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10月,黑龙江流域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赴黑龙江省萝北县太平沟乡兴东村抗联国际交通站遗址开展业务交流期间,在该遗址西侧和南侧的耕地内意外发现大量不同历史时期文物,由此可推断该遗址不仅是近现代遗址,更是一处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跨度长达上千年的历史遗迹。文章重点对该遗址所发现文物及遗址的意义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萝北县;兴东村;遗址;历史跨度
“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省萝北地区是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活动地,并在这里建立了抗联密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位于今萝北县太平沟乡兴东村的“三家窝棚”是1939年春由冯仲云、高禹民、金策等人秘密建立,并由兴东村民荆成玉、孙三、崔玉佩三个家族主动请缨担任交通员的抗联交通站,曾秘密传递机密情报近千次,掩护赵尚志、陈雷、代鸿宾等数十位抗联将领渡江赴苏联休整。该遗址距萝北县太平沟乡政府东南方向320余米,遗址东侧为黑龙江,西侧和南侧为耕地,北侧为村公路,遗址内现已竖立了兴东抗联交通站遗址石碑和赵尚志渡江纪念碑,并修建了抗联文物陈列展厅。2015年10月,黑龙江流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赴该遗址开展业务交流期间,因赵尚志渡江纪念碑西侧和南侧的耕地有农用机械常年扰动,地表暴露出不同历史时期文物,黑龙江流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耕地内采集到大量的石器、陶片、瓷片和乾隆通宝铜钱1枚,部分区域还曾发现硅化木。由此可推论,该处遗址是一处历史跨度极长的历史遗迹。
1 石器与陶瓷片分析
工作人员在遗址内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石斧2件,端口器、投枪头各1件,以及大量石核、石叶、石片、刮削器等。
2件石斧中,有1件为黑色,长5厘米,宽4厘米;另一件为青灰色,长5.5厘米,宽4厘米。二者均为磨制,器身较小,弧面,单向磨制出刃。石斧是与长木柄固定在一起,可用于砍伐等多种用途的石质工具,但這两件石斧器形较小,做工精巧,因此推断该石斧不是重力度的生产工具,可能是用于剥离兽皮、鱼皮等精细劳作的工具。这些石器足以证明当时兴东地区居民制作石器水平的进步,更是技术精巧的证明。
端口器因双侧打制出凹槽,将其系于鱼网底部,使网迅速下沉,以利于捕鱼,故名端口器,别名石网坠。作为新石器时代北方渔猎民族的典型器物,充分展现了当时居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文化成果和成熟的渔猎文明积淀。
投枪头为磨制,后半部已残缺,是古代一种狩猎工具,与长木柄固定在一起,对准猎物投掷使用。反映了当时居民的狩猎生活,对研究兴东地区乃至整个萝北地区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价值。
石核、石叶、石片、刮削器等发现较多,该系列石器也可证明当时兴东沿江地区的先民已具备大量制造和使用生产、生活、打猎等工具的能力。
与此同时,兴东抗联国际交通站遗址展厅内陈列的抗联信号石,即抗战时期抗联交通员将一块小石头放在一块中间有一穿孔的大石头孔上,便示意情况安全,抗联战士可以出来联络。如未放置则示意情况危险,不可出来联络。经工作人员仔细观察,穿孔的大石头正是一件新石器时代孔石(石锤)。因此,该文物既属革命文物,也属新石器时代文物。
陶片多为夹砂黄褐陶,因农用机械的常年扰动造成了严重残损和混乱,已无法对其修复还原。但从采集到的部分口沿、器底及陶片纹饰发现,其器形与黑龙江流域博物馆馆藏的发现于萝北县名山镇的黑水靺鞨盘口罐相同,而这一类器物在萝北地区发现较多,如团结墓葬、共青七队遗址等。其形制与同仁文化盘口陶罐相同,都为手制,盘口外侈,重唇,高束颈,长鼓腹,小平底。这种陶罐也是古代东北亚靺鞨族的典型器物,很可能是由波尔采蜿蜒河文化中的喇叭口鼓腹壶演变发展而成,而波尔采蜿蜒河文化正是三江平原及对岸俄罗斯地区黑龙江流域的汉魏时期先靺鞨文化。同样,喇叭口鼓腹壶与盘口罐也是在萝北地区多有发现的器物。
