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时机和工具的选择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dongw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关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问题,成为官方和市场议论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对这项政策退出时机和工具的选择,作进一步研究。
  
  1 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史上首次使用“宽松”的提法,其内涵是要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实行低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融资成本负担,确保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维护币值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1.1 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裕资金,有效地遏制了经济增长下滑的势头。面对去年7月份美国次贷危机骤然升级,迅速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了衰退之中,我国经济增速放级。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8年上半年GDP为10.4%,下半年则下滑到7.6%,远远低于过去30年我国GDP年均增速9.8%的水平。为遏制因金融危机而导致经济下滑势头,我国政府果断地对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在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11月~12月两次宣布下调双率,加上此前数次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百日内我国已连续五次下调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今年上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8.5%,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24.8%;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近7.37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万亿元,为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50%,相当于2007年同期数据的2倍。
  由于我国人民币信贷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向扩内需保增长重点领域倾斜,尤其是加大对重大项目、“三农”、中小企业及消费等扩内需保增长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投资需求增加,也有利于为进一步扩大消费创造条件。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外需显著拖累经济。上半年,在我国GDP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1%,下拉GDP增长2 9个百分点。在三太需求共同推动下,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4万亿元,同比增长7.1%;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扭转了连续7个季度减速的趋势。
  1.2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企稳回升奠定有力的资金支撑。受益于货币政策的“红利“,反映经济回升的先行指标不断走强。首先,企业家信心指数逐步回升。所谓企业家信心指数,是根据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与宏观政策的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负责人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信心。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我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与一季度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房地产业为122.5,比一季度和上年末分别上升35.9和51.8点。
  其次,企业景气指数不断上升。企业景气指数蕴涵的信息具有较高的超前性、客观性、可靠性和连续性。我国于1998年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企业景气调查。近期。我国企业景气指数逐步上升,表明我国经济稳步转暖。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05.6,与上季度相比回落1.4点。降幅明显收窄(去年四季度比三季度回落21,6点);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15,9,比一季度回升10.3点,其中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从一季度临界值附近回升至112.0,提高12.2点。
  第三。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上涨快于预期。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衰退。我国自去年11月份以来,PMI指数保持了持续提高态势,今年3月份以来,持续保持在50%以上,今年7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3%,比上月徽升0.1个百分点。
  
  2 适度宽松赞币政策退出时机的选择
  
  在我国经济明显企稳回升的背景下,中央政府明确表示,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依据:一是现阶段国际经济前景还不明朗,短期内国际经济复苏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国内经济回暖基础尚不稳固,比如出口下降、产能过剩、结构调整难度大等。
  因此,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全面落实并充实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
  但与此同时,央行在(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醒人们目前部分国家的政府和央行已开始研究包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内的危机应对措施的退出策略。笔者认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的重要问题之一,是退出时机的选择,这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在我国,过早退出将可能导致“一揽子计划”不能有效落实、保八目标难以实现,但过晚退出将导致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膨胀。因此,退出时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2.1 引发我国外需下滑的因素基本消除。外需是促进我国GDP增长的重要内容。受金融危机波及,自去年11月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结束了持续7年多的快速增长势头,连续9个月出现同比下降。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进出口11467亿美元,同比下降22.7%。其中出口下降22%。
  消除外需下滑的基本因素,一是主要西方国家经济企稳回升,失业率降到正常水平;二是切实遏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减少贸易摩擦。
  从短期看,消除这两个基本因素尚需时日,尤其是遏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要走的路可能更长,部分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还在不断采取各种形式的限制自由贸易的措施,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
  2.2 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cPPI)由负转正。因为CPI和PPI有负转正表明物价上涨的预期在增强、通货膨胀压力在加大,在此背景下,如果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进一步增强这种预期和增大通胀压力,相反则应果断选择退出,由宽松转向稳健。但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出现这种转机,因为CPI和PPI还在逐月下降。国家统计局统计局提供数据显示,2009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8%。连续六个月实现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8.2%。
  2.3 实现保八增长目标。确保今年 GDP增长8%,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主娶目的。只有这个目标实现了或预期准哉实现,才能确认适度货币政策退出时机。如果一定要确立一个时点的话,笔者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初,应该可以作出选择。因为到10月中旬,第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出来了,依据第三季度GDP的增长数据以及主要先行指标,应该可以推断出全年GDP的增长,如果结论是保八增速铁板钉钉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时机也就到了。
  
