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目前中小学已广泛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其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与良好的信息素养,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各种需要。综观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仍处于不断摸索阶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过于重视教师教的地位,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以生为本、有效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为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的教学要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有效教学。笔者现结合对新课改的认识与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浅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巧妙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导入的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与学习兴趣。导入巧妙,符合学生特点,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其中,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是如此,导入历来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内容。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只有在导入阶段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与兴趣,学生才不会认为学习枯燥无味,才能主动从学习中寻找乐趣。
1.优秀作品吸引学生。我们可以选取往年学生的优秀作品或者教师亲自制作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学生会为这些作品所吸引,进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些作品究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我也要试一试,也制作出这样的作品来。如在学习Word文档的编排时,我出示往年学生图文并茂、版式各样作品,学生无一不赞叹这些作品的美妙与精细,进而会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2.趣味问题调动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进行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以解决心中的困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为切入点,来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关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3.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对于生活的价值,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学科学习的距离,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在因特网上交流信息时,大部分初中生都有在网上交流信息的经验,以此为话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任务驱动是以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学习方法,顺应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符合计算机系统层次性与实用性原则,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任务驱动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化学生探究动机,同时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满足学习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学习发送电子邮件时,我设计了给教师发送邮件的教学任务,要以新年快乐为主题,并附有图片、文字与声音。当任务一抛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展开了Outlook Express的自主探索,邮件如何才能有图片与声音呢?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学生积极查阅相关内容展开了充分的自学与探究。在小组成员积极交流与讨论中,各小组学生都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小组的作品还极富新意与创意,闪现着学生智慧与创新的火花,是学生独特个性与丰富想象的集中体现,这样的教学远比教师的直接讲解和学生被动接收更高效。
三、精讲多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运用。学生只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活学活用,真正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与实际运用能力,才能达到知行统一。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为学生自主上机操作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我对于绘图工具栏上的主要工具,如三维效果、填充、阴影等做了简要而精准的介绍,然后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参与热情高涨,教学氛围异常活跃,学生发挥想象力,释放潜能,发展个性,创作出了许多好的作品。这样更容易将教师的理论讲解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得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协调学生的手脑能力,促进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如在学完文字编排与图片处理的相关内容后,我让学生来设计一幅宣传环保的公益海报,学生的创作热情非常高,课余时间积极收集材料,展开充分的想象,整理文字资料与图片,然后在电脑上进行积极的创作。这样的训练实现了学科的互通,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宽广的思维空间,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契机。这次训练学生收益甚多,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四、多元评价,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评价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转折点,得当的评价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的乐趣,进而会对学习产生更强大的学习动力。相反,不当的评价只能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负面消极情绪,而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单一的评价,实施多元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表扬与批评并举,他评与自评并行,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用,以增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与勇气,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实现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1.过程与结果并重。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成绩的提高也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自己的进步,为取得更大的进步打下基础。
2.表扬与批评并举。现代教学提倡赏识教育,赏识的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味地赏识只让学生飘飘然,产生骄傲情绪,而不利于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适时适度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激励、一种鼓舞,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航行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海洋。
3.他评与自评并行。教师开展积极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与评价的积极性,使得评价更为客观、更为具体,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责编 张宇)
一、巧妙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导入的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与学习兴趣。导入巧妙,符合学生特点,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其中,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是如此,导入历来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内容。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只有在导入阶段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与兴趣,学生才不会认为学习枯燥无味,才能主动从学习中寻找乐趣。
1.优秀作品吸引学生。我们可以选取往年学生的优秀作品或者教师亲自制作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学生会为这些作品所吸引,进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些作品究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我也要试一试,也制作出这样的作品来。如在学习Word文档的编排时,我出示往年学生图文并茂、版式各样作品,学生无一不赞叹这些作品的美妙与精细,进而会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2.趣味问题调动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进行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以解决心中的困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为切入点,来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关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3.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对于生活的价值,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学科学习的距离,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在因特网上交流信息时,大部分初中生都有在网上交流信息的经验,以此为话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任务驱动是以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学习方法,顺应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符合计算机系统层次性与实用性原则,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任务驱动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化学生探究动机,同时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满足学习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学习发送电子邮件时,我设计了给教师发送邮件的教学任务,要以新年快乐为主题,并附有图片、文字与声音。当任务一抛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展开了Outlook Express的自主探索,邮件如何才能有图片与声音呢?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学生积极查阅相关内容展开了充分的自学与探究。在小组成员积极交流与讨论中,各小组学生都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小组的作品还极富新意与创意,闪现着学生智慧与创新的火花,是学生独特个性与丰富想象的集中体现,这样的教学远比教师的直接讲解和学生被动接收更高效。
三、精讲多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运用。学生只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活学活用,真正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与实际运用能力,才能达到知行统一。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为学生自主上机操作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我对于绘图工具栏上的主要工具,如三维效果、填充、阴影等做了简要而精准的介绍,然后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参与热情高涨,教学氛围异常活跃,学生发挥想象力,释放潜能,发展个性,创作出了许多好的作品。这样更容易将教师的理论讲解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得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协调学生的手脑能力,促进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如在学完文字编排与图片处理的相关内容后,我让学生来设计一幅宣传环保的公益海报,学生的创作热情非常高,课余时间积极收集材料,展开充分的想象,整理文字资料与图片,然后在电脑上进行积极的创作。这样的训练实现了学科的互通,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宽广的思维空间,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契机。这次训练学生收益甚多,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四、多元评价,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评价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转折点,得当的评价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的乐趣,进而会对学习产生更强大的学习动力。相反,不当的评价只能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负面消极情绪,而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单一的评价,实施多元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表扬与批评并举,他评与自评并行,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用,以增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与勇气,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实现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1.过程与结果并重。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成绩的提高也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自己的进步,为取得更大的进步打下基础。
2.表扬与批评并举。现代教学提倡赏识教育,赏识的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味地赏识只让学生飘飘然,产生骄傲情绪,而不利于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适时适度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激励、一种鼓舞,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航行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海洋。
3.他评与自评并行。教师开展积极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与评价的积极性,使得评价更为客观、更为具体,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