盘口罐代表了靺鞨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也对研究萝北地区文化族属、传承有重要意义。因此,推断遗址周边可能还会存有波尔采—蜿蜒河文化的历史遗存。
瓷片多为青花瓷及其他彩绘,同样也因机械扰动的破坏而无法修复。但从器底、口沿及其纹饰的对比分析中发现,青花瓷片的器形与黑龙江流域博物馆馆藏的青花粗瓷碗相同,其他瓷片因残损严重尚待研究。馆藏的青花粗瓷碗发现于萝北县鹤北镇,属晚清至民国时期采金矿工所用,而晚清时期太平沟及兴东地区也正是流民及采金矿工的聚集地。青花粗瓷碗的制造年代是清代,但萝北地区并未发现有窑址。而该系列瓷器在全黑龙江地区极为多见,因此可做出一个简要的分析推断,从清末到民国这一历史时期正是闯关东浪潮,同时,东北地区在晚清时期也掀起淘金浪潮,大量闯关东流民赴金矿采金以谋生计。因此,该系列不同类型的瓷器可能是闯关东流民或采金矿工携带而来。
2 铜钱来源的推断
乾隆通宝铜钱较为完整,已锈蚀。但乾隆年间属清代中期,此时东北地区尚未实施开禁,因此有三个推断:
第一,该钱币是乾隆年间东北原住居民所有。
第二,是乾隆年间至开禁前被流放东北地区的流人所携带。
第三,是晚清东北开禁后,闯关东流民或矿工所携带而来。
3 总述
从地表采集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和资料来看,目前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黑水靺鞨(隋唐时期)、清代及民国几个时期,但足以证明此处遗址历史跨度的长久。古代北方渔猎民族需要临水而居,拥有水源才得以维持生产、生活和水路交通运输。因为需要猎取和战争,石器、骨器、铜器及铁器等材质的生产和战斗工具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以逐步产生。因需要有汲水、存水、贮存饮食的器具,陶器、瓷器也得以先后产生,器形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承袭与演变。
综上可推断,遗址周边未耕作区域可能埋藏着深厚的、完整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此处遗址对研究萝北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罡.从萝北县名山镇的发现看波尔采蜿蜒河文化与同仁文化的关系纽带[J].艺术品鉴,2017(2).
关键词:萝北县;兴东村;遗址;历史跨度
“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省萝北地区是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活动地,并在这里建立了抗联密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位于今萝北县太平沟乡兴东村的“三家窝棚”是1939年春由冯仲云、高禹民、金策等人秘密建立,并由兴东村民荆成玉、孙三、崔玉佩三个家族主动请缨担任交通员的抗联交通站,曾秘密传递机密情报近千次,掩护赵尚志、陈雷、代鸿宾等数十位抗联将领渡江赴苏联休整。该遗址距萝北县太平沟乡政府东南方向320余米,遗址东侧为黑龙江,西侧和南侧为耕地,北侧为村公路,遗址内现已竖立了兴东抗联交通站遗址石碑和赵尚志渡江纪念碑,并修建了抗联文物陈列展厅。2015年10月,黑龙江流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赴该遗址开展业务交流期间,因赵尚志渡江纪念碑西侧和南侧的耕地有农用机械常年扰动,地表暴露出不同历史时期文物,黑龙江流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耕地内采集到大量的石器、陶片、瓷片和乾隆通宝铜钱1枚,部分区域还曾发现硅化木。由此可推论,该处遗址是一处历史跨度极长的历史遗迹。
1 石器与陶瓷片分析
工作人员在遗址内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石斧2件,端口器、投枪头各1件,以及大量石核、石叶、石片、刮削器等。
2件石斧中,有1件为黑色,长5厘米,宽4厘米;另一件为青灰色,长5.5厘米,宽4厘米。二者均为磨制,器身较小,弧面,单向磨制出刃。石斧是与长木柄固定在一起,可用于砍伐等多种用途的石质工具,但這两件石斧器形较小,做工精巧,因此推断该石斧不是重力度的生产工具,可能是用于剥离兽皮、鱼皮等精细劳作的工具。这些石器足以证明当时兴东地区居民制作石器水平的进步,更是技术精巧的证明。
