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从事的是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的关键体现在课堂上,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效率怎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积累,这就给我们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成绩,打造高效课堂,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从中悟出以下几点……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作为教师,如何让45分钟的课堂达到“高效”至关重要。身为教育第一线的人民教师,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工作搞好,是对学生的负责、对家长的交代、更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自己在教育上价值观的追求。通过十几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探讨与研究。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精心备课,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1.把握教学内容、课型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类型;新授课中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有些知识学生有生活经验,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有些概念是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方式可分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探索学习和接受学习应各司其职、灵活运用。因此,针对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切性,使其体现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制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既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又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1.“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
我们经常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做到“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于教学中是个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例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一道追击问题,好多同学找不到等量关系,我就给他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天早上,你高高兴兴的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你爸爸发现你的数学课本落家了,爸爸急忙骑着自行车去追你,在你快到学校的时候终于追上你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能找到等量关系吗?很多同学当时就豁然开朗,随即我又要求同学们把这个背景问题放到我们课堂正在研究的题中,很多同学就编成了具体的数学题,而且还变式了好多题,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进而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
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尽管都存在个体差异。但是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对学生要多鼓励,少埋怨;多指导,少责备;大家一直以为作为一名基层教学工作者不仅要能说,而且要说清楚。但是我觉得教师要能听,要能听明白。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简单幼稚而嘲笑。总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尊重与信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3.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4.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5.换位思考,深入中学生心里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对于学生每一个学年段,甚至是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要跟上发展的节拍,把教材教活了,这样活灵活现的教材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教师能够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积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及时反思,不断创新;只要每个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作为教师,如何让45分钟的课堂达到“高效”至关重要。身为教育第一线的人民教师,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工作搞好,是对学生的负责、对家长的交代、更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自己在教育上价值观的追求。通过十几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探讨与研究。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精心备课,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1.把握教学内容、课型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类型;新授课中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有些知识学生有生活经验,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有些概念是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方式可分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探索学习和接受学习应各司其职、灵活运用。因此,针对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切性,使其体现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制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既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又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1.“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
我们经常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做到“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于教学中是个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例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一道追击问题,好多同学找不到等量关系,我就给他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天早上,你高高兴兴的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你爸爸发现你的数学课本落家了,爸爸急忙骑着自行车去追你,在你快到学校的时候终于追上你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能找到等量关系吗?很多同学当时就豁然开朗,随即我又要求同学们把这个背景问题放到我们课堂正在研究的题中,很多同学就编成了具体的数学题,而且还变式了好多题,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进而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
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尽管都存在个体差异。但是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对学生要多鼓励,少埋怨;多指导,少责备;大家一直以为作为一名基层教学工作者不仅要能说,而且要说清楚。但是我觉得教师要能听,要能听明白。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简单幼稚而嘲笑。总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尊重与信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3.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4.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5.换位思考,深入中学生心里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对于学生每一个学年段,甚至是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要跟上发展的节拍,把教材教活了,这样活灵活现的教材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教师能够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积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及时反思,不断创新;只要每个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