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筝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自古以来广受人们的喜爱。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古筝教学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互联网古筝教育的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本文将从互联网古筝教学的现状入手,探究互联网古筝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5G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科技生活。古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自古以来广受大众的喜爱。近年来,古筝音乐教育在社会和高校中遍地开花,据统计,全国目前已有超过300万人习筝。在多媒体大力发展的今天,古筝教学也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促进了古筝音乐在社会上的推广和传承。笔者将从互联网古筝教学的现状入手,探究古筝互联网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古筝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古筝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极具表现力。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古筝的传承方式是以师傅与弟子“口传心授”进行的,口口相传,言传身授,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传承方式也是造成古筝音乐流派纷呈和地域化的重要因素。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可以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而网络不仅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还扩宽了知识的视野,网络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新媒体的兴起,对于古筝来说也进一步扩大了对古筝文化的传播。
(一)互联网古筝教学的灵活性
一直以来古筝教学大多是以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或以小组课的形式教学,以老师们“口传心授”为主,这使得古筝学习非常有限。古筝线下教学转为互联网教学。古筝教学的方式的选择有很多,比如有很多老师采取了面对面视频授课,运用微信、腾讯视频、钉钉等软件,使互联网古筝教学更加直观有效。也有老师采取录课和视频还课的方式进行古筝教学,这种方式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学习,也方便老师及时指正学生的问题,并且避免了外部因素的干扰。
(二)互联网古筝教学的包容性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古筝艺术家、老师和筝友进驻小视频、直播、钉钉等互联网平台,通过小视频向大众普及古筝知识及教授古筝曲目。各大古筝网站平台也推出了相应的网课,例如:中国古筝网推出的古筝考级曲名师慕课,一共三季集结了宋心馨、丁雪儿、王晶等古筝名家,教学内容丰富紧凑,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每节课时长通常不超过20分钟,使学生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取有效的知识,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疲劳。除此之外还有以古筝名家袁莎老师所领导的中筝学院,推出了抖音直播“陪你练琴”系列以及互联网音乐会等。这些网课与直播名家云集,百花齐放,干货不断,受众面广,通过手机、电脑,足不出户就可走进千万家,使习筝者受益匪浅,也促进了古筝文化在社会上的传播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古筝,爱上了古筝。
(三)互聯网古筝教学的高效性
互联网古筝教学有助于学生自身反复观看视频进行学习,视频还课与在线互动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小琴童来说,线上教学也拉近了家长与学生、老师的距离,有很多家长以前只是负责学生的接送任务,很多时候并不了解孩子真正的学琴状态。而互联网古筝教学家长们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关键的监督作用。有很多家长会跟孩子一起学习网课,监督孩子练琴,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反馈学习情况,小小的微信群、直播平台成为了学生们展示平台。不仅弹琴的效率与质量得到了提升,也加强了家长与教师的相互信任与理解。
古筝网课刚刚起步,互联网古筝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
(一)互联网古筝教学内容的单一
1.乐理知识的缺失
很多网课教学忽视乐理知识的讲解,大多是一带而过,没有详细的讲解,导致很多并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乐曲,没有自学能力。乐理是盖房的砖块,必须一块块的垒好,房子才不会塌陷。乐理知识包括:调式、调性、节拍、节奏、感情术语、音程等。学习一首曲子并不是要马上弹奏,应该要先确定该曲的调式、调性、旋律、节奏、指法等。互联网古筝教学可以利用社交软件的优势,制作精美的教学材料和系统的乐理教学,学习乐理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2.古筝音乐传统文化的缺失
古筝是我国的传统乐器,古筝流传千年,流派纷呈,如曹正所言“茫茫九派流中国”。而现在的古筝线下教学还是互联网教学都注重学习的速成与技术。其学琴太过专注于技术,忽视古筝本身的文化和乐曲本身的神韵。现在的古筝直播与网课大多是在讲快速指序或考级曲目,甚少涉及古筝的传统曲目与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初学者很多人不知古筝有哪些传统的流派,所弹奏的曲目是不是传统曲目。很多古筝乐曲与历史故事联系在一起,如《临安遗恨》《高山流水》等。体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古筝艺术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深厚。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应是有文化、懂音乐,尊重传统的人,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而不是只有技术的人。
3.互联网古筝演奏形式的单一