端口器因双侧打制出凹槽,将其系于鱼网底部,使网迅速下沉,以利于捕鱼,故名端口器,别名石网坠。作为新石器时代北方渔猎民族的典型器物,充分展现了当时居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文化成果和成熟的渔猎文明积淀。
投枪头为磨制,后半部已残缺,是古代一种狩猎工具,与长木柄固定在一起,对准猎物投掷使用。反映了当时居民的狩猎生活,对研究兴东地区乃至整个萝北地区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价值。
石核、石叶、石片、刮削器等发现较多,该系列石器也可证明当时兴东沿江地区的先民已具备大量制造和使用生产、生活、打猎等工具的能力。
与此同时,兴东抗联国际交通站遗址展厅内陈列的抗联信号石,即抗战时期抗联交通员将一块小石头放在一块中间有一穿孔的大石头孔上,便示意情况安全,抗联战士可以出来联络。如未放置则示意情况危险,不可出来联络。经工作人员仔细观察,穿孔的大石头正是一件新石器时代孔石(石锤)。因此,该文物既属革命文物,也属新石器时代文物。
陶片多为夹砂黄褐陶,因农用机械的常年扰动造成了严重残损和混乱,已无法对其修复还原。但从采集到的部分口沿、器底及陶片纹饰发现,其器形与黑龙江流域博物馆馆藏的发现于萝北县名山镇的黑水靺鞨盘口罐相同,而这一类器物在萝北地区发现较多,如团结墓葬、共青七队遗址等。其形制与同仁文化盘口陶罐相同,都为手制,盘口外侈,重唇,高束颈,长鼓腹,小平底。这种陶罐也是古代东北亚靺鞨族的典型器物,很可能是由波尔采蜿蜒河文化中的喇叭口鼓腹壶演变发展而成,而波尔采蜿蜒河文化正是三江平原及对岸俄罗斯地区黑龙江流域的汉魏时期先靺鞨文化。同样,喇叭口鼓腹壶与盘口罐也是在萝北地区多有发现的器物。
盘口罐代表了靺鞨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也对研究萝北地区文化族属、传承有重要意义。因此,推断遗址周边可能还会存有波尔采—蜿蜒河文化的历史遗存。
瓷片多为青花瓷及其他彩绘,同样也因机械扰动的破坏而无法修复。但从器底、口沿及其纹饰的对比分析中发现,青花瓷片的器形与黑龙江流域博物馆馆藏的青花粗瓷碗相同,其他瓷片因残损严重尚待研究。馆藏的青花粗瓷碗发现于萝北县鹤北镇,属晚清至民国时期采金矿工所用,而晚清时期太平沟及兴东地区也正是流民及采金矿工的聚集地。青花粗瓷碗的制造年代是清代,但萝北地区并未发现有窑址。而该系列瓷器在全黑龙江地区极为多见,因此可做出一个简要的分析推断,从清末到民国这一历史时期正是闯关东浪潮,同时,东北地区在晚清时期也掀起淘金浪潮,大量闯关东流民赴金矿采金以谋生计。因此,该系列不同类型的瓷器可能是闯关东流民或采金矿工携带而来。
2 铜钱来源的推断
乾隆通宝铜钱较为完整,已锈蚀。但乾隆年间属清代中期,此时东北地区尚未实施开禁,因此有三个推断:
第一,该钱币是乾隆年间东北原住居民所有。
第二,是乾隆年间至开禁前被流放东北地区的流人所携带。
第三,是晚清东北开禁后,闯关东流民或矿工所携带而来。
3 总述
从地表采集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和资料来看,目前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黑水靺鞨(隋唐时期)、清代及民国几个时期,但足以证明此处遗址历史跨度的长久。古代北方渔猎民族需要临水而居,拥有水源才得以维持生产、生活和水路交通运输。因为需要猎取和战争,石器、骨器、铜器及铁器等材质的生产和战斗工具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以逐步产生。因需要有汲水、存水、贮存饮食的器具,陶器、瓷器也得以先后产生,器形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承袭与演变。
综上可推断,遗址周边未耕作区域可能埋藏着深厚的、完整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此处遗址对研究萝北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罡.从萝北县名山镇的发现看波尔采蜿蜒河文化与同仁文化的关系纽带[J].艺术品鉴,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