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池稻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海滩,绿苇荡,千里辽河汇纳百川奔腾入海,一个叫鲶鱼泡的小村傍水而建,小村东南角的一座老房子里,住着一个姓施的老人,人们都唤他施老伯。
  这年一开春,施老伯的一条腿不慎受伤,生活遇到了困难,镇上指派新入职的公务员刘威时一对一结对帮扶。
  眨眼之间大半年过去了。这一天,镇上的检查组来到施老伯家,了解刘威时的工作情况。
  施老伯当着检查组的面,一个劲儿地挑大拇指,连声说:“满意,满意,小刘几天来一趟,脏活累活抢着干,特别是我那坝埝边上的一池稻,放水、耙地、插秧、拔草、防虫、撒肥,丰收在即,多亏了他。”检查组的人都一一记录下来。
  送走检查组,施老伯回屋看见炕沿上有一沓照片,捡起来返身出去追,可是由于腿脚不灵便没追上,那几个人已没了踪影……
  施老伯顺手翻看起了照片,这一看,顿时愣住了。
  照片一共有五张。第一张是一群野鸭在苇塘里戏水;第二张是一个编织精巧的苇草篓,里面隐约装着十几枚野鸭蛋;第三张是一个饭庄的门脸,招牌上有一行字很醒目———特色野鸭宴。
  让施老伯更为吃惊的是后两张,一张是个年轻人怀抱一雄一雌两只野鸭的合影,另一张是那年轻人左手拎着装有几只小野鸭的苇草篮,右手打着一个胜利的剪刀指,高高地举过头顶。
  这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威时。
  “这叫引狼入室。”施老伯简直气炸了肺,万没想到刘威时来这里,以助人的名义,虚晃一枪暗度陈仓,背地里打着苇塘野鸭的主意。
  这年月,野鸭在黑市上有高价无货源,施老伯的那池稻田,翻过坝埝就是长满苇草的河套子,河套连着大辽河的一条支脉,那里经常有野鸭子出没。
  事也真怪,往往越是不想见谁,谁却偏偏不请自到。
  施老伯思想开了小差,猛抬眼,却看见远处公路上有个人急匆匆地向这里走来,从走路的姿势上看,非刘威时莫属。
  施老伯心里咯噔一下,脸色变得煞白,他立马转身回屋,拽过被子在炕上躺了下来。
  刘威时进屋见施老伯躺在炕上,着急地问:“您这是怎么啦?我叫120救护车去医院。”说着掏出手机就要拨电话。
  施老伯赶紧打手势制止了他。缓了片刻,他才有气无力地说:“没事,老毛病了,我心里有数,不用去医院,变天气是诱因,挺一挺就过去了。”
  “這样挺着哪行,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吧。”刘威时还要拨打电话。
  施老伯摇摇头,接着告诉刘威时,他淘弄到了一个民间秘方,专治这种病,据说百用百灵。
  “民间秘方有可能治病,也有可能耽误了治病,不能全听全信。到底是什么秘方您说说看?”刘威时一脸真诚。
  施老伯犹豫了一下,说:“秘方用药考究,得等到冬天落雪以后,用大辽河湿地里的野鸭子,那时候的野鸭绒羽长成,肉质肥嫩,配一颗长白山红参文火炖熟,再用陈年老酒做药引子,温热补宜,肯定好使。”
  “苇塘野鸭?落雪后的?”刘威时挠着脑袋小声嘀咕着,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施老伯心中觉得有些好笑,这小子装的还挺像,怀里抱着两只野鸭的事,怎么不说出来啊?既然你不说,那我就主动提吧。
  施老伯眼珠一转,单刀直入地问:“你匆匆忙忙来,该不是为了捉几只苇塘野鸭过把瘾吧?”
