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斑驳,疑似故人泪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y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寒料峭的夜,法租界边缘的西藏路上行人稀少,一个穿着白色衣裤的女子从一条弄堂里飞奔出来,焦急地叫住一辆黄包车,催促车夫赶紧载她离开。
  那时她还不叫董竹君,她的名字和上海老弄堂里万千平凡囡囡并无二致:15岁的少女阿媛冒着生命危险逃出妓院,奔向她心仪的男子。
  疾驰的黄包车上,阿媛双眼微阖,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而她的心却愈加踏实。她知道黑暗的尽头有人等她,月光自他周身流淌,蔓延至她脚下,渡她去到有他的彼方。
  阿媛是妓院的“清倌人”,虽说卖艺不卖身,可随着年龄渐长,既定的结局如磨牙霍霍的兽,早晚会将她吞噬。还好,她遇见了夏之时。
  生逢乱世,即便在风月场所,也嗅得到歌舞升平下的风起云涌。阿媛发现堂子里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客人,和常见的登徒子不同,他们似乎不为玩乐,三五人围坐论事,声音压得很低,姿态风流的夏之时正是其中最明亮的星。
  彼时的夏之时任四川都督,仪表堂堂,少年有成,老鸨引她来见,阿媛红着小脸,一声夏爷叫得轻柔婉转。和大多数客人相比,夏之时格外温文有礼,尤其听闻她年少也曾读书,却因家贫被父亲卖入青楼的遭遇后,更常抽空与她谈天说地。
  夜色沉沉,红烛融融,镜中女子芙蓉粉面,眼角含春,以她的花容月貌应当配得起他的少年英雄,阿媛对镜自照,兀自欢喜。阿媛这厢芳心暗许,夏之时又何尝没有对她一见倾心。阿媛生得美,即使不刻意逢迎,也已远近闻名,何况她虽出身风尘,却纯净无瑕,望向他时那怯怯的神情,让夏之时心动之余满是心疼。
  夏日黄昏的午后,在堂子后院的一片竹林边,他许下帮她赎身、娶她为妻、照顾她一生一世的承诺。望着绿竹下英姿勃发的夏之时,阿媛亦做了一个决定。她虽深陷泥沼,可她的爱并不卑微,若要他赎她出去,她便永远是他从堂子里买回来的女人,今生今世都无法与他比肩,正因为她也爱他,所以更不能叫他看轻了她!
  在一片飒飒的竹叶声响中,阿媛说她自会离开妓院,去他暂居的住处找他。迎着阿媛灼灼的目光,夏之时第一次发现,眼前的柔弱女子也有如此烈性的一面。
  既已许诺,阿媛一心计划出逃,不料事情被老鸨知道,把她关在一个小阁楼里。就在阿媛身陷困境时,夏之时也因“讨袁计划”失败,被袁世凯全城通缉,东躲西藏,不便露面。
  一心记挂阿媛的夏之时想方设法找人将他即将离开上海的消息告诉阿媛,望她务必来寻他。皎月如悬在天幕上的明灯,承载着他的思念,指引她通往自由的方向。当风尘仆仆的阿媛按时出现在约定的路口时,戎马半生的少年将军一把将她搂在怀里,哭得像个孩子。他多怕今生今世就此与她离别,忍不住说道:“阿媛,从此你叫竹君好不好?只做我一个人的潇湘妃子。”“我愿意。”董竹君挽着夏之时的手臂,笑得甜美灿烂。
  她成了他的妻。婚后,董竹君与夏之时一起前往日本避难。他知她始终对儿时辍学之事耿耿于怀,便特地请家教教她读书。在爱情和教育的滋养下,她如节节拔高的竹,明媚之余,更见风骨。
  国内事件平息,夫妇两人回归故里。此时他是英武不凡、大权在握的少年督军,她是风姿卓绝、进退有度的督军夫人,此后他们的儿女也接连诞生。可惜鲜花着锦的日子终究太短,命运睥睨万物,嘲笑有情人的不自知。
  岁月静好于董竹君来说是滋养,于行伍出身的夏之时却是煎熬。在一次政治站队中,夏之时选错了立场,从此仕途大受影响。越是少年成名的人,越是经不起打击,在外受挫的夏之时在家愈发骄纵起来。
