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面条,你一定会想起中国的拉面、炸酱面、刀削面、打卤面等各色面条;而说起香蕉就一定会想到非洲;提到玉米就会联想到美国;看到餐桌上有紫菜、海带、裙带菜就会想起日本……美食仿佛一辆直通车,使人们快速抵达一种文化的核心。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极具代表性的美食文化,因此食物通常是外界了解不同地域社会文化、生活习俗最便捷的途径。
来自美国纽约的摄影师摄影师亨利·哈格里夫斯(Henry Hargreaves)联手食物造型师凯特林·莱文(Caitlin Levin)共同创作了妙趣横生的美食地图摄影项目。在这组《美食地图》(Food Maps)系列作品中,哈格里夫斯和莱文将他们最爱的两样东西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摄影与食物。
像该系列摄影项目的名字那样,哈格里夫斯和莱文选择用玉米、小麦、香料等部分国家和大洲的标志性食物来制作该地区的地图。正如大家所知,西红柿来自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但意大利却是如今世界上的西红柿王国;当我们说到“扔几个虾到烧烤炉上”时,谁都会想起澳大利亚;而去法国旅行时一定会品尝面包和乳酪;制作巴西国酒凯匹林纳鸡尾酒时都会放一把青柠。
美食地图是创作者对于世界食物妙趣横生的诠释,它们都是由真正的食物精心拼接制作而成的。在這组地图之中,最单纯的食物与最常见的地图成为观察这些国家或者大洲的媒介,也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一种纽带。同时,这些色香味俱全的漂亮地图向人们展示了食物如何走遍全球,并成为一个地区文化象征的一部分。
香喷喷的地域文化
目前住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哈格里夫斯出生在新西兰,除了摄影师的身份,他同时负责维护Instagram上的 “咖啡杯的世界”账号,运营一个教授餐馆管理员工的网站,并承接多个广告项目,思维开放活跃,从大学起就喜欢四处旅行的亨利已经走过50个国家和地区,这些经历使他与同样具备创造性的食物造型师莱文一拍即合,开始了美食与地图相结合的创作。
作为资深旅行者,哈格里夫斯和莱文每到一个新的国家或地区,总是先从品尝美食开始了解当地生活,从大快朵颐的滋滋美味中融入到地方文化最原汁原味的那部分。他们眼中,美食与文化相互依托,互为表里。
因此这个项目最初的灵感既不是来自摄影,也不是纯粹的创意,而是哈格里夫斯和莱文对旅行的一腔热爱,以及旅行中享用过的各种美食。他们先从最具特色的国家入手,开始收集各国最具代表性的食材,之后一起考虑在地图上的形状,比较容易辨识的国家,回想这些国家标志性食物,挑选那些有趣、容易展现拍摄主题、同时具有“高颜值”的食物。“正像你看到的,我们要把这些食物摆放到地图内展示,不太想选用肉类或者摆放在一起后会显得杂乱无章的食物。除了单个看起来很美,食物摆放在一起也要有很强的表现力。”哈格里夫斯利说。
在选定地图及代表性食物后,哈格里夫斯和莱文就进入最为烧脑的创作阶段。用一种食物,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展示,这需要很强的创造力,要不断创新。比如构思新西兰地图时,他们毫不犹豫选定了猕猴桃作为标志性食物。新西兰共有11个大区,这意味着要用一种水果以11种不同姿态展现在一张地图内,要兼顾合理性、美观性和趣味性,绝对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通常情况下,哈格里夫斯和莱文一天可以制作1至2张美食地图,一个作品大约需要4小时左右。有些拍摄遇到的困难是在设计情节之外的,最常见的情况是,如果耗时过久的话,食物就会失去它本来的颜色,因此他们要与时间赛跑,尽早完成。比如制作非洲地图时,选用的香蕉很容易被氧化,剥开后很快就会变成深黄色或棕色,那就影响到整幅地图的美观性。
地域交流的有趣注解
让哈格里夫斯和莱文感到很兴奋的是,“每当完成摆放设计,按下快门拍下一张照片时,它看起来真的就像一张地图!”他说,“我知道这么说听起来有点傻气,但因为很多时候你并不能确定这张食物地图制作完后,拍成照片到底是什么样子。比如我们曾经想制作一张以糖为特色的美食地图,但是没能成功。”
