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调查平顶山市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对策,为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9月抽取平顶山市农村老年人8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平顶山市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认知度较低(了解占9.45%),在养老模式方面更倾向选择传统家庭养老(占86.02%);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情况、医保情况、可支配年收入是老年人医养结合认知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应紧密结合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认知的影响因素,关注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水平。
[关 键 词] 农村;认知;平顶山;老年人;医养结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1-0218-0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医养结合以满足老年人的整体养老需求为目的,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整合在一起,为老年人提供精准的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服务[1]。2018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平顶山市65岁以上人口431824人,占当地人口总数的8.8%,比率已超过“老年型地区”国际认定标准[2]。在经济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的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本研究旨在调查平頂山市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提高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9月抽取河南省平顶山市农村老年人共800人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年龄60岁以上;(2)平顶山市农村户口且在农村居住时间超过1年;(3)意识清楚,能够理解调查者提出的问题;(4)愿意参与此项调查。
(二)调查工具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老年人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和医养结合认知情况。
(三)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因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本次调查由调查者采用提问的方式并代其填写。调查过程中做好解释,调查结束后认真核查调查问卷,不合格问卷予以剔除。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4份,有效回收率为99.25%。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查找医养结合认知度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794名老年人中,年龄范围:60~70岁525人(66.12%),≥70岁269人(33.88%);性别:男性404人(50.88%),女性390人(49.1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68人(84.13%),高中及以上126人(15.87%);婚姻状况:已婚701人(88.29%),未婚、离异或丧偶93人(11.71%);主要经济来源:储蓄635人(79.97%),子女提供或政府补贴159人(20.03%);慢性病情况:无慢性病198人(24.94%),有慢性病596人(75.06%);医保情况:无医保33人(4.16%),有医保761人(95.84%);可支配年收入:<12000元652人(82.12%),≥12000元142人(17.88%);照顾者情况:无照顾者83人(10.45%),有照顾者711人(89.55%)。
(二)医养结合认知情况
本次调查794名老年人中,对医养结合的认知情况为:了解75人(9.45%),不了解719人(90.55%);养老模式选择情况为:传统家庭养老683人(86.02%),居家养老81人(10.20),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30人(3.78%)。
(三)医养结合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情况、医保情况、可支配年收入是医养结合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讨论
(一)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较低,更倾向选择传统家庭养老
本次调查显示平顶山市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较低,了解医养结合的人数仅占9.45%,与李腾[3]等人的研究了解人数占10.5%的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首先,可能跟调查对象来自农村有关,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一般不高,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少,阅读信息的能力也受限;其次,可能跟地域有关,平顶山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老年人收入低,思想文化保守,可能会认为传统家庭养老更可靠,因而对医养结合养老的关注度不高。本次调查显示,传统家庭养老仍然是大部分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占比86.02%,这可能跟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少、有节俭的习惯以及“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等有关。与配偶或子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他们的养老状态和居住状态较为稳定,所以更倾向选择传统家庭养老,且大部分老年人认为子女应承担赡养义务,没有必要选择到养老院养老,只有没人照料的孤寡老人才不得不进养老院。
(二)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认知的因素 本次研究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情况、医保情况、可支配年收入是老年人医养结合认知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这与翁美华[4]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关注度更高,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阅读信息的能力更强,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且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个人收入也相对较高,能够负担起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因而对医养结合更加关注。未婚、离异或丧偶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关注度更高,这可能是因为未婚、离异或丧偶的老年人,缺少照顾者,养老服务需求高,因而对医养结合的关注度较高。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关注度更高,这可能是因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较快,需要用药、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的长期指导和科学管理,而家庭成员往往缺乏医护知识,老年人更希望在紧急情况下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因此,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对自身健康和养老更加关注,对医养结合的关注度也自然提高。黄奉毅[5]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医保是老年人参与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显示有医保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医养结合养老对老年人的经济成本、消费能力要求更高,这会对老年人产生一定的经济压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通过与医院开展合作,部分医护收费项目可通过医保报销,因此,有医保的老年人更愿意了解医养结合。收入高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更高,这可能是由于收入高的老年人能够承担起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收费。
四、对策
医养结合是解决健康养老问题的有力措施,但目前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偏低,为提高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水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宣教。针对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因其接受新事物较慢,接受能力有限,可采用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宣传模式。例如,在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录制访谈类视频通过电视节目播放,也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采取入户详细讲解的方式进行宣教。针对已婚老年人认知度偏低,可重点向其介绍医养结合养老有利于缓解子女或配偶的照顾负担,也可鼓励老年人的子女积极了解和向老年人宣传医养结合,以提高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信任程度。针对无慢性病的老年人医养结合认知度偏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扩大养老服务的范围,增加服务项目的可选择性,以满足老年人的疾病预防、精神慰藉等多种需求。针对无医保的老年人医养结合认知度偏低,政府部门可通过出台政策或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力争老年人医保全覆盖,社区工作者也可通过组织健康讲座等形式向老年人介绍参与医保的重要性。针对收入低的老年人医养结合认知度偏低,建议结合地区经济水平、老年人收入等对同一服务项目设置等级,划分不同收费标准,以匹配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政府相關部门也应增加医养结合资金投入,以缓解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和老年人的经济压力。
总之,各部门通力协作,紧密结合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认知度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真正提高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参考文献:
[1]闫薇,刘伟超.关于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8(3):6-10.
[2]朱培鸽,焦旭.探析平顶山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对策[J].时代报告,2018(6):181.
[3]李腾,陈佳林,吕飞露,等.天津市居民对“医养结合”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21):39-42.
