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运用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和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目前,我们农村教师的阅读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普遍沿袭了“一本书、一言堂”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忽视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改革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入手,方法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传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常常是教师参照教学参考书把一些重难点的内容记载在课本上,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学生就像录音机一样把教师讲的知识点牢记下来,没有思索、质疑与发问的时间和过程。教师重在交给学生一些知识点,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殊不知现在的学生手中的教材解读资料比老师的更齐全,久而久之,学生对科任老师没有好感,对课文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其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在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
  课堂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就是获得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传统的“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进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就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明确每篇文章的重难点,明确哪些知识点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哪些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完成,课文中哪些该讲,哪些不用讲。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开动大脑,提高能力。因而课堂上教师应少讲、精讲;有些问题只稍加点拨,而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如:在学习《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时,由于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认识不够深刻,也很难相信文章实验的结果。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动手操作的形式去学习,即把课前准备好的斜坡实验器材带到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会实验结果,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讲的时间少了,但是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提高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更深刻了,同时对语文科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可以通过学生表演形式来加强对课文内容理解和气氛的烘托,进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二、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个性的创新思维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中基本上是“教师问——学生答”,碰到学生答不上来的时候,教师就自问自答。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无法得到体现。这也是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真正的知识就存在于疑处。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在学习中学生经过思考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老师提出来,这也是他们刻苦学习,自主钻研的表现,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信号。教师要把握这些信号,解放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敢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发问,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得以发展。再拿《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教学来说吧,紧扣文章标题,学生就有许多疑问,如:斜塔上的实验是什么样的实验?谁在斜塔上做实验?为什么要在斜塔上做实验?斜塔上的实验要证明什么问题呢?等等。面对学生的质疑,要对这一行为给予充分地肯定,并激励其进一步地思索。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学生在思考中提高了能力,在阅读中也处于主动地位。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就会产生兴趣,就能把过去“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学生问——学生答或教师答”的理念,就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总之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迸溅创新的火花,才能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转变教学观念,创设自主合作的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讲求师道尊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的教学方式普遍还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面对教师,流露出的也多为惧色。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之中,因此许多学生上课时表面上看是很专心地听课,实际上是人在心不在。新课程标准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也是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看待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浓厚起来。有了兴趣,就会自主去探究学习。所以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等分成学习小组,每组四至六人,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程序为:首先是任务定向,教师设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学生加以选择、接纳;其次是组内交往,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小结评价。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必要时对小组学习给予指导和调控。如教学《背影》一课,可通过安排学生自主、合作的形式选取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作为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1)文中几处写到背影?(2)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次?找出这一段,并体会其语言表达。(3)文中没提到背影的段落写了什么?(4)如果把2、3、4节去掉如何?运用这些问题体现出了本文的教学环节,教师由一个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自主创新学习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以下探索:(1)欣赏课文的一个最佳处,提出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2)引入与此文写法相同(或相反)的文章进行比较;(3)看看文章所用材料可否增一个或减一个、换一个等等。让学生多想、多说、多交流,这也是很好的探究学习。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2)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中有一定难度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宜过多。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民主性,要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通过竞争使学生得到共同提高。因此,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提倡激励评价,培养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多鼓励、多引导的方式。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坚定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是采用鼓励的方式:“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是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如:“读得有感情,让听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声音响亮,语音很准确,可以和播音员比美了。”等等。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这样评价:“你很勇敢,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再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就更全面了。”“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就能够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重头戏,我们语文教师要培养合格的人才,就要从改变传统观念入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参考文献
  [1]肖川,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班主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就必须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本文从用爱构建师生的心灵桥梁、善于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多给学生信任和鼓励、教师要宽容和尊重学生几方面进行阐述。  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笔者认为良好地沟通至关重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在平凡的班主任工作中和学生艺术地沟通呢?笔者结合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班主任和学生
2012年9月11日,农业部发布《地膜覆盖技术指导意见》。该意见是由农业部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的。地膜覆盖是早作节水农业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保墒提温、抗旱节水、增产增收效果显
遗传病家族系谱图中确定基因的位置,求解后代某种病的发病率,是高中生物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但是,如何确定基因的位置,高中生物教科书中没有明确提出,有些资料叙述复杂,学生不便记忆与应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进行如下总结,以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性染色体  (1)Y病,男性传男性。  (2)X显性,亲本之一必有病。  (3)X隐性,符合色盲遗传病。  二、常染色体  (1)有中生无为
去年五月份,网络惊现强帖——温州职业中专惊现史上最牛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配合音乐说唱文言文《师说》,一时间点击超过20万次,被疯狂转载,国内媒体对此视频频繁进行报道,也引起了许
课堂导入方式,就是教师上课前经过精心构思而采取的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手段,是教师直面学生讲授新课的预设过渡环节。精彩的导入能像磁铁般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消除上節课的延续思维,为新课的展开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顺利进入新课学习中。一堂优质的地理课固然由很多因素生成,但良好导入的“造势”“铺垫”作用绝对功不可没。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设计,提高地理课题堂教学效
李耕与齐白石生活在相近的年代,二者在出身、品行、文化修养、绘画技法等方面有着极为相似之处。齐白石的花鸟画和李耕的人物画在“化俗为雅,雅俗共赏”的艺术道路上异曲同工
在黑龙江讷河市马铃薯繁育中心,智能温室里的马铃薯脱毒种苗长势尤为茂盛。三月中旬,这里马铃薯脱毒种苗头茬栽培了7 个品种20 万株,今年计划栽培三茬,共计达到40~60万株。图为农民对种苗进行摘草、落苗工作。  来源:齐齐哈尔新闻网
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或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保健功能和协调功能。这些功能在我们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成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感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
一、 开展教学研究的意义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实践证明,深入开展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是深化教学理论的基础,是教学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它的目的是寻找教学的科学规律.对教师来说,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熔炉,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名师、专家和学者的必经之路.科研兴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学和科研更是教师的两只翅膀,缺少任何一方
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计算题甲,如运用电于得矢守恒法,则能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笔者例析几题供参考。【例1】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