而当这些图片真的像是地图的时候,哈格里夫斯发现,这些新图形为人们展示了食物的多面性。原来,食物不仅仅是用来填饱肚子用的,还可以讲述很多人与食物的故事。
随着一张张美食地图拍摄完成,哈格里夫斯和莱文关注到多年来食物的转移和变迁。比如,西红柿原本来自南非,现在却成为意大利的标志性食物;中国拥有各式面条文化,意大利从中国“借来”面条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众所周知的意大利面。哈格里夫斯认为,这种食物的迁徙、引进和改良的过程,才是文化融合和民族交流的最有趣注解。
纯粹食材展现复杂世界
在哈格里夫斯和莱文把一些制作完成的美食地图发布在哈格里夫斯的个人网站上后,他们收到了网友们疯狂的评论和转发。只是没有想到,这些评论中有很多是来挑刺儿的。
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人们坚守着各自的文化根基,以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摄影项目。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网友们相互争执克什米尔的美食地图部分的归属权;中国的网友则留言美食地图上缺少台湾;而密歇根州读者则认为美国美食地图内的密歇根部分边界线弄错了。在哈格里夫斯眼中的艺术创作,展示美食、风土、文化的地图,却因为脱离了严谨的地理准确性,遭至关注地域划分的严谨读者的关注。
哈格里夫斯和莱文开始并没有想到这点,因为在他们看来,艺术本是自我表达,传递的是他们对食物在全球传播过程的理解,目的只是创造出“漂亮而且好玩的东西”。不过,当知道自己确实弄错了一些内容,他们却反而更看到自己创作的价值。
仔细观察这些地图,不是简单的食物堆砌。所采用的食材,能够激起不少人的同理心,会认为它们代表了各自餐桌上的文化。人们又通过食材关注食材背后,是因为在文化教育的体系中,美食和每个人的关系都近,从而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无论如何,哈格里夫斯和莱文表达了他们对各地食物的理解,这些地图也在告诉我们,食物在增进人与人相互沟通交流这件事上也是有贡献的。
来自美国纽约的摄影师摄影师亨利·哈格里夫斯(Henry Hargreaves)联手食物造型师凯特林·莱文(Caitlin Levin)共同创作了妙趣横生的美食地图摄影项目。在这组《美食地图》(Food Maps)系列作品中,哈格里夫斯和莱文将他们最爱的两样东西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摄影与食物。
像该系列摄影项目的名字那样,哈格里夫斯和莱文选择用玉米、小麦、香料等部分国家和大洲的标志性食物来制作该地区的地图。正如大家所知,西红柿来自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但意大利却是如今世界上的西红柿王国;当我们说到“扔几个虾到烧烤炉上”时,谁都会想起澳大利亚;而去法国旅行时一定会品尝面包和乳酪;制作巴西国酒凯匹林纳鸡尾酒时都会放一把青柠。
美食地图是创作者对于世界食物妙趣横生的诠释,它们都是由真正的食物精心拼接制作而成的。在這组地图之中,最单纯的食物与最常见的地图成为观察这些国家或者大洲的媒介,也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一种纽带。同时,这些色香味俱全的漂亮地图向人们展示了食物如何走遍全球,并成为一个地区文化象征的一部分。
香喷喷的地域文化
目前住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哈格里夫斯出生在新西兰,除了摄影师的身份,他同时负责维护Instagram上的 “咖啡杯的世界”账号,运营一个教授餐馆管理员工的网站,并承接多个广告项目,思维开放活跃,从大学起就喜欢四处旅行的亨利已经走过50个国家和地区,这些经历使他与同样具备创造性的食物造型师莱文一拍即合,开始了美食与地图相结合的创作。
