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因网络游戏引发的犯罪,笔者试从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谈起,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游戏;青少年犯罪
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接受前卫观念,关注世界前沿问题;又会传播一些颓废甚至反动的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青少年犯罪也日益增多,给青少年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因网络游戏引发的犯罪,笔者试从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谈起,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网络游戏的发展历史分析
1.网络游戏的产生
网络游戏英文名称为Online Game,又称“在线游戏”,简称“网游”,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等功能,具有可持续性的多人在线游戏。
1972年,美国的雅达利公司生产了第一款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游戏,命名为ping-pang。游戏仅仅由分布于屏幕两端的两条横线,与一个在两条横线间移动的圆点组成,模拟两个人打乒乓球。由此,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游戏方面,并实现其商业用途。
2.网络游戏的类型
(1)角色扮演类。角色扮演游戏的核心是扮演。在游戏玩法上,玩家通过扮演角色在虚构的世界中按照结构化规则活动,借助这些活动令所扮演的角色得到发展。
(2)策略经营类。策略游戏提供给玩家一个可以动脑筋思考,处理较复杂事件的环境,允许玩家自由控制、管理和使用游戏中的人或事。
(3)运动休闲类。运动类游戏就是通过控制或管理游戏中的运动员或队伍模拟现实中的体育比赛。大家所熟悉的运动项目都可以在游戏中找到。
(4)休闲类游戏。其主要是登录网络服务商提供的游戏平台后(网页或程序),进行双人或多人对弈的网络游戏。例如,传统棋牌类的象棋、皇家德州扑克和新形态休闲类的三国杀、UNO牌等。
(5)动作游戏类。动作游戏强调玩家的反应能力和手眼的配合。以游戏机为主、电脑为辅。动作游戏的剧情一般比较简单,只要熟悉操作技巧就可以进行游戏。这类游戏有刺激性,情节紧张,声光效果丰富。
(6)射击游戏类。射击游戏简称为STG,也是动作游戏的一种。射击游戏带有明显的动作游戏特点,射击必须要经过一种动作方式来呈现,所以不论是用枪械还是飞机,只要是进行“射击动作”的游戏都可以称之为射击游戏。为了和一般动作游戏区分,只有强调利用射击途径完成目标的游戏才会被称为射击游戏。
3.网络游戏对社会积极方面的影响
网络游戏不仅满足了人们体验不同角色、实现自我、释放潜意识和交往这四个方面的需要,而且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传播迅速、广泛,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1)游戏走进教学。目前,很多中小学甚至是职业学校都将网络游戏引入了课堂。游戏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充分利用直观手段丰富感官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新颖、灵活多变的游戏来学习知识,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游戏有利于思维的培养,对于一些难理解、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去理解,让学生始终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2)促进文化发展。科技发展带给网络游戏的仅仅是制作技术上的提升,对于网络游戏本身的内容如何丰富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内容的丰富与文化元素的应用密不可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无论是国内的游戏公司还是国外的游戏公司 ,在制作游戏时均大量地使用中国元素。借助游戏沟通平台的帮助,中国文化元素在世界各地的玩家之间传递,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发展。
(3)促进经济发展。网络游戏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早在2001年度,全球游戏业产值就达到94亿美元,已经超越了电影产业89亿美元的产值。手机、PDA等行业的厂家,凭借网络游戏的发展获得附加产品的增值。网络媒体的广告浏览量成几何级数激增,使网站因此而得到巨大的盈利。另外,网络游戏相关产品的推出催生了新的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4.网络游戏对社长消极方面的影响
(1)引发网络成瘾。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等名词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和熟知,特别是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对社会的影响已成为焦点问题,社会上层出不穷的戒网学校或者机构也饱受社会的非议。
(2)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网络游戏的沉迷,容易让青少年混淆了网络与现实的关系,往往在现实中还扮演着游戏中的英雄,幻想进行砍、打、杀、斗的英雄行为。网络游戏中暴力的宣扬、江湖意识的渲染,让青少年误以为那才是真正的人生,极易形成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让他们走向歧途。
(3)误入消费陷阱。荣誉排行基本上每个网络游戏都会有,而这个设定其实就是一个充值榜,谁充的钱多,谁的级别就高。要想在游戏的江湖有所突破,必然要不停地充值购买装备、升级装备,就在一次次的充值中,由少累多,陷入了消费陷阱。此外,另一种陷阱几乎所有的游戏都存在,就是“首充即送”的活动。一般来说,这种活动没有太高的要求,金额相对比较低,1元到10元不等,玩家只要充值,就能获得看似不错的奖励,这诱惑你一次次地进行充值。当玩家形成惯性之后,就被一步步套牢,每次看似不多的充值让青少年逐渐陷入陷阱。
