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中的智慧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u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凭借自身极具个性魅力的主持风格,受到了业界专家的肯定和广大观众的欢迎,成为我国新时期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代表。本文旨在分析崔永元主持风格的特点,并探寻其形成的原因。崔永元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来源于其自身的个性风格,其人格魅力更决定了他的主持魅力。
  【关键词】崔永元 主持风格 真诚 幽默
  对主持同行来说,崔永元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持风格的代名词。那么声音并不出色、长相并不出众的崔永元为何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他的主持风格究竟是什么?他的魅力在哪里?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
  本文从崔永元谈话类节目的主持风格特点入手,着力探寻崔永元独特的主持风格形成的原因,以为其他主持人提供借鉴。
  一、崔永元的主持风格
  著名作家冯骥才这样称赞崔永元的主持:“言谈智慧机敏,但并不卖弄;幽默风趣,但绝不油嘴滑舌。而且知识面广,有足够的文化底蕴,代表了新一代电视节目主持人。”①笔者认为崔永元的主持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诚的平民心态
  《实话实说》作为让观众参与的谈话节目,它的特色是“群言式”评论,是让大家说话,不再是单向的、居高临下的盛气凌人、指手画脚,也不要求节目最终一定要产生某种结论塞给观众,而是要激活观众的参与意识,广开言路。崔永元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将自己的形象定位在了“平民”上,他不希望荧屏把自己的形象不断放大,变成一个“完人”,而希望在观众眼里,他“就像是他们的兄弟,像是他们的同事,像是邻居大妈家的儿子”,以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受众,营造真诚平等的谈话氛围。具体表现在:
  1、角色的平等性
  每次看崔永元的节目都会像是去崔永元家里做客。
  (1)没有对邀请嘉宾的盲目崇拜:面对嘉宾,主持人和现场观众所表现出的态度都应该是“不卑不亢”的。为了消除崇拜感,达到平等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崔永元特别运用了一些语言技巧,拉近嘉宾和观众的距离。“我在现场介绍说演员某某、作家某某,从来不说著名演员、著名作家”②他不让那一顶顶“帽子”产生隔阂,他让每一个走进节目的人都平起平坐,大家都可以平等地交流,暢所欲言。
  (2)没有对主持人的崇拜:为了打破这种崇拜,拉近自己和观众的距离,崔永元在荧屏上常穿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休闲式西服,而且从不打领带,他说这样朴素自然,便于观众接近。多年来,崔永元坚持在每次节目录制开始前都由自己在谈话现场“热场”,给大家说一些笑话,大家一笑,紧张就消除了很多。
  (3)没有对电视的崇拜:为了打破观众的这种崇拜,使大家都能放松心情,崔永元有他的办法,“我在现场跟大家说,你到我们的现场,就跟来到我们家里一样,除了不能磕瓜子,你任何事都可以做,愿意笑就笑,愿意哭就哭,想鼓掌就鼓掌,没有人理你,也没有安排,不用非得礼节性的鼓掌,这就是正常的谈话”③崔永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参与节目的观众觉得很自在,很放松,坐在演播厅里的他们也能真正的感受到自己和电视台是平等的,来到现场是来“做客”的,而不是来“受摆布”的。
  2、语言的平实性
  在谈话节目的现场,主持人怎么说,节目的参与者也会跟着怎么说,主持人要“玩”学问,“玩”层次,“玩”深刻,所有参加节目的人也会学你,大家说话的味道就全变了,开始说大话,说套话,而离实话则越来越远了。要说实话,就要贴近生活,贴近生活的人,老百姓的大实话也同样是很有哲理的。
  3、主持的真实性
  在崔永元的主持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力量,这也是崔永元“平民心态”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片段来感受崔永元“平民心态”下主持的真实性:
  (1)决不用“托儿”:作为谈话类节目,为了让谈话能热热闹闹地继续下去而不出现空场、停顿或沉默,有些栏目的策划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有意安排了一个“托儿”,让他在出现尴尬场面时提一个问题帮助主持人过渡。崔永元说:“我宁可让节目砸得一塌糊涂,也不让这个人来转折,这个不叫正常的谈话④。”崔永元在尽自己的全力营造一种平和而真实的谈话氛围,这种氛围促使人们能说真话、说实话,并且又是非常流畅自然地说出来。
  (2)决不“套词”:除了坚决不用“托儿”,崔永元还有一个坚持就是事先不和嘉宾“套词”,不让谈话变成按一个演练过的台本复述。
  4、体态语的亲近性
  崔永元的体形并不算好,甚至有人说他的体态语稍显笨拙,但是“平民心态”下的崔永元却用他的真诚使他的体态语谦和而不失自信,礼貌而不失真情,让观众倍感亲切。
  《实话实说》有一期节目请来了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的56个民族的代表,他们既是观众又是嘉宾。在介绍维族青年阿迪利时,为了让观众更了解这位青年,崔永元说道:“如果没听说过他,我做个动作,你们就知道了。他是干这个的。”然后双手横握话筒(比喻走钢丝的平衡杆),双臂左右摇摆。观众们不约而同脱口而出:“走钢丝的。”崔永元用他幽默的体态语营造了一个十分喜庆、热闹、轻松的氛围。
  可以说,这些自然而不平淡,生动而不做作的体态语言为崔永元的主持风格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魅力,使整个节目焕发出一种人性化的光辉。
