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 :商品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u22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怒江历史悠久且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拥有大量的文化遗产。怒江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腹地,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的核心区。具有独特的峡谷风光之美、民族风情之美、生态环境之美。被喻为中国的自然地貌博物馆、生物物种基因库和民族文化大观园。这些文化遗产为怒江发展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绝佳条件。本文主要探讨怒江文化遗产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中牟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近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农业结构转行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功能定位逐步显现,设施农业面积常年稳居郑州市第一,各类设施蔬菜大棚3.4万座约0.27万hm2,年棚膜使用量约2900 t。大田主要覆膜作物为大蒜和花生,其中,大蒜种植面积约2.27万hm2,花生种植面积0.67万hm2,年地膜使用量约900 t,全年农膜使用量合计约3800 t。随着农膜使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
嫘祖,亦作雷祖、累祖,传说为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因居轩辕之丘而名)正妃。据《史记·五帝本纪》《后汉书·礼仪志》《路史后纪》《轩辕本纪》等书记载,嫘祖为西陵氏之女,是黄帝正妃。传说嫘祖在5000年以前,出生于西阴之地(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她是古代最早养蚕缫丝的发明创造者。反映夏代物候情况的《夏小正》中可以看到“三月摄桑,妾子始蚕”,即当时于阳历四月采伐桑叶开始养蚕,表明那时北方的养蚕比现在要早45 d.
商丘市睢阳区位于豫东平原,黄河故道南侧,地处北纬34°04′~34°38′、东经115°20′~115°48′,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热、水、气资源丰富,适合多种瓜菜作物生长。近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睢阳区瓜菜种植面积随之增加。由于睢阳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出现大风寒潮等极端天气的概率较大。一旦发生,将对睢阳区瓜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甚至是毁灭性打击。为有效防范极端低温天气对睢阳区设施瓜菜生产造成的影响.
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直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市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监管检测队伍不断壮大,监管能力不断提升。一、监管措施(一)建立检测监管体系平顶山市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形成"市级为龙头、县级为骨干、乡设检测站、村设安全员.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作为生产基础的粗饲料供不应求。除小麦、玉米、水稻以外,花生也是主要作物之一。花生秧作为副产品,富含粗蛋白、粗脂肪、各种矿物质及维生素,质地松软、适口性好、消化率高,且价格低廉,是一种优质粗饲料来源。一、现状平顶山市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7.33万hm2,其中,常年种植小麦、玉米约13.67万hm2,种植花生2.67万hm2。2020年,全市花生秧产量为15万t,其中,饲料化利用量为4.5万t
一、症状(一)病害症状1.玉米茎基腐病。发病初期,植株叶片突起,出现青灰色干枯,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髓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致使整株倒伏。玉米茎基腐病在田间表现为点片发生。2.玉米粗缩病。该病多在玉米6~7叶时出现。感病植株叶色浓绿,叶片宽、短、硬、脆、密集和丛生而植株不丛生,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最初产生透明的小亮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
一、材料和方法(一)试验田基本情况试验田安排在正阳县熊寨镇王楼村窦建伟田块。该示范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肥条件良好,管理水平较高。土壤为黄褐土,pH为6.1,有机质含量13.7 g·kg-1。前茬作物为小麦。整地时每667 m2施氮磷钾复合肥22 kg,尿素5 kg。花生品种是信花425,2020年6月9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14 kg。全程采用农民自备施药器械。
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生物工程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新时期,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生物
钛合金零件具有的强度高、变形系数小等特征,被更加广泛应用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与其他材料零件加工环节相比,钛合金零件机械加工期间更易受到各类不稳定因素影响,导致加工质量与
腐殖酸被誉为“乌金”,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环保等各个领域。腐殖酸又称胡敏酸,成因复杂,其具体分子结构以及分子量大小还未明确,可将其归为非均相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按来源划分,腐殖酸分为天然形成腐殖酸和人工合成腐殖酸两大类。天然腐殖酸指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风化煤、淤泥、含碳沉积岩等并未经改性处理的一类腐殖酸。人工合成腐殖酸主要为从非煤类物质通过化学合成和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合成的一类腐殖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