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另类挖掘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446395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是以色列导演阿里·福尔曼2008年的作品。此作一经上映便在纪录片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除了影片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人道主义精神,作为一部动画纪录片,其革命性的表现方式也成为了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它的大胆革新预示着纪录片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艺术追求。
  动画在表现形式、时空重塑、历史还原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自由度,对扩展、开拓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本片之前已经有一些纪录片开始利用动画的穿插来展现一些难以用真实影像表现的内容,但像《和巴什尔跳华尔兹》这样如此大胆的全动画纪录片可以说是未有先例,这也使它拥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震撼力。
  影片中,导演福尔曼试图还原他对20多年前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的记忆。1982年,黎巴嫩新当选总统、基督教长枪党高级领导人巴什尔在贝鲁特被炸死。长枪党民兵为了替遇刺的领导人报仇,在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和以色列军队的默许下,对萨布拉和夏蒂拉的巴勒斯坦难民营中的平民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种族清洗,具体死亡数字至今难以计算……
  一切起源于福尔曼的昔日战友博阿兹·瑞恩的噩梦。
  “它们伫立在那里,嗥叫着,26只恶狗,我知道它们表情的含义——它们是来杀戮的。”这是当年,博阿兹在黎巴嫩村庄搜查被通缉的巴勒斯坦人时射杀的26只狗。“26只狗,每一只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每一只的长相,每一只中弹的地方和它们死时的眼神……26只。”当年大屠杀的残酷景象就像这26只恶狗,20多年来一直撕扯着这些士兵的心,战友的噩梦也唤起了福尔曼脑海中关于战争的残存画面:“那一晚,是20年来的第一次,我的思绪回到了黎巴嫩的战场上,不只黎巴嫩,还有贝鲁特,不只是贝鲁特……还有在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的那场大屠杀……”
  福尔曼的梦境也在影片中屡次穿梭:夜空中点点焰火缓缓滑落,将海岸边的城市照耀得有如白昼,年轻的福尔曼和战友赤身裸体地从金光点点的海水中沐浴而出,涉水上岸,套上军装,拿上武器,穿梭于这个废墟城市的大街小巷,迷茫地面对着像潮水般迎面涌来的绝望嚎哭的女人们。这一具有迷幻色彩的梦境,表现的是福尔曼对于这段血腥历史的模糊记忆,像他的战友一样,沉浸在梦境和臆想里是他们逃避这段惨痛经历的唯一手段。
  借助动画这种不受约束的表现形式。福尔曼得以不受纪录片的手法所限,而大量表现富有隐喻性质的梦境与幻觉。相应的,影片请来了两位心理学专家对这些梦境进行解构和剖析,从精神分析角度挖掘出造成这些幻觉的深层次心理原因,从而拼接出外在的历史真实。
  为了重组对大屠杀的记忆,福尔曼重访了九位同样亲历过这场战争,目击了大屠杀的人:
  “你为什么而来?”
  “我失去了记忆。”
  那一场屠杀究竟有没有发生过?
  这是福尔曼自己和所有参加过这场屠杀的士兵面临的同一个问题,“我不记得大屠杀时的任何事了……大屠杀,好像不在我的脑海里一样”。正如影片中女心理医生所提到的,人在亲历了一些可怕的事情之后会患选择性失忆,人性本身会阻止我们走进心理的阴暗面,记忆只带我们去该去的地方,想记住的自然会记住,不想记住的,哪怕看到、听到也会随即过滤,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战争给每一个士兵的心灵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再度回忆起当年发生的真相对他们来说无异于莫大的折磨。于是,他们选择了对记忆进行掩埋、忘却或臆造,只可惜种种尝试注定是徒劳的,生命中有些轨迹终究无法磨灭。在福尔曼找寻记忆的旅途中,所有被访问的人连同福尔曼自己都不得不去触摸残酷的记忆禁区那扇尘封的大门。