  起初董竹君体谅他公事繁忙,对他处处忍让。然而看着妻子悲悯的眼神,夏之时愈发烦躁,他早就习惯被她仰望,可如今他不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她却因出色的社交手段成为社交界的新星。内心的失落腐蚀着夏之时,让他的爱逐渐演化成一种可怕的占有欲。
  又是一个喝到酩酊大醉的夜晚,在外听了风言风语的夏之时对白天外出社交的董竹君大声咆哮:“你以为你是谁,到处见人?没有我夏之时,你就是堂子里的姐儿。”也是这熟悉的脸庞,当日在细碎的竹影下,温柔得让人沉醉。可如今……冷月无声,如同悬挂在天幕上的泪滴。
  感情一旦出现裂痕,即使费力弥补,也无法完好如初。那夜,夏之时全当酒后失言,董竹君也未曾再提,然而两人相敬如宾的表象下却埋藏着难以言说的痛楚。
  夏之时流连在外的时日渐长,不知度过了多少以泪洗面独守空房的夜晚,董竹君下定决心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因为少年时命不由己的经历,让她更懂得女性掌握自己命运的重要,除了铺陈人脉,董竹君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几个孩子的教育上。
  他们曾是在风中相遇相爱的两颗种子,在生活的滋养下却长成两棵迥然不同的植物。她自始至终想以一棵树的姿态与他并肩,他却想让她做缠绕树才能存活的藤蔓,隔阂已然存在,爆发只需一个契机。
  转眼间,大女儿到了上学的年纪。董竹君希望女儿可以接受教育,然而夏之时却执拗地认为女孩读书无用。拥着怀里瑟瑟发抖的女儿,董竹君不肯退让半步,盛怒的夏之时操起手边的玉如意便向她砸去。手起,玉碎,一股殷红的血自董竹君苍白的脸颊滑落。阿媛和她的爱情大抵就死在那天。
  不顾夏之时的苦苦挽留,董竹君坚持离婚。在男人不屑的眼神中,她只身赴沪,不但独自将孩子们抚养成才,还创立了名噪一时的锦江饭店,成为一代传奇女商人,也终身未再嫁人。
  夏之时苦守空房十年,终究还是娶了别的女子,他明白他丢了她,再也找不回了。然而他至死都不知道,董竹君的床头始终摆着他们两人的合照。
  摩挲着相框,她笑着流泪,这一生最幸运莫过遇上他,从此遇上爱情,遇上从前在梦中都不敢想的命运。而这辈子的不幸也是遇上他,他让她明白,不懂爱比不爱更可怜,与其痛苦纠缠,不如成全自己。少女阿媛终将自己活成了蔚然成风的竹,却永远失去了余生有他的每一个夏天。
其他文献
流光如同荒野蔓草,无涯而寂静地生长。人世间的忧愁恍如锦绣织帛,褪去繁丽,在春秋里典藏,再也不见鲜艳。而他此生恰如织锦,在盛世里燃成余烬,没有悲壮,却意蕴深长。  乾隆十四年,黄仲则出生于高淳学署。黄家虽然门楣不显,但也是书香门第。可惜天不假年,他四岁时父亲便辞世。年幼的他并不知满堂素白能够铺陈多少绵延的哀伤,亦不知沉重的灵柩意味着什么。他看着人来人往,空气里都涌动着泪光,小小的仲则心底也觉着难过,
期刊
萧衍又一次驳回了他辞官的文书。  他不知一个年过古稀的人还能为这千古江山做些什么。帝王无情,一心只想将怀才之士困在身边,可他虽身在宦海,心却早已抽离。年少时的热血与豪气,终是随着汹涌的官场暗流渐行渐远。只是偶尔会在清梦中望见那片吞噬了南北朝的狼烟烽火,以及那些金戈铁马的陈年旧闻……  投奔萧衍时,他不过是个上庸太守,伐竹造筏、一路颠簸而来,不长的距离,却像跨越了千山万水。那时,建康城的兰花还没开,
期刊
春雨薄雷,随风疾走的云朵掠过南宋王朝的檐角,巍峨肃穆的皇后寝宫立在飘摇风雨中,雕花窗格后的纱帷随风扬起。室内熏笼袅袅升腾起香雾,艳若桃李的女子正对着铜镜描妆,一笔一画,仔仔细细。宫人殷勤来报,精致的食盒已呈达陛下案前。  最后一根钗环簪入如云发髻,红唇抿起又放松,她的眼梢吊起意味深长的笑,侍女扶她前往御书房,看一场早已布好的局。  御书房中,食盒已被狼狈打翻,身着明黄衣袍的他面色煞白,颤抖地指着食
