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身后事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nb2009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严凤英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的重要开拓者和贡献者,也是“七仙女”的塑造者。她的成长和成功与她的南京姻缘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严凤英还是南京的媳妇。严凤英曾是甘家大院(俗称“九十九间半”)主人甘贡三的小儿媳,南京民俗馆内保留着当年严凤英居住过的房间。  1949年年初,年方20岁的严凤英辗转来到南京,迫于生计,她改名严岱峰,在上乘庵米高梅舞厅当了一名歌女。为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严
编者按: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信任、关爱以及殷切希望,民进全会深受鼓舞。各地民进组织掀起了一场学习这次讲话的热潮,本刊节选部分民进省市主委的文章,供大家学习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内蒙古区委会主委  郑福田:春风中的思考  古人把亲承良师教诲形容为坐在春风之中。3月4日下午的联组会,我坐在习总书记对面的“好位
万物存在有理,百事求进有道。诗歌,作为文学家族里的重要成员,之所以百代兴盛,千年不衰,其道何在?数十年的诗歌创作实践,略有体悟与积累,藉此小文吐露之际,故谓诗之“三道”,以求方家指教。  一曰“气道”。  窃以为诗是有气的。气通了,诗则顺:语顺,意顺,情順,境顺,读起来也顺,容易产生共鸣。大千世界的风霜雨雪,现实社会的冷暖寒凉,都必然会在诗人心中掀起波澜,从而萌发诗情,生成为诗,进而释放诗气,形成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践路径、作出战略部署,是全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教委、监察部、审计署自1989年以来,分别聘请一批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各省区市监察厅、人民检察院、教委(教育厅)、审计厅等单位,也聘请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邀监察员、特约检察员、特约教育督导员和特约审计员,为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发挥独特作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民主监督是参政党的基本职能之一,也
2015年11月4日,民进宁夏银川金凤区总支在金凤区民进会员之家隆重举行了“共话会史、以剪会友、聚力金凤”庆祝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70周年大会。会员们通过剪制民进中央的会议标志,体会标志内涵,重温民进创始人之一马叙伦“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谆谆教诲。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总支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会员。一是以党为师,共享学习资源,突出一个“借”;二是以小见大,发挥新兴
著名经济学家滕茂桐先生是民进安徽省委会首任主委、安徽民进“十八老会员”之一,安徽民进的主要创始人,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民进中央委员,民进安徽省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名誉主委。  他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曾获斐陶斐世界励学会金钥匙奖。他曾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美国经济学会顾问,1991年起享
2015年9月7日,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参加了民进江苏师大基层委员会召开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主题组织生活会。该基层委员会的创始人黄志强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了“平实”会风是促进民进江苏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形成民主、团结、和谐的人和环境,并在“双岗建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观点,严主席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民进徐州市委会的会风建设提出了要求。怎么理解“平实”会风的深刻内涵、怎么理解“平实”会风建设对
伟大作家、思想家雨果曾经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试看世界的许多城市,都很重视城市下水道的建设。特别是在电影里,笔者看到了城市下水道都坚固而长久,甚至在两侧可以开车,水上可以划船,堪比“防空洞”。  但在笔者所在的城市,自然也少不了下水道。凡台风季节一到,老百姓都担心强台风过境,历史记载中死人的不幸事件,在人们心里留下了惊心动魄的感叹。  这个城市有一条小X路,很使笔者不解的是,路的右侧是高楼
【提案背景】  当前,人们开始对疫情暴露和启发的问题进行反思,大都集中在经济、制度等实体层面,除此之外还应以疫情防控为机会加大对国民精神的重建,培育更为健康、积极、良善的公众精神。  【具体建议】  1.中宣部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的研判,克服大而全的口号式宣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下,梳理具体的社会心理和公众精神发展趋势;避免或者减少灌输式宣传,探索“润物无声”的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