  鲜血、死亡、子弹侵蚀着记忆的空白。电影在过去与现在、虚幻与现实间自由穿梭,在记忆的一次次回溯和澄清中,幻想的外衣像洋葱般层层剥开,直到真相显现,褪了色的记忆开始变得鲜活,而大屠杀的情形也就在每个人回忆的碎片中和对自我心灵的拷问中逐渐拼凑完整。而这“不是幻觉也不是潜意识”。
  在影片后半段,大屠杀完整的一幕重现了出来:血十字,折磨、拷打,屠杀,废墟,堆积如山的人类残骸……影片最后的50秒钟,不再使用动画,而是突兀地插入了当年屠杀过后的真实的纪录片史料,重现了屠杀后的难民营惨绝人寰的景象,一片狼藉的废墟中到处是男女老幼肿胀、腐烂、发黑的尸体,哭泣的妇女们控诉着军队的恶行。当导演丝毫不给观众心理准备的时间,突然撕开动画掩盖的糖衣,失去了保护的观众一下子停止了呼吸。眼前那清晰、真实,无比严酷的景象提醒了我们之前所看到的一切并不是~场浩大的噩梦,甚至不是一部动画,不是一部电影,而是活生生的一段历史和一个个逝去的生命……就像导演本人的记忆,拨开层层梦境的迷雾,那一瞬间的清晰所形成的落差具有极强的杀伤力,这让人心碎的50秒真实影像就像50年一样漫长。
  福尔曼说:“之所以要留下成千上万人被杀、孩子被屠杀、妇女被屠杀、老人被屠杀的镜头,是因为我想让这部电影达到一种均衡,那50秒真实镜头对我至关重要。”
  影片至此,福尔曼带我们超越了屠杀现场:你可以不知道巴什尔是谁,不知道黎巴嫩、以色列或巴勒斯坦,不知道贝鲁特,不知道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但这一幕幕是如此熟悉,巴什尔的头像变成了希特勒、膏药旗……巴勒斯坦难民换成犹太人、中国人……病态的战争,从来没有从我们的现实中离去。正像片中心理医生分析的那样:“你对大屠杀感兴趣的根源是另外一场大屠杀,你对被屠杀的难民营感兴趣实际上是因为‘其他’难民营。”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个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正在发生的和将来会不断重演的种族灭绝:纳粹集中营,南京大屠杀……当人性中潜藏的杀戮的欲望借民族、宗教、战争和复仇的名义得到彻底满足时,葬送的不仅仅是成千上万个无辜的生命,同时也摧残着人类自身,并将人类的希望一并埋葬。
  导演的梦境最终得到了解释:海岸边的城市就是贝鲁特,城市上空落下的根本不是什么焰火,而是为了给长枪党人“顺利工作”制造便利的照明弹。
  “他们不知道他们正在见证的是一场种族灭绝,”
  “那你是站在哪边的?”
  “我同情他们。”
  “那你做了什么?”
  “我只是站在屋顶上,看着天空中落下的焰火。”
  “什么焰火?”
  “照明弹。”
  “没有照明弹的帮助,基督教长枪党的人无法……顺利工作”
  对导演和当时在场的任何一个人来说,有没有亲手发射照明弹已经没有意义了,这种袖手旁观本身就已经是罪恶。就站在那里,站在屠场附近,平静地看着一切发生,看着小小的人影一个个地倒下,充当刽子手的帮凶。面对不闻不问的长官,“就那么看着屠杀发生,和亲自动手没什么区别。”福尔曼们的失忆,是不敢相信自己和当年的纳粹分子干了同样的事情,不敢相信犹太民族竟会带着种族清洗的创伤去纵容另一场种族清洗,把巴勒斯坦难民营变成了和奥斯威辛集中营一样的人间地狱。
  福尔曼说巴什尔对于长枪党人来说就像上世纪著名摇滚乐手大卫·鲍依之于他自己一样。影片的配乐,从古典音乐、 爵士乐到上世纪80年代的老摇滚乐,以MTV般的黑色幽默的表现方式,给当年的历史蒙上一层荒诞,一丝诙谐,一点滑稽,每一个跳跃的音符都敲击着当年这些青年士兵在战争中无处安放的青春和支离破碎的梦。个体在战争中的渺小和无助所带来的是深深的绝望,“普通士兵永远都是政治领袖的棋子而已”。“黎巴嫩,早安:黎巴嫩,早安,痛苦的经历正在上演……将你撕成碎块,在我的手中你流血致死……哦,我短暂,短暂的人生……”随着士兵颈部的突然中弹,歌声戛然而止。在另一幕中,一个士兵将手中的机枪当作电吉他弹奏,劲爆的摇滚乐电吉他特殊的金属声配合以画面中不间断的轰炸、爆炸声,响起了“我今天轰炸了赛伊达,在晨曦中迎着朝霞-…我差点坐着棺材回家,我今天轰炸了赛伊达”,“我今天炸了贝鲁特,我天天都炸贝鲁特……扣动扳机的时候,我们将陌生人送进地狱……当然,我们在大路上会伤及无辜。如果我离死亡不远了,我要说我天天都炸贝鲁特”,歌曲所代表的涵义不言而喻。音乐中弥漫的恐惧、迷茫、激进和不安的情绪,反映出了年轻士兵,或者说,一个民族面对战争普遍表现出的恐惧、压抑、焦躁和无助。