  刘威时连连摆手说:“老伯,我哪敢动苇塘里的野鸭呀?气象预告说,今天晚上寒潮突袭,大风降温,我是来帮您抢收那池水稻的。另外,镇上派我去外地学习一个半月,明天一早就出发了。”刘威时一口气说明来意。
  施老伯盯着眼前这个不诚实的年轻人,假装高兴地说:“好啊,我和你一起去。”说完坐起身子,翻身下了地。
  刘威时赶紧上前阻拦道:“您老尽管放心在家里歇着,我即使真的遇见野鸭,也绝不会动它们半根羽毛的。”
  “你想错了,我不是担心野鸭子,而是担心你不会割稻,亲自去现场指挥的。”施老伯眯缝起眼睛,目光有些深不可测。
  刘威时听了,苦笑着摇摇头,没再说什么。
  两个人简单地拾掇了一番,很快来到坝埝边上的那池稻田。
  刘威时也不多说,下到池子里甩开膀子弯下腰,准备开镰收割。施老伯却制止道:“心急吃不了热馒头,我还没告诉你怎么割呢。”
  刘威时一脸疑惑,问:“怎么割?还不是手抓稳、镰放低、茬口平、捆打紧吗?我会的,这样既快又净还不浪费粮食。”
  施老伯把头摇成了拨浪鼓,大声说:“你恰恰说错了,我要你手放松、镰抬高、留高茬、打散捆,而且要在池子里‘插花子’割,把边边角角剩下,割完半池子就收工。”
  刘威时直起腰身,见施老伯不像开玩笑的样子,心里有些发懵,半晌才说:“老伯,您心眼儿好怕我累着,可也不必用这种方式,我年轻累不坏的。再者说了,不会种地的‘二流子’才这么干,我丢不起这手艺,而且,浪费粮食是最大的……”
  刘威时想说“是最大的犯罪”,看见施老伯的脸色骤变,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施老伯果然翻了脸,冲着刘威时火冒三丈:“年轻人,地是我的还是你的?这家是你当还是我当?你有一点还真说对了,我就是要当不会种地的‘二流子’。想知道为什么吗?那我就来告诉你。少收半池稻,就摘不去我的穷帽子,有了这顶帽子,镇上就会有人来帮我。”
  刘威时呆住了,一时被噎得喘不上气来,眼前的施老伯已然不是过去憨态可掬的模样,像变了一人似的,十分陌生。
  施老伯还在一边喋喋不休:“怎么地,不理解?不爱听?不是真心来帮我的吧?那你来这儿的目的不纯,我还想去镇上告你的状呢。”
  尚未动刀开镰,刘威时的脑门上已经热汗直冒,冷静了好一会儿,才一字一顿地说:“老伯,帮您是镇上指派,也是我个人自愿。其实,一池稻子改变不了您的境况,时间真的来不及,我不和您掰扯了,就按您说的办。”说完,疯了一般埋头挥镰割起稻子来。   施老伯坐在池埂边上,看着一池稻子被割得七零八落,像一片牛羊刚刚啃咬糟蹋过的草场,脸上却露出一副得意的神态……
  一晃又是一个半月过去,秋去冬来,大辽河流域的这个冬天雪下得特别大。
  这天一大早,鲶鱼泡村外的老房子来了一个人,熟门熟路,却不见施老伯在家。这人就是学习归来的刘威时。刘威时放下包裹,出门循着施老伯在雪野里留下的足迹,一路追踪来到坝埝边上的那池稻田。
  施老伯正卧在稀疏的苇草丛里,近乎贪婪地盯着稻池里面看着,丝毫没有察觉出有人到来。
  刘威时顺着施老伯的目光看去,只见白雪覆盖着的稻池里,裸露出半池横七竖八的稻茬,不少稻茬的上面,尚有一些籽粒饱满的稻穗,那些稻穗近前,竟然有几只小小的黑影在啄食。
  刘威时心中一动,一块疑团解开了大半,那黑影是守在大辽河里越冬不走的野鸭子,施老伯真是用心良苦啊,留下半池稻,神不知鬼不觉,作为冬天诱捕野鸭的天然围场,根子就在那治病的秘方。
  正在刘威时胡思乱想之际,饱餐一顿的野鸭却扭动起身子,拽哒拽哒地越过坝埝,“嘎嘎”叫着没入了苇塘深处,没有遇到任何危险。很显然,从野鸭来觅食,直到野鸭吃饱,也没见施老伯出手。
  刘威时百思不得其解,轻轻叫了一声:“老伯。”
  施老伯吓了一跳,回头见是刘威时,虽然料定他这几天会来,但也觉得来的突兀:“雪大路滑,怎么不在家多休息几天?”