  (二)幽默机敏的风格
  1、用幽默调控谈话氛围
  幽默从来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缓冲剂、黏合剂,它像一座桥梁,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使陌生的心灵变得亲近,以最敏捷的方式沟通情感,融洽气氛,以轻松的形式化解矛盾和尴尬⑤。
  通过多种幽默方式的运用,崔永元用幽默调控谈话氛围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消除紧张,活跃气氛;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倾向;用幽默来缓解矛盾,冲淡尴尬;以幽默的方式礼貌地‘打断’、‘截流’;用机智的联想和语言的移植改造,带出深刻隽永、韵味无穷的幽默⑥。”我们可以通过崔永元的主持实例来体会崔永元幽默运用所起的作用。   2、幽默背后的智慧
  幽默不是耍贫嘴的同义词,幽默应该是一种智慧,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崔永元的幽默一直坚持与谈话内容紧密关联,不是为笑而笑,不是纯粹的为了“抖包袱”、“抖机灵”。在他的幽默里闪烁着他的智慧与思考。
  (三)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崔永元的主持风格,骨子里是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在《左撇子》这期节目中,请来的都是左撇子,他想让我们看到少数人的权利;在《父女之间》他想表达沟通的力量,以及成人世界对孩子的无知;在《对不起,老师》中,他想让我们学会忏悔,并鼓励付诸行动。在《同在蓝天下》中,他让我们学会去关心和帮助残障人士,讓我们学会关心和关爱,蓝天下,我们同行,美好世界我们共同分享。
  这其中每一个主题都是严肃而迫切的。他用自己最轻松的语言提醒着社会,提醒着我们:关注自己,更要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崔永元主持风格形成的原因
  节目中的崔永元风格独特,魅力四射,那他的这种主持风格和魅力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是这三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荧屏后的崔永元有他非常珍贵的一面,就是做个实实在在的人。真实和坦诚地做人,是崔永元一贯遵循的准则。这背后是父母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崔永元主持风格中的真诚与他所受到的传统、正规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崔永元养成了善待他人、坦诚处世的性格。崔永元就像自己的父母当初热情的帮助别人一样帮助着自己身边所有有需要的人,家庭教育造就了他真诚的性格,也造就了他真诚真实的主持风格。
  (二)记者经历的历练
  崔永元198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那个时候崔永元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有机会见到了很多专家学者,这段记者经历也是他成为优秀主持人的前期积累⑦。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记者,有很好的新闻素质和深厚的生活底蕴。
  正是多年记者经验的积累,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厚积薄发,造就了崔永元高超的语言能力和幽默中充满智慧的主持风格。
  (三)精神世界的坚守
  作为《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他成为中国最优秀和最知名的节目主持人,但是这些成功并没有动摇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没有动摇他的人生准则,没有动摇他的理想追求。成功后的他依然坚守着他的精神世界和道德追求。所以我们见到的他依然真诚,依然幽默,依然在他的幽默背后充满忧患意识。而这些也依然出现在他的主持当中,并成为风格。
  崔永元坚守着自己的平民心态,在他身上没有作为名人那种常见的矫情自得,更没有当今一些影星、歌手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态,而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常的心态。所以在节目中,他会有辛辣的讽刺,会有深深的同情,会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会有拍案而起,会有炮轰,会有抑郁。也正因为这种精神世界的坚守,才会有我们所见到的他主持中的真情真性。
  参考文献
  ①文瑞,《实话实说崔永元》[J].《大众电影》,1998(6):19
  ②⑦鲁景超:《真话实说——名主持人访谈录》[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67-68、82-83
  ③时间:《实话实说的实话》[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135-136
  ④蔡长虹:《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42-243
  ⑤⑥吴郁:《崔永元的魅力》[J].中国广播电视报社,2000:56-60
