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烟楼梯间首层扩大前室防烟做法的探讨

来源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筑物内需要考虑防烟措施的楼梯间及前室,当楼梯间及合用前室(除首层外)均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应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首层扩大前室由于它的特殊性,是否必须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还是优先考虑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其他文献
BIPV控制中心把空冷型PV/T构件整合到建筑外墙中,实现了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高效综合利用.本文以此建筑为测试对象,对空冷型PV/T的光伏余热直接热利用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南墙结合的PV/T直接热利用系统效果很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而东墙和西墙直接热利用系统送风温度较低,经济性一般.
针对办公楼集中设置的会议室区,阐述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与控制方式.根据功能区合理划分水环路并进行冷热量计量减少能源浪费.风机盘管分环路设置能量阀,新风机组设置能量阀,避免水系统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新风系统设置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过渡季关闭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全新风运行.冬季通过合理设计实现新风供冷.新风机组根据最大人员需求量选型,变风量运行.设置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手动自动控制阀门实现新风按需供给.采用CFD模拟,使气流组织更加合理,空调效果更优.
热管理系统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的重要内容,能够直接影响燃料电池汽车的可靠运行.本文将结合燃料电池客车整车热管理技术研发的实际情况,针对其中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本文对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制氢过程进行了筛选,最终筛选出了两步和三步热化学循环中较成熟的Fe3O4/FeO循环和S-I循环2种典型过程.继而,计算了以上2种过程的理论能量效率,S-I循环的效率高达84.18%,而Fe3O4/FeO循环的理论能量效率并不高,仅33.78%,并将2种过程的实际效率与各自的理论能量效率进行了比较,为这2种过程能量效率的提高指明方向和限度.
本文选择陕西省富平县某幼儿园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及间歇供暖模式的应用对村镇小型教学建筑供暖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村镇地区常用围护结构进行优化并采取间歇供暖模式后,建筑的总供暖能耗值可从19.98 kgce/m2依次降低至16.42 kgce/m2和10.11 kgce/m2,最终节能率达到49.4%.
目的 对比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该院所收治的146例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利培酮组与阿立哌唑组,每组73例.分别行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93.15%vs 9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3,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利培酮组更
目的 分析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应用丹红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方案的疾病转归情况.方法 入组该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共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丹红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方案.比较两组湿啰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干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学炎性因子指标、血氧分压、血清Ⅲ型胶原水平、高分辨率CT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湿啰音消失时间(5.45±1.34)d、呼吸困难消失时间(2.21±
介绍了湖南科技大学在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中的双语教学探索与尝试.教学中采用了中英文双教材,使两者互为参考,形成互补.授课过程中采用双语课件、双语视频,降低了学生接受的难度,增强其学习兴趣.少量采用双语作业与双语考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这些教学措施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流体力学的教学效果,还促进了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本文针对哈尔滨某生鲜超市,利用COMSOL仿真软件,模拟分析了五种自然通风方式下病毒扩散规律,得出了开门通风和门窗同开通风排污效果最好,并分析了其排污特性.在降低一定热舒适性的前提下,提出了每小时门窗同开通风1-2分钟,或者开门通风2-3分钟,能够快速降低超市内部空气的病毒浓度,明显降低室内人员交叉感染风险.
目的 研究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血清血小板因子4(PF4)和趋化因子配体7(CXCL7)含量变化,并检测伊木萨克治疗后对上述蛋白血清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第四附属医院男科确诊ED患者228例,从中随机筛选仅采用伊木萨克治疗的患者40例(M组),并选择正常健康人36名(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伊木萨克片治疗前后人血清PF4和CXCL7含量.结果 该研究发现M组治疗前后、N组人血清PF4、CXCL7的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13、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