  劉威时不想拐弯抹角,没有正面回答施老伯的问话,而是把心中的疑问和盘托出:“老伯,眼瞅着到手的野鸭子,怎么又放啦?”
  施老伯看着刘威时疑惑的眼神,从苇草丛中站起来,拍打着身上沾着的雪花,说:“小孩儿没娘,说起来话长。走,回屋里去说。”
  到屋之后,施老伯一五一十地说起来。
  原来,施老伯留下那半池稻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报恩。
  事情源于三年困难时期的一个冬天,那时施老伯还小,母亲把一碗粥喂了他,自己却饿晕过去。施老伯外出寻找食物,在坝埝边寻到一只饿得皮包骨的冻野鸭,救了母亲的命。
  施老伯噙着眼泪说:“瞧,现在的野鸭子多幸运,人不再和它们争食了,还给它们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我少收割半池稻平时节俭少花点,就为辽河口的生态文明尽了一份力。”
  施老伯这一番述说,令刘威时震惊不已,使他对眼前的老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刘威时惭愧地说:“老伯,我误会您了,给您赔罪。您看,这是我带来的文火野鸭炖红参,野鸭是落雪后的,红参是长白山的,我用它来将功补过,陈年老酒药引子用您家里的。”说着,刘威时打开带来的那个大包裹,里面是个保温箱,从里端出一盆冒着热气的菜来。
  万万没有料到,施老伯的脸“呱嗒”一下拉了下来,转身从炕柜里拿出一沓照片,摔倒刘威时面前,气呼呼地说:“你自己看吧,残害野生动物,人证物证都在,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必须坦白交代。”
  刘威时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捡起照片翻了翻,“扑哧”一下笑出声来:“您老错怪我了。这是一家野鸭人工养殖基地,有关部门批准允许的,我考察时拍了几张照片,准备引进来,动员您少量试养。上次正巧检查组要来,就委托他们先捎给您,想不到他们没和您说清楚,造成了误会。”
  原来如此。这回,轮到施老伯手足无措起来:“这事扯的,差点冤枉了好人,其实我那文火野鸭炖红参秘方,是我瞎编的,你还当了真。这回,老伯向你道歉。”
  说着,刘老伯站起身子要给刘威时行礼,被刘威时拦住了。
  窗外芦花映雪,室内暖意融融,大辽河畔鲶鱼泡子村的这座老房子里,弥漫起浓浓的稻米香、“野鸭”香、老酒香,施老伯和刘威时二人都沉醉其中了……
其他文献
赵县长有个怪癖,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什么场合,总是背着一块用黑尼龙线系着的石头。有人问赵县长,为什么要背块石头,他笑而不答。又有人从石头的颜色判断,可能是一块价值不菲的翡翠。  “赵县长背石头”的怪事越传越神,究竟背的是石头还是玉,是哪里来的?成了大家迫切想解开的一个谜!  赵县长任职的县是个山区县。这天,他又要往山里跑,只带了县政府办公室的小张。小张是从县报调来的,这次同赵县长出来,要趁这个机会
期刊
吃完早饭,立明出了家门,向村后面的红海滩湿地走去。他喜欢老家这片养育了他二十年的红海滩。溜达了一个多小时,立明有点儿累了,才慢慢地走回家里。  “儿子,你快出来看看,这是什么鸟啊?”院子里的父亲高声喊着,立明连忙跑了过去。  父亲抱着一只大鸟兴奋地说:“刚才我去屯南边的芦苇塘里起鱼挂子,鱼没有挂到多少,倒是在水塘边逮到了这只受伤的大鸟,你快看看这是啥鸟?”  “是鹤,是丹顶鹤!爸,你可捡到宝了!”
