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安全教育“回避”现状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e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610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健康的身体是实现幼儿
  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为此确保安全是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
  然而反观现状,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几乎“武装到牙齿”的保护措施,却似乎永远无法给予孩子一个安全的世界。我们不仅要思考“我们对孩子的呵护是否出了问题?孩子的安全教育到底如何了?”
  一、审视现状
  1、家长的过度保护
  自1979年我国出台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们,面对祖辈、父辈时刻关注,深怕其摔倒、磕到、碰到那种近乎溺爱,非理性制约,过度保护的现状中,孩子们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自由的机会,对于自己垂涎的活动,只要稍有那么一丁点危险因素,家长们都会严防死守,令他们是爱得多动得少。
  2、教师的过分担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各种能力逐渐增强,他们生长发育迅速但远未完善、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匮乏、活动欲望强但自我保护意识弱、心灵稚嫩纯洁但特别容易遭到伤害,加之家长在孩子安全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让教师们如履薄冰。由于过于考虑孩子的安全,厌其烦恐其伤,开展各项活动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回避”某些安全问题,只求稳、简、趣。这些从以下几个案例中可窥一斑:
  案例一:不玩“骑竹马”
  民间游戏富有浓郁的生活趣味,一向为孩子们所喜爱。近年来很多幼儿园意识到了民间游戏的特殊价值,纷纷返璞归真将民间游戏积极引入。“骑竹马”是孩子们极其喜欢的一种民间游戏,即幼儿拿一根竹竿“骑”在两胯之间,一手握住竿头,竿尾则曳于地,在户外如骑马般自由奔走。可是这种有趣、自由、自然的民间游戏在引入的过程中却遭到强烈反对。教师们纷纷表示“骑竹马”游戏不安全,不仅因为孩子四处奔跑不便于照看,而且若因为动作发展不协调摔伤了还难以向家长交代……
  案例二:石头放在班上很“可怕”
  对于孩子们而言石头是非常熟悉、常见的;对于教师而言石头又是一种十分容易获得且用途广泛的活动资源。把它放在美工区可以开展涂色、添画、滚画等活动;放在益智区可以学习点数、分类、分解组成等活动;放在建构区可以作为替代物让幼儿创造性地进行玩耍……,可是就是这么好玩的自然资源,教师们却丢掷如履。在“挖掘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活动”的一次研讨中,一位教师提出上杭是山区,石头众多,建议把石头引进班级开展多项活动,话音刚落多位教师就纷纷摇头,有的说太危险,一不小心会把孩子砸伤;有的说看管不到还是不要投放……言语之中透出关切和担忧,听着大家的话语,该教师也放弃了尝试。
  案例三:请把“仙人掌”带回家
  新学期开始、季节更替的时候班级教师一般都会请家长和孩子们参与到自然角的创建中来。家长与孩子都积极响应,纷纷带来了许多种植、观赏类的动植物,有吊兰、虎皮兰、文竹、仙人球、小乌龟……可是有刺的仙人球、仙人掌却不受教师的喜欢,因为对教师而言摆在自然角的仙人掌就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不知什么时候孩子把孩子刺伤,捧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这些有刺的植物往往都落得被遣送回家的下场。
  3、教育主管部门的重重顾虑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安全工作也犹如悬在头上的利剑使教育主管部门战战兢兢、顾虑重重。为此许多外出活动,如:春游、秋游、散游、参观、清明扫墓……统统都不给于报批。其实让孩子们多参加实践活动,多接触大自然有好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那么多孩子一起出行,稍有闪失就会“百害无一利”。为此每到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季节,面对孩子叽叽喳喳的追问,看着孩子满怀希望的眼神,教师们都无言以对。
  以上种种现状不难看出现在的安全教育已经步入爱护过渡弃体验、舍弃资源为安全、取消活动保安全、限制范围求安全的“回避型”安全教育误区。这是一种消极的教育形式,即尽可能让幼儿避开有危险的因素,将孩子安放在人为营造的“保温箱“里安全成长。这样做的结果,表面上看是安全了,但本质是暂时的,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它并未给孩子的发展预留空间,由于幼儿缺少必要的锻炼、缺乏必要体验的平台,当身处不安全境地时,往往会手足无措,缺乏必要的应对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是家长、学前教育工作者都要直面的重要问题。
  二、适时改变
  1、转变观念,爱护得当,茁壮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毫无疑问的,但如何爱才是真正的爱呢?如果一味地采取被动而消极的“回避型”安全教育,面对活泼好动的孩子,面对各种意料不到的情况,只会让大人感到防不胜防,疲于奔命。
  21世纪,孩子将面临更加激烈的未来竞争,从小具备自信心、健全的思维模式,具备解决问题、管理自己、管理事务的能力,才能为今后的成长、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积累,才能更从容地面对未来。为了孩子家长们要切实转变“少活动,少出事”、“全方位保护”等有偏差的教育观念,只要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后退一步,为孩子多创造挺身而出、探索外界信息的机会。如:在开展《交通安全》系列活动中,家长可带孩子到马路旁观察红绿灯,并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收集有关交通安全的资料(马路上的交通标志、交通规则的图片、图书),共同绘制家园线路图等等;如:带孩子玩踩高跷时,不要因为一次不平衡而禁止孩子玩耍或长时间搀扶,而应短时搀扶适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积累运动经验,另外还要及时与孩子交流,问问孩子在踩高跷的时候为什么会不平衡,怎样做才走得稳?通过交流,使孩子思想上重视,知道自己不正确的运动方法存在危险,从而提高了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能运用正确方法踩高跷。
