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围手术期化疗的现状与进展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98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模式目前主要是以胃癌D2根治性切除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已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已有多项大型临床试验证实,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但手术前后的联合化疗和术后辅助放疗的治疗作用尚存争议。在此基础上,国内外研究者设计了多项临床试验,期望能更好地寻找目标人群,优化治疗方案。同时,对于胃癌分子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和基于胃癌基因图谱研究结果的新分子分型的出现,将会有助于对胃癌患者进行个体化围手术期化疗方案的制订,从而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治疗后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2014年1月间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标准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60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记录患者神经毒性程度,并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后第10天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观察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全组60例患者中,发生1度神经毒性患者17例、2度42例、3度1例,无4度及以上神经毒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起病隐匿且急骤,其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存在局部或全身的高凝状态,但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很难诊断此类疾病,并且患者自诉的症状与体格检查常不相符,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常常延误诊治甚至误诊。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良好预后依赖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血管的及时再通等,尽管随着CT血管成像的发展,对疾病的诊断有着很大的帮助,但对肠管生机活性的判断仍缺乏一个客观的评判指标。本文总结分析近几年来关于诊断急性肠
目的探讨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中使用洛铂腹腔化疗对术后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在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3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病例分配随机表分为腹腔化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腹腔化疗组术中采用洛铂40 mg进行腹腔化疗,术后行FOLFOX方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手术后予以F
期刊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肝转移瘤切除手术已被证明能明显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进步和结直肠癌化疗方案的改进,肝转移瘤手术的适应证已较前明显改变,外科医生选择手术治疗肝转移瘤的态度也更为积极。此外,多学科联合治疗已成为肝转移瘤治疗的发展方向,同时性和异时性肝转移瘤的治疗也逐渐达成共识。
结直肠癌不是单纯的一个病,而是表现各异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相似临床病理特征的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可能显著不同。因此,在肿瘤TNM分期的基础上增加危险评估或基于分子进行分型非常必要。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利于从源头上对其进行亚型分类,也有利于后续预防和治疗药物的研发。高通量技术的发展为更加全面系统地区分结直肠癌亚型提供了可能。目前,结直肠癌亚型联盟(CRCSC)将结直肠癌分为5种亚型但
目的筛选并验证可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微小RNA(miRNA)。方法以癌基因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作为靶基因,通过miRWalk 2.0软件筛选可能调控结肠癌增殖的mi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在30例结肠癌手术标本和3种结肠癌细胞系(SW480、HT-29和HCT116)中的表达。选取其中表达量最低的miR-204和SW480进行后续研究。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TFAM
李红斌总是笑着说:“社区民警的工作太普通、太平凡,干的都是摸不着、看不见的零碎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就是这些平凡的坚守、零碎的工作化解了企业矛盾、守住了员工利益、优化了营商环境,成为了“矛盾不上交、护航不走样”的公安机关为民办实事的样板。  化解企业纠纷的“润滑剂”  “李警官,非常感谢你20多天来的调解处理,成功化解了我们的矛盾,为我们排忧解难,减少了损失。”2021年4月14日,甘肃某
期刊
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是将腹腔镜单孔通道置于肛管,利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肛门途径实施的一项新型微创手术。TAMIS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肛的手术平台和逆向操作理念。目前,利用该平台已经开展了3种术式,即TAMIS-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MIS-TME),TAMIS-腹会阴联合切除术(TAMIS-APE)和TAMIS-Hartman术式。利用TAMIS平台进行的由下至上的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