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云南机制银元的流通及其演变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ofj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代在云南市场上流通的机制银元有外国银元、外省银元和云南省自制银元,多样性是近代云南机制银元的一个重要特点。云南省自制的银元在时间、币值、含银量等方面都具有其特点,尤其是云南以半开银元作为地方货币的本位币,这种现象在云南货币史乃至中国货币史上都具有其特殊性。近代云南机制银元的流通及其演变以及这种多样性和特殊性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构成的,并对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近代云南 机制银元 演变 多样性 特殊性
  一、近代云南流通的机制银元
  清朝末年中国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较为先进的银铸币——机制银元,它是随着西方商人来华购买中国的茶、丝等商品而流入我国的,由于机制银元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制造精美、按枚计值、便于流通、商民乐用,加之银两制度的缺点,晚清时制钱制度走向崩溃,国内币制混乱,使得外国银元在中国市场上广为流通,地处边疆的云南更是首当其冲。在云南省流通的机制银元主要有以下三类:外国银元、外省银元和云南省自铸银元。
  (一)云南流通的外国银元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英法帝国主义把云南划入其势力范围,根据不平等条约,河口、蛮允、蒙自、思茅、腾越相继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货币伴随着廉价原料的输出,源源不断地流入云南。当时在云南流通的外国货币主要是英法及其殖民地国家铸造的银元,包括越南银元、英国贸易银元、印度卢比、缅甸银币、香港银元、马来西亚银币、墨西哥银元。这七种外国银元流通于近代云南的货币市场,其中影响最大,数量最多的当属越南银元。
  (二)云南流通的外省银元
  在云南使用最早的本国银元是湖北银元,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在湖北武昌设立银元局,沿广东之例在湖北铸造龙洋,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湖北运滇的协饷首次改以银元解交。湖北银元遂作为饷银搭解到滇,湖北银元在昆明及云南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很快进入流通,云南开始有本国铸造的银元。
  四川银元则是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后由烟帮陆续运入云南的,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锡良改任云贵总督,时则川、鄂两省铸出银元,数均充裕,锡良即分向换运大小银币在昆明设局兑换,籍以开通风气。后来滇铜外运,各省多使用银元作为铜本和脚价钱,云南遂成为各种银币荟萃之地。
  (三)云南省自制银元
  在全国各省纷纷设局铸造银元的时候,云南也跃身其中,“光绪三十二年三月辛卯(1906年4月17日),云贵总督丁振铎奏‘拟请添设云南造币分厂一局,与南、北洋、粤、鄂四局一律办理,’下财政处,户部议,寻奏:‘请准暂行办理,所铸银币计足敷流通行使。’依议行”从此云南造币厂的筹建就开始了,主要是用以抵制外国银元和维护中国的路权,厂址在今昆明市的钱局街,机器是从德国进口的,从四川调来铸钱的技术工人,银元的模板由总厂配发,于1907年11月建成投产,这是云南机制银元的开始。近代云南省自制的银元有:老版云南省造“光绪元宝”、新版云南省造“光绪元宝”、云南省造“宣统元宝”、云南省造宣统元宝庚戌一元、云南唐继尧共和纪念币、云南省造双旗银币、云南省府大厦图银币、云南铸富字鹿头银币。
  二、云南省自制银元的特点
  云南省的银元是在全国制造银元大浪潮的推动之下开始铸造的,它与中央的机制银元虽有相同之处,但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多云南的地方色彩。
  (一)时间上的特点
  1906年云南省也跃身自制银元的行列中,比最早制造银元的广东省(公元1888年)晚了18年,比中央(公元1899年)开始制造银元晚了7年,据统计云南省自银元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的地方制币中是比较晚的,仅在山西省和广西省之前,居倒数第三位。云南自制银元较晚的原因主要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云南地处西南边疆,地理条件复杂,交通闭塞,少数民族众多,省情较为复杂。鸦片战争后,云南沦为英法帝国主义所控制的势力范围,越南银元长期并大量充斥云南市场,加之云南和周边省份的商品交易,吸引了四川、湖北等地的银元,曾一度满足了云南商业市场的需求,这些原因使得云南自制银元推迟。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为了制止白银的外流,试行法币政策,正式宣布禁止使用银元,发行法币,从此国民政府停制银元。而云南省由于准备金太少,省政府坚决抵制,法币未能在云南发行,直到1950年3月6日,云南省才被禁止使用各种银元,发行人民币。云南省使用银元的时间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这比国民政府禁用银元的时间(1935年)晚了15年。
