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视域下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是阴山文化生态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在文化生态视域下积极转变观念,强化政府主导和统一规划,建立专项保护资金,多渠道开展保护与传承,更好地促进阴山地域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阴山地域;文化生态;民族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124-02
  基金项目: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文化生态视角下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研究”(NJZC17278)阶段性成果。
  阴山地域是内蒙古中西部一个独具文化特色的区域,目前主要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西面囊括乌海市和阿拉善盟东部地区,东面包括锡林郭勒盟西部部分地区。[1]
  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是阴山文化的重要载体。阴山地域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的音乐、舞蹈、传统工艺、建筑等民族文化资源,承载着阴山地域的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更全面、直观、真实地见证了阴山地域的历史,为当今阴山地域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养料。保护好这些民族文化资源,是建设阴山文化的重要基础。
  一、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保护面临的挑战
  近些年来,阴山地域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但是从整体上而言,保护理念还远未普及,没有形成科学的保护机制,使得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如履薄冰。
  第一,保护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
  由于缺乏阴山文化生态保护的整体观念,阴山地域各政府在推进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的现代感,以大量无文化底蕴的现代仿古建筑取代原来的古建筑群、街道,直接破坏了阴山文化生态的平衡,使被保护的民族文化资源失去了其真实性、完整性,对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造成了损害。例如呼和浩特市在玉泉区大召改造工程中,大召寺周围清末民初的老商铺及老戏园子、大召前街的费公祠和“绸缎庄”等老字号、古建筑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假古董”街道、高大气派的仿古建筑群,建筑体量和尺度远远超过了原来的格局,历史文化底蕴荡然无存。
  第二,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专项资金严重不足。
  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缺乏强大的财力保障,使大量的文化资源无法抢救性保护,与保护有关的普查、整理、宣传及重点保护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包头市在边境地区推广警民共建“草原神鹰”工程虽然效果良好,但项目没有固定资金预算,700名文保员均为义务服务,长期执行存在一定困难。巴彦淖尔市的历代古墓群2500个,分布在二三百平方公里范围内,由于经费奇缺,文物部门一年只能巡查一两次,当地农民兼职的文物保护员例行巡查也是一周一次。[2]253财政困难是困扰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阴山地域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传承陷入困境。
  非物质文化资源对文化生态的依赖性极高,文化生态被破坏,非物质文化资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目前阴山地域文化生态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阴山地域的草原生态失去平衡,缩小了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生存的自然空间。另一方面,现代化进程深刻影响了阴山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态,使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外来文化的侵入、新媒体的影响等因素使阴山地域原有传统的生存方式和完整的民族文化资源难以保持,热河炕桌制作工艺、古如歌、和林格尔剪纸、托克托县双墙秧歌、东路二人台等面临无人可传的境地;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四合院、蒙古族服饰、羊皮画等文化资源也因为不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和生活需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二、文化生态视域下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
  保护路径
  针对上述困境,政府要积极转变思路,各方协力,共同参与到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来。目前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及自治区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都为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新的契机。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工作也应当与这些战略布局高度契合。
  第一,转变观念,强化政府主导和统一规划。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文化旅游规划》的总体要求,阴山地域各級政府要积极转变观念,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开展认真调查和科学论证,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建档,按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精准保护的原则,制定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规划,统一思想,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
  部分政府部门已经展开了相关工作。2014年,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文体局编制完成《云中郡故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工作纲要》。2015年,包头市政府颁布《包头市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包头市非物质遗产保护管理暂行办法》。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同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阴山岩画(刻)文物保护总体规划》获批。上述这些总体规划和制度确立了由政府牵头的保护机制,有利于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
  今后,阴山地域各级政府还要积极协同合作,推进“万里茶道”“草原丝绸之路”等重要线性文化遗产申遗、考察和合作工作,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三级联动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制度,加快推进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跨区域统一保护工作。
  第二,建立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资金保障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2016年安排传习补助经费254万元,支持全区508名重点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其中国家级37人,自治区级471人;[2]265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为13176万元,重点支持全区43个文物保护项目,主要用于自治区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规划编制、抢险加固和修缮维护等[2]243。2017年自治区专门安排500万元保护革命文物遗址,对王若飞革命旧址、贺龙革命旧址、乌兰夫故居等革命旧址进行重点保护。鄂尔多斯市2016年下达专项资金700万元,对全市20处藏传佛教寺庙进行了保护和修缮。[2]244这些政府专项经费,为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   今后,阴山地域各级政府要设立统一的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专项资金,以政府财政为主,企业、个人、社会赞助等多方筹措资金,用于补助阴山地域内民族文化资源重大项目的抢救、保护、研习、传承等工作,把专项资金保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探索建立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保护补偿机制,对因为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受损的单位和群众进行补偿,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调动群众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积极性。
  第三,多渠道进行阴山地域非物质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
  目前,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创设非物质文化资源传习机构,内蒙古大后山艺术团(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武川爬山调传习基地(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武川莜面饮食制作技艺传习所(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等相继成立并展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包头市土右旗政府还积极组织出版了《草原剪花人》《中国剪纸创作与创新》《吉祥剪纸入门》《梅力更葛根全集》及《固阳民俗》等书籍。[2]271一些传承人也积极投入到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国家级蒙古长调传承人阿拉坦其其格先后在包头等地建起8个長调基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蒙古族青年歌手乌兰图雅走进呼和浩特莫尼山非遗小镇,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宣传草原非遗文化等项目。[3]多地的乌兰牧骑也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阴山地域非物质民族文化资源。这些工作都极大地推动了阴山地域非物质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
  阴山地域非物质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应特别注重文化生态的滋养、建设与修复。今后,阴山地域各级政府要更加着力落实“九个一批”工程,深入开展“千校万户”计划,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与教育部门合作建立“传承学校”,推动非物质文化资源入教材、进校园、进课堂,逐步形成学校、社会传承链。将阴山地域的传统民族节日、节庆活动如昭君文化节、那达慕等与非物质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开展传习示范活动,提高民众对文化资源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通过民众的研究、传习、参与,构建新的阴山文化生态,使非物质民族文化资源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王炜民.阴山文化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薛文彦.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3]乌兰牧骑歌舞不停,传统文化生生不息[EB/OL],2021-1-19.http://www.shbiz.com.cn/wen/2021/0119/20418.html.
