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癌症会产生抗体吗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594825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人为什么会产生抗体?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卫网络——免疫系统。来自于体外的非自身物质、衰老/死亡细胞、癌变细胞等,在体内会被免疫系统识别,这类物质被称为抗原。抗原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对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精准结合(如同钥匙配锁一样),进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的免疫细胞会清除这些非自身物质、衰老、死亡细胞和部分癌变细胞。
  而得过癌症之后能不能产生抗体,关键在于:癌细胞是否含有能被免疫系统识别的抗原。

癌细胞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监控和攻击


  不幸的是,癌细胞是来源于人体自身的细胞,大部分成分与正常细胞相似。虽然癌细胞也会在其表面表达一些正常细胞没有的新抗原,且其中大部分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但少数“狡猾”的癌细胞会对自身抗原不断修饰,或者改变细胞周围环境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攻击,导致免疫系统丧失对癌细胞生长的控制。好比罪犯为了逃避警方逮捕,不断改变自己外形,伪造身份信息一样。这便是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所以,即使得过癌症,但由于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即使机体产生相对应的抗体,也不足以应对肿瘤的“疯长”。并且原有抗体只能匹配原发肿瘤,不能达到防止机体二次患癌的目的。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免疫逃逸机制帮助肿瘤生长,那么近几年很火的HPV疫苗为什么能够帮助预防宫颈癌呢?
  这是因为,宫颈癌疫苗并不是针对癌细胞,而是针对引发宫颈癌的病毒——HPV(人乳头瘤病毒)。数据显示,99.7%的宫颈癌患者可检测出HPV感染,其中最常见的高危型为HPV16及HPV18,中国超过90%的宫颈癌都与持续感染这两个高危型HPV有关。而人类对HPV的免疫普遍不强,不能像病毒性感冒一样及时产生大量抗体应对,导致HPV长期生存从而引发宫颈癌变。而HPV疫苗是将具有HPV抗原特性的颗粒注入人体,诱导免疫系统将其识别并产生抗体,达到消灭病毒、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目的,并不是让机体直接产生消灭癌细胞的抗体。

4招“堵住”癌细胞逃逸的“漏洞”


  说清楚了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我们再来说说如何堵住这个“漏洞”。
  1.免疫治疗——阻断癌细胞逃逸的通道
  免疫治疗原理比HPV疫苗更为复杂,它是通过药物恢复机体对癌细胞正常的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方法。例如目前医学研究最多的PD-1/PD-L1抑制剂。
  研究发现,癌细胞能够产生一种叫PD-L1的蛋白,免疫細胞表面存在一种叫PD-1的蛋白,这两种蛋白能够互相结合,但这种结合并不是让免疫细胞消灭癌细胞。相反的,它们结合之后,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会被抑制。相当于给免疫系统蒙上一层厚厚的面纱,对擦肩而过的癌细胞视而不见,使得癌细胞成功实现免疫逃逸。
  而免疫药物输入体内后,能精准地和癌细胞表面的蛋白结合,这样一来癌细胞和免疫细胞表面的蛋白就不会互相结合,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也就不会被抑制,免疫系统得以正常工作,这时机体就可以通过产生抗体达到抗癌作用。
  2.靶向治疗——合成摧毁癌细胞的抗体
  既然机体缺乏产生大量抗癌抗体的能力,如果研制带有抗癌特性的特殊抗体,是否可以通过输入抗体来杀伤肿瘤呢?
  答案是可以的。这类抗体是科研人员合成的能够摧毁癌细胞的抗体,进入体内后能与癌细胞精准结合,达到杀伤癌细胞的目的。比如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利妥昔单抗、治疗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西妥昔单抗等,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们主要是通过与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结合,直接导致癌细胞凋亡,类似导弹精准打击,射箭命中靶心一样,并不依靠免疫系统。
  3.免疫细胞治疗——改造繁殖识别癌细胞的免疫细胞
  另外,由于自身免疫细胞能够识别癌细胞的占比非常少,科研人员尝试将患者血液里的免疫细胞提取出来,通过特殊改造,让其能够识别癌细胞表面的抗原,再将这种改造后的细胞进行大规模扩增,最后将经过改造后的免疫细胞回输给人体,免疫细胞发挥作用的同时自身也会不断繁殖,从而达到持久、精准杀伤肿瘤的目的。这就是目前取得初步疗效的免疫细胞治疗。
  4.免疫系统调节剂——激活免疫系统抗肿瘤
  卡介苗治疗膀胱癌、胸腺五肽抑制癌症等也都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达到抗肿瘤作用,被称为免疫系统调节剂。但是单用免疫系统调节剂抗癌作用非常弱,还需要到专科医院听取专科医生意见,进行全面、系统的抗癌治疗。

