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质体在化妆品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脂质体的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层,实际上存在多种类型的脂质体,而在皮肤护理领域也有多种衍生的脂质体。不同配方、不同工艺制备的脂质体的成层性、均匀性、粒径等均不同,既影响了其包封率、稳定性等理化性质,也影响其与皮肤的相互作用,并决定了渗透入皮肤的量及程度。本文仅就在化妆品配方中如何选择这些脂质体进行分析。
一、皮肤护理中脂质体传统形式
根据脂质体的形态和大小,可以分为四类:
小单室脂质体,含有单一双分子层泡囊,平均粒径在20到200纳米之间;由于丁达尔现象,平均粒径小于100纳米的时候,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蓝色透明或半透明状。根据经验,平均粒径低于200纳米的时候,在液体状态下容易保持稳定,但也要看粒径的分布情况,在液体状态下,这类脂质体的稳定性高。该类脂质体的制备一般需要微流射等均质技术。
大单室脂质体,含有单一的双分子层泡囊,平均粒径在200到1000纳米之间;由于可能存在的融合,平均粒径大于200纳米的大单室脂质体的稳定性降低。
多室脂质体,含有多层双分子层的泡囊,平均粒径在1到5微米。诸如注入法、薄膜蒸发法、逆相蒸发法等制备的脂质体,一般都是多室脂质体。由于穿透角质层的能力高,而且可以同时携带疏水和亲水有效成分,制备方式简单,这类脂质体在化妆品应用较多。
多囊脂质体,多囊脂质体存在多个水性腔室,各水性腔室之间以脂质双分子层相隔,中性脂质作为支持物分布在相邻水性腔室的交接点处,形成牢固的拓扑结构,构成非同心圆。构成粒径一般为5~50微米。多囊脂质体包封率高,包封体积大,药物渗漏少,适合包封水溶性小分子和生物活性大分子。多囊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和储库效应。
二、在皮肤护理领域衍生的脂质体形式
醇质体:乙醇脂质体通常含有2~5%的磷脂、20~50%的乙醇或其他醇类、水等,能够维持完整的囊泡结构,同时醇类的存在也能增加膜的流动性。
柔性脂质体:由脂质体原有配方改进而来,不加或少加胆固醇,同时加入膜软化剂,例如表面活性剂胆酸钠、吐温、司盘等,使类脂膜具有高度的变形能力。柔性脂质体能转运不同的功效分子,分子的大小、结构、分子量或者极性影响因素较小。
角质脂质体:人体角质层细胞间质的磷脂含量很低,主要由非极性脂质组成,主要成分有神经酰胺、胆固醇、脂肪酸和胆固醇硫酸酯等。模仿角质层的化学成分组成,而制备成一类以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等为主要结构成分的脂质体。由于和皮肤角质层类似,因此可以协助角质层减少水分的流失,支持皮肤的脂质屏障,同时该类脂质体也有良好的穿透性。
三、在皮肤护理领域衍生的脂质体变换形式
磷脂凝胶:在特定的情况下,大豆磷脂以极性有机溶剂形式,形成一种带状、多分子、相互缠绕的动力学稳定的网状结构。这种所谓的磷脂有机凝胶,具有高度粘滞性,光学上完全透明。许多的药物,已经被制备成了磷脂有机凝胶形式,透皮结果满意。
磷脂药物复合物:磷脂与药物形成络合物或者复盐,磷脂药物复合物可以改变原形药物的理化性质,磷脂可与药物中有毒副作用的基团结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者刺激作用;可以促进药物吸收,增加生物利用度;磷脂药物复合物可以增加药物的亲脂性,因此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并且药物在表皮或真皮层,缓慢释放。
脂质体前体:所谓的脂质体前体是指以磷脂为主要成分的一种体系,本身可以不包裹目标成分,不一定是典型的脂质体结构,但可以包裹拟使用的成分,经水稀释后,形成脂质体。
两种或两种以上载体技术的复合形式:例如环糊精脂质体、微球脂质体等。
四、脂质体在皮肤护理中的作用特点
在药物研究领域,脂质体的主动靶向性或被动靶向性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在皮肤护理应用中,则脂质体的透皮吸收和缓释作用是重点。游离功效分子的药代动力学是由其理化性质决定,通过脂质体的包裹,功效分子的药代动力学改变,功效分子的代谢主要由脂质体结构以及脂质体中的其他成分决定。
