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反渗透技术在排污水回用中的应用

来源 :清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n_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水资源匮乏国家,在不同的地区分布着缺水和严重缺水的城市,由于缺少水资源,一些地区的经济和工业发展无法取得进步。基于此,本文研究超滤+反渗透技术在排污水回用中的应用,涉及到的内容有技术系统工艺、系统透水产水、系统维护措施、对回用水的脱盐处理。改善排污水回用水质,改善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缓解水资源匮乏问题。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我国服务行业短期产生较大冲击,服务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经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行业宏观角度和具体行业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短期影响,认为应从优化行业工作标准、加大政府帮扶力度与刺激内需增长等方面采取措施。
以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EPEG)、丙烯酸(AA)为聚合单体,采用双氧水(H2O2)/琥珀酸二辛酯磺基钠(E51)-硫酸亚铁(FeSO4)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常温下合成了一种高适应性聚羧酸减水剂(PLY),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Y的最佳合成工艺为:初始反应温度15℃,酸醚比3.4,氧化剂、还原剂和链转移剂用量分别为EPEG质量的0.82%、0.14%和0.34%,
以表界面物理化学的视角看待和解读抗疫科研成果,充分挖掘生命健康,讨论新冠疫情事件中的病毒检测和传播、护目镜起雾及口罩防护涉及到的知识点,结合物理化学6个章节中的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胶体化学、表面化学、相平衡和溶液等内容来理解。抽象概念和理论与现实抗疫元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丙烯酸和马来酸酐是聚羧酸减水剂生产中常用的小单体。对小单体分子结构中的吸附基团进行修饰改性,合成了水溶性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和马来酸单甲酯小单体,进而制备了新型聚羧酸减水剂。新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性能试验表明,该减水剂能显著提高水泥浆的分散保持能力,使水泥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能。实验表明,通过引入改性基团,改变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分子结构中主链上吸附基团的组成和分布,可以有效提高聚羧酸减水剂的应
小学语文线上课堂教学由于教师无法全面的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因此,这正考验了学生的自主约束力以及学习能力,教师需要转变线上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在加强对于线上监管的力度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线上学习中收获到更多的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且使线上课堂教学的质量能够有所提升,发挥出线上教学更大的作用。
分布式雷达系统是一类新兴的网络化雷达系统,又可以称为分布式雷达网络系统。它利用其广散分布的雷达节点并以网络的方式将各个节点联合工作,从而形成了一个能够多节点协同工作,具备高度空间复用性和系统稳定性的整体系统。雷达网络系统内部的各个雷达节点既可以作为独立雷达站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还可以由通过系统中心的调度管理与其他子节点进行合作,对特定空域甚至是全空域进行覆盖照射,实现更精准更大范围的目标搜索。该系
采用TPEG聚醚合成保坍型聚羧酸系减水剂P-1,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凝胶色谱法测试减水剂P-1分子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对减水剂P-1的储存稳定性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减水剂P-1的分子结构符合预期,其净浆和混凝土性能均优于市售保坍型聚羧酸系减水剂P-2和P-3;采用凝胶色谱法测试减水剂P-1的分子质量时,适宜的流动相为含0.05%NaN3的0.1 mol/L NaNO3溶液、流速为(0
服饰诞生于原始社会,最根本的用途是遮羞取暖。在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社会赋予了服饰更多的涵义,服饰的功能也进一步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中国传统服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予以传播和弘扬。服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以中国传统服饰为切入口,
期刊
线上教育是目前非常流行的教学方式,其可以打破时间、地域限制,增加学生的学习渠道,优化学生知识学习效果。为与时俱进,走进信息化教育领域,开创现代教育模式,线上教学成了众多学校的最优选择。线上教学具有丰富的内容,教学形式也比较灵活。教学中,教师采用如同走班制的方式组织学生进入对应的课堂学习知识,不仅保障了教学进度,还提高了教育资源共享性、公平性,让每名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文章将以小学语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