  福尔曼当年的战友,年轻时的弗朗兹,不顾头顶的枪林弹雨,手持MAG机枪从掩体坑道中一跃而出,肆无忌惮地向高处的敌方疯狂地扫射,楼顶洒下的铺天盖地的子弹雨点般落在他的脚下,伴随着和画面形成强烈对比的钢琴曲,他闪躲子弹的脚步仿佛错落有致的舞步,他搂着MAG机枪,在巴什尔布满弹孔的巨幅海报下“疯狂地炫耀他那华尔兹般跳跃的枪声和舞步”。
  这便是本片“浪漫片名”的由来。“和巴什尔跳一曲华尔兹,是战场上命悬一线的浪漫”,生命的消逝,只在转瞬之间。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是一部非典型性纪录片,“它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电影语言,给观众造成强烈的印象冲击……糅合梦幻场景与历史真实、运用音乐来充当额外叙述的技巧尤为值得褒奖”,“动画的形式,张狂的色彩,超现实主义的段落,令人震惊的拿来主义配乐,福尔曼把他的才华挥霍到了可能下一次就枯竭的程度。”在各大影展上,专业影评人都给予了福尔曼的这次个人尝试以极高的评价,肯定了影片在使用动画表现纪录方式上的创新,称他的创作为“现实主义的另类挖掘”。但在各种褒扬声的背后也不乏对此类纪录影片的真实性的质疑。
  略带凝滞感的二维动画画面,残酷的意识流表现手段,梦境、幻觉、超现实……《和巴什尔跳华尔兹》的确构不成一部典型的纪录片。此外,虽然影片的原始素材都来自真人采访,但在影片中的九个被访者中,有七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另外两位,则是应当事人的要求,借用了别人的故事。
  然而,这些并不影响影片叙述的真实性。《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是一部内倾性的纪录片,就好像是用心眼在拍摄导演灵魂深处的救赎之路。导演采用这种拍摄方式并不意在对历史进行准确的还原。它所真实记录的是当年参与那场屠杀的士兵,战地记者等相关人员的记忆以及自己从逃避到直面历史、反思战争的心路历程。整部影片可以用福尔曼的那个梦境概括:梦中的海水模拟了母体的保护,福尔曼们躺在大海里安详地“忘记了过去”,但是历史不容遗忘。为了赎罪、忏悔、祭奠,福尔曼和战友,终究在经历阵痛后从母体中脱胎而出,上岸直面废墟般的城市和绝望的妇女,从而沐浴重生,得到救赎。同时,在这超现实主义的梦境背后是曾经发生在黎巴嫩的真实屠杀。影片在带领着观众神游了一趟当年的战场和屠杀现场后,在结尾的50秒处返回赤裸裸的现实,就像片中女心理医生所说,像戴着一副立体眼镜看一部战争大片,然后,突然间,“立体眼镜”坏了,真相扑面而来,瞬间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展现了动画影像那凌厉、深刻、直达灵魂深处的现实力量,它所造成的冲击和震撼绝不输于真实影像。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从外在视听到内在命题,都带给了观众一次灵魂的洗涤。它从普通士兵真实的视角,“拷问了人性的暧昧,审视了民族的弱点”,重新定位战争、民族、历史和生命。让观者在不禁动容的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从一个个体到一个民族在人道灾难和集体悲剧中被撕裂的伤痛。
其他文献
200年前的11月21日下午,从德国柏林附近一个名叫小万湖的池塘边传出两声枪响。当时并不出名的34岁剧作家、小说家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先开枪打死了31岁的女友亨利特,之后向自己的嘴里开了一枪,当即殒命。  克莱斯特的死在当时的德国社会引起轰动。他T子出了名,并非是由于他的作品,而是由于他惊世骇俗的自杀事件。在当时的基督教社会,自杀是被禁止的行为,是“有辱风化”的事件,而且他还与一个“有夫之妇”相
琥珀是世界上最古老又最富有趣味的宝石,与珍珠、珊瑚一起并称为三大有机宝石。在古代,人们就使用琥珀制作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日常物件——烟盒、烟灰缸、钟表等等,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琥珀制品甚至比一个年轻的奴隶还要昂贵。而提到琥珀制品,琥珀屋恐怕是其中最有名也最神秘的一件。  琥珀屋把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演绎到了极致,十二块护壁镶板和十二只柱子脚全都由琥珀制成,表面还镶有纯金树叶和各种宝石,而且在当时琥珀的价格要