  作者简介:薛文彦,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区域文化和地方文化史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堤》(《La Jetée》)由法國著名导演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拍摄于1962年,整片围绕世界大战后的时空穿越实验,讲述一个被童年记忆所牵绊的男子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寻找童年记忆的真相。全片以连环照片(Photo-roman)风格,配合旁白叙述的形式,围绕时间与记忆,对战争、和平、生命、爱情等的思索。本文将对克里斯·马克在该剧中所采用的连续静态画面的叙事风格,以及以
期刊
一、来时夜色  寒风过巷。小碗儿一哆嗦,蜷身裹紧了破衣。此时才是三月间,倒春寒还未过去,空气里蕴着湿润的花香。  迷离间,巷口似乎传来了一阵异响。  小碗儿一个激灵撑地坐起,手指碰到一块尖石,痛得他“嘶”地抽了口冷气。  这么晚了,整个杭州城都陷入了沉睡。还会有谁在这深巷中走动?莫不是哪个豪族家的猛犬没有拴好溜了出来!  就在这时,一个白色的人影在巷口出现,迅速奔来,仿若潜行的豹子。  只两次眨眼
期刊
【摘要】 甘孜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多样、资源丰富,是甘孜州传统民族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支脈。但伴随时代发展,甘孜非遗的保护及传承面临一定困境,诸多非遗依赖于传统的传承方式,包括师徒制、父传子等方式,在当今时代面临传承人断代、文字性非遗资料遗失等难题。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及现状,在此基础
期刊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交流沟通即时而又紧密,网络流行语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奈达的对等理论在此翻译领域的指导作用和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关的翻译策略。中国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的广泛传播能够帮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社会发展动态和文化趋势,这是中国实现“走出去”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形式对等;网络流行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语用预设在日常的对话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言语幽默的产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以近期流行的“反向凡尔赛文学”的三段对话内容为语料,通过语用预设理论来分析该文体中言语幽默如何产生。探索语用预设和言语幽默内在的关系,揭示其中引人发笑的因素,为日常交流提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 语用预设;反向凡尔赛文学;幽默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 “家”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是汉民族社会文化思维、文化体制的体现。以“家”为语素构成的词语高达成百上千个,其意义可以分为物质形态的单位、血亲或姻亲关系的单位、社会领域的单位、政治领域的单位,背后蕴藏着从表层到深层的文化,即集居住与养殖为一体的农耕文化建筑形态、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制度文化和“泛近距离化”的认知模式。  【关键词】 家;国家;词汇;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
期刊
【摘要】 2020年9月,由刘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在全球上映。尽管中国市场对这部迪士尼大片期待已久,但上映之后,该片的口碑票房双双遇冷,影片对女权思想的激进表达成为遇冷原因之一。本文试图将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置于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花木兰改编谱系中,比较其与国内木兰题材影视剧以及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异同,深入分析迪士尼真人版电影对现有木兰故事的挪用和改写,探究
期刊
【摘要】 奥地利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在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段时间的讨论热,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经历了大起大落。本文通过梳理耶利内克在中國大陆的译介历程,探讨其作品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译介;接受;文学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歌曲《青花瓷》无论是从音律的角度还是从歌词的角度看,都堪称经典。歌曲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在国外也大受欢迎,出现了不少英文版《青花瓷》,其中不乏优秀英译本。从本文从“三化论”的角度,评析了优秀英译本的译者是如何通过等化手段实现“意境似如初”,通过深化手段达到“情深意无穷”,又通过浅化手段做到“形美情不减”,以期更好地通过音乐,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  【关键词】 《青花瓷》;浅化;深化;等化
期刊
【摘要】 古代诗歌以其意蕴丰富、简洁凝练、整齐工整等特点成为一门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而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巅峰,也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以唐代杜牧的宫怨诗《秋夕》的英译为例,探讨在古诗英译过程中,如何使译作充分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打破理解藩篱。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说明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对古诗英译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译者创作更多优质的作品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