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像花儿一样绽放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550ci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赛里曼今年71岁了,2014年,她的家庭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美家庭”称号,2015年,赛里曼被评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在伊宁市伊犁河路街道伊犁河路社区,赛里曼不仅仅是一位居民的名字,她也是社区的一张名片,所有听过赛里曼名字的人都会记住她。赛里曼今年71岁了,关于她的故事每天都有新记录。2014年,她的家庭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美家庭”称号,2015年,赛里曼被评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赛里曼和老伴赛力玛孜自1995年至今,资助贫困学生及困难邻舍100多人,累计金额达20余万元。而2015年之前,老两口和儿子儿媳还一直住在土房子里。20年过去,年轻时精明能干的赛里曼如今已步履蹒跚,但她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的赤诚之心没有消退,并日渐衍生为一种“赛里曼精神”,在美丽的伊犁河畔广为传播。
  有多重身份的社区“大家长”赛里曼,回族,说得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孜别克语及汉语,还能写一手漂亮的维吾尔族文字。她的丈夫赛力玛孜是哈萨克族。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边城,赛里曼和丈夫利用精通各族语言的优势,做起了边贸生意,家境日渐殷实,日子越过越好的赛里曼,由衷感谢党的富民政策,她和丈夫决定用爱心回馈社会。
  在伊犁河路社区走一圈,记者发现,赛里曼在当地居民心中有着极高的威望,街坊邻居谁家有事,都喜欢找她商量;邻里矛盾纠纷,赛里曼出来调解,各家都会礼让三分。在伊犁河路社区,她有着“民族团结大家园的幸福守护者”和“微讲堂宣讲员”“辖区大家庭的权益维护者”等多重身份,这一切皆因赛里曼平日里的爱心坚守。
  伊犁河路社区中,有不少下岗职工。1995年,日子过得相对宽裕的赛里曼和丈夫就经常帮助街坊邻居,谁家有困难找赛里曼帮忙都不会吃闭门羹,而逢年过节,家中宰牛、羊时,她一定会给社区的贫困户们都留一份,日常生活中为贫困户送米、送面解燃眉之急,对赛里曼来说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在赛里曼的资助下,社区居民木阿泰·居马的女儿如愿进入大学校园。在木阿泰眼中,赛里曼就像自己的亲姐姐一样,不管有什么难事,赛里曼都不会袖手旁观。
  赛里曼和丈夫的善行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尊重,她被社区居民全票推选为伊宁市第14届、15届人大代表,丈夫赛力玛孜连续当选伊宁市14届、15届、16届、17届政协委员。继承父母的爱心事业,儿子吾买尔·赛力玛孜也连续当选为伊宁市第16届、17届人大代表。当地居民把他们视为群众的发言人、群众权益的维护者,赛里曼一家先后就涉及辖区教育、卫生、交通等民生问题发声,他们的大多数提案、议案也得到相关部门的答复,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各族贫困学子口中的“妈妈”
  赛里曼资助贫困生已有近20个年头。今年9月,赛里曼资助的又一批学子将步入大学校园。8月19日,吾买尔代表家人为这20余名孩子举办了欢送会,给孩子们每人送了一个旅行箱,并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和需要,给予他们2000元至3000元的资助。
  事实上,社区周围每年都有一批因赛里曼一家捐助而圆大学梦的孩子,他们称呼赛里曼和赛力玛孜为“妈妈”“爸爸”。去年,马丽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新疆医科大学,她最感谢的人就是赛里曼。她说:“没有妈妈对我的资助,我可能读不完高中就辍学了,她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马丽艳的姐姐马英同样是在赛里曼的资助下,2013年考入新疆农业大学,每年寒暑假回伊犁的第一件事就是来看看“妈妈”和“爸爸”。马丽艳的父亲因车祸去世,留下姊妹三人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时马丽艳和马英都面临辍学。赛里曼听说姊妹俩的情况后,便找到她们,嘱托她们安心学习,不要担心学费的事情。
  今年肉孜节前夕,赛里曼专门把马丽艳和马英叫到家中,给了她们500元过节,吾买尔给了姊妹俩2000元。明年,马丽艳和马英的妹妹即将上高中,赛里曼也打算资助她。
  赛里曼从1999年开始,每年固定对一批学生进行资助。坚持了近20年的善举始于外甥女的一句话。赛里曼的外甥女是伊宁市第18小学的老师,在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上世纪90年代末,该校有不少孩子因缴不起学费面临辍学。
  “姨妈,你现在家庭比较宽裕,能不能帮帮我们班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面对外甥女的请求,赛里曼没做过多考虑就答应了。也是从那时开始,她每年从18小学每个班抽出最贫困的4名孩子进行资助,供他们读完小学、初中。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后,赛里曼开始联系伊宁市第三中学、第四中学等学校,对家境贫困的高中生进行资助,每个学生一年1400元。从1999年至今,赛里曼累计资助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汉族、满族、乌孜别克族等各民族贫困学子100余人。
  爱心是一种传承
  现在,赛里曼和老伴都已年过七旬,没事喜欢在家里打理花花草草,吾买尔从父母手中接过爱心接力棒,继续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帮他们完成学业。
  “这些年,我的父母一直把扶贫帮困当成一项事业在做,现在他们年龄大了,腿脚不便,我理应继续他们的使命。每家都会遇到难过的坎,我们有能力就伸手帮一把,这样大家的日子不都越过越好了吗?”吾买尔说。
  赛里曼做善事也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赛里曼的印象中,父亲就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退休前,赛里曼的父亲是公务人员,每月有固定工资,母亲是高级裁缝,家里的日子相对宽裕,而在上世纪60年代,父亲就经常把工资拿出来接济别人,工资每到月底都所剩无几。
