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q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解决教学与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途径是通过教师创设实际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意识习惯。由此可见,学生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成为该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因此我认为,要想搞好"问题解决"教学研究,必须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良性循环状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非常之处,"于不疑处有疑",然后提出问题,这往往会导致认识的新领域和新视角。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人师,我们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学生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这也足以说明学生在学习时,最乐意接受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甚至"爱屋及乌"。学生若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自己经过观察分析发现的,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因而他们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或逼迫的,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并且能够持久地自觉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进而发挥学生装的主体性,
  2、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会积极地搜集材料,主动探究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做出各种猜测或假设,并寻找证据或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直到学生能合理地解释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亲身体验类似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处理信息,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才能处处发现问题,时时思考问题,人人提出问题,学生才能不迷信课本和权威,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新问题。提出问题后,为了解决问题,必须积极思维、探究,创造性地建立假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渠道。针对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状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各种奇怪的想法,教师要客观耐心地引导学生,同时营造出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2、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等待的时间,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应均等地分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出中来。应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
  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的名次解释为:走出校门学生们身上所剩下的东西。
其他文献
教师与学生谈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论是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它对培养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师生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更要多加注意与学生谈话,从心灵沟通开始,进而研究说话艺术,推进教育模式的变革和更新。那么,教师与学生谈话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谈话要注意平等性。  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各自有着同样的
期刊
韵律活动是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有规律地做出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作,需要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借助姿体动作表达和表现想象中的情景,因而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还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韵律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是深受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形式。因此,我对于如何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表现力的发挥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我发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在韵律
期刊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错误,不能简单粗暴的批评,在点出不足的同时,应多鼓励,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教师使用这类表扬语的本身是想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可是,现实教育活动中的表扬流于形式,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着表
期刊
班级管理是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没有班级管理,抓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只是一句空话。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任科老师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他肩负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任,他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学生是未成人,但是在人的基本权利和人格上,和成年人是一样的,是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艺术和技巧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关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由于它的突然性,让你防不胜防,好端端的一堂课,由于一石的的惊击而波澜起伏,处理不好会变得一塌糊涂。所以,老师们就怕有个“万一”。 要巧妙化解这些“突发事件”,实际上是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素质以及个性修养等方面的全面考验,其中我认为:“钻”进学生的心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学
目的:  通过 VVI技术对不同证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及力学参数定量测定,对比分析不同证型斑块在血管腔内受力状态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为易损斑块的检测提供了新方
没有读到《齐鲁晚报》之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杜甫《望岳》中的两句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郁郁葱葱的、一望无垠的齐鲁大地。齐鲁是孔子的故乡,是
【摘要】随着学生由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他们的记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学疏导,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许多困惑,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应该给学生适当的心里辅导,解除他们心中的困惑。  【关键字】记忆心理学机械识记意义识记遗忘科学用脑    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是最能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人,因此,班主任老师应该用自己的心血、才智,通过言传身教,作用于每一个需要关心的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我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抓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建立数感 ── 培养实践能力的前提  数感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学生头脑中必须有了数感 ,才会运用数学,才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才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因此,建立数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 ,明确地描述了有关数感的主要表现, 其中包括 :"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优点是: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