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任教了二十多年的小学数学老师来说,我深深的知道,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急切的盼望和同行们共勉我的经验。让学生能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和推广,来获得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在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应用的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而学生本身只有深入思考之后才会对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浅见如下:
1、把数学知识中的抽象知识化为直观印象,促进学生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很吃力。在教学时,教师就应注意由直观化为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如:在学习“角”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角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这样就能形象的了解“角”的概念。并记忆深刻。
2、注重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想象,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发展学生思维
学习新的知识时,注重引导学生由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联想和类比。实践证明这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先复习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让学生来总结: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对大量例子的观察和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减去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3、精讲细背,在备课中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学习独立性比较差,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的问题,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教学过程中组织语言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直观有效工具,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部分时,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5、课堂活动中巧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
常会见到这样的提示:“也可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启发式教学注重展现知识发生的过程,创造情境,启发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判断、推理、得出结论。力求在教学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分数应用题……这样可以调整和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到百分之几的“几”,从而使之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广阔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6、在数学学习中鼓励学生想象,发表独立见解,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与想象密不可分,强调思维创新就更就注重想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并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不断提高洞察力,不时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突破。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浅见如下:
1、把数学知识中的抽象知识化为直观印象,促进学生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很吃力。在教学时,教师就应注意由直观化为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如:在学习“角”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角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这样就能形象的了解“角”的概念。并记忆深刻。
2、注重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想象,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发展学生思维
学习新的知识时,注重引导学生由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联想和类比。实践证明这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先复习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让学生来总结: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对大量例子的观察和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减去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3、精讲细背,在备课中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学习独立性比较差,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的问题,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教学过程中组织语言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直观有效工具,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部分时,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5、课堂活动中巧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
常会见到这样的提示:“也可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启发式教学注重展现知识发生的过程,创造情境,启发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判断、推理、得出结论。力求在教学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分数应用题……这样可以调整和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到百分之几的“几”,从而使之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广阔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6、在数学学习中鼓励学生想象,发表独立见解,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与想象密不可分,强调思维创新就更就注重想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并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不断提高洞察力,不时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突破。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