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技术体外重建角膜上皮层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重建角膜上皮组织,为眼表重建提供良好的移植材料及方法.方法以去除上皮细胞的羊膜基底膜为载体,分别种植兔角膜缘组织块及原代培养扩增的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培养重建角膜上皮层,并进行形态、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角膜缘上皮细胞在羊膜上粘附生长并增殖,体外培养10天左右即形成3~4层上皮细胞,复合角膜上皮组织由羊膜基底膜和复层上皮细胞组成,细胞表达特异性角蛋白CK3,与生理状态下的角膜上皮组织相近.结论以羊膜为载体培养角膜缘上皮细胞可体外重建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组织,作为眼表重建移植材料良好的来源。

其他文献
根据中国赵家良等在2012年提前出版的电子版JournalofGlaucoma上报告,0.005%拉坦前列素(适利达)用于至少90度房角开放的中国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优于0.5%噻吗洛尔,且耐受性良好。本研究采用8周随机开放性平行研究。入组标准:年龄18~75岁,房角至少90度开放,眼压在21~35mmHg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或1个月前接受过周边虹膜切除(开)术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期刊
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FLEx)以及微小切口透镜切除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是一类新的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方式.该类术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然而目前全飞秒激光的应用相对有限,手术技术要求较高,角膜表面质量还不够完美.因此,理性地看待全飞秒激
从19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通过破坏睫状体来减少房水的分泌,以达到降低眼压、治疗青光眼的目的.睫状体的破坏可以由多种途径来实现,如睫状体透热术、睫状体冷冻术、睫状体光凝术等.
期刊
白内障病人手术前后的角膜散光一直是困绕医生及病人的一大难题,它直接影响了白内障术后的视觉效果,由此也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重视,并设计出多种方法对角膜散光加以矫正,而目前国际最流行的是用散光人工晶体矫正术前角膜的散光,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下面本文就对散光人工晶体的发生与发展综述如下。
期刊
青光眼目前是全世界第二位的致盲眼病,其特点为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目前认为其病理基础是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不断丢失及其轴突数目的不断减少.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病理性眼压增高是青光眼发病的唯一原因,随着对青光眼损害的不断研究,目前认为病理性高眼压和/或视网膜缺血共同成为青光眼病变的始动原因.由于眼内压升高和/或视网膜缺血,造成一系列链式反应,形成视网
期刊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一种起源于视网膜核层原始细胞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小儿的视力和生命.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具有家族性,但父子同患Rb的病例仍为少见,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评价在直视显微镜下自睫状体扁平部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外伤性视网膜前膜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视网膜前膜96例96眼的临床资料.结果96眼均一次成功,术后视力提高51眼,不变5眼.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外伤性视网膜前膜的有效方法.由于手术较为复杂精细,如果对手术适应症选择不正确和手术操作不当,可引起不应有的术后并发症,影响术后视功能
Otmo—Matsui等近期在InvestOphthalmolVisSci杂志上发表关于采用扣倾OCT观察病理性近视患眼巩膜内或巩膜后血管结构的研究报道。
期刊
长时间观看三维影像会出现视力改变、轻微头痛、烦躁、恶心甚至抽搐等不适。导致观看立体影像时视觉不适的因素包括戴三维眼镜使双眼图像分离、双眼图像出现重影或干扰、图像偏离、头位不当、集合调节匹配、图像闪烁或是运动伪影以及视觉前庭冲突等。
期刊
说明:(1)本索引主题词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标引,并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止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