  3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工具的选择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会逐步退出,成功地实现退出,是对我国管理者以及经济学者的严峻考验。如何成功退出?关键在于对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其中,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三种: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则种类很多,例如优惠利率、消费信用管制、房地产信用管制等。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所产生的影响不同。通常各国央行总是依据本国实际和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择某一种或交又运用两种以上的工具,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近期,中国央行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把握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虽然,央行强调动态微调不是对货币政策的微调,但市场的反应,是将这种微调解读为“退出策略”的前奏。因为这种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现的动态微调,同样可以收到加大货币回笼力度的效果。因此,公开市场业务是进行动态微调的主要工具。
  从理论上讲,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意味着利率上升、融资成本负担加大、信贷规模减少、金融系统流动性收紧等,满足这些理论要求,央行运用一般货币政策工具很容易做到,比如提高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就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应。但实践表明,这样做往往对经济实体震动较大,虽然不排除用,但应慎用。因此,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工具选择的问题上,央行要求除逐步缩小应对危机的数量型工具规模、适时运用常规工具外,也可以考虑创新其它工具,以保证在经济复苏时既可以较快地回收大量流动性,又不会使信贷市场发生较大波动。
  所谓数量型工具就是上调存款准备金。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控制基础货币投放规模,这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选择这一工具的好处是,见效快、力度大、操作简单。但可能引发市场的恐慌,因此,央行提出“逐步缩小”使用这一工具,这是明智的选择。但话又说回来,对这一工具选择的“逐步缩小”,并不等于弃之不用,在必要的时候还应选择运用。这里的“必要的时候”是指当出现基础赞币投放量过大、商业银行放贷冲动过于强烈、窗口指导失效等情况时,可以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的手段,迫使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以避免引发严重的通胀预期。但从对央行《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各项数据的分析,笔者的结论是,我国现阶段“必要的时候”还没有出现,甚至到今年底都不会出现。因此,今年底之前,不必考虑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
  如果央行选择提高利率,也是一种政策退出手段,不过,在欧美主要国家继续维持近平零利率的背景下,我国的利率已经相对比较高了,倘著选择提高利率这一工具,可能会驱使更多的国际“热钱”流入,推高我国资产价格膨胀,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显然,选择利率的空间有限。
  根据我国央行运作货币政策的实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可以考虑更多地运用一些创新货币政策工具:①设立特别存款账户,建立差别存款准备垒制度,调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②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③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直接控制信贷规模,引导信贷流向。
其他文献
分营之后的邮政企业如何抓住契机,加快发展,努力扭亏为盈?现已成为各级邮政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山东省潍坊市邮政局针对分营后经营发展困难、资金紧张和人员相对过剩等矛盾,通过
<正>近两年,我国出版业集团化建设、产业化进程突飞猛进,出版国际化日益突出。日本是一个出版大国,认识日本出版的基本特征和由此而生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借鉴,可作为我国制
容量为10A&#183;h的KJ-12型极板盒式镍-镉蓄电池,用2A恒电流充电,过充电时析出氢、氧混合气体的速度为17.82ml/min。电池在过充电初期,氢与氧含量的比例为非定比,开始析出的混合气体中,氧的含量高于氢的含
本文对生长了一年的杜仲树叶中的挥发油采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分离鉴定。总共分出大小45种成分,用谱图检索确认出其中的25种,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给出了其相对含量确认部分占87.6%。
江苏江都凡川邮政支局有职工12人,服务面积25.87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万多人,正是在这个经济欠发达的水乡集镇,凡川支局的职工靠献身邮政事业的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创造了邮储发展史上的奇
《清人别集总目》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清代文献书目,同时又存在若干疏误,如《周氏清芬诗文集》条、吴骞《南宋方炉题吟》条、茅炳文《师山诗存》条、祁寯藻《寿阳祁氏遗稿二十二种
赵进美是明清之际山左诗坛的重要作家,入清前后的诗歌创作差异很大,从悲天悯人走向清真绝俗。他的诗歌史观和创作理论有别于七子派和公安派,独具一格,对王士禛的神韵说发生了
作为一个局外人,凭着自己多年来用邮的体会和对邮政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一些了解,就邮政部门如何走向市场谈一点想法。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目前,同发达国家相比,同市场需求相
本文应用灰色理论,对1950年至1980年我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进行了分析,并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为我国今后的计划生育工作及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