  (二)币值上的特点
  民国时期云南省自制银元的币值大多数是半开(五角),并在云南货币市场确立了“半开”本位,这在同时期与中央及其他省份相比是极具特殊性的。(见下表)
  资料来源:《云南货币简史》第181页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从晚清1907年至民国1931年,云南省制造的一元银币只占1.66%,半开银元占76.19%,二角银元占21.94%,一角银元占0.21%,民国时期制造的一元银币的数量急剧下降,而半开银元的数量在云南达到了喧宾夺主之势,二角、一角银币在民国时铸造也相对较多,这不符合主辅币数量上的关系。半开在云南市场的数量之多,流通之广,甚至在1932年被作为本位货币使用,具有主币的资格,拥有无限法偿的能力。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禁用银元,到1948年法币崩溃,推行银元券,遭到云南省政府的强烈抵制,云南省于1949年4月1日进行了币制改革,重新确立了半开银元的本位制度。可见半开银元在近代云南货币史上是非常独特的一种货币。
  (三)含银量上的特点
  晚清到民国中央铸造的银元的成色、含银量逐渐下降。而云南本省制造的银元成色下降更为厉害。云南省自制银元的币值逐渐由一元银币向五角二角银币上过渡,其成色也不断下降。云南自制一元(七钱二分)主币含纯银量为88%,比起同时期中央政府制造的一元银币含纯银量90%少了2%的纯银(90%×7.2 - 88%×7.2 = 0.14钱),即一元银元少了一分四厘多的纯银。中央制造的五角银币(三钱六分)的含银量70%,而云南自制的五角银辅币含银量为40%,比中央少了30%的纯银,即一钱一分二厘的纯银。云南省一枚五角的银币的含银量比中央制造的五角的含银量少了一钱一分二厘,中间的这一差价就是云南地方政府所得的余利,为地方政府投机取巧节省了不少开支,也是云南地方政府乐于制造银元的终极动力,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全国货币的混乱。   1933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以统一国币的政策,“确立银本位制,废除银两,改行银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货币,银元制造权专属中央造币厂,每元库平七钱二分,重约26.6971克,成色为银占88%,铜占12%。”而同一时期云南省制造的双旗半元银元,含银量为40%。也是在1932年,半开银元被富滇新银行作为云南的本位货币,二枚半开抵一枚一元银币。云南省以半开作为本省的本位货币,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下面来比较一下两枚半开银元的含银量和中央一枚一元银元的含银量:
  2×3.6×40% = 2.88(两枚半开的含银量)
  7.2×88% = 6.336 (一枚一元银元的含银量)
  6.336 -2.88 = 3.456
  云南两枚半开和一元银元具有相同的流通价格,具有同等的购买力,并且都为本位货币,但在制造这两种银币所用纯银的数量相差确是如此之大,两者的价值完全不等。云南以半开作为本位货币,两枚半开抵一枚一元银币,可以节省3.456钱的纯银。这么大的余利和诱惑力,足以使得云南省政府大量铸造五角银币,到民国时一元银元的铸造相当的少。半开银元在云南省广泛的流通,使云南市场上形成“宁要半开,不要纸币”的局面。云南的半开本位制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3月,可见半开银元在云南市场上发挥着主币职能的特殊性。
  三、近代云南机制银元流通及其演变的原因
  (一)近代云南流通的银元呈现多样性的原因
  近代云南流通的银元经历了外国银元、外省银元和云南本省自铸银元三个阶段。这三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了近代云南机制银元演变的历史。在近代主要有17种银元流通于云南市场,使得近代云南机制银元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明末清初时,中国市场上就有了外国银元,当时的中外贸易几乎是单向的,因为中国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很强,外国洋货在中国没有市场,而外国商人需要购买中国的丝、茶、瓷器等,就必须使用白银。外国银元就大量流入中国,此后,外国商人用银元来套购中国的纹银,由于银元的成色不过九成多一点,中国的纹银是十足的,商人从中获利颇丰,导致流入的外国银元越来越多。加之银元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它是一种机器铸币,其模式、重量及质量都有固定的标准,制作精美,以枚核算,使用方便,被中国商民所乐用。外国银元在中国广泛流通,主要是由于清朝货币制度的落后,即银两本位存在严重的缺点,这些原因使外国银元在中国有了其生存的土壤和根基。
  由于外国的银元大量流入中国市场,这种新型的货币制度刺激了中国古老的银两和制钱制度,同时也激发了有识之士的制钱的爱国热心,张之洞最早在广东试铸了中国的银元,随后调任湖广总督,在湖北设银元局,开始了中国自铸银元的历史。最早流入云南省的中国银元是湖北银元,湖北银元作为协饷搭解到云南的,由于川滇两省相邻,云南和四川商贩往来频繁,四川的银元主要是由烟帮陆续运入云南的。此外云南的产铜量丰富,滇铜外运,各省用银元和滇铜交换,云南成为各种银元荟萃之地。