  此外,面对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的如:小朋友争执后轻微的抓伤、参加体育锻炼摔倒后细微的擦伤、自由奔跑中相互的撞伤……等等小小安全问题不要总是一味地责怪教师,甚至对教师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对各种安全教育活动抱有戒备的心态。而应冷静地了解事故的原因,从大局出发,在教师积极的沟通面前配合幼儿园妥善处理事故,在互相谅解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支持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2、把握尺度,创设环境,满足需要
  孩子是天生的“冒险家”,“冒险”源于他们的发展需要。《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为此面对“回避”现状,教师应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与家长积极互通的同时要改变过去因“保护过度”而创设的单一环境,正确把握自由探索与遵守规范的尺度,依循幼儿期特有身心发展特点创设富有挑战性“危险”的环境,在规范行为、事故多方场地及设施前采取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放开手脚大胆组织各种活动,满足孩子探索需要,让幼儿在玩乐中自己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
  以幼儿园利用现有环境中地下室斜坡隐性价值针对大班幼儿开展自由冲跑活动为例:该斜坡较为陡峭,进行冲跑对孩子而言是一件充满刺激而极具挑战性的活动,为减少冲跑摔倒后的损伤程度,我们在斜坡周围进行清场并从斜坡底部一直延伸致尽头垫上大面积的塑胶垫,做好活动前的安全防护工作。开始玩耍前教师集中讲清规则,针对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把要求提在前面,如:在奔跑过程中不能突然停下,下冲跑时可适当控制速度……形成先倾听再活动,先理解游戏常规再探索,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明白要安全游戏后再开展活动。结束后,再与孩子一起总结安全经验,帮助孩子吸收安全活动的方法并引导孩子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来保护自己。
  实践证明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在正确教育引导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控好自己下冲的速度,很流畅地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参加体能训练,享受快乐。
  3、适时“留白”,亲历亲为,体会安全
  有人说“亲身经历,能收获直接体验”“有人说”学自己想学的,这样的过程才最有效”。而犹太名人马克思也曾说过:“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这些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实施原则第三条“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是一致的。安全教育除了无法亲自体验的要由成人传授安全知识和保护外,在可控范围内让幼儿自己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安全经验更是极为重要的。可是孩子的家庭中却总是上演着这么一幕幕:(情境一)“妈妈我来端菜”“不要不要,会烫着你的”(情境二)“我要自己端牛奶”“你不会,奶奶端”(情境三)“妈妈我也要切”“等你长大了来,刀很危险还是不要了”……幼儿园也经常上演这这一幕幕(情境一)“让小朋友搬小椅子到一楼不要摔了,还是自己搬吧”……(情境二)“孩子们整理建构区很吵,还是我们自己整理吧”(情境三)“让孩子除草,还是戴上手套吧,不要被碎玻璃割伤了”……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的:“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其实,每个幼儿都有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在适宜的认知面前更能激发他们探寻问题解决的方法。若家长、教师能在在日常生活中适时为孩子“留白”,放手让孩子做一些他能做的事如:盛饭、洗菜、摘菜、除草、切菜……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使孩子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在无限的可能中进行必要的锻炼和体验,中途或有成功满足的体验,或有失败沮丧的经历,但最终他们都将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自觉开展学习,收获各种安全自护、自我成长的经验和方法。
  以幼儿园“我帮厨我快乐“为例,每周一都是大班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因为他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幼儿园厨房进行体验活动,大家一起帮厨房老师摘菜、洗菜、掰蒜、剥蛋、刨萝卜……在此过程中,教师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时告诉幼儿注意事项,适时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和应变办法,如掰蒜时不能用掰蒜的手去搓揉眼睛;刨萝卜时注意不能把手放在刀片上;洗菜时头不要低太下,避免水珠溅到眼睛里;人较多的时候可以在旁边等候一会再参加活动……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如何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和用具,掌握了安全使用劳动工具的经验;体验到了厨房工作人员的辛苦,学会了感恩……所有这些安全自护经验等都是孩子们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积累掌握的,此外他们还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树立起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4、关注安全,灵活引导,教授知识