1、透皮性:皮肤角质层是外源性物质经皮进入皮肤的主要屏障,角质细胞间隙主要由脂质分子组成,一般是通过改善角质细胞或角质细胞间脂质的通透性,实现对功效分子的透皮吸收。脂质体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和功效成分透过皮肤表皮、真皮,将活性成分释放出来被人体吸收。脂质体与皮肤角质层脂质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能增加药物在皮肤局部的积累。但由于疏水性物质的透皮性要好于亲水性物质,因此脂质体包封药物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亲水性物质。
2、缓释性:在皮肤中,脂质体能够将活性成分持续缓慢地释放,效力持久。以脂质体为载体的药物容易被角质层吸收在表皮和真皮层,形成药物储库,药物可持续地释放,提高生物利用度。
3、修复性:修复受损的人体细胞膜。由于细胞膜磷脂的不饱和程度降低,增加了细胞膜的刚性,影响了细胞膜的蛋白质的活性,进而影响了细胞膜内外成份的交换。如果选用不饱和程度高的磷脂,则由于脂质交换,增加细胞膜磷脂的不饱和程度,修复细胞。另外,在细胞增生过程中,脂质体的磷脂也为新生细胞膜的磷脂双层提供了磷脂。
4、保护性:增加活性成分的稳定性。脂质体分子结构,还可以保护一些功效分子,增加其稳定性。例如抗坏血酸在水溶液的稳定性很差,在室温下,一个月时间溶液就变黄。我们将抗坏血酸用小单室脂质体包裹,得到抗坏血酸脂质体溶液,在室温下可以稳定三年以上,颜色只是淡黄色。
5、增效性:活性成分被包裹后,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脂质体可以包封水性分子或疏水性分子,尤其可以数倍增加水性分子的皮肤吸收。
五、脂质体种类的选择与应用依据
如何相对合理地利用这些结构有所区别的脂质体,对于多数配方师来说,一是工艺是否可行,是否能自己制备,或者市场上是否有脂质体半成品可以选择;二是脂质体在终产品中是否稳定;三是透皮吸收的效果与产品设计的契合程度。
水溶性药物包封于泡囊的内部,而脂溶性药物则分散于泡囊的疏水基团的夹层中。大单室脂质体包封的药物量比小单室脂质体多十倍。多室脂质体携载的疏水性物质比单室脂质体多;从亲水和疏水物质携带的均衡性看,多室或多囊脂质体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质。
柔性脂质体和醇质体是单室脂质体的另外的形式,膜的柔性增加,在穿越皮肤屏障的时候,变形能力增加,更加适合穿越角质细胞间隙,因此是携载大分子的理想载体。
脂质体前体,为配方师提供了一种选择,可以根据配方设计,自己进行有效成分的包裹,而且工艺相对简单,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艺。
磷脂凝胶是脂质体与乳剂之间的过渡,由于磷脂凝胶成分进入皮肤后,显示和脂质体类似的作用,因此推测,至少部分磷脂凝胶在皮肤中重新组合,不排除有脂质体的自发形成。但磷脂凝胶的生产成本较高,目前推广起来,还有困难。
在制备含有其他表面活性剂、或者进行剧烈搅拌等操作时,添加的脂质体并不能完全保持脂质体的形态,其中一部分脂质体可能就转化为磷脂药物复合物形式,尤其在膏霜类化妆品中可能更多。如果化妆品中磷脂的含量并不很高,在皮肤内部,磷脂药物复合物和脂质体可能就是脂质体两种过渡形式。
护肤产品中,水或水性凝胶是重要的一类产品,透明或半透明的外观是其特点之一,从粒径分析,加入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不应大于100纳米;由于是水性体系,包裹的功效分子以亲水性物质为主,在磷脂双层中,可添加微量的疏水性物质。乙醇体和柔性脂质体的变形能力更大,在某些条件下,粒径的稳定性更高。高离子强度的物质,如无机盐,尤其是高价离子能破坏双层分子膜,配方中避免使用。
膏霜类化妆品,由于一般含有较多量的表面活性剂,因此不建议添加单室脂质体。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多室或多囊脂质体。如果添加的疏水性物质较少,可以选择多室脂质体;如果较多的疏水性物质,则建议添加多囊脂质体。由于高温会破坏双层膜结构,剧烈剪切可致脂质体重新形成,一般建议在50℃以下添加脂质体,温和搅拌。