  (作者单位:肇燮,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曹家麟,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 要】网络谣言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是在一定社会网络中进行的,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体现,是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双方通过不断互动产生和传播的,传受主体也在互动中发生了角色变化。为此,本文试借鉴社会互动理论,在对网络谣言传播本质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谣言传播中传受主体的社会互动与角色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谣言 传受主体 社会互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当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时,
【摘要】举世瞩目的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在我国上海举办,数百家媒体对其进行了采访报道,本文以国内部分报纸为例,分析上海世博会报道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制作技巧以及语言特色。  【关键词】世博会 新闻标题 修辞    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我国上海市举行,这是世博会多年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也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后承办的又一国际盛事,据统计共有240多个国家地区组织参
“新闻扎堆”现象的出现,首先是媒体议程设置的结果。在某个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报道出现之后,很多媒体的第一反应就是在本地寻找相似的新闻线索,这样既能贴近本地受众,又能参与到舆情“合唱”之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舆论搭车”。  这种“搭车”“傍热点”有一定积极意义。事实上,我们很多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最初都是由一些个案和相关报道推动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并非所有的“新闻扎堆”都值得鼓励。比如,某地
【摘要】微博时代,资讯的快速传播对平面媒体的文艺报道造成巨大冲击,如何在常规报道中做出深度,应对碎片化网络传播,笔者总结出三个采访技巧:深究、借力、绕弯。  【关键词】微博时代;平面媒体;文艺报道;深度报道  微博时代,资讯的快速传播无疑对平面媒体的文艺报道造成巨大冲击,单纯拼时效、拼广度,我们显然不是碎片化网络传播的对手;而《深圳特区报》副刊在改版成“人文天地”后,总编辑把其定位为高端、深度。这
【摘要】2013年4-5月《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持续28天的“水战”,赚足了受众眼球,成为各大主流媒体和搜索引擎的热门话题,“标准门事件”是在新媒体环境中发展而成的热点新闻事件。本文运用危机传播的相关理论对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进行个案研究,结合危机产生的阶段性特征重点分析“标准门事件”中的舆情建构。  【关键词】标准门事件危机传播舆情分析  在公共关系中,危机传播(Crisis dissemin
【摘 要】一个精彩的标题,要能反映新闻主题、体现新闻灵魂,方便读者阅读。标题制作是一门“在笔尖上做大文章”的深厚学问。如何在寥寥数语中展露新闻最亮点,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目的?需要记者、编辑在日常的采访、写作、编稿过程中,以独特、精准的视角发掘新闻中的闪光点,凭借“绣花精神”抽取新闻精髓。  【关键词】新闻标题;制作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如今,报纸新闻渐渐进入“读题时代”。快速有效
美国发布癌症20种可能诱因    美国癌症学会和3家联邦政府机构日前发表报告,列出20个可能诱发癌症的因素,包括倒班工作和19种化学品。  研究报告表明,倒班和女性乳腺癌存在关联,夜间长期暴露在光照下可能扰乱人体生物钟并诱发癌症。除甲醛等常见致癌物,用于制造平板电视机的新型化合物磷化铟等多种化合物出现在这份“黑名单”中。  多名专家认为,有可靠证据表明,这些因素可能危及人体健康,需要更多后续调研。
【摘 要】传媒进入“微时代”,微纪录片顺应时代,悄然走进大众视野。本文以央视2012年推出的大型微纪录片《故宫100》为例,剖析微纪录片细碎化的新特征:适应新媒体传播、化整为零易接受及表现手法活泼。微纪录片叙事策略则有从微观视角切入、大众文化的叙事理念以及叙事结构直截了当。  【关键词】微纪录片 叙事策略 《故宫100》  继2005年摄制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之后,故宫博物院与央视又一次联手打
【摘 要】《海豚TV周刊》前身是《安徽广播电视报》。“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安徽广播电视报》依托安徽广播电台、安徽电视台两大媒体并为之服务,某种程度上也具有融媒体属性。在新媒体时代,纸媒如何把握机遇面对挑战,《海豚TV周刊》做出一些有益尝试。  【关键词】纸媒;融媒体;创新路径  一、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生存现状  面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纸媒生存空间被迅速挤压。2017年1月
【摘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需要把握融合发展大势,也需要利用新技术为传统媒体提供改造和产生新鲜血液的工具,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探索实践  新时期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党刊义不容辞的职责。党刊需要扩大舆论阵地,利用新技术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