  在外国银元和外省银元的双重刺激下,这些银元显然也不能满足云南本土市场,云南省也不甘落后,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设滇局,制造银元,云南从此开始了自制银元的历史。
  (二)云南省自制银元呈现特殊性的原因
  云南省自制银元在时间、币值、成色、含银量上都与中央机制银元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云南省开始制造银元的时间和结束使用银元的时间都比中央机制银元的时间晚了十多年,这不仅是因为中央铸币权和地方铸币权上存在着差异,更是因为近代云南经济的贫困落后,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云南财政货币的疲软,应变弹性系数小,也是由于云南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疆这一地理位置,拥有最多的少数民族的复杂多变的省情决定的。
  中央机制银元是以一元为单位,以一元银元作为本位货币,一元银币的数量最多,五角、二角、一角等都是作为一元主币的辅币流通和使用的。而云南省是以半开作为本位货币,半开的数量是一元银币的20多倍。云南半开本位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同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着必然的联系。“半开银元之所以会成为近代云南流通银币的主币,正是由于它是近代中国币值改革开端时仅只是推动银两制向银元制过度的产物,即它是中国银元制度在建立之初引入近代币制而又与旧体系混杂的结晶。”半开银元成为云南流通中的本位币是在辛亥革命后的1932年富滇新银行成立时确立的,但是银元铸造初期主币不相统一的状况,却为半开银元成为近代云南流通中的主币提供了可能。半开银元成为近代云南本位货币的根本的原因则是因为它较适应于相对落后的云南社会经济水平,所以云南自制银元和流通市面上的银币以半开银币为最多,因而奠定了半开银元在云南广泛使用的基础。
  云南地方政府把本是辅币的半开银元变为具有无限法偿的本位货币,不仅由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经济面貌所决定,更是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军阀割据混战并控制地方政府所造成的。地方军阀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从而使货币的地方色彩日益浓厚,地方军阀政府大量铸造半开并使之成为本位货币,主要是获取余利,筹措军饷,使半开只能在云南本省使用,为后来地方军阀割据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落后的文化是实行半开本位的一个重要因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相对内地更为落后,反映在商品交换中识别纸币的能力差,因此,乐于接受易于辨别和以枚数的多少来判断货币价值高低的商品交换媒介——半开银币。此外民族妇女喜欢用白银作装饰品,他们把交易中的银币积攒起来,销熔后,制成装饰品。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也是民族地区喜用半开银币的原因。
  四、近代云南机制银元流通及其演变对云南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外来银元对云南近代经济的影响
  外国的机制银元在当时作为一种先进的货币大量流入云南,对云南以牌坊银锭为最高银两的货币形成了极大地冲击,促进云南银两制向银元制的转化。外国银元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而不断流入,英法帝国主义不仅向云南输出洋货,还进行资本输出,外国货币的入侵,扰乱了金融市场,使物价上涨,银价下跌,并刺激了对外贸易的投机性质,使云南人民深受其害。   由于清政府及云南地方政府政治腐败,经济崩溃,使云南人民不敢相信其发行的货币,导致云南市面上很多时候以法属越币为计算单位,人民也乐于存放外币,使法帝国主义控制的越币每年数以万计地流入云南,加速了云南社会经济的日益半殖民地化。湖北银元是作为饷银流入云南市场的,使得云南市场上首次出现了本国自铸的银元,解决了云南市场上银元不足的问题。四川银元是通过川滇的商品交易而流入云南市场,促进了民间商人的交易。总之由外省流入的机制银元,对云南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银元,也加速云南政府自铸银元的历程。
  (二)云南自制银元对云南社会经济的影响
  云南地方政府是继大多数省制造银元之后开始自制的,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了外国银元,维护了云南的路权,使得法帝国控制的越南银元占据云南市场的局面得以缓解,稳定了云南的物价,平抑了云南金融市场。
  由于云南地方政府制造银元和中央制造不相统一,成色、含银量等都比中央银元低很多,尤其是云南半开的成色由最初的85%下降到39%,半开成为云南的本位货币,云南省自制的银元和其他各省的银元更是不能统一,导致全国银币品种繁多,成色不一,各地主辅币不统一等使得近代中国的货币市场复杂混乱。