脂质体的种类繁多,在皮肤护理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脂质体类型,会让脂质体更好地发挥作用。由于配方设计是综合性的工作,载体只是配方的一部分,建议在整体的设计下,合理应用脂质体或其他载体技术。
一、皮肤护理中脂质体传统形式
根据脂质体的形态和大小,可以分为四类:
小单室脂质体,含有单一双分子层泡囊,平均粒径在20到200纳米之间;由于丁达尔现象,平均粒径小于100纳米的时候,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蓝色透明或半透明状。根据经验,平均粒径低于200纳米的时候,在液体状态下容易保持稳定,但也要看粒径的分布情况,在液体状态下,这类脂质体的稳定性高。该类脂质体的制备一般需要微流射等均质技术。
大单室脂质体,含有单一的双分子层泡囊,平均粒径在200到1000纳米之间;由于可能存在的融合,平均粒径大于200纳米的大单室脂质体的稳定性降低。
多室脂质体,含有多层双分子层的泡囊,平均粒径在1到5微米。诸如注入法、薄膜蒸发法、逆相蒸发法等制备的脂质体,一般都是多室脂质体。由于穿透角质层的能力高,而且可以同时携带疏水和亲水有效成分,制备方式简单,这类脂质体在化妆品应用较多。
多囊脂质体,多囊脂质体存在多个水性腔室,各水性腔室之间以脂质双分子层相隔,中性脂质作为支持物分布在相邻水性腔室的交接点处,形成牢固的拓扑结构,构成非同心圆。构成粒径一般为5~50微米。多囊脂质体包封率高,包封体积大,药物渗漏少,适合包封水溶性小分子和生物活性大分子。多囊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和储库效应。
二、在皮肤护理领域衍生的脂质体形式
醇质体:乙醇脂质体通常含有2~5%的磷脂、20~50%的乙醇或其他醇类、水等,能够维持完整的囊泡结构,同时醇类的存在也能增加膜的流动性。
柔性脂质体:由脂质体原有配方改进而来,不加或少加胆固醇,同时加入膜软化剂,例如表面活性剂胆酸钠、吐温、司盘等,使类脂膜具有高度的变形能力。柔性脂质体能转运不同的功效分子,分子的大小、结构、分子量或者极性影响因素较小。
角质脂质体:人体角质层细胞间质的磷脂含量很低,主要由非极性脂质组成,主要成分有神经酰胺、胆固醇、脂肪酸和胆固醇硫酸酯等。模仿角质层的化学成分组成,而制备成一类以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等为主要结构成分的脂质体。由于和皮肤角质层类似,因此可以协助角质层减少水分的流失,支持皮肤的脂质屏障,同时该类脂质体也有良好的穿透性。
三、在皮肤护理领域衍生的脂质体变换形式
磷脂凝胶:在特定的情况下,大豆磷脂以极性有机溶剂形式,形成一种带状、多分子、相互缠绕的动力学稳定的网状结构。这种所谓的磷脂有机凝胶,具有高度粘滞性,光学上完全透明。许多的药物,已经被制备成了磷脂有机凝胶形式,透皮结果满意。
磷脂药物复合物:磷脂与药物形成络合物或者复盐,磷脂药物复合物可以改变原形药物的理化性质,磷脂可与药物中有毒副作用的基团结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者刺激作用;可以促进药物吸收,增加生物利用度;磷脂药物复合物可以增加药物的亲脂性,因此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并且药物在表皮或真皮层,缓慢释放。
脂质体前体:所谓的脂质体前体是指以磷脂为主要成分的一种体系,本身可以不包裹目标成分,不一定是典型的脂质体结构,但可以包裹拟使用的成分,经水稀释后,形成脂质体。
两种或两种以上载体技术的复合形式:例如环糊精脂质体、微球脂质体等。
四、脂质体在皮肤护理中的作用特点
在药物研究领域,脂质体的主动靶向性或被动靶向性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在皮肤护理应用中,则脂质体的透皮吸收和缓释作用是重点。游离功效分子的药代动力学是由其理化性质决定,通过脂质体的包裹,功效分子的药代动力学改变,功效分子的代谢主要由脂质体结构以及脂质体中的其他成分决定。
