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深度报道的终结和新型深度报道的开启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有不少纸媒关停休刊。一向被视为纸媒救命稻草的深度报道,不仅没能展现出天资,反而显得处境尴尬。国内几家以深度报道见长的报纸,其深度报道部门也在调整中。相反,门户网站却加强了原创,由纸媒转向移动端的“澎湃新闻”项目,成为国内深度报道的一支生力军。
  大型门户网站,已把深度报道当作核心竞争产品,并将其作为提升内容品质、树立机构品牌的重要手段。他们还不约而同地提及,对于门户网站而言,深度报道的原创团队已经成为了标配。这进一步说明,深度报道的去纸媒化并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深度报道完全可以脱离纸媒而单独存在。
  需要指出的是,新载体上的深度报道,核心特征仍跟传统深度报道一致,就如同手机功能进化,但核心功能仍是通信一样。新型的深度报道,核心特质仍展现在对新闻事件开掘的深度和力度上,但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题材更挑剔。新型深度报道,会更注重选择有传播力的社会热点问题或能刺激到社会敏感点的事件,追求爆点。
  二是长度限制。从文本呈现上来说,在PC端和报纸上阅读体验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文章一般在2500字以内,太长就会影响阅读感。
  三是多種方式呈现,表达更轻悦。不同于报纸只能配图,移动端的报道,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还可以综合运用音频、视频、HTML5等技术手段,推出适合移动端阅读的多媒体产品。产品把文字报道中至少3万字的内容浓缩到一张图里。在语言上,新型深度报道更为轻悦,像《南方都市报》深度部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深℃”,同样的题材,放在“深℃”上时就会重新改造,使其更加轻悦化。
  四是传统深度报道以事件为主,但新型深度报道以人为主。像腾讯“棱镜”发出的篇目中,很多聚焦于人,搜狐的原创栏目干脆直接叫“新闻当事人”。这也是根据移动互联网需求做出的调整。
  (叶铁桥文,摘自2015年6月1日《广州日报》)
其他文献
本刊讯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文化协同发展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9月25日,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传媒大学以及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主办,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承办的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次研讨会以广播节目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新机遇、媒体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与担当、互联网思维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创新为主题。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中国广播
期刊
编者按:大数据时代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大数据时代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人类被赋予了“数字化”的标签,也许我们会有一个新的工具、新的武器、新的铠甲、新的ID、新的标识、新的符号、新的表达手段、新的表达内容……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网络用户、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数据量用户大国,如何让大数据真正造福古老的中国,让社会更加透明、更加美好、更加祥和,人们生活更加幸福。就像人类发明历史上的铁锹、锄头、蒸汽机、电动
期刊
在当下的媒体融合中,很多传统媒体并没有抓住融合的痛点,这导致两种情况:一种表现为投入不足,很多媒体觉得在内部设一个新媒体部,开通微博微信客户端,将自己纸媒上的内容搬到网上就完成了转型,甚至还希望能通过如此“转型”产生经济效益;另一种是投入很大但方向不对,即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花钱买软件、买服务器,或者仓促上马客户端等。  媒体融合的关键首先在于全员观念的转换,如读者思维转向用户思维,内容思维转向服
期刊
【摘 要】中山广播电视台创办的广播节目《周五民声直播室》,经过十年的磨砺,在广播发挥媒体的喉舌功能与促进民生服务方面,寻求到了较为和谐统一的平衡点。在新媒体格局下,传统广播节目应注入新媒体思维,借助新媒体平台,根据自己的特质以清晰而准确的定位、丰富多样的手段来实现与受众的良性互动,让广播节目有更多的受众关注和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广播节目 民生 创新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2 【
期刊
【摘 要】省会城市是广播媒体竞争的激烈战场,也是催生广播媒体传播理念变革的主要阵地。在激烈的同城竞争中,省会城市电台既要不断向上突围,寻求资源突破;还要紧盯市场,与中央电台和省级电台争抢市场份额。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切入口,着重对西安地区的广播媒介环境进行分析,并从中提炼出省会电台生态位拓展的思路。  【关键词】广播 媒介生态 省会城市 竞争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
期刊
解决用户痛点:App增加黏性的关键。作为移动时代的典型产物——App,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但随着竞争的激烈和市场的深挖,再加上用户需求已经产生极致改变,从业者面临的压力剧增。  “随时随地随需”是移动App的主要特征,App从业者在立足于此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对产品的把控。凡是能够有效抓住并留住用户、打破竞争对手围追阻截的业内App,都成功做到了随着用户需求的极致变化
期刊
“2015年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5月26日开幕。开幕式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发表的“中国正迎来从IT时代到DT时代的变革”的观点引发热议。现实中,IT的核心是计算机,而DT时代的核心是大数据。  马云认为,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DT时代变革,表面上是对过去技术的提升,实际上和人們所知的IT时代是两个时代,“IT时代是让自己更加强大,DT时代是让别人更加强大,IT时代
期刊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除了面临技术、机制等瓶颈外,其传统的盈利模式也正遭受着冲击。有盈利才能生存,无论是对于广告量“断崖式”下滑的传统媒体、还是向前摸索中的新媒体产品来说,这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现实问题。5月20日,在海峡两岸新媒体峰会暨“两美温州”采风活动举行期间,两岸媒体人集聚温州,探讨在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该如何缔造新的盈利模式。  澎湃新闻自去年7月正式上线,如今未满“周岁”,仍然在走“以内
期刊
【摘 要】本期请各位欣赏奥地利电台制作的广播特写《生活很糟》(Life is Not Good),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李宏与作者伊萨贝拉·恩格斯(Isabelle Engels)的创作问答。  《生活很糟》曾获得2009年欧洲奖特别推荐奖。作品没有涉及宏大的主题,也缺少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这个特写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和心灵,展示了主人公真实、多面的性格,音响叙事生动流畅,心理刻画细腻
期刊
“新華社”客户端新版发布会2015年6月8日在新华社总社新闻大厦举行。在新版logo“新华蓝”的背景下,新华社社长蔡名照说,从6月8日起,新华社的重要新闻将通过“新华社”客户端新版直达网民。网民不仅可以与遍布全球的新华社记者直接互动,而且能够一键抵达全国1000多家地方党政客户端。这标志着新华社向移动互联网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是一款以权威性为特色的新闻客户端。它把新闻的权威性和资讯的丰富性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