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艺术

来源 :开心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bin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休斯敦火箭隊的主场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是,有一名主力球员在赛前规定的时间里却没有来,原因是塞车。当球员飞奔进训练场的时候,他已经迟到了30分钟。在美国人的眼里,这是很严重的一个过失。火箭队的主教练范甘迪把球员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他说:“我知道你为什么晚到,但一切过去了,从现在开始,我要你百分之百地去思考比赛,好吗?”在范甘迪的面前,球员像个孩子般地点着头。紧接着在最后的赛前会议上,范甘迪面对本队球员说:“大家都知道,姚今天迟到了,所以他欠大家一场很好的比赛。”然后他转向这位迟到的球员,说:“你明白吗?你要打出一场很好的比赛还给大家。”
  在队友们的注视下,球星的心中此时只有一个念头:在赛场上拼吧!结局是这样的,这场比赛,这位迟到的球员共获得22分20个篮板,率领休斯敦火箭队主场86:80战胜了底特律活塞队。正如主教练希望的那样,他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奉献给了所有的人,换来了队友们对他过失的谅解。这位球员,就是我们非常热爱的小巨人姚明。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场球赛真正的胜利缔造者并不只是姚明,而是主教练范甘迪,是范甘迪批评的艺术——化批评为激励——成就了小巨人的辉煌,缔造了火箭队的胜利。换句话说,如果范甘迪运用急风暴雨的训斥,姚明完全有可能表现得非常糟糕。在我们的生活中,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就像是吗啡,用得不好,是毒品,用得好,则是镇痛提神的一剂特效药。我们的批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现在想来,那是因为生活中并不缺乏姚明,而是缺乏范甘迪。
其他文献
孙中山年轻时在英国期间,跟《泰晤士报》的一个记者过往甚密。  一天,这位记者约孙中山打網球,一不小心把球打在孙中山的前额上,他却说:“这是英国人的打法。”  孙中山忍痛跑上前,抱住记者,用巴掌使劲地打他的屁股,并笑着说:“这是中国人的打法。”
期刊
大画家詹姆斯·惠斯勒年轻时曾被西点军校录取。那是19世纪50年代,军校的教授为这个固执的“差等生”伤透了脑筋。  有位工程学教授让同学们设计一座桥。惠斯勒的设计图上是绿草如茵的河岸,一座充满浪漫色彩的小石桥,还有两个儿童在桥上垂钓。  教授命令惠斯勒重画,给他的批示是:“把那两个孩子给我从桥上撵走,这是军事桥梁!”  几天后,惠斯勒交回作业。这次,钓鱼的孩子被从桥上转移到了岸边。教授气急败坏地批示
期刊
三个大力士蒙特、杰克、汤姆比赛投铅球,他们以上帝的名义打赌,谁投得最远谁的寿命就最长。   他们来到郊外,站在一棵椰树下,开始比赛。第一个是汤姆,他摆好姿势,然后“嗨——”的一声,把铅球远远地扔了出去;下一个是杰克,他深吸一口气,投出了铅球,比汤姆远两米多;最后是蒙特,他有信心投得比他们远,于是轻松地冲两人做了一个鬼脸,大喝一声,投出了铅球。   汤姆和杰克紧张地等了好一阵子,没看到铅球落下来,三
期刊
我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后来那家公司倒闭了,我就失了业。我只好重新去找工作,这一找,就找了半年。半年后,我依然在家里待业,苦闷极了。父親问我:“这半年里,难道就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你?”我说:“有,可是工资太低了,月薪大多只有七八百元。”父亲说:“七八百就七八百吧,先干起来再说。”我说:“那怎么行?我在原来那家公司月薪是两千元的,我一定要找回一份月薪两千元的工作。”父亲笑一笑说:“跟我去卖一天菜吧。”
期刊
在姚明中文版自传《我的世界我的夢》首发式上,一名读者幸运地获得了提问姚明的机会。  读者:如果选择一种代表你气质和性格的动物,你会选择什么?  姚明:那就选择人吧。
期刊
同学李是医生,职业病患得不轻。不信您看。  周日,我知道他在家休息,拨打他家的电话,刚刚拨通,电话里传来:“您好!××科病房。”  和他一起乘车外出,他掏出一支烟点上。司机说,别吸了,开着空调呢。他恍然大悟般,把脑袋一拍:“對不起,对不起,咱这是无烟病房。”   在家看书,妻子打扫卫生,让他去拿吸尘器,他说:“护士是干什么的?吸痰器在哪里?”  他表哥开一饭馆,忙不过来,请他星期天去帮忙。客人吃罢
期刊
庄子快死的时侯,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他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弟子担心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庄子却说;“露天会让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從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
期刊
有一次,法国一个小型机场的一位海关官员扣留了希区柯克,因為这位大导演的护照让他疑窦顿生,护照上职业一栏仅简单地写着“制作者”。  “那么,你制作什么呢?”海关官员问道。  因为希区柯克擅长于恐怖电影的拍摄,所以他就回答道:“鸡皮疙瘩!”
期刊
我腕上一直戴着一条丝线编的手链,那是大学临毕业时室友送的。 大四时,大家都在为各自的前程奔忙,和我最要好的睡在我上铺的姐妹是大连人,那段日子她是我们寝室最着急的,因为到4月底外地学生还没有在上海找到工作,户口就要回到原籍。我则是家里学校两头跑,发传单似的寄简历,赶场子似的去面试,高不成,却低不就。  因为遇上流感,我在家躺了几天。回到学校,见到桌上有一份面试通知书,竟是那家我等了许久却以为没有回音
期刊
一个女人要和丈夫离婚。她来到法院,法官问:“为什么要离婚?”  “嗯……”  “他酗酒?”  “不。”  “他吸毒?”  “不。”  “掙钱挣得少?”  “不,还可以吧。”  “那是他打你?”  “不。”  “那是他变心了?”  “你说什么呀,没有。”  “那就是他不做家务活?”  “他帮着做。”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您不知道,法官先生,所有需要他做的他都做了……可是……您没看到过,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