期刊
金老汉有两个儿子,金文和金武。两个儿子只差一岁,性格却截然不同,老大文质彬彬,老二虎虎生威。为了营生,金老汉在镇上开了家羊汤馆。羊汤馆生意不错,每天的客人络绎不绝。  高中毕业后,两个儿子没再上学,金老汉让他们在自家饭馆打下手,以期早日出师。说到这儿,要补充一点,金老汉的羊汤馆也不是自己创立的,而是跟自己父亲,也就是金文金武的爷爷学的。  金老汉一记事,就跟着父亲走街串巷卖羊汤,后来父亲去世,母亲
期刊
这段日子,牛角岭的牛老汉每天一大早都要赶到村口的老松树下坐上一大阵子,痴痴地瞅着东山坡发呆,直到日上三竿才恋恋不舍地往家走。回家的路上也是一步三回头,不时地瞅东山坡上那条蜿蜒而下的公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牛老汉这是在等人呢。  确实,牛老汉是在等人。牛老汉等的这个人叫胡道同,是山那边胡家村的。胡道同是个小商贩,常年开着辆农用三轮车赶集,啥都倒腾,却没挣下钱,为此大伙便叫他“胡倒腾”。牛老汉知道有这
期刊
精卫鸣兮,天地动容!山木翠兮,人为鱼虫!娇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愿子孙后代兮,勿入海中!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陆为荣!  这是炎帝为小女儿“女娃”所作的歌。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从古到今,被视为中华民族始祖象征的炎帝与黄帝都带有传说色彩。炎帝也就是神农氏,有时候,人们把他的两个名字连起来
期刊
明朝万历年间,德安府出了位名医李先生。因弟子阿庞医术不错,先生就将普济堂的事务交给他全权打理,自己则专心钻研家传医书,并不时出门游学,与异地医学高手交流切磋,顺便寻找、鉴别各地出产的药材。  这天,先生从外面游学回来,前脚刚进屋,府衙捕头后脚就跟进了门。  “大胆郎中,竟敢毒害皇亲国戚,跟我到府衙走一趟!”捕头说完一挥手,几个捕快不由分说给李先生戴上枷锁,推搡着朝府衙而去。  到了府衙,知府升堂问
期刊
一  周振国在机关是个不大不小的副科级干部,他常为自己迟迟不能升职而烦恼。这天他下班回家,路过海鲜市场时差点儿和别的车蹭了。他怒气冲冲地与对方一打照面,却不由失声惊叫:“李金良!哎,老同学,多年不见了!”  李金良和周振国是发小,两人一起上的学。后来周振国考上大学,在海滨城市落了户,父母退休后全跟了过来,两人就断了联系。  李金良也欣喜异常:“振国啊,当初我念不好书,只好早早出去打工。这不,最近在
期刊
吃晚饭的时候,小陆跟老陆说他在富阳新村买了套二手房。老陆听了没吭声。老陆老婆惊讶地问,买房子干嘛?  小陆说要与丽丽搬出去住。老陆老婆放下筷子,盯着小陆和丽丽,说家里房子也不小,住得好好的,为啥要搬出去住啊?小陆和丽丽低着头没有回答。  晚上,老陆老婆躺在床上睡不着觉,问老陆,好好的,他们为什么要搬出去住呢?老陆闷声闷气地吼了一句:“你说为啥?还不是因为你太唠叨了。他们嫌你烦。”  老陆老婆叹口气
期刊
古代把狮子奉为祥瑞神兽,镇宅辟邪的门狮彰显了主人身份的高贵与威严。不过摆放狮子可是有讲究的,首先必须是一雌一雄成对摆放。一般来说,雄狮的脚下踩着一个绣球,代表权力和统一,摆在左侧;母狮子脚下是一只小狮子,代表繁衍昌盛,摆在右侧。可嘉善县大云镇大云寺门口的石狮子却造型奇特,雄狮的一只脚下踩着圆球,另一只脚下踩着一串铜钱;雌狮一只脚下踩着小狮子,另一只脚下也踩着圆球!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清同治年间
期刊
夏日的黄昏,置业顾问小黄一个人在售楼处值班。他正无精打采地玩着手机,抬头看见有个人走了进来,赶紧站起身迎了上去。  来人是个上了年纪的老者,乐呵呵地说来看看房子。小黄凭经验感觉对方只是来转转,勉强带他来到了大沙盘旁。小黄介绍这个楼盘是大项目,前面两期早就入住了,目前正在开发的是第三期,其中的两栋楼很快就要开盘,目前正在积累客户。  他刚讲完,老者就指着那两栋楼问个不停,似乎对每个楼层和位置都很关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