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泾渭交汇处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泾、渭两条河流中,相信知道渭河的人是大多数。
  渭河有幸,它历尽曲折从陕西西部的山区流出后,立即用一泻如注的狂放扑向八百里秦川。这是整个陕西最中心也最优越的地带,渭河这种集天时、地利、人气于一体的纵贯,使它不仅能够舒展身躯,潇洒意志,而且天然地占据了一个醒目的位置——来来往往的人们几乎随处都能看到它。
  
  泾河就不同了。作为一条河流,泾河无疑流经过不少地方,但它始终是在地广人稀的黄土高原上逶迤而行的,这就使看见它的人比渭河少了许多。但是自从有了“泾渭分明”这句脍炙人口的成语,泾河究竟在哪里便引人关注了,它和渭河究竟是在哪里交汇,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形态分出清浊,更成为吸引无数人前往一睹的重要引力。
  2008年8月的一天,我们一行十多人来到了距西安不远的高陵县,并且很快知道了“泾渭分明”的原始出处就在高陵的船张村。于是鞍马不歇、兴致勃勃地向船张村赶去。
  从县城赶往船张村时,一路街灯广告、花坛楼宇,不说处处繁荣,至少处处都展露着建设和发展的痕印。这种衣丰食足的当代生活场景似乎与远古幽深的典籍传说大相疏背,以致一时我们对前往探究的内容竟有些遥远莫辨,难以感知。
  但是当汽车驶入渭河与泾河交汇处的大片湿地时,我们探幽思古的感觉便立即被唤回来了。
  这里是一片广阔的湿地,放眼望去,绿草丛生,平展如毯。其间没有一间房屋,没有一根电杆,所有映入眼帘的全是天然和自然。蓝天下,滩地中不时轻微地起伏着小丘岗,而青草则将小丘岗装点得葱茏碧绿,丘岗和绿草相互映衬也相互帮衬,用它们特有的温存,将渭河与泾河远远隔开,又让它们逐渐合拢,无论隔开与合拢都是那么自然也是那样从容,如果不是细细推敲,你甚至会认为它们是一条河的两股呢。
  站在河边,河水荡漾,河风吹拂,眼前有一种天地合一的苍茫,也有一种通致极远的意境,既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饱览,又是灵魂中返璞归真的领会。那一瞬间,我不由得便想起唐代诗人吕牧写的一首诗:
  
  泾渭横秦野,逶迤近帝城。
  二渠通作润,万户映皆清。
  明晦看殊色,潺湲听一声。
  岸虚深草掩,波动晓烟轻。
  御猎思投钓,渔歌好濯缨。
  合流知禹力,同共到沧瀛。
  
  如今,“御猎思投钓,渔歌好濯缨”的感觉已经遥远了,但是“岸虚深草掩,波动晓烟轻”却依然如故。上千年的历史过去,山河风貌依旧。这不能不令人感慨。
  细细看,两条河流竟惊人地相似:都有着宽阔的河床,也都有着颜色近乎相同的流水,甚至河水的流速都几乎一致。这使我们一时难断泾、渭。大家站在河边乱猜,有说脚下这条是泾河,有说是渭河。说泾河的认为,就水的流量来说,泾不如渭。而脚下这条河的流量显然无法与远来之河的流量相比。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渭浊泾清。如果细细察看,会发现脚下这条河的河水比另一条河的河水稍显混浊,所以应当为渭河。
  为了分辨泾、渭,我们加快脚步,更近地走向两河交汇处。果然,脚下这条河的河水确比另一条河的河水浑浊,波浪翻滚中,可以看见水流呈现着一种浓重的赭黄色,似乎其中掺拌着大量泥土。从远处流来的那条河虽然也呈浑黄,色泽却比脚下河水的颜色要清浅一些。最令人惊奇的是,赭黄与浅黄尽管并入了同一个河床,却并不相融,它们保持着各自的色彩,并行不悖地向前奔流。
  
  于是有人点头,同意脚下这条河是渭河。
  但是没想到立即又有人出来纠正——纠正者是陪同我们前往观瞻的一位年轻女性。她口气温婉却也很坚决地告诉我们:脚下这条河是泾河。不等我们反应,她又补充一句:其实“泾渭分明”并不统指泾清渭浊,在很多时候,它指的是渭清泾浊。
  这使我大吃一惊。在我的印象中,渭河永远是浑浊的。所以,“泾渭分明”这个成语自然也指泾清渭浊。不仅如此,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泾渭分明”的解释同样如此:“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而眼前这位女性却推翻了我早已接受的一个常识。这究竟是我学浅才疏、孤陋寡闻,还是她认识上也存在着粗疏和谬漏呢?
  从高陵回到家中,我立即翻查资料,考证结果。
  我发现,如果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的种种版本,泾清渭浊是对的。不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还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成语词典》,以及其他各种版本的词典,在这个问题上观点几乎完全一致。
  但是假若静心悉听,我们还是可以听见些微不一样的声音。
  以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成语词典》为例,有关“泾渭”的词条它一共收录了三分:泾渭不分,泾渭分明,泾浊渭清——泾浊渭清同样是一句历史悠久的成语,它对两河的清浊显然有着与众不同的结论。
  不仅如此,这本《成语词典》中对“泾渭分明”的解释也很有几分暧昧:“泾河与渭河为甘肃、陕西境内的两条河。古人认为渭水清泾水浊(实是泾水比渭水清),两水在陕西境内合流时,清浊两股分得很清楚……”
  显然,《成语词典》的编撰者也知道,古人认为渭水清、泾水浊,而不是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对泾河与渭河的判定。
  最能代表“泾浊渭清”观点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他在《秋雨叹三首》的诗中写道: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直。
  