  以半开(五角)作为本位货币,只能在云南省内使用流通,不能在外省和全国通用,促使西南军阀割据势力的崛起和形成,造成了近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加剧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矛盾。
  (三)以半开作为本位货币对云南的影响
  半开银元在辛亥革命后至抗日战争前这一历史时期成为云南流通中的主币,形成了地方币制的统一,半开本位有利于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近代中国的币制改革。“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来看,这时的云南半开本位在中国近代币制改革中是适应于地方经济的地方性银元制度建立的成功典范。”
  1949年云南地方政府为了抵制银元券的发行,进行了“四·一”币制改革,重新确立了半开本位制,其目的是在不触动国民党统治的前提之下,对中央和云南地方的利益进行局部地调整,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半开本位的重新确立在客观上起到了抵制云南通货膨胀,稳定了云南的物价,恢复了云南的经济。
  从半开银元在云南的开始使用,其主币地位的形成和推行法币政策后,半开退出流通领域的过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在金融领域的表现,作为云南地方币制体系中主币的半开银元,本身也是成色、式样各异,价值各有高下,并无统一的标准,这也是旧社会币制混乱的一种表现。这种半独立的半开本位,使得云南省在经济上加剧了封闭性,与各省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从而影响了云南与内地经济联系的扩大,制约了云南金融事业的发展。同时,云南以半开为主币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方经济的稳定,但却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银元制历史进程和世界币制发展潮流中成为滞后的一角。
  参考文献:
  [1]云南民国通志馆编:《续云南通志长编》(中册)690页,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5年12月
  [2]李春龙、牛鸿斌编著:《新纂云南通志》卷185《币制考》440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3]云南省历史研究所编:《<清实录>有关云南史料汇编》第352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
  [4]张岂之、陈振江、江沛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第281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5]云南省钱币学会编:《云南货币简史》第266页,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6月
  [6]云南省钱币学会编:《云南货币简史》第271页,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6月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二十年,关于朱权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可喜成果:在朱权的戏剧学研究方面,相关论文多达20余篇,论文数量几近占据整个朱权研究的一半之多,如姚品文的《宁王朱权》;在朱权的戏剧学研究方面,也是不乏精品之作,叶明花的《朱权医药养生文献研究》;另外,还有一些论文角度独特、思维广阔,颇有启发意义。但是,从总体而言,有关朱权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对于朱权其人的研究不可不谓已多、已深,而对于其世的研究却是至今
期刊
摘 要 儒家思想又被称作为儒学,是由孔子所创立的一个思想体系。从古至今,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都是无所不在的,特别在中国古代的时候,这一思想体系更是主流意识,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儒家思想,探讨了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影响 意识形态  儒家是古代诸多思想学派之一。它的创始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儒家思想的出现打破了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由“学在官府”到“私
期刊