古筝互联网教学演奏形式十分单一,基本是传统的“一对一”教学与还课,并没有重奏与合奏等演奏形式的培养与练习。互联网古筝教学只注重个体演奏技术,暂时还不能实现集体演奏的培养。笔者在互联网教学中切身体验到,集体演奏与重奏等演奏形式会有延时、卡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课堂氛围与授课时间不好把控,这些客观因素都有待解决。演奏形式的单一,不利于团队协作与节奏的稳定,不利于古筝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古筝学生的个体性差异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存在差异。互联网古筝教学并不是适合于所有人,对于古筝专业的学生来说,互联网古筝课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学习,吸取百家所长,锦上添花。而对于初学者或基础生来讲,互联网古筝教学并不完全适合,一些指法问题有时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特别是有许多刚开始学琴的小琴童,往往并不能马上领悟到问题的所在,需要授课教师手把手的示范纠正。传统的筝曲中存在较多音高,没有固定的音高位置,因此往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亲自示范演奏。由此可见,“口传心授”并不能被完全取代,互联网古筝教学忽视了学生们的差异性与个体性的发展。
(三)不完善的互联网古筝教育体系
互联网古筝教学传播平台众多,与此同时有很多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网课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没有专业的资质认证并不会教课,且指法教学不规范。古筝网课质量也良莠不齐,并无专业部门监管。在互联网教学还会出现网络信号不稳定,掉线、延时、卡顿等客观情况,这些网络技术问题都有待解决。有些互联网教学的基础教学配备设施也有待完善。
根据互联网古筝教学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几条优化建议:1.是加强对古筝线上教学老师的严格把控,对网课老师实行培训考核上岗,老师们不仅要演奏技术过硬,更要知道怎样去教学,并熟知传统的古筝文化与音乐综合知识。只有教师的教学素质得到了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提升。2.加强对网课质量的把控与输出,优化播出软件的性能,保证互联网课程的稳定性。3.优化网课资料,做到视、声、听、色、行,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善网课的教学内容,在技术教学中加入适当的乐理教学。4.研发网课的周边产品,提出线下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互联网陪练、云音乐会、配套教材等,帮助学生巩固网课内容,消化网课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根据互联网古筝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随着社会与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古筝教学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互联网古筝教学将是一种大趋势,也是对古筝教育者们的一种考验与机会,众多线上古筝教程会使习筝者更加理性地去挑选消费,这也更加考验古筝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
陆媛媛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郭生鑫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5G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科技生活。古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自古以来广受大众的喜爱。近年来,古筝音乐教育在社会和高校中遍地开花,据统计,全国目前已有超过300万人习筝。在多媒体大力发展的今天,古筝教学也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促进了古筝音乐在社会上的推广和传承。笔者将从互联网古筝教学的现状入手,探究古筝互联网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传统古筝教学方式
古筝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古筝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极具表现力。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古筝的传承方式是以师傅与弟子“口传心授”进行的,口口相传,言传身授,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传承方式也是造成古筝音乐流派纷呈和地域化的重要因素。
二、互联网古筝教学的优势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可以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而网络不仅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还扩宽了知识的视野,网络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新媒体的兴起,对于古筝来说也进一步扩大了对古筝文化的传播。
(一)互联网古筝教学的灵活性
一直以来古筝教学大多是以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或以小组课的形式教学,以老师们“口传心授”为主,这使得古筝学习非常有限。古筝线下教学转为互联网教学。古筝教学的方式的选择有很多,比如有很多老师采取了面对面视频授课,运用微信、腾讯视频、钉钉等软件,使互联网古筝教学更加直观有效。也有老师采取录课和视频还课的方式进行古筝教学,这种方式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学习,也方便老师及时指正学生的问题,并且避免了外部因素的干扰。
(二)互联网古筝教学的包容性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古筝艺术家、老师和筝友进驻小视频、直播、钉钉等互联网平台,通过小视频向大众普及古筝知识及教授古筝曲目。各大古筝网站平台也推出了相应的网课,例如:中国古筝网推出的古筝考级曲名师慕课,一共三季集结了宋心馨、丁雪儿、王晶等古筝名家,教学内容丰富紧凑,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每节课时长通常不超过20分钟,使学生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取有效的知识,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疲劳。除此之外还有以古筝名家袁莎老师所领导的中筝学院,推出了抖音直播“陪你练琴”系列以及互联网音乐会等。这些网课与直播名家云集,百花齐放,干货不断,受众面广,通过手机、电脑,足不出户就可走进千万家,使习筝者受益匪浅,也促进了古筝文化在社会上的传播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古筝,爱上了古筝。