  细细推敲,“浊泾清渭何当分”这句话,似乎并不能完全表现杜甫对浊泾清渭的认定,而更多地是对泾渭清浊的判定感到了某种为难。如果这样,那么他在另一首诗《哀江头》中又写道泾渭“清渭东流剑阁深”。而《秦州见敕目》一诗中则更加明确地写道:“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
  这就明白无误地道出了他的结论,这结论恐怕远远不能用笔误来解释。
  不仅如此,早在杜甫之前,西晋的文学家兼美男子潘安已经在《西征赋》中写道:“南有玄灞素浐,汤井温谷;北有清渭浊泾,兰池周曲。”而在杜甫之后的宋代大诗人陆游也在他的《远游二十韵》中写道:“辕门俯清渭,彻底绿可染。” 一些研究过泾、渭两河的人告诉我,从河流的来源及地质、地貌的条件来看,泾浊渭清远比泾清渭浊的说法更顺乎情理,也更具科学成分。渭河是从甘肃渭源县自西向东地流到陕西来的,而泾河则是从宁夏六盘山东麓自北向南地流来的。尽管甘肃和宁夏都是植被稀少的干旱之地,但是相比之下,泾河流经的地域远比渭河流经的地域更荒瘠,水土流失的现象也更严重,这就决定了泾河不可能清于渭河。
  有关泾渭清浊的结论如果仅仅到此,也还不足以引起我的好奇乃至深思。问题在于,当你深入翻查资料时,会发现尽管历史上不少名人学士都认定泾浊渭清,但这同样只是一家之言。比如《诗经》就并不拥持这种观点。《诗经邶风——谷风》中说:“泾以渭浊,湜湜是沚。”——泾河清而渭河浊,但是清澈的泾河何以证明渭河的浑浊呢?那就是泾河中清澈可见的沙洲呀。
  
  按照《诗经》的观点,结论显然又回到了渭浊泾清。
  而元代诗人侯克中在他的《浊渭》一诗中也写道:“浊渭清泾未易论,从他燕蝠自朝昏。”
  如果说候克中对泾渭的看法仍然有些不确定,那么清朝乾隆皇帝在他的《泾清渭浊纪实》一文中态度十分明确地宣布:“实‘泾清渭浊’。” 可见泾渭的清浊之争有多么复杂,又多么曲折。
  复杂和曲折在于各种版本,两套定语,都有据可查,也都各成其理。它们究竟谁对谁错?中间的曲折是非又是什么造成的?着实让我们无法判断。
  再沉下心来静想,无论是泾清渭浊还是渭清泾浊,都自有缘由。试想陕南的汉江多么清澈,但大雨暴倾,江水咆哮,却同样浑黄浊流。可见清和浊都只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状态。泾河两岸下雨,泾河一定会浊。渭河流域放晴,渭河无疑渐澄。清和浊从来都不是恒定的,而是变化着的。当我们在某个特定时段站在泾、渭的交汇处,也许看见的是渭浊泾清,而在另一个时段站在这里,看见的很可能会是泾浊渭清。两者皆非杜撰,同为事实。
  问题在于,“泾渭分明”这个成语讲的恰恰就是善与恶、好与坏、错与对的不可混淆,而泾渭本身的清浊难辨又让应有的“分明”增添着很难“分明”的成分。如果要做到立场上的分明,那么首先应当实现对事物判断上的分明,偏偏泾清渭浊还是泾浊渭清并不那么简单地就能判定的,以致具有偌大权威性的词典做结论时也都不得不含糊和暧昧。
  生活现象是多么丰富,生活现象又是多么复杂,它决不是简单的思索和简单的判断便能够成立的!泾渭应当分明,但是泾渭又往往难于分明。在很大意义上,这恰恰是社会进步难以高歌猛进也难以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加快扫盲工作步伐河北省教委副主任刘永瑞据统计,1990年以来.全省共扫除青壮年文盲100多万人.青壮年非文盲率已经达到95%以上.脱盲人员的巩固率接近95%.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
[摘要]本文以两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障碍关系的论述,重着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及产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强调有效管理心理压力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阶段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任务的重要性,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预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2-0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方式对头部CT扫描患者辐射防护的价值。方法 159例头部CT扫描患者分别用标准条件(120kV,500mA)、低剂量条件(120kV,200mA),在征得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C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中小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却远远落后于企业的发展速度。如何正确认识中小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其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得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
我与如一先生交往已10年有余,他是我所崇敬的人品、艺品俱佳的一位书法家。在我的印象中,他别无所好,惟对书法情有独钟,耽之愈久,爱之愈深。他学书从唐楷入手,后研习汉隶,魏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生产和经营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的农民出现了“贷款难”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江苏省宿豫县委因势利
在陕甘宁交界处,有一座高耸的山岭,莽莽苍苍,如同一条蜿蜒长龙,首伏宁夏,尾落甘陕,自北向东南逶迤而下,它就是陇山。陇山有南、北之分,北陇山即六盘山,南陇山即关山。据史料记载,陇山是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01-2012-12收治的择期在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56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脱水、降颅压、防治脑水肿、防治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