期刊
作词:左木修  作曲:由一林  演唱:贰婶  最初被遗忘在相框里的人  做了谁的替身  眷顾那段红尘  付诸笔墨的故事用情太深  感动了别人  留自己满身伤痕  那个被织绣在屏风里的人  未曾获得首肯  上演兔死狐存  风轻云淡地讲述嬉笑言嗔  怎挨过宿命  那一声声诘问  看似清茗甘醇匀一缕茉莉香魂  以肆意花香掩去溃烂心门  品尝茶的苦涩  眷恋花的温存  滚烫散不开混沌  墙上死灰脱落却露出
期刊
一直觉得山水当是气势磅礴的孤高峭拔,或是烟环云绕的千山万壑,而弘仁笔下的山水却和众人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同,他的传世之作里总是萧然一石一树根,树无枝叶,石无纹路,一派简淡清逸,透着一股冷峭静寂之意。  明清的鼎革之变不知改变了多少爱国文人的命运,他们坚守着遗民之志,逃禅避世。所以清初的书画僧特别多,其中尤以“清初四僧”最为出名,弘仁便是其中之一。  透过那些泛黄的宣纸和明净寂寥的山水,脑海中勾勒出的他
期刊
青楼女子曼妙香艳的故事实在太多,杜十娘赎身许嫁李生,王美娘几经辗转遇到了痴情的卖油郎。许是写故事的人下笔不忍,那些流落风尘的娇花,命运多少还握在自己手中。然而读到那部《青楼集》,了解那些真正的青楼红粉的遭遇,才知她们有多少含泪卖笑,多少身不由己。  她的名字取得好,却又取得不好。樊事真,事真—事事如一,决烈真心。这是一个婉转含香的名字,又透着泼烈决性,不该落在青楼风尘。  她生在元代,是个人人可轻
期刊
六月的细雨缠缠绵绵,无端让人生了几缕情思。聂胜琼站在莲花楼上遥望雨幕下的残花,那是它此季最后的盛颜。  “何年创此琼花台,不见琼花此观开。千载名花应有尽,寻花还上旧花台。”情之所起,她吟诗感怀。须臾低沉间,却听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蓦然回眸,一张清秀温雅的脸入了她的眼。他望着她,眸中是掩不住的惊喜,她却早已司空见惯,那是许多男子初见她时的模样,他们说她有着世上最美的容颜。  他缓过神来,理着被雨水
期刊
洛阳城的秋天来得比去年迟,阶下秋水寒碧,盛着一池温柔闪烁的星光,凉风将桂花香吹入她的鬓发,她低着头,琴声缓缓地停了—《长侧》《短侧》《风入松》,还有那曲《广陵散》,她弹了多少年了?露冷风急,华庭寂寥,当年的歌舞已经散了,而她还要守着无数漫漫长夜,守着破碎的洛阳风月,怀念也追悔着那段甜蜜又愧疚的爱情。  如果没有遇见他,那该多好。  那年,她乘舟从城外青山下过,松风阵阵回荡山谷,携来男子清越的啸声。
期刊
薛绍徽遗留下来的唯一照片已被染上历史的痕迹,泛黄而粗糙,细细观之,却能看出她目光极亮,下颌微抬,双手紧握,神色有些拘谨。让人很难相信彼时青涩的她能吟出“危巅通北斗,半野尽南荒”这般雄浑刚健的诗句,且早已成为闽南一带有名的才女。  她出生时清朝处境已岌岌可危,然她父亲是一方乡绅,生活尚算富足。因她是幼女,父母对她格外疼爱,常以诗书戏之,加之她天分极高,抚琴泼墨,学诗属文,皆能触类旁通。  彼时她虽极
期刊
时序渐萎,韶光凋零,须臾又是秋。某日闲来无事,读《红楼梦》第七回,说到宝钗患病,听秃头和尚说了一个神奇的“海上方”,便觉得曹雪芹把中药都写得那么美。为其感到惊艳的原因在于这个“海上方”的配方需要春夏秋冬的花蕊,并在相对应的节气晒干、研磨、调匀。想来古典文学里很多中药名都可拿来用作人名,甚至入诗渲染唐诗的清凉与幽淡,装点宋词的媚丽与浓艳。  把中药名写入情诗,当数明代戏曲家冯梦龙写的《桂枝儿》:“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