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明:书香善举情暖人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慈善总会到2008年7月止,全省共建立市、州、地、县慈善会17个,各级慈善会接收各类捐赠款物和项目共计3.5亿元, 受救助贫困群众达30余万人(次)。 “微笑列车”、 “荣生助学项目”、 “慈善情暖万家”、“一日捐”、 “抗击雪凝,奉献爱心”、“抗震救灾”等慈善募捐和助医助学等项目,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受益,为“和谐贵州”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贵州省慈善总会用爱的行动履行了他们的职责和义务——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工作,帮助社会上最困难的群体,协助政府发展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文明与进步。
  而2003年以前,贵州省没有专职的慈善机构,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2001年3月,贵州省成立了贵州省慈善总会筹备组,经过长达两年零9个月的准备,2003年12月18日,贵州省慈善总会正式成立,贵州的慈善事业迈向了新的台阶。在成立的短短6年时间里,贵州省慈善总会就做出了如此之多的善举,得到了如此迅速的发展,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贵州省慈善事业做出努力的人们,以及还在默默为贵州慈善事业奉献力量和热忱的人。
  贵州省慈善总会会长,贵州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王思明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本期“封面人物”我们将和广大读者回顾王思明会长的成长历程,及贵州省慈善总会为贵州慈善事业所做的努力,分享他的人生阅历。
  
  为学:
  建书屋传承民族文化
  
  冬日上午,记者一行驱车来到贵阳花溪孟关乡小西寨探访“思民书屋”及它的主人——贵州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贵州省慈善总会会长、贵州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王思明。
  刚进入村口,远远就看到了一栋崭新的布依族风格的建筑,在西寨格外醒目。“思民书屋”内宽敞明亮,虽然已是数九寒天,还是有村民在书屋内专心致致的看书阅读,王老则在书屋一角仔细的翻阅手中的一叠照片。
  见到记者,王老热情的招呼起来。他一边把手中的照片递给记者,一边说道:“这是一个朋友刚帮我收集到的56个民族的照片和简介,我准备把书屋办成‘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馆’。”还没等记者接上话,他又接着说:“现在每个村寨都逐渐办起了‘农家书屋’,这个书屋既要为农服务又要办出特色,不但给村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工具书,更希望能为后人留下一些对研究民族文化有价值的资料。”
  说罢,王老便带着记者参观起书屋来。一楼是对外开放的借阅室,书橱里摆放着王老多年来精心收藏的5000多册藏书,涉及农业科技、民族历史文化、法律法规、政治、经济、人物传记、古代、近代史等30多类;二楼是展示王老私人收藏的陈列馆,有王老多年的书画作品、艺术收藏和奖杯,以及布依族的纺织、刺绣等民间工艺品等。“你看,这些是我们本土艺术家刘雍给书屋送来的铜雕,这是世界冠军邹世明送的水晶拳套纪念杯,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方砚台……”信手拿起一件陈列品,都有一段让王老难忘的故事;三楼是一些记者朋友出资修建的电子阅览室。王老说:“这个书屋能建起来,我特别感谢亲人的理解和支持,更感谢社会各界朋友的热心支持。”
  提及修建书屋的初衷,王老告诉记者:“我从小就喜欢书,可以说书滋养了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没有多少书可看。后来有了点能力,我最喜欢做的就是看书、买书、藏书。慢慢地书就越藏越多,半个世纪下来,已经有了一定规模。退休后,我想到这么多的书放在家里藏着,也是一种浪费,应该拿出去与更多的人分享。但前些年,由于身兼的社会职务较多,事务繁忙,我只能把这个心愿放在心底。去年,我才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没想到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与家人商量后,王老决定把书屋建在自己的家乡花溪孟关小西寨,让自己珍藏的书为丰富家乡人民的精神生活作点贡献。
  王老的夫人温阿姨告诉我们:“修建书屋是老王多年的心愿,作为亲人我们当然全力支持他。书屋从2008年10月18号开始动工,我们俩拿出了多年的积蓄,子女们也拿出了存款,就连几个小孙子也拿出了积攒多年的压岁钱。老家的侄儿挪出了老屋基,其他亲友也为书屋送来了不少很有收藏价值的图书。”王老说:“在资金特别紧张的时候,书屋停工,让我辗转难眠。有一天深夜,想起了多年都不曾动用过的前妻过世后组织上发的抚恤金。我想,把这些钱用于书屋的修建,应该能得到前妻的谅解和子女们的支持。”就这样在亲友们的支持下,“思民书屋”终于在2009年9月13日落成。王老告诉记者:“书屋落成的那天,邀请的和自发来参加落成典礼的嘉宾共三百多人,场面很热闹。有的老朋友还表示也想回老家修建这样一座书屋,没想到我一个人的心愿影响了那么多的人。”
  记者参观完书屋后,王老意味深长地说道:“现在‘思民书屋’离我规划的中国民族文化博物馆的目标还比较远,但我的想法得到了相关部门和社会热心人士的认同和支持。目前,国家、省、市民委和全国政协文史出版社正在帮助书屋收集56个民族的史料书籍。相信不久后,‘思民书屋’将以新貌示人,那时大家能在这里了解到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了……”
  
