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灶灭源”在疟疾防治中的初步应用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回顾性调查,证实在疟防后期,疟疾虽然年发病率很低,但有特殊灶性规律可循。由此提出以反复清除局部疫灶为主的“划灶灭源”措施,取代全民服药及其他涉及面广、针对性差的疟防措施,并通过三个流行季节的前瞻性调查,证实收到了加快缩小疟区的明显效果。“划灶灭源”有以下特点:对疫灶针对性强,处理范围小,节省人力、物力并便于精心反复处理;灭疟速度快,不容易出现厌战情绪;可在短期中阻断疟疾的传播或将疟疾发病率控制在不足以引起较大反复的水平。

其他文献
期刊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在滇西北维西县进行了居民疟疾感染和按蚊调查,以及长潜伏期间日疟的实验研究。结果是:在海拔2,520米的高原坝区仍有疟疾流行,是我省疟区分布的最高海拔线;首次证实了当地存在长潜伏期间日疟和黑色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并探明了它们与防治工作的关系。
期刊
本文介绍了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基本经验。作者认为把握下述五个方面是搞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①周密设计。设计时要听取相关学科专家的意见,还要坚持严格的科学性。②强调统一。抓好培训、科研方法、器材供应、诊断标准等方面的一致性。③随时把握质量。组织专家深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④层层验收。逐个调查点验收各项技术资料,尽量减少技术误差。⑤组织与管理。设立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和办公室
期刊
期刊
期刊
1980年春,我国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由于少数民族的风俗“开控”活动,导致大量人群流动和集中,是造成该县山区地带流脑全县范围爆发流行的主要因素。流行菌株为A群,流行面波及全县97.36%的社(镇),病情严重公社(100/10万以上)占发病公社数的97.2%。从1979年12月起至1980年3月底止,共发病1460例,发病率为667.4/10万,死亡124人,病死率为8.5%。流行高峰为1980年
期刊
期刊
磁场处理饮水,预防痢疾性腹泻有明显的效果。经二年观察567例,对照组279人中痢疾性腹泻二次流行,发病55人,改水组未发现病人。本文认为,磁水渗透压增高,能促进机体对营养物的吸收,提高人体内的免疫水平,是预防痢疾性腹泻的根本原因。这给今后预防痢疾性腹泻提供了新方法,为其他肠道疾病的控制,改良水质,提供了新的途径,但需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深入地研究。验证,以期进一步肯定磁水在卫生学中的意义。
期刊
期刊
本文报告沼气发酵法灭活肠道病毒的实验效果。共进行两批试验,两批发酵材料相似,同样设三组.三种发酵温度共9个试验组,每组投入等量灰质炎I型病毒。用Hela细胞微量培养法逐日测定各组病毒的TCD50。结果夏季病毒灭活较快,投放病毒发酵24小时后三组灭活率分别为99.97~99.996%、99.75~99.992%、 90~99.99%,至第6天全部查不到病毒。春季发酵24小时后三组病毒灭活率分别为9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