  赛里曼一直记得儿时父亲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如果别人找你帮忙,当你没有能力帮助他的时候,哪怕给他一碗水,说一句安慰他的话都是在做善事。”
  自赛里曼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赛里曼的家中也常有“不速之客”到来,或因病急用钱,或孩子上不起学,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赛里曼和家人都会对他们施以援手。
  受赛里曼的感染,不少亲朋好友也加入了他们献爱心的队伍。2006年,赛力玛孜的弟弟找到赛里曼,要求加入资助贫困学生的行列。随着爱心队伍的壮大,2008年,赛里曼组织成立了“花儿爱心妈妈”协会,现在协会已有30余名成员,每年资助贫困学生100余个。
  扶贫帮困早已成为赛里曼家的家风,在伊犁河畔传为佳话。
其他文献
2015年10月21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也是难忘的一天。这一天,祝希望获得了“振兴杯”新疆赛区数控车工赛项的第一名。  祝希望的工作单位是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公司,主要为油田进行后勤保障服务。他所在的部门是专门生产抽油机零配件的,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磕头机”的零配件,部门有车、铣、刨、磨、钻等数百台设备,可以说是新疆目前较大的机械加工生产基地。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祝希望首先接触的是普通车床。大
期刊
8月25日,2015丝绸之路国家商品展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隆重开幕。  邀请嘉宾主要包括中国新疆、山西、陕西等相关省市商务主管部门领导;土耳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以及吉尔吉斯斯坦本国主管经济部门领导、地区领导、商协会、企业联合会、企业代表等,采购商超过1000家,总参会人员超过20000人。国内包括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代表团、阿克苏市代表团、奎屯市代表团、山西省商务厅组织的代表团、西
期刊
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  2014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哈密市白杨沟佛寺遗址群本体维修加固工作,对这里进行了第一期考古清理工作。  一座高约10米的坐佛出现在人们面前。主持此项工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介绍,这可能是新疆迄今发现的最大坐佛,白杨沟佛寺遗址群最早的建设年代可能在隋朝之前,繁荣期在唐朝。  见证历史遗存  2015年3月11日下午
期刊
大凡于解放前引进我国的西方电影都会被我们冠以一个具有东方神韵的译名,而《魂断蓝桥》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据说当年这个名字是来自一位女士的建议,既富美感又易上口,且颇合严复所倡“信、达、雅”之精神,比英文直译的“滑铁卢桥”不知强出多少倍。  事实上,之所以有“蓝桥”一词,乃出自于《庄子·盗跖》中尾生抱柱的故事。相传周时有一叫做“尾生”的鲁国书生,在赴秦国投考为官时认识了一个姑娘,两人相约在蓝桥下幽会。
期刊
她们是一对维吾尔族双胞胎姐妹,她们曾经穿着舞鞋在华丽的舞台上旋转跳跃,她们最大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成立慈善基金会,专门帮助那里的妇女和儿童。  她们是一对维吾尔族双胞胎姐妹,她们曾经穿着舞鞋在华丽的舞台上旋转跳跃,曾经跨过高山大海去陌生的国度学习和探寻。现在,姐妹二人回到了新疆,将目光关注在南疆的妇女儿童身上,她们最大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成立慈善基金会,专门帮助那里的妇女和儿童。  7月28日下午,记
期刊
他驾驶着一辆满载责任的卡车,在广阔的油田大地上不停奔跑,跑到天山深处、跑到克拉玛依、跑到塔里木盆地、跑到渭北高原、跑到中原大地,实现了自己的“初衷”——将一生献给石油事业。  他翻山越岭,历经险情,为油田送了三年木头;他顾全大局,勇担重任,用行动把队友带出险境;他远赴沙漠,砍柴铺路,将工人和设备运到井场;他苦心钻研,创新技术,让一堆堆破铁起死回生;他事必躬亲,倾囊相授,把年轻员工培养成全新的自己。
期刊
在电影中出现的智能机器人,其实并不那么乌托邦,它不断出现在首府市民的日常生活当中,从传菜机器人“大黄蜂”到送餐倒水的“凯撒”……  “您好,我是机器人凯撒,欢迎您光临本店!”当你在餐厅遇到一个身高1.65米,体重40公斤,“皮肤”雪白脑袋圆圆,两只大眼睛闪烁着两颗桃心的机器人迎宾员,你是不是都要被萌化了?  迎宾后,凯撒会熟练地背出菜单让顾客挑选。送餐时,工作人员只需将顾客点的菜放入凯撒端着的餐盘
期刊
“偷懒”是人类的一种美德,这是中学时代班主任老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话。伴随着我们的每次“偷懒”,我们的科学技术又向前进了一步,“傻瓜”产品就是最好的例子。
期刊
白天,他是游轮海旅行网的高管;夜晚,他变身为中国旱地冰球发展中心(CFD)的高级教练员。  23岁的吾拉尔别克·哈依那尔别克来自新疆塔城,这位从阿尔泰山走出的哈萨克族青年,在有“东方明珠”之称的上海,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8月19日下午,上海吴淞口。12层高,拥有739个房间的“海娜号”停靠在邮轮码头。几个小时后,这艘排水量达到16万吨的巨大邮轮将载着3000多名游客驶往日本鹿儿岛,开始6天5
期刊
“靠父母庇护,与父母生活,自己岂不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想到这里,杜伟决定以自己的方式,走自己人生之路。  一米八的个头、商务简装、利索的短发、一副眼镜……杜伟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两个字:帅气!  杜伟今年33岁,是成都翰宇机电公司的总经理。在异乡打拼的十年里,他曾四处求职屡次碰壁,曾因生活落魄遭受质疑,曾是领着高薪水的都市“白领”,曾抛弃“铁饭碗”干起销售员,他一直在用行动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他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