作为资深旅行者,哈格里夫斯和莱文每到一个新的国家或地区,总是先从品尝美食开始了解当地生活,从大快朵颐的滋滋美味中融入到地方文化最原汁原味的那部分。他们眼中,美食与文化相互依托,互为表里。
因此这个项目最初的灵感既不是来自摄影,也不是纯粹的创意,而是哈格里夫斯和莱文对旅行的一腔热爱,以及旅行中享用过的各种美食。他们先从最具特色的国家入手,开始收集各国最具代表性的食材,之后一起考虑在地图上的形状,比较容易辨识的国家,回想这些国家标志性食物,挑选那些有趣、容易展现拍摄主题、同时具有“高颜值”的食物。“正像你看到的,我们要把这些食物摆放到地图内展示,不太想选用肉类或者摆放在一起后会显得杂乱无章的食物。除了单个看起来很美,食物摆放在一起也要有很强的表现力。”哈格里夫斯利说。
在选定地图及代表性食物后,哈格里夫斯和莱文就进入最为烧脑的创作阶段。用一种食物,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展示,这需要很强的创造力,要不断创新。比如构思新西兰地图时,他们毫不犹豫选定了猕猴桃作为标志性食物。新西兰共有11个大区,这意味着要用一种水果以11种不同姿态展现在一张地图内,要兼顾合理性、美观性和趣味性,绝对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通常情况下,哈格里夫斯和莱文一天可以制作1至2张美食地图,一个作品大约需要4小时左右。有些拍摄遇到的困难是在设计情节之外的,最常见的情况是,如果耗时过久的话,食物就会失去它本来的颜色,因此他们要与时间赛跑,尽早完成。比如制作非洲地图时,选用的香蕉很容易被氧化,剥开后很快就会变成深黄色或棕色,那就影响到整幅地图的美观性。
地域交流的有趣注解
让哈格里夫斯和莱文感到很兴奋的是,“每当完成摆放设计,按下快门拍下一张照片时,它看起来真的就像一张地图!”他说,“我知道这么说听起来有点傻气,但因为很多时候你并不能确定这张食物地图制作完后,拍成照片到底是什么样子。比如我们曾经想制作一张以糖为特色的美食地图,但是没能成功。”
而当这些图片真的像是地图的时候,哈格里夫斯发现,这些新图形为人们展示了食物的多面性。原来,食物不仅仅是用来填饱肚子用的,还可以讲述很多人与食物的故事。
随着一张张美食地图拍摄完成,哈格里夫斯和莱文关注到多年来食物的转移和变迁。比如,西红柿原本来自南非,现在却成为意大利的标志性食物;中国拥有各式面条文化,意大利从中国“借来”面条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众所周知的意大利面。哈格里夫斯认为,这种食物的迁徙、引进和改良的过程,才是文化融合和民族交流的最有趣注解。
纯粹食材展现复杂世界
在哈格里夫斯和莱文把一些制作完成的美食地图发布在哈格里夫斯的个人网站上后,他们收到了网友们疯狂的评论和转发。只是没有想到,这些评论中有很多是来挑刺儿的。
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人们坚守着各自的文化根基,以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摄影项目。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网友们相互争执克什米尔的美食地图部分的归属权;中国的网友则留言美食地图上缺少台湾;而密歇根州读者则认为美国美食地图内的密歇根部分边界线弄错了。在哈格里夫斯眼中的艺术创作,展示美食、风土、文化的地图,却因为脱离了严谨的地理准确性,遭至关注地域划分的严谨读者的关注。
哈格里夫斯和莱文开始并没有想到这点,因为在他们看来,艺术本是自我表达,传递的是他们对食物在全球传播过程的理解,目的只是创造出“漂亮而且好玩的东西”。不过,当知道自己确实弄错了一些内容,他们却反而更看到自己创作的价值。
仔细观察这些地图,不是简单的食物堆砌。所采用的食材,能够激起不少人的同理心,会认为它们代表了各自餐桌上的文化。人们又通过食材关注食材背后,是因为在文化教育的体系中,美食和每个人的关系都近,从而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无论如何,哈格里夫斯和莱文表达了他们对各地食物的理解,这些地图也在告诉我们,食物在增进人与人相互沟通交流这件事上也是有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