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语文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认识美、欣赏美,那么教师首先要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一座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审美能力;美的使者
一、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审美感知力
审美感知是指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学生的感觉是学生感官对文本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心理基础。如果在文本阅读活动中,学生感觉迟钝,就无法完成对美的感知。而知觉是感官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情感体验。学生在语文阅读时,必须充分调动听、视、触、嗅、味多种感官去品味文本创设的意境,才能体会感知到美之存在。感知力还要讲究快而深,这样才有利于将审美内容尽快传达到大脑,促进主客体的和谐。虽然对美的感知侧重于感性直观,但它也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它积淀着一定的理性思考的因素,因此,审美感知力就包含有选择力,这对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安排均具有指导性。语文教师既要有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的敏锐感知,又要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因为“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黑格尔)。而语文教师的这些审美感知力不只是为了自身的审美愉悦,而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的美。语文教师的审美感知力表现于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又能从整体上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进行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美的领域,并领略美的意蕴。引导学生从文本之中课堂之中拓展开去。在生活实践中去感受品味美之存在。
二、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力是把审美感受力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鉴赏力是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能力,既包括对审美的美丑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和欣赏程度,并能给予恰当的审美评判。文学作品的语言构成具体的文学形象,学生在感知其语言符号层次的同时,也在感知其形象层次。这就不仅要靠感觉,而且应有理解、表象、情感的参与。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浮想联翩,创造出新的形象。语文教师具备了多重审美鉴赏力,语文教学就多了审美情趣,既可动之以情,又可审之以真善美和贬之以假恶丑,将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带到无限丰富、绚丽的美的天地中去,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语文教帅的审美评判力也是其审美鉴赏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评判力是对审美对象的美丑、好坏、高低的分辨和评价能力,这样的评判比科学认识的评判包含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因素,它需要建立于高尚健康的审美观基础之上,在方法上要对审美对象进行综合分析、概括、比较,以准确地评判审美事实和审美价值的意义,分辨良莠。因此,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评判力,才能透过形象,透过表象,通过理性的审美评判,挖掘其本质。语文教师一旦具备了丰富的审美情感,不仅可缩短与作品的距离,而且可与作者的美的情感思想沟通,正确把握作品的基调和节奏,从初入到渗透再到共鸣,并准确而有效地将之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不可言喻的美感,从而叩动学生的心弦,使之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爱迪生)。审美鉴赏力是比审美感知力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这一审美能力。
三、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审美创造力
一堂好的语文课,恰似高雅别致的艺术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师是否具有审美创造力是衡量其是“教书匠”还是“艺术家”的重要区别之一。没有审美创造力的语文教师,其语文教学就无艺术可言,也就不会是成功的教学。由感知到鉴赏再到创造,这实际上是一種知识的反馈,即吸收、加工、输出,这“输出”就是创造。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学生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力,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基础,有时还需要特殊的禀赋和才能。鲁迅先生曾告诫我们,要善于无情地解剖自己,用真善美战胜假丑恶,使自己的心理变得更美好。学生善于创造性的审美想象,思维有浪漫气质,审美想象是在原来对美的事物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形象美的过程,形成新的形象美,本身就不是模仿而是创造。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认识,建立健康情感,塑造美的心灵,以适应审美创造的基本需要,人育好了,自然书就好教了。语文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只有具有创造力的教学设计,才会使学生越学越美,越学越乐,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如坐春风。马克思说过:“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以实现人的各种本质力量为目标。陈钟梁老师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力量就表现在花最少的时间以求取得最大的效益。这就是教学美最本质的特征。
总之,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是其审美修养的主要体现,与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关系密切。语文教师只有全面加强美学修养,奠定扎实的美学知识基础,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较强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花最少的时间以求取得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审美能力;美的使者
一、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审美感知力
审美感知是指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学生的感觉是学生感官对文本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心理基础。如果在文本阅读活动中,学生感觉迟钝,就无法完成对美的感知。而知觉是感官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情感体验。学生在语文阅读时,必须充分调动听、视、触、嗅、味多种感官去品味文本创设的意境,才能体会感知到美之存在。感知力还要讲究快而深,这样才有利于将审美内容尽快传达到大脑,促进主客体的和谐。虽然对美的感知侧重于感性直观,但它也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它积淀着一定的理性思考的因素,因此,审美感知力就包含有选择力,这对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安排均具有指导性。语文教师既要有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的敏锐感知,又要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因为“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黑格尔)。而语文教师的这些审美感知力不只是为了自身的审美愉悦,而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的美。语文教师的审美感知力表现于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又能从整体上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进行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美的领域,并领略美的意蕴。引导学生从文本之中课堂之中拓展开去。在生活实践中去感受品味美之存在。
二、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力是把审美感受力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鉴赏力是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能力,既包括对审美的美丑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和欣赏程度,并能给予恰当的审美评判。文学作品的语言构成具体的文学形象,学生在感知其语言符号层次的同时,也在感知其形象层次。这就不仅要靠感觉,而且应有理解、表象、情感的参与。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浮想联翩,创造出新的形象。语文教师具备了多重审美鉴赏力,语文教学就多了审美情趣,既可动之以情,又可审之以真善美和贬之以假恶丑,将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带到无限丰富、绚丽的美的天地中去,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语文教帅的审美评判力也是其审美鉴赏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评判力是对审美对象的美丑、好坏、高低的分辨和评价能力,这样的评判比科学认识的评判包含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因素,它需要建立于高尚健康的审美观基础之上,在方法上要对审美对象进行综合分析、概括、比较,以准确地评判审美事实和审美价值的意义,分辨良莠。因此,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评判力,才能透过形象,透过表象,通过理性的审美评判,挖掘其本质。语文教师一旦具备了丰富的审美情感,不仅可缩短与作品的距离,而且可与作者的美的情感思想沟通,正确把握作品的基调和节奏,从初入到渗透再到共鸣,并准确而有效地将之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不可言喻的美感,从而叩动学生的心弦,使之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爱迪生)。审美鉴赏力是比审美感知力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这一审美能力。
三、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审美创造力
一堂好的语文课,恰似高雅别致的艺术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师是否具有审美创造力是衡量其是“教书匠”还是“艺术家”的重要区别之一。没有审美创造力的语文教师,其语文教学就无艺术可言,也就不会是成功的教学。由感知到鉴赏再到创造,这实际上是一種知识的反馈,即吸收、加工、输出,这“输出”就是创造。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学生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力,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基础,有时还需要特殊的禀赋和才能。鲁迅先生曾告诫我们,要善于无情地解剖自己,用真善美战胜假丑恶,使自己的心理变得更美好。学生善于创造性的审美想象,思维有浪漫气质,审美想象是在原来对美的事物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形象美的过程,形成新的形象美,本身就不是模仿而是创造。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认识,建立健康情感,塑造美的心灵,以适应审美创造的基本需要,人育好了,自然书就好教了。语文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只有具有创造力的教学设计,才会使学生越学越美,越学越乐,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如坐春风。马克思说过:“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以实现人的各种本质力量为目标。陈钟梁老师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力量就表现在花最少的时间以求取得最大的效益。这就是教学美最本质的特征。
总之,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是其审美修养的主要体现,与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关系密切。语文教师只有全面加强美学修养,奠定扎实的美学知识基础,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较强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花最少的时间以求取得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