宝莱坞电影最常见的选题就是永恒的爱情,那些伴随着歌舞演绎的坚贞不渝、悲喜交集、最终有惊无险团圆结局的爱情故事,是印度人百看不厌的传统模式。在印度电影中,与“爱情”线索并进的,必然还有“阴谋”、“复仇”等“苦难”线索,印度这个人口众多、贫富悬殊、历经侵略的国家,在浪漫情怀之外,也有“苦情”审美的传统,残酷的复仇、疯狂的阴谋和浪漫的爱情结合在一起,是宝莱坞电影中最普遍的选题,而完满爱情、眷侣团圆、善恶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尤其是受过正规文学教育的人——来说,比喻,充其量只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然而智利作家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的中篇小说《邮差》将改变我们的观念。  小说主要写了邮差马里奥和诗人聂鲁达的故事:马里奥不愿像周围人那样,成为一个渔民,但在父亲的逼迫下,又不得不出去找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马里奥找到了一份往黑岛送信的工作,而他的服务对象,只有聂鲁达一个人,因为黑岛的其他居民全都不识字。怀着
外星人可能已經具备超级发达的技术(想象图)。污染物  外星人完全有可能已经通过技术而改变了他们所在的天体。寻找外星人的科学家提出,我们不妨寻找外星人产生的氯氟烃等非天然废物,因为这样的废物能在大气层中保留几万年。人们想象中的外星文明灭顶之灾  任何发达的外星文明都有自绝风险,而核辐射在遥远之外也可被观测到。核弹爆炸会释放伽马射线暴,但伽马射线暴很短暂,也很难把它产生的尘埃与小行星撞击产生的尘埃区分
东一龛陶俑出土现场。  2019年11月,长埋于咸阳一千三百一十四年的唐驸马都尉薛绍墓重现人间。这是继2013年上官婉儿墓之后,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现的第二座与太平公主有关的唐代名人墓葬。薛绍墓虽破坏严重,但墓葬结构完整、形制特殊、规模较大,而且出土墓志弥补了这位大唐第一驸马在正史中无传的遗憾,再度将世人带回那个云谲波诡的特殊时代,也带回太平公主与薛郎的爱情故事当中……  2019年12月17日,
电影《楚门的世界》曾荣获第56届金球奖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电影音乐三项大奖;并获得第7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三项提名。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电视台导演为了拍摄一部真人电视节目,与一对夫妻签订合同,将他们刚刚出生的婴儿楚门领养过来,同时搭建了一个类似小城镇般的巨大的摄影棚,这个摄影棚里有着生活所需的一切自然景观、建筑物和与楚门生活相关联的人。自楚门呱呱落地至今三十年来的日日夜
鹅毛笔,常以大型鸟类羽毛制成,天鹅羽毛最佳,经脱脂硬化处理后即可削尖成笔。鹅毛笔尖形美、锐利、优雅,似天鹅高歌。蘸以墨水,便可落笔成书,拟以成狂。   ——题记   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专制与宗教至上的年代,大革命一触即发。而这其中,却出现了一位为统治阶级所不容,为教会所唾弃,为正直光明的人们所不齿的人,那便是声名狼藉的色情小说家——萨德侯爵。   萨德侯爵,全名当拿迪安,阿尔风斯,法兰
2013年1月12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进入新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多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北京、河北、山东等多地空气质量级别达到严重污染程度,PM2.5指数直逼可测量的最大值,多地PM值濒临“爆表”。其中北京城区PM2.5值曾一度逼近1000,京城十面“霾”伏,如坠入一片云雾之中,空气质量级别多达重度污染或是严重污染,PM2.5当仁不让成为首要污染物。此后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