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灵之境与消隐的祷祝者群——有关天峻和卢森岩画的札记

来源 :青海湖文学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ri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rn我属于鸡鸣即起的命.rn从小至今每每醒觉的时刻,正是古人用十二地支标记的十二个时辰里的卯时.难怪我还是一只卯兔.rn洗漱完,带上单反相机,整个楼道安静得就像一座空楼,一个门可罗雀的门庭.经过旅店一楼,无人值守的服务台毫不掩饰地晾着它的空空荡荡.我倒没怎么留意墙上是不是挂了钟表.如果真的挂着几盘显示不同城市时差的挂钟,我料定表盘上的指针,这会儿一准儿都停在某个时刻,像是中了孙悟空的定身法术;要不然,干脆就在演绎伯格曼电影《野草莓》里伊萨克的梦境:街上的钟表,失去了指针,就像没有孔窍的脸盘.
其他文献
前言:中国岩画丰富多彩,是世界岩画不可或缺的部分。岩画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现象,是一种最原始的历史语言,也是最具有原始生命力的一种绘画。从卢森岩画我们可以一瞥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  正午时分,晴空碧蓝如洗,厚重的云层静静浮动,而高原上的太阳却愈发明媚焦灼,目之所及恍若梦境。越野车在青藏高原上回旋驰骋,扬起满天飞沙,打破了午后的静谧,是的,这就是我们一行。  地势广袤,视野开阔,我们开车前往考察卢森岩
期刊
“生产性保护”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其旨在借助市场的力量,激发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民间手工艺,贵州苗族蜡染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受到社会转型的巨大冲击,面临严峻的传承危机。经由市场化转型与“生产性保护”,贵州苗族蜡染不仅为提高传承人收入水平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还为解决农村“留守”问题,提高妇女社会地位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立 功  总有一座山推动名将史册流芳,比如八公山之于谢玄;总有一位名将见证大山的辉煌伟岸,比如韩信之于太行。元狩六年(前117年),24岁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辞世,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形状,名将与名山彼此成全的佳话再度绑定于史册,后代传颂不衰。  人人都知道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有几千年的武化。文化与武化互为表里。文化如同春雨,润物无声,缓慢悠长;武化如同烈火,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要”)的新要求。这“六个要”的新要求,不只是对全体思政课教师作出的专项指示,也是对其他学科教师作出的明确要求。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只要抓住了这“六个要”新要求,就抓住了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着力点。政治要强,是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政治要求;情怀要深,是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情感要求;思维要新,是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能力要求;视野要广,是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知识要求;自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是脱贫攻坚的助推器,是衡量脱贫攻坚效果的标尺。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分析脱贫攻坚概念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分析脱贫攻坚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对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在脱贫攻坚背景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存在政府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管理重视不足,政府粗放化供给与群众需求脱节,社会参与主体服务供给能力弱,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对脱贫攻坚资源应用能力弱等问题。提出应以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构建农村体育公
第一次走进祁连县并被祁连河谷中的原始古小叶杨震撼是在1990年。那年春末夏初,我作为青海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的一名队员,与30多名调查队员一起开进祁连,从事祁连林场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傍晚时分,由嘎斯69吉普车改装的森林勘探车拉着调查队员,解放牌大卡车拉着行李、调查工具和米面蔬菜驶进祁连县城。临近县城时周围山坡出现成片的郁郁葱葱的青海云杉林,我习以为常地瞅了一眼,一片片青海云杉林分布在山的阴坡,阳
期刊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目前,我国初中德育教育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导致初中班主任无法真正了解学生。文章主要就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德育工作艺术的体现,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教育工作;艺术  班主任对班级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在青海人文社科界,有知名度都很高的“二红”——一位是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的崔永红,一位是青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董得红.他们两位,一位致力于青海历史的研究,一位致力于青海林业生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一位在历史坐标里观照青海,一位在现实坐标里观照青海.崔永红的历史古色斑斓,董得红的现实满眼是绿.
期刊
不知從什么时候开始,我的父老乡亲把这片土地叫做“二寺滩”了。在我的记忆里,这里永远都生长着我的父辈们赖以维持生计的青稞和油菜,那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企盼收获的希望。  我隐约记得《祁连县志》里的记载,大致是在解放前或更早一些,这里曾坐落着两座佛教寺院,寺院的周围并不曾生长青稞和油菜,而是盛开在夏季灿烂阳光下的一片片淡蓝色的马莲花。一位曾经给这里最大的牧主做过牧役的老人,用豁齿的嘴巴一努一努地给
期刊
青海高原曾经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一半多的土地是草原和森林,在草原和森林中生活着290多种鸟类,还有110多种兽类,兽类中有大型的食草动物野牦牛、藏野驴,中型的食草动物藏羚羊、普氏原羚、白唇鹿、藏原羚、岩羊、盘羊、马鹿等。食肉的猛兽有雪豹、棕熊、豺、狼和狐狸等。亘古以来,食草动物依草原而繁衍生息,食肉猛兽依食草动物而生存。尽管猛兽捕食食草动物的场面很惨烈,据生物学家们研究,猛兽们捕食的大多数是老弱病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