  为官:
  农民的儿子要为百姓办事
  
  1932年 6月,王思明出生在贵阳花溪孟关乡小西寨一户普通的农家,是这个家庭里最小的儿子。因为是幺子,受到了父母和兄长们较多的宠爱,虽然家中生活较为艰难,但父母坚持让他上私塾、上中学,成为了家中最有知识的人。中学毕业后,17岁的王思明离开家乡到了黔南州惠水县开始投身革命工作。那时的他不谙世故,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不会,只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多学多干,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而就是这样踏实肯干,对工作从不挑三拣四的他慢慢引起了领导的重视,从一名普通干事成长为当时惠水县最年轻的县委书记。后来又历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电局局长、州政府秘书长、常务副州长,贵州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统战部部长,政协贵州省委员会秘书长、常务副主席等职。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王思明告诉记者:“我是从农民家庭走出来的,在基层也有近三十年的工作经历,对百姓的疾苦深有体会,在这些年的干部生涯里,我时时刻刻记得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儿子要为百姓办事。”
  1970年,王思明担任惠水县雅水区水头水库指挥长,带领4千多人修建水库。在修建水库期间,他和当地农民、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遇到技术上的难关,他一次次跑到省城,向水利方面的专家求教,还把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李家平请到工地上现场指导修建工作。其时,正是“文革”初期,李家平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 此举让刚从“牛棚”里 “解放”出来的王思明又遭到了“造反派”的攻击,说他重用“反动学术权威”来压制贫下中农。面对当地百姓翘首以盼的水利工程,王思明毫不妥协,据理力争,终于排除了重重干扰,将李家平留在工地现场指导。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蓄水800万方的水头水库建成了,这个水库至今还灌溉着雅水区的鸭戎、鸭寨等乡的农田,造福惠水一方百姓。
  水头水库建成后,王思明被调到三都水族自治县任县委副书记。那时三都县城是黔南12个县、市中唯一一个无自来水的县城。看到当地老百姓吃水困难,王思明十分着急。为尽快解决吃水问题,王思明调用了500米贮备水管修建自来水管道,但这批水管属于农用物资,不能随便动用。不久,上级就派人来调查此事。王思明的一个老同学向他透露了可能要受处分的事,要他做好准备。王思明对老同学说:“如果给老百姓办事也算犯错误,那我宁愿回家种地。”当调查此事的省、州干部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也对他的行为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只要求王思明在规定的期限里将水管归还。
  在担任领导职务的30年间,王思明为百姓修路、修水利等的事情还有很多,几乎每到一个地方都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调任省委统战部部长后,王思明又带领着贵州省统战系统的职工为智力支边、扶贫开发、富民兴黔献计出力。20年来,得到了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扶贫办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部门和有关领导的关注与支持,省内外参加智力支边工作的人数达5万多人(次),共为贵州争取到各类项目数百个,资金逾百亿元。
  