(4)导致青少年猝死、自杀。随着游戏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这种娱乐方式已经渐渐被大众所接受,青少年玩网络游戏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一方面容易让青少年身心疲惫,极易引发青少年的猝死;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在面对网络游戏的时候缺乏自制力,很容易游戏上瘾。这并不代表青少年本身就想沉迷游戏,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够从游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但是,因为自制力薄弱等原因难以走出游戏的世界,这反而容易引起他们心中的恐慌和焦虑,导致一些青少年最后滋生轻生的念头。 二、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犯罪
1.虚拟的网络环境弱化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场景,由于加进了诸多与现实社会相似的元素,呈现出和现实生活的高度相似性。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是比较固定和单一的,但是在网络中,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身份、职业、角色乃至性格,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另一种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游戏提供的是一种新的存在方式而非简单的娱乐方式。
青少年处在独立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自我意识分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方面,现实自我往往落后于理想自我,二者的不一致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这一矛盾使青少年常常处于不安和焦虑之中,于是他们将自己封闭在网络环境中,通过网络游戏使内心焦虑得到一定的缓解。在虚拟世界中,简单的游戏规则使个体更易成功和实现自我,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尝试,但在现实社会则不可能办到。由于玩家更趋向于对游戏角色的认同,当现实世界与游戏世界出现混淆时,极易使青少年产生角色混乱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他们常常采用游戏中的方式——暴力手段,这是网络游戏诱发青少年现实犯罪行为的一种典型模式。
2.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青少年处于心理、行为上追求独立化的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在现实生活中,其叛逆行为会受到家庭、学校等现实社会组织的压制,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满足。而网络游戏可以让青少年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消除来自现实生活的压迫感和挫折感,获得心理上的解放和自由。但是在网络游戏虚拟的世界中,人物角色地位的提升和财富的积累与现实社会完全不同。网络游戏中依靠的是游戏技巧,方式简单,同时不受现实社会规范的限制,这使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不但不能形成正常的社会意识和道德价值观念,反而强化了其在网络世界中获得的负面的价值观念体系,即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善恶不分的是非观念,不劳而获、追逐享乐的物质欲望。这种消极道德价值观念影响的行为,如果得不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及时矫正,通常表现为违法犯罪行为。
3.消极暴力的网络游戏诱发青少年犯罪
消极暴力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思想观念会产生不利影响。很多内容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色情元素。玩家在玩这类游戏的过程中,能获得极大的感官刺激和精神满足,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体会的。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较成人低,没有足够的是非分辨能力,这种追求感官刺激和享受的暴力色情内容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冲击性,它不仅强烈吸引着青少年玩家,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青少年的体验态度和行为模式,诱发青少年大量的暴力犯罪等犯罪行为。这种暴力游戏玩得多了,其实就淡化了青少年对于暴力的恐惧,使青少年实施犯罪感觉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三、如何预防因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犯罪
1.建立健全立法机制,净化网络环境
目前,我国监管网络游戏的主管机构是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两部门都在自己的权责范围内发布了多项部门规章,如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曾制订颁布规范网络游戏出版活动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文化部专门针对网络游戏监管的部门规章《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和规范网络游戏经营活动的《文化部信息产业部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等。但是其他相关的法律仍是空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尤其是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保护性法律法规,是防治青少年涉网犯罪的首要任务。
