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82-02
课后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具有巩固课堂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等诸多功能。但是我校高三复习的课后作业几乎被“教辅”替代,教师很少自行设计作业,作业存在形式单一、乏味重复、答案绝对、作业量大的问题,对学生没有任何吸引力和挑战性,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敷衍应付,课后作业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没有充分考虑课后作业的编制问题,对于教学的目标性缺乏深入思考,从而导致教师编制作业的技能也严重弱化。针对我校高三学生课后作业的现状,我校高三强化部化学科老师决定尝试开发校本作业,在实践中笔者认为高三化学校本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一些原则和回避一些问题。
一、校本作业编制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1.针对性
校本作业的编制要实现三个“针对”,第一,针对本校高考要达成的目标;第二,针对教师课堂复习的进度;第三,针对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需要根据学校高考确定的大目标以及本节复习课完成后需要训练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课程标准、高考考纲、高考试卷、教辅资料、学生阶段性考试中的错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校本作业编制的难度。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校本作业的设计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知识点细化,编制难易结合的课后作业,打破单一的作业形式,增加知识的弹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把课后作业“校本化”。
2.多样性
2017年高考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确定了“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而且要求学生要能够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高考考查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和练习的多样性。在校本作业编制的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纸笔练习来落实学科知识外,我们更要给出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作业。
3.开放性
每个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决定了要想掌握这些规律每个学生使用的方法是有所差异的。因此,知识整理、规律感知这类型的作业可以给学生一个方向和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来完成。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中,教师首先給出考纲要求掌握的元素种类,并提供知识整理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考纲要求和教师提示,阅读课本完成元素知识的整理。当看到学生作业时,你会发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有的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把每种元素的相关性质和反应规律进行了完美呈现,有的画出了同种元素不同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管哪种形式的作业,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通过设置这种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复习的信心。
4.适量原则
高三备考阶段进行一定强度的习题训练是不可避免的,但校本作业册在编制中一定要紧跟教师上课的进度,一课一练,每个练习时间最好控制在40分钟左右,我校学生实际采用的“7+1+总结”,切不可搞题海战术。
二、校本作业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作业批改
重视作业的批改和评价。在习题讲评前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册,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习题讲评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对学困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通过面批实现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辅导。高三阶段教师要时刻激励和鼓励学生不断前进,作业面批能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困生的进步。
2.有选择性的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讲什么、怎么讲值得深思。校本作业册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老师批改后进行小组讨论,把小组讨论未能解决或者思路不够清晰的题目上报老师,老师结合作业批改情况选定要讲解的题目。作业讲评中要分清学生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的问题还是方法、能力的问题,如果是知识的问题则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落实基础知识,这部分老师不讲。教师讲解的重点是方法和思路,结合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作出必要的概括和延伸,让学生通过作业讲评形成经典题型的做题思路,熟悉解法,打开思路。
3.写好反思提升
学生通过课堂复习和课后完成校本作业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一次检验,发现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反思找出自己在知识和方法上还存在的问题,通过书写学后反思修正自己的错误,提高复习的效率。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反思提升,准确定位学生在每个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在后续教学中要不断的补充、完善。通过师生共同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
课后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具有巩固课堂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等诸多功能。但是我校高三复习的课后作业几乎被“教辅”替代,教师很少自行设计作业,作业存在形式单一、乏味重复、答案绝对、作业量大的问题,对学生没有任何吸引力和挑战性,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敷衍应付,课后作业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没有充分考虑课后作业的编制问题,对于教学的目标性缺乏深入思考,从而导致教师编制作业的技能也严重弱化。针对我校高三学生课后作业的现状,我校高三强化部化学科老师决定尝试开发校本作业,在实践中笔者认为高三化学校本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一些原则和回避一些问题。
一、校本作业编制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1.针对性
校本作业的编制要实现三个“针对”,第一,针对本校高考要达成的目标;第二,针对教师课堂复习的进度;第三,针对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需要根据学校高考确定的大目标以及本节复习课完成后需要训练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课程标准、高考考纲、高考试卷、教辅资料、学生阶段性考试中的错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校本作业编制的难度。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校本作业的设计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知识点细化,编制难易结合的课后作业,打破单一的作业形式,增加知识的弹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把课后作业“校本化”。
2.多样性
2017年高考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确定了“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而且要求学生要能够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高考考查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和练习的多样性。在校本作业编制的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纸笔练习来落实学科知识外,我们更要给出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作业。
3.开放性
每个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决定了要想掌握这些规律每个学生使用的方法是有所差异的。因此,知识整理、规律感知这类型的作业可以给学生一个方向和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来完成。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中,教师首先給出考纲要求掌握的元素种类,并提供知识整理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考纲要求和教师提示,阅读课本完成元素知识的整理。当看到学生作业时,你会发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有的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把每种元素的相关性质和反应规律进行了完美呈现,有的画出了同种元素不同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管哪种形式的作业,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通过设置这种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复习的信心。
4.适量原则
高三备考阶段进行一定强度的习题训练是不可避免的,但校本作业册在编制中一定要紧跟教师上课的进度,一课一练,每个练习时间最好控制在40分钟左右,我校学生实际采用的“7+1+总结”,切不可搞题海战术。
二、校本作业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作业批改
重视作业的批改和评价。在习题讲评前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册,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习题讲评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对学困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通过面批实现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辅导。高三阶段教师要时刻激励和鼓励学生不断前进,作业面批能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困生的进步。
2.有选择性的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讲什么、怎么讲值得深思。校本作业册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老师批改后进行小组讨论,把小组讨论未能解决或者思路不够清晰的题目上报老师,老师结合作业批改情况选定要讲解的题目。作业讲评中要分清学生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的问题还是方法、能力的问题,如果是知识的问题则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落实基础知识,这部分老师不讲。教师讲解的重点是方法和思路,结合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作出必要的概括和延伸,让学生通过作业讲评形成经典题型的做题思路,熟悉解法,打开思路。
3.写好反思提升
学生通过课堂复习和课后完成校本作业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一次检验,发现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反思找出自己在知识和方法上还存在的问题,通过书写学后反思修正自己的错误,提高复习的效率。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反思提升,准确定位学生在每个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在后续教学中要不断的补充、完善。通过师生共同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