  为善:
  挪用一分善款就是犯罪
  
  如果说王思明把“当官就要为民办事”当做是一个农民儿子对衣食父母的回报,那么他也只把自己在慈善事业上的努力,视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2003年12月18日,贵州省慈善总会正式成立,省委组织部经过再三筛选和考虑,决定推荐德高望重、为政清廉、敢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原贵州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王思明同志为会长。虽然当时王老已身兼贵州省老年书画研究会、贵州省布依学会等四个协会的会长职务,但是一听说是做慈善工作,他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省委组织部的推荐。
  贵州省慈善总会成立之初,得到省财政划拨的500万创始基金。王思明就任会长职务后,在多次工作会议上他都对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强调:“这些钱都是慈善基金,要用在刀刃上,谁胆敢挪用一分善款就是犯罪。”那时,慈善总会没有相机,每当有活动需要照相作为资料存档时,都要去借相机,王会长知道后,就从自己退休工资里拿出两千元钱交给办公室的负责人说:“总会刚成立,筹募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宣传工作很重要,要及时抓紧抓好,相机是不能缺少的,我也出点力,这点钱用来买照相机吧!”王思明就这样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每一位工作人员。
  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三都水族自治县身残志坚的水族教师陆永康,为了让偏僻山乡里水族孩子能够受到教育,他“跪教”36年。王思明得知陆永康的事迹后,专程到他曾经工作过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赶到羊福镇羊福小学探望慰问陆老师,并当场题写了“民族师魂”的横幅勉励他。王思明看到校舍简陋、学生没有食堂就餐,回到贵阳后马上与省慈善总会的同志讨论研究,决定为该校解决10万元资金,为学校修建了学生食堂。
  贵州省慈善总会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8年,黔东南、黔南地区遭遇几十年未遇的洪水灾害。这个消息对外公布后,慈善总会每天都接收到大量来自全省、全国各地的捐赠,一天下来年青人都累得直不起腰,而77岁高龄的王会长却坚持和大家一起做好水灾的捐赠工作,直到灾情缓解后一段时间。”“王会长最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慈善工作就是要时刻关心和关注困难者的生活’。”
  在王思明的带领下,贵州省慈善总会在贵州慈善事业的发展史上写下了许多动人的乐章和感人的故事。在王老的陈列架上,记者看到了一组特别的奖状和奖杯:“慈善贡献奖”、 “慈善书法家”、 “中华慈善贡献奖”。在王老一生的从政生涯中,获得的奖状奖杯无数,而他却郑重地把这几个奖杯和奖状与其珍藏的艺术品一同陈列了出来,可见“慈善”二字在他生命和生活中的分量如同至宝。
  后记:采访王老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当把这些点滴见闻书写成文字后,我脑中深深印下的只有那个聊到兴头上总会捂着嘴“嘿嘿嘿”直笑如玩童似的慈祥老人。而每当清晨,我看着小区里晨练的老人时,我又想起了站在“思民书屋”楼顶的亭子里,王老指着屋前一片荒芜的山丘对我们说:“那一片地已经规划成一个汽车城,等汽车城建起来后,这里老百姓的生活会更加的富裕,小西寨一定又是翻天覆地的大变样。”接着他又指着屋后一片布依风水林告诉我们:“我筹资在那里修建了一个对歌台,等到了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寨子里的青年男女就可以到那里去对歌了。经济越是发展,百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会越多,但永远不能丢弃的是自己的民族文化。”
  
  链接
  人物名片
  
  王思明,1932年6月生,贵州省贵阳市花溪人,布依族。曾任惠水县委书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常务副州长、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部长、政协贵州省委员会第七、八届常务副主席。曾任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三大代表。现任贵州省慈善总会会长、贵州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会长、贵州诗词学会顾问。平生喜爱诗歌、摄影和书画艺术。著有诗集《民族颂歌》、《高歌颂贵州》。
  