癌症是全身性疾病,定期随访非常重要


  得过癌症后,比起纠结是否会产生抗体,更重要的是治疗后的随访。
  尽管手术或多种方法治疗后部分患者能达到临床治愈,但癌症是一种慢性、复杂的全身性疾病,也有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仍会出现复发甚至转移;或者有些患者发现肿瘤时已是中晚期,即使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体内残存的癌细胞也会在停止治疗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重新增殖。因此,定期随访非常重要。一是可以帮助癌症患者再次早发现、早治疗,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二是有助于为患者带来心理支持和安慰;三是可以及时调整用药、检查等治疗方案。
  根据癌种不同,随访的时间和内容也不同,具体影响因素包括癌肿期别、肿瘤恶性程度、是否手术、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否存在其他部位转移、治疗疗程等。原则上,大部分肿瘤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年内需每3月复查1次;治疗结束后2~4年内需根据自身情况咨询肿瘤专科医生,并结合自身病情及医生经验制定出合理的随访计划;超过5年以上的需半年至1年复查1次。
  无论早期还是中晚期,出现健康状况改变时,应及早返院,及时报告医生。让医生判断这些问题是否与癌症相关并及时干预,是延长生存期和最终“治愈”的关键。
其他文献
鼻咽癌(NPC)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在头颈部肿瘤中,它具有最高的远处转移倾向。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  流行病学资料  1.地理和时间分布。鼻咽癌是具有独特流
期刊
《英国医学杂志》刊登南丹麦大学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噪音环境,会增加老年痴呆症(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研究团队在2004~2017年對丹麦的200万60岁以上老人展开随访调查。研究人员评估丹麦所有住宅小区中暴露于公路交通和铁路交通的噪音量,之后通过全国健康登记册(病历)分析,识别出全因痴呆症和不同类型痴呆症的病例。在平均为期8.5年的跟踪调查中,共发现103 500例
期刊
【病例故事】   很多人认为耳朵流脓是个小事,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只要用点儿药,过几天就会好的。  王先生3周前洗澡时左耳进水后,耳朵就开始流脓。以前他有过类似情况,每次吃点消炎药滴点滴耳液,耳朵也很快就变干了。这次,王先生以为和原来一样,依旧自行吃药滴药,却迟迟不见好转。去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他中耳腔内长了胆脂瘤,要及时做手术,否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王先生很诧异,“简单”的耳流脓,怎么会这样严重
期刊
实践证明,断路器状态监测为实现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对保证高压断路器的可靠运行、减少因计划检修带来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等,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针对目前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存在的功能单一、缺乏有效检测手段等问题,本课题组与上海电力公司联合开展了SF6高压断路器综合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 根据SF6断路器的结构特点及分/合闸的动作过程,针对动触头行程、机械振动信号,分别设计了滑阻型位移传感器及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安装;根据该类型断路器的具体运行参数,分别给出了求解断路器分/合闸平
胃溃疡是指发生在胃角、胃窦、贲门和裂孔疝等部位的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溃疡的。其病因复杂,迄今未完全清楚,为综合因素所致。  胃溃疡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位置多在上腹部,也可出现在患者的胸骨处。多发生在患者进餐后的1小时左右,疼痛感一般会持续2个小时左右。下次进餐后依然会延续此种情况和规律。部分患者常伴有嗳气、返酸、灼热、嘈杂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等症状。治疗上除了按消化道溃疡
期刊
疫苗接種轻松预约,在线购药立即配送,随时随地问诊专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在医疗健康方面的消费习惯逐渐线上化,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为患者提供种类丰富的服务,互联网医疗普及度大幅提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39亿。工信部、国家卫健委日前公布“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5G赋能下,互联网医疗
期刊
说到“手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帕金森。但其实,导致手抖最常见的疾病不是帕金森,而是特发性震颤。“震颤”是指躯体的某一部位(可以是手,也可以是腿、头等部位)不自主的、节律性的摆动样运动,这种抖动自己控制不了,且抖动的频率和幅度都有一定规律。  过去的观点认为,与帕金森病不同,特发性震颤对于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并不严重,且不导致寿命的缩短。但是后来观察发现,少部分特发性震颤患者症状也可以表现得很严重
期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除了整体美,很多人也很关心局部美。比如,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肯定是大多数人都期待的。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单眼皮和双眼皮的美学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单眼皮往往给人以眼睛较小,“欠美”的感觉。而双眼皮可以在视觉上增大眼的轮廓,使眼睛显得更大。但即使抛开美学不说,在功能上,双眼皮也总给人生动、传神的感觉,更益于情感的表达和明眸的显露。而单眼皮往往眼皮较厚,睫毛下垂,给人目光呆滞、缺乏生气的
期刊
在过去几十年间,由于对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等的控制力度加大,美国心血管死亡呈下降趋势;但这一时期其糖尿病发生率却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肥胖的流行,这一变化很可能在未来使心血管死亡率回升,甚至使心血管疾病发病增加。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仅重视了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些下游危险因素,而忽视了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对心血管事件风险影响巨大,具体如下:
期刊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需要坚持在家监测血糖,以根据其结果来调整药物。可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不愿意或者经常忘记测血糖,有些人则认为测糖化血红蛋白就可以,因为它反映的是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只要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就不需要平时监测空腹、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当然是一个误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好,并不等于平时血糖就一定控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