1、透皮性:皮肤角质层是外源性物质经皮进入皮肤的主要屏障,角质细胞间隙主要由脂质分子组成,一般是通过改善角质细胞或角质细胞间脂质的通透性,实现对功效分子的透皮吸收。脂质体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和功效成分透过皮肤表皮、真皮,将活性成分释放出来被人体吸收。脂质体与皮肤角质层脂质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能增加药物在皮肤局部的积累。但由于疏水性物质的透皮性要好于亲水性物质,因此脂质体包封药物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亲水性物质。
2、缓释性:在皮肤中,脂质体能够将活性成分持续缓慢地释放,效力持久。以脂质体为载体的药物容易被角质层吸收在表皮和真皮层,形成药物储库,药物可持续地释放,提高生物利用度。
3、修复性:修复受损的人体细胞膜。由于细胞膜磷脂的不饱和程度降低,增加了细胞膜的刚性,影响了细胞膜的蛋白质的活性,进而影响了细胞膜内外成份的交换。如果选用不饱和程度高的磷脂,则由于脂质交换,增加细胞膜磷脂的不饱和程度,修复细胞。另外,在细胞增生过程中,脂质体的磷脂也为新生细胞膜的磷脂双层提供了磷脂。
4、保护性:增加活性成分的稳定性。脂质体分子结构,还可以保护一些功效分子,增加其稳定性。例如抗坏血酸在水溶液的稳定性很差,在室温下,一个月时间溶液就变黄。我们将抗坏血酸用小单室脂质体包裹,得到抗坏血酸脂质体溶液,在室温下可以稳定三年以上,颜色只是淡黄色。
5、增效性:活性成分被包裹后,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脂质体可以包封水性分子或疏水性分子,尤其可以数倍增加水性分子的皮肤吸收。
五、脂质体种类的选择与应用依据
如何相对合理地利用这些结构有所区别的脂质体,对于多数配方师来说,一是工艺是否可行,是否能自己制备,或者市场上是否有脂质体半成品可以选择;二是脂质体在终产品中是否稳定;三是透皮吸收的效果与产品设计的契合程度。
水溶性药物包封于泡囊的内部,而脂溶性药物则分散于泡囊的疏水基团的夹层中。大单室脂质体包封的药物量比小单室脂质体多十倍。多室脂质体携载的疏水性物质比单室脂质体多;从亲水和疏水物质携带的均衡性看,多室或多囊脂质体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质。
柔性脂质体和醇质体是单室脂质体的另外的形式,膜的柔性增加,在穿越皮肤屏障的时候,变形能力增加,更加适合穿越角质细胞间隙,因此是携载大分子的理想载体。
脂质体前体,为配方师提供了一种选择,可以根据配方设计,自己进行有效成分的包裹,而且工艺相对简单,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艺。
磷脂凝胶是脂质体与乳剂之间的过渡,由于磷脂凝胶成分进入皮肤后,显示和脂质体类似的作用,因此推测,至少部分磷脂凝胶在皮肤中重新组合,不排除有脂质体的自发形成。但磷脂凝胶的生产成本较高,目前推广起来,还有困难。
在制备含有其他表面活性剂、或者进行剧烈搅拌等操作时,添加的脂质体并不能完全保持脂质体的形态,其中一部分脂质体可能就转化为磷脂药物复合物形式,尤其在膏霜类化妆品中可能更多。如果化妆品中磷脂的含量并不很高,在皮肤内部,磷脂药物复合物和脂质体可能就是脂质体两种过渡形式。
护肤产品中,水或水性凝胶是重要的一类产品,透明或半透明的外观是其特点之一,从粒径分析,加入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不应大于100纳米;由于是水性体系,包裹的功效分子以亲水性物质为主,在磷脂双层中,可添加微量的疏水性物质。乙醇体和柔性脂质体的变形能力更大,在某些条件下,粒径的稳定性更高。高离子强度的物质,如无机盐,尤其是高价离子能破坏双层分子膜,配方中避免使用。
膏霜类化妆品,由于一般含有较多量的表面活性剂,因此不建议添加单室脂质体。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多室或多囊脂质体。如果添加的疏水性物质较少,可以选择多室脂质体;如果较多的疏水性物质,则建议添加多囊脂质体。由于高温会破坏双层膜结构,剧烈剪切可致脂质体重新形成,一般建议在50℃以下添加脂质体,温和搅拌。
脂质体的种类繁多,在皮肤护理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脂质体类型,会让脂质体更好地发挥作用。由于配方设计是综合性的工作,载体只是配方的一部分,建议在整体的设计下,合理应用脂质体或其他载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