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中的协商民主:逻辑、目标与框架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e83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全球化问题的治理产生了全球治理议题。民族国家的合作共治是全球治理的核心机制。然而,全球治理与民族国家治理存在着根本性张力,导致全球合作共治机制面临着民主赤字问题,危及全球合作共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选举民主机制的基础上引入协商民主机制是调节全球治理民主赤字的可行选择。未来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供给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提高全球治理的民主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实施的重点合作国家之一,印尼华侨华人是倡议在印尼实施的重要参与者。倡议在印尼的实施将面临着中印(尼)贸易不平衡、印尼民众对倡议认可度不高和印尼国内排华情绪的挑战。印尼华侨华人参与倡议的实施,可促进中印(尼)经贸合作,缓解中印(尼)贸易不平衡的现状;可积极改善与原住民的关系,提升印尼民众对倡议的认同度;可借机增强自身实力,进一步发挥中印(尼)沟通桥梁的作用,助推倡议在印尼的顺利实施,实现互利共赢。
根据本刊常设栏目,现发布2019年选题指南。欢迎围绕本刊选题指南所列选题投稿。选题指南范围内的稿件通过本刊匿名审稿后将优先刊用,优稿优酬。一、理论热点聚焦(新时代·新思想)栏目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构、逻辑和体系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3.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与升华4.全球化视域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物质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及其经济根源,并首次较为系统地阐发了其社会公正的基本思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公有制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制度保障;每个人在经济领域的真正平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核心内容;按需分配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高目标。
转型时期的中国基层治理面临共识困局,“温岭模式”为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共识的形成提供了借鉴。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共识形成机制应包括:多元参与机制以保证多元偏好充分表达,信息共享机制以塑造理性的协商主体,议程控制机制以保障意见的充分交换,心理机制以营造公共思考的文化环境,偏好反思机制以推动公共理性的生成,它们的相互作用使多元偏好转化为有质量的共识。这构成了研究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共识形成的一个初步的本土化框架,为中国特色的基层协商民主的推广提供了借鉴。
近年,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和冲撞,民粹主义及其在我国的嬗变已经成为国内学界的一个理论热点。国内学术界围绕当代中国民粹主义的学理内涵、表现样态、理论实质、现实挑战、对策路径等重要问题进行积极探讨与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当前,有必要进一步“证明”民粹主义研究中的争议问题,廓清民粹主义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加强比较研究、多学科交叉研究与实证研究,为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引导、防范与抵御当代中国民粹主义提供有利的学理支撑与实践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写专文阐述其城市观,但他们关于城市的论述散见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反杜林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重要的论著里。仔细梳理他们关于城市的表述可以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直接提出限制大城市规模的主张,他们对于大城市的形成条件及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对于大城市的正面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及他们对城乡关系走向的展望,都有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意蕴。这种意蕴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共产党人所制定和推行的大城市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萌发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践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现实前提和实践来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和不断深化的,又是我们坚定不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的认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不只是单纯出于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发展需要,而是为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平衡对农村粮食实施统购统销政策。具体体现为:政治层面,中共中央出于借鉴苏联工业化建设经验与破解中国国情约束的需要;民生层面,中共中央出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与民生需求之间平衡的需要;社会层面,中共中央出于推进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以增加粮食产量和克服农民贫富分化的需要;发展层面,中共中央出于加强城乡物资交流与化解粮食供需矛盾的需要,最终通过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实现对粮食的国家性建构。
马克思社会发展代价思想是其唯物史观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以历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辩证眼光。对待人类社会演进中的代价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代价的深刻反思,以深切的人文关怀致力于探索如何扬弃代价,最终指向社会和人协同发展的正确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走自己的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征程中,不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纵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实践是要早于其概念的提出的,而概念又是随着实践和人们认识的发展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这种发展或是之前实践经验和认识积累的总结,或是原有概念内容的深化和丰富。从横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以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部的组成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做出的宏观的战略部署与规划,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我们要以系统思维去认识与研究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