(三)互聯网古筝教学的高效性
互联网古筝教学有助于学生自身反复观看视频进行学习,视频还课与在线互动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小琴童来说,线上教学也拉近了家长与学生、老师的距离,有很多家长以前只是负责学生的接送任务,很多时候并不了解孩子真正的学琴状态。而互联网古筝教学家长们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关键的监督作用。有很多家长会跟孩子一起学习网课,监督孩子练琴,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反馈学习情况,小小的微信群、直播平台成为了学生们展示平台。不仅弹琴的效率与质量得到了提升,也加强了家长与教师的相互信任与理解。
三、互联网古筝教学的弊端
古筝网课刚刚起步,互联网古筝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
(一)互联网古筝教学内容的单一
1.乐理知识的缺失
很多网课教学忽视乐理知识的讲解,大多是一带而过,没有详细的讲解,导致很多并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乐曲,没有自学能力。乐理是盖房的砖块,必须一块块的垒好,房子才不会塌陷。乐理知识包括:调式、调性、节拍、节奏、感情术语、音程等。学习一首曲子并不是要马上弹奏,应该要先确定该曲的调式、调性、旋律、节奏、指法等。互联网古筝教学可以利用社交软件的优势,制作精美的教学材料和系统的乐理教学,学习乐理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2.古筝音乐传统文化的缺失
古筝是我国的传统乐器,古筝流传千年,流派纷呈,如曹正所言“茫茫九派流中国”。而现在的古筝线下教学还是互联网教学都注重学习的速成与技术。其学琴太过专注于技术,忽视古筝本身的文化和乐曲本身的神韵。现在的古筝直播与网课大多是在讲快速指序或考级曲目,甚少涉及古筝的传统曲目与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初学者很多人不知古筝有哪些传统的流派,所弹奏的曲目是不是传统曲目。很多古筝乐曲与历史故事联系在一起,如《临安遗恨》《高山流水》等。体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古筝艺术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深厚。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应是有文化、懂音乐,尊重传统的人,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而不是只有技术的人。
3.互联网古筝演奏形式的单一
古筝互联网教学演奏形式十分单一,基本是传统的“一对一”教学与还课,并没有重奏与合奏等演奏形式的培养与练习。互联网古筝教学只注重个体演奏技术,暂时还不能实现集体演奏的培养。笔者在互联网教学中切身体验到,集体演奏与重奏等演奏形式会有延时、卡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课堂氛围与授课时间不好把控,这些客观因素都有待解决。演奏形式的单一,不利于团队协作与节奏的稳定,不利于古筝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古筝学生的个体性差异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存在差异。互联网古筝教学并不是适合于所有人,对于古筝专业的学生来说,互联网古筝课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学习,吸取百家所长,锦上添花。而对于初学者或基础生来讲,互联网古筝教学并不完全适合,一些指法问题有时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特别是有许多刚开始学琴的小琴童,往往并不能马上领悟到问题的所在,需要授课教师手把手的示范纠正。传统的筝曲中存在较多音高,没有固定的音高位置,因此往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亲自示范演奏。由此可见,“口传心授”并不能被完全取代,互联网古筝教学忽视了学生们的差异性与个体性的发展。
(三)不完善的互联网古筝教育体系
互联网古筝教学传播平台众多,与此同时有很多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网课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没有专业的资质认证并不会教课,且指法教学不规范。古筝网课质量也良莠不齐,并无专业部门监管。在互联网教学还会出现网络信号不稳定,掉线、延时、卡顿等客观情况,这些网络技术问题都有待解决。有些互联网教学的基础教学配备设施也有待完善。
四、针对互联网古筝教学的建议
根据互联网古筝教学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几条优化建议:1.是加强对古筝线上教学老师的严格把控,对网课老师实行培训考核上岗,老师们不仅要演奏技术过硬,更要知道怎样去教学,并熟知传统的古筝文化与音乐综合知识。只有教师的教学素质得到了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提升。2.加强对网课质量的把控与输出,优化播出软件的性能,保证互联网课程的稳定性。3.优化网课资料,做到视、声、听、色、行,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善网课的教学内容,在技术教学中加入适当的乐理教学。4.研发网课的周边产品,提出线下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互联网陪练、云音乐会、配套教材等,帮助学生巩固网课内容,消化网课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根据互联网古筝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随着社会与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古筝教学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互联网古筝教学将是一种大趋势,也是对古筝教育者们的一种考验与机会,众多线上古筝教程会使习筝者更加理性地去挑选消费,这也更加考验古筝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
陆媛媛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郭生鑫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