炸般释放出来,引发强烈的光照现象,导致森林受损。发光的球在地面造成坑洞,点燃四周的物体,发生爆炸,“这些都是在地震前可能出现的现象,而它们聚集到一起,就形成了神秘的通古斯事件……”
最后我想说的是,以上这些理论都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带着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已知事实为根据来解释通古斯大爆炸事件。它们是通古斯问题研究中的代表性观点,其他上百个分支更细的相对独立的学说,都没有脱离这些大方向。当然。还有很多企图通过通古斯研究扬名的类科学、伪科学理论,其目的并非探索真相,而是吸引更多的眼球,为自己创收更多的名和利。
目前在学术研究界普遍认为,彗星和小行星学说最接近真相,但接近真相并不等于真相本身,库里克在陨石爆炸学说中未能回答出的问题,其他学说也同样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科学要求严谨,真理永远唯一,哪怕只要还有一个现象在学说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通古斯大爆炸的拼图就不能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