  王思明诗词选
  
  红枫湖畔迎新春
  欢歌鸟语情满湖,
  百里湖岸建新庐;
  苏杭天堂人工造,
  红枫波涌船自如。
  
  黔菜美食颂
  四方客人来夜郎,
  古味山珍请遍尝。
  黔菜千年成特产,
  别有风味举箸香。
  
  布依西寨之歌
  布依西寨新歌台,
  新朋好友赛歌来;
  小康农村齐努力,
  中华美德育人才。
  
  天路颂
  青藏铁路走天涯,
  穿越昆仑进拉萨;
  世界屋脊红旗展,
  天书一卷散鲜花。
  
  退休勉言
  五十载,意志坚。
  明方向,话新鲜。
  爱祖国,想人民。
  讲真话,实事行。
  遵法纪,保晚节。
  广交友,献余热。
  勤读书,常写字。
  身心健,长寿志。
其他文献
田茂歧 贵州省能拥有较多的百岁老人,我认为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及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和体现。  首先、社会保障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为老年人健康长寿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深厚的人文环境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良好精神氛围。贵州省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
期刊
省内工作  谌贻琴向老同志通报工作情况  为进一步落实好老干部的各项政治待遇,在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好老干部,发挥好老干部在“四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机关”的重要作用,让老同志了解当前国内外、省内外形势和机关上半年工作情况,7月11日上午,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向部机关老同志通报上半年的工作情况。  (省委宣传部离退休干部处 包良贵)    王小乐到丹寨、天柱和
期刊
谜语  艾 歌    (一)旭日东升 (打一字)  (二)添丁进口 (打一字)  (三)女儿出了嫁 (打一字)  (四)夫人何处去 (打一字)  (五)低声细语 (打一文学体裁)  (六)阿瞒子孙多 (打一《三国》人名)  (七)两个胖子结婚 (打一中国地名)      射复谜  王长明    (一)李□□□白  李白是唐代一诗人名。要求中间空格填入三字是我国一国学大师名,并使前两字为我国一诗人名
期刊
题记  2009年12月1日至12月8日,“贵州长寿之乡”考察组正式对黔东南州的从江、台江、黄平以及铜仁地区的玉屏、江口、印江、石阡进行为期8天的考察。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晚晴杂志社派出记者跟踪采访,走近了“歌舞海洋”与“梵天净土”,感受着那里青山绿水间孕育着的年轻气息,采掠了那里饱含着岁月沧桑、跳动着生命音律的“风景”。    贵州的东部似乎总是要比其他地方多些“灵气”,不必说铜仁的“梵天净土”总
期刊
贵阳市人事局举办“迎奥运”老年人运动会    7月8日上午,由贵阳市人事局组织的“迎奥运、讲文明、树生态文明城市新风”市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第十二届退休人员运动会在贵阳市六广门体育馆举行。328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健身球保健操、乒乓球、羽毛球等6个项目的体育比赛。在比赛中,运动员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表达老年人喜迎奥运的心情。  (本刊记者 吉晓燕)    省级机关举办与奥运同行老年门球赛    为迎
期刊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潜)、“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这些优美的诗句,都从不同角度,把夕阳的美丽与可爱,抒发得淋漓尽致。还有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的主题歌《几度夕阳红》,更是把从容不迫、温馨瑰丽、渐次西沉的夕阳所体现的壮阔恢宏的气度,耐人寻味的风景,风情万种的
期刊
有一位孩子,从小喜欢冒险,独自一人去寻找宝物。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最后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能散发一种浓郁的香气,放在水里不像别的树一样浮在水面,而是沉到水底。  他心想:这一定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当看到隔壁摊位上的木炭总是很快就能卖完时,他决定将这种香木烧成木炭来卖。第二天,他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被一抢而空,这个结果令他十分高兴,他迫不及待地
期刊
我是一位农艺师,退休前在仁怀市中枢街道办事处农技站工作。由于我有冠心病,常心绞痛,于2004年提前退休。刚退休时,由于生病原因,我非常消极,认为人生就这样完了,处于等死状态。还是老伴常开导我,说:“你这样的人,阎王是不要你的,上帝送你到人间,是要你尽情享受人间美景,你才50岁就去见阎王,太不划算了!”于是,我就经常和她一道散步,加之她从事老龄工作,接触的老年朋友多,我就加入了他们的行业,参加“六个
期刊
受到上司奖励,男人的心情很好,下班后就应邀与同事吃饭、K歌。他深夜回家便看到了女人放在鞋柜上的离婚协议书。  男人发了懵,没想到她会来真的。以前他们也闹过,但至多是她怄气不肯理他,或者跑回娘家住几天,过后就自动和好了。他记得,早上出门时,的确和女人拌了几句嘴。女人让他下午去开女儿的家长会,他说太忙,没时间。女人就说,你什么时候把我和孩子、把这个家放在心上过?这日子没法过了,离婚!  第二天,男人去
期刊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在每月25日这天准时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声,算是略尽一点孝心。  一天,我和几个多年未曾谋面的朋友聚会。大家见了都异常兴奋,推杯把盏,都说不醉不归。我一时高兴关掉了手机,竟忘了那天是25日——给父母打电话的日子。  第二天,我一直睡到早上九点多才起床。打开手机,我吓了一跳,一个接一个的短消息响个不停,有父亲发来的,有大哥发来的,有二姐发来的……我细细地数了一下,总共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