  “要让一片田地不长野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同样,要做到让孩子真正远离伤害,最好的方法不是将可能导致伤害的因素像“野草”一样一一从孩子的世界中“剔除”出去,而是能体验的让幼儿体验,不能体验的应该积极地教给孩子避免伤害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孩子的自护能力。
  如,可以抓住各种突发事件契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春季近段时间又是手足口病多发季节,许多孩子发病,教师可适时开展《预防手足口病》主题活动,家长也可以带孩子们看看相关电视新闻,寻找了解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等,提高孩子自我保健意识;又如,可以采集孩子特例安全事件,及时交流,帮助孩子归纳、总结,促进其安全意识的提高。像中、大班幼儿在上下楼梯时有拥挤推打现象,教师可及时拍摄各种行为剪辑成短片创设成多媒体课件开展《知道等待》《上下楼梯慢慢走》等安全教育活动,让孩子在观看课件的同时,能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感同身受,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制定一些简单规则,进而促进幼儿将情感向良好的行为转变,顺利完成了上下楼梯及相关的安全教育。
  为了孩子能真正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终身教育,我们要尽早改变“回避型“安全教育误区,给予孩子恰当的呵护方式,这样的才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安全。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当我们更加放开双手,孩子们就一定能飞得更高,当安全教育从“回避”走向“体验”,孩子就有可能获得更多挑战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更多超越自我的快乐。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家雄(作者).《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
  2、朱家雄(作者).《对幼儿生命教育可能存在问题的研究》
  http:/xbyx.cersp.com/yjzc/ztyj/200610/833.html2006-10-17
  3、冷小刚(作者).《如何开展学前儿童安全运动教育》.上海托幼2008(10)
  4、张桂华(作者).《让幼儿在户外体育运动中获得安全运动经验的研究》.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了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的对策.
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戏曲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艺术文化的冲击,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于2015年推出大型原创中韩明星体验类真人秀节目《叮咯咙咚呛》,将戏曲文化与娱乐相结合,博得业内的一致好评。此类娱乐节目是否可以帮助传统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尤其是职业道德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因此如何在当前有效促进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化已经成为了各大高校关注的问题.
1rn马克斯·布洛德在受到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受到了苛刻的批评, 如果我没有记错,昆德拉就是其中的一个. 赞誉和批评的原因都与卡夫卡有关. 布洛德残忍地拒绝了朋友的临终要求,
期刊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从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
【摘要】目的:分析双胎妊娠结局及分娩时机与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选取时间段2016年3月-2019年2月,以此时间内在本院住院的双胎妊娠孕妇70例为对象,根据孕周分为28-32周、32-36周、36-40周,分娩方式分为阴道与剖宫产。分析不同孕周、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28-32周孕妇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剖宫产高P0.05。结论:双胎妊娠结局及分娩时机与分娩方式对
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激烈的挑战.本论文分析全球化和网络化发展趋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
随着新闻媒体对受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一些新闻作品盲目吸引受众而出现了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不仅伤害了受众也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和发展潜力。应当把接受美学研究法引入到新
小编是个标准的通勤族.每天两点一线.透过车窗看着冬去春来,看着拼车族与租车公司的兴起,看着滴滴打车蔚然成风。而就在最近.我看到了一幕挺“怀旧”的景象:有一天下班回家.等红灯时无聊地看着窗外,我突然发现路上骑单车的人多起来了——除了“摩拜橘”“ofo黄”“小鸣蓝”以外,还有不少人騎的是“私家车”,各式各样,煞是好看,让我一下子想起以前骑车上学的日子,不禁有点感慨  有人说,交通系统能够折射出一个城市
期刊
在中国的文化传习中,“雪夜闭门读禁书”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那多属旧时“不亦快哉”,于今我们已然身处网络时代,实可谓条条大道通“禁书”,所以,今天我们的“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