在花团锦簇的美国,生活了只有14天,却感到离开中国已有漫长的14年。祖国哟,我要跑步,我要飞,要回到你温暖的怀抱  韦东团长以感人的谦虚,要辞掉一个迷人的职务,慷慨地把它让给我。我何德何能,敢如此高就?"回到北京再说!"我谦让着,回到京城,却把这事彻底忘了......  叮铃铃铃!叮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同室居住的阎逸民若鲤鱼打挺一般急忙坐了起来,问:"时间到了?时间到了?"  我早已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和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推进,电子文件已成为我国党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文件生成的主要形式,也成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源头,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将在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做探讨,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字 电子文件 归档 管理 问题 策略  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以及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借
期刊
摘 要 本篇文章介绍了隐喻的基本含义,详细列举了隐喻在西方文学中的运用,揭示了隐喻主要功能和特点,并分析了隐喻的三大功能,分别是掌握认知规律、丰富语言文学表达功能、运筹帷幄地把握英语文学作品的表达特征。  关键词 西方文学 隐喻 运用  一、隐喻的基本含义  隐喻,也叫“暗喻”,是指隐藏的比喻,隐喻一般都不明显。从结构上来说,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就是隐喻,即原始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是在两个域之间
期刊
摘 要 人本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基本理论的核心是自我实现,这个理论对艺术家的以艺术创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从20世纪的现代主义美术的的特征就可以看出。  关键字 人本心理学 艺术创作 现代主义美术  人本心理学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者应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其
期刊
摘 要 儒家思想又被称作为儒学,是由孔子所创立的一个思想体系。从古至今,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都是无所不在的,特别在中国古代的时候,这一思想体系更是主流意识,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儒家思想,探讨了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影响 意识形态  儒家是古代诸多思想学派之一。它的创始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儒家思想的出现打破了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由“学在官府”到“私
期刊
摘 要 素描教学是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内容,它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素描造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素描造型的过程中追求什么,如何提高造型能力,如何培养正确的思考方法,观察方法,表现方法,是素描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 高师素描 造型 结构  素描造型是绘画范畴的东西,具有艺术创造的特点。高师素描造型能力的提高,先是观念认识的提高,再是方法要求正确,正确
期刊
摘 要 民族音乐赏析课程是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在民族音乐赏析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着某些不合理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队伍也比较薄弱,不能适应民族音乐学习的要求。本文从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进行分析,简要阐述高校在民族音乐赏析课程方面的不足,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校 民族音乐 赏析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同地域、不同生产生活方
期刊
` 要 田园山水诗有别于其他的古诗,它注重的是环境与意境的结合,能够将绚丽多彩的田园山水风光通过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让读者在身临其境的同时,体会出诗人的情怀。那么何谓田园山水诗?当今对田园山水诗的定义是什么?这类诗又有什么特点?阅读这类诗对社会风气又有什么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田园山水诗 社会风气  什么是田园山水诗呢?顾名思义,田园山水诗指的是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