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购物中心作为现今生活的多元结合体,成了经济、知识、文化、美学等等社会资源流动的重要中转站,是这个时代重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换空间。
继2018年“甲131号”、2019年“宝藏青年”毕业展到今年“乘风破浪”已开展三届。现在西单大悦城决定推出“乘风破浪”毕业生展览,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寓意新一代毕业生能够不畏风浪,扬帆起航,同时传达青年先锋艺术地标的潮流概念。
本次毕业生艺术展运用小区域装置艺术展与大区域分离式空间展相结合的方式,将购物中心的公共空间同写字楼、酒店进行联动,搭建一体式的艺术展览场景。作品形式从平面绘画、雕塑、纺织到视频影像等新媒体交互方式,极大提升了商业空间的艺术调性,更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增添温暖而激励人心的情感底色。从诸多作品中均可探寻当今青年艺术家对于当下社会面貌的反应和思考。
像中央美术学院作品《A Tissue of Lies》的作者耿谭菊郎对记者介绍说:“我是个很宅的人,今年受疫情影响不能回学校来完成毕业设计,最后在自己的家乡江苏当地,用卫生纸作为选材完成此系列作品,表现松松垮垮、缺乏支撑的生活场景幻想。”
而他的学长库德尔则不同,他喜欢自然,热爱户外,在自己的家乡新疆广阔的草原上,选择体型巨大的岩石完成毕业设计,使自然中的石头变成独立的艺术个体,完成自然和谐“赋彩”。库尔德的作品《循石赋彩》在新疆当地已经成为著名的游客打卡地。
还有很多学生有趣的毕业作品在展示,例如来自中央美院毕业生刘艺超和董海洋分别带来了自己的油画作品《阳光草地》和《年轻的困局》,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年轻一代的生活态度;同样来自中央美院的毕业生库德尔和罗皓则分别采用影像和油画的形式,以及西安美院的李少东以雕塑形态将各自的视角对准大自然,用艺术的方式思考和介入自然;此外,中央美院毕业生王冠与王换青的油画作品对准我们生活的周遭环境,体现出了时代的变迁;中央美院毕业生陈欣悦的国画作品《艮岳》则在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当代转化。
大众对于艺术的理解,往往是高居庙堂之上而不可轻易观瞻,作为青年艺术文化的孵化地,给予受众便于触达的台阶和助力,是西單大悦城别样的文化职责。
西单大悦城推广部总监林茵对此说:“我们希望在商业空间给年轻群体提供一个艺术鉴赏和艺术分享的平台,可以近距离体会到当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并且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反馈,从而打破一般公众认为艺术高冷、难以进入的印象。因此,在作品的选取上,我们会有区别于美术馆的策展逻辑,在‘千人千面’的艺术表现中回归到‘通情通感’,最大程度引起观者的共鸣与思考。以这次展览为例,疫情的发生对学生创作起到一定的‘化学反应’,大家可以从艺术作品的内容中体会到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对一些社会话题的探讨。”
艺术创作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作品会反映当下阶段的心理变化和价值观。
“比如这次展览中有画幅很小但趣味性很强的系列插画,表现牲畜的日常生活。我们发现,很多观众都会付以会心一笑并拿出手机拍下来与别人分享。我们希望把这种最年轻、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反映给这些18岁-25岁、甚至年龄更小的观众们。让大家感受到新时代映射的文化魅力与西单大悦城想要传递的态度。”林茵介绍说。
“西单大悦城每年有超2500万的客流,其中更有30%的旅游客群,因此我们能够提供更多展示空间与平台给这些青年艺术家们,将优秀的作品触达给数以百万计的观众。”
与以往相比,今年专门设立了更集中的艺术展区,结合话题呈现作品。在作品内容方面,不局限于雕塑作品,还有很多架上作品、新媒体的互动,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展览的最后增设了一个毕业留言墙的环节,来参观的毕业生可以自由留下笔墨,抒发感想,也是对毕业的一份纪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段时间朝阳大悦城也同样开办了毕业生艺术展。与朝阳大悦城相比,作品的选择上会有轻微区分,根据客群不同,西单大悦城的客群会更年轻化,所以会选择更能体现先锋意识的作品。
同期开启的还有POP MART十周年纪念展“拾光造梦机”,这两档彰显年轻态度的展览共同开启了西单大悦城暑期档,充满未来感的灯光布景、古灵精怪的拍照点位、发放专属礼物的制动装置等,都使得整个展览充满灵气和童趣。
疫情常态化的当下,西单大悦城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与会员们保持密切的联动,从自身“青年潮流文化”的定位出发,通过线上媒体矩阵发布社群集结令,将有相同喜好和兴趣的年轻人吸引到对应的社群,各自组队成团,比如艺术观展群、潮流生活方式群、线上直播群、游戏电竞群,关注性价比的“薅秃”大悦城等社群;接下来会结合社群属性举办一系列有意思的落地活动,如线下实景电竞比赛、线下交换手办的活动;之后还会有针对大悦城会员的线下试衣间、线下打卡等等,提升线下体验的趣味性和增加打卡的记忆点。针对特定的时间节点增设促销类的活动:如8月的七夕节等,依靠自身庞大的会员基础,盘活私域流量,力争快速实现线下业务的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