[4]翁美华,郭丽华,范丽敏,等.厦门市思明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和参与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医学与社会,2019,32(9):114-117,122.
[5]黄奉毅,陈菲,陶红英,等.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89-191.
编辑 郑晓燕
[关 键 词] 农村;认知;平顶山;老年人;医养结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1-0218-0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医养结合以满足老年人的整体养老需求为目的,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整合在一起,为老年人提供精准的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服务[1]。2018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平顶山市65岁以上人口431824人,占当地人口总数的8.8%,比率已超过“老年型地区”国际认定标准[2]。在经济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的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本研究旨在调查平頂山市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提高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9月抽取河南省平顶山市农村老年人共800人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年龄60岁以上;(2)平顶山市农村户口且在农村居住时间超过1年;(3)意识清楚,能够理解调查者提出的问题;(4)愿意参与此项调查。
(二)调查工具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老年人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和医养结合认知情况。
(三)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因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本次调查由调查者采用提问的方式并代其填写。调查过程中做好解释,调查结束后认真核查调查问卷,不合格问卷予以剔除。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4份,有效回收率为99.25%。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查找医养结合认知度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794名老年人中,年龄范围:60~70岁525人(66.12%),≥70岁269人(33.88%);性别:男性404人(50.88%),女性390人(49.1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68人(84.13%),高中及以上126人(15.87%);婚姻状况:已婚701人(88.29%),未婚、离异或丧偶93人(11.71%);主要经济来源:储蓄635人(79.97%),子女提供或政府补贴159人(20.03%);慢性病情况:无慢性病198人(24.94%),有慢性病596人(75.06%);医保情况:无医保33人(4.16%),有医保761人(95.84%);可支配年收入:<12000元652人(82.12%),≥12000元142人(17.88%);照顾者情况:无照顾者83人(10.45%),有照顾者711人(89.55%)。
(二)医养结合认知情况
本次调查794名老年人中,对医养结合的认知情况为:了解75人(9.45%),不了解719人(90.55%);养老模式选择情况为:传统家庭养老683人(86.02%),居家养老81人(10.20),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30人(3.78%)。
(三)医养结合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情况、医保情况、可支配年收入是医养结合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讨论
(一)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较低,更倾向选择传统家庭养老
本次调查显示平顶山市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较低,了解医养结合的人数仅占9.45%,与李腾[3]等人的研究了解人数占10.5%的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首先,可能跟调查对象来自农村有关,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一般不高,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少,阅读信息的能力也受限;其次,可能跟地域有关,平顶山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老年人收入低,思想文化保守,可能会认为传统家庭养老更可靠,因而对医养结合养老的关注度不高。本次调查显示,传统家庭养老仍然是大部分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占比86.02%,这可能跟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少、有节俭的习惯以及“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等有关。与配偶或子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他们的养老状态和居住状态较为稳定,所以更倾向选择传统家庭养老,且大部分老年人认为子女应承担赡养义务,没有必要选择到养老院养老,只有没人照料的孤寡老人才不得不进养老院。
(二)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认知的因素 本次研究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情况、医保情况、可支配年收入是老年人医养结合认知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这与翁美华[4]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关注度更高,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阅读信息的能力更强,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且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个人收入也相对较高,能够负担起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因而对医养结合更加关注。未婚、离异或丧偶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关注度更高,这可能是因为未婚、离异或丧偶的老年人,缺少照顾者,养老服务需求高,因而对医养结合的关注度较高。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关注度更高,这可能是因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较快,需要用药、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的长期指导和科学管理,而家庭成员往往缺乏医护知识,老年人更希望在紧急情况下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因此,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对自身健康和养老更加关注,对医养结合的关注度也自然提高。黄奉毅[5]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医保是老年人参与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显示有医保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医养结合养老对老年人的经济成本、消费能力要求更高,这会对老年人产生一定的经济压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通过与医院开展合作,部分医护收费项目可通过医保报销,因此,有医保的老年人更愿意了解医养结合。收入高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更高,这可能是由于收入高的老年人能够承担起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收费。
四、对策
医养结合是解决健康养老问题的有力措施,但目前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偏低,为提高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水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宣教。针对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因其接受新事物较慢,接受能力有限,可采用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宣传模式。例如,在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录制访谈类视频通过电视节目播放,也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采取入户详细讲解的方式进行宣教。针对已婚老年人认知度偏低,可重点向其介绍医养结合养老有利于缓解子女或配偶的照顾负担,也可鼓励老年人的子女积极了解和向老年人宣传医养结合,以提高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信任程度。针对无慢性病的老年人医养结合认知度偏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扩大养老服务的范围,增加服务项目的可选择性,以满足老年人的疾病预防、精神慰藉等多种需求。针对无医保的老年人医养结合认知度偏低,政府部门可通过出台政策或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力争老年人医保全覆盖,社区工作者也可通过组织健康讲座等形式向老年人介绍参与医保的重要性。针对收入低的老年人医养结合认知度偏低,建议结合地区经济水平、老年人收入等对同一服务项目设置等级,划分不同收费标准,以匹配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政府相關部门也应增加医养结合资金投入,以缓解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和老年人的经济压力。
总之,各部门通力协作,紧密结合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认知度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真正提高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参考文献:
[1]闫薇,刘伟超.关于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8(3):6-10.
[2]朱培鸽,焦旭.探析平顶山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对策[J].时代报告,2018(6):181.
[3]李腾,陈佳林,吕飞露,等.天津市居民对“医养结合”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21):39-42.
[4]翁美华,郭丽华,范丽敏,等.厦门市思明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和参与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医学与社会,2019,32(9):114-117,122.
[5]黄奉毅,陈菲,陶红英,等.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89-191.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