2.强化网游企业的社会责任
网络游戏发展至今,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游戏企业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通过加强对网络游戏的规制来引领网游企业承担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减少网络暴力、色情等游戏情节,逐步提高网游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3.发挥好学校、家庭的教育作用
青少年因网络游戏负面影响诱发的很多不良行为乃至于犯罪行为,显示了这个群体在网络行为选择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上的欠缺,加强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观的教育也是防止青少年涉网犯罪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相应的网络道德伦理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网络行为应遵循的伦理规则,树立符合社会和道德要求的、积极的网络观念,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在家庭中,父母也应调整教育态度和方式,从自身做起,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习惯,防止出现对网络和网络游戏的依赖。另外,对于网吧的管理,应将具体的管理规定和监督措施落实到实处,切实将这个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发地点监控起来。
4.拯救网瘾青少年
青少年迷恋网络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拯救青少年就要让他们多接触现实世界,寻找虚拟生活之外更可贵的东西。要让网瘾少年依赖网络发泄情绪的方式转变为积极健康的发泄方式。经常谈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建立与家长、教师、同学交往的满足感,体验现实生活的美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如何拯救网瘾少年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少年期种种不良人格特征都是在幼年时期开始形成的,而到了少年期,不良人格与独立自主的发展相结合,就可能导致越轨行为。比如,现代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依赖心理和无责任感,就是因其在少年期之前受到父母的娇惯,没有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所导致。而到少年期父母要求子女自理时,他们明知该怎么做却不愿做,产生逆反心理,亲子间就产生矛盾冲突。因此,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广大网瘾青少年戒除网瘾、健康快乐地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青少年应牢记健康游戏的忠告: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游戏;青少年犯罪
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接受前卫观念,关注世界前沿问题;又会传播一些颓废甚至反动的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青少年犯罪也日益增多,给青少年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因网络游戏引发的犯罪,笔者试从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谈起,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网络游戏的发展历史分析
1.网络游戏的产生
网络游戏英文名称为Online Game,又称“在线游戏”,简称“网游”,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等功能,具有可持续性的多人在线游戏。
1972年,美国的雅达利公司生产了第一款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游戏,命名为ping-pang。游戏仅仅由分布于屏幕两端的两条横线,与一个在两条横线间移动的圆点组成,模拟两个人打乒乓球。由此,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游戏方面,并实现其商业用途。
2.网络游戏的类型
(1)角色扮演类。角色扮演游戏的核心是扮演。在游戏玩法上,玩家通过扮演角色在虚构的世界中按照结构化规则活动,借助这些活动令所扮演的角色得到发展。
(2)策略经营类。策略游戏提供给玩家一个可以动脑筋思考,处理较复杂事件的环境,允许玩家自由控制、管理和使用游戏中的人或事。
(3)运动休闲类。运动类游戏就是通过控制或管理游戏中的运动员或队伍模拟现实中的体育比赛。大家所熟悉的运动项目都可以在游戏中找到。
(4)休闲类游戏。其主要是登录网络服务商提供的游戏平台后(网页或程序),进行双人或多人对弈的网络游戏。例如,传统棋牌类的象棋、皇家德州扑克和新形态休闲类的三国杀、UNO牌等。
(5)动作游戏类。动作游戏强调玩家的反应能力和手眼的配合。以游戏机为主、电脑为辅。动作游戏的剧情一般比较简单,只要熟悉操作技巧就可以进行游戏。这类游戏有刺激性,情节紧张,声光效果丰富。
(6)射击游戏类。射击游戏简称为STG,也是动作游戏的一种。射击游戏带有明显的动作游戏特点,射击必须要经过一种动作方式来呈现,所以不论是用枪械还是飞机,只要是进行“射击动作”的游戏都可以称之为射击游戏。为了和一般动作游戏区分,只有强调利用射击途径完成目标的游戏才会被称为射击游戏。
3.网络游戏对社会积极方面的影响
网络游戏不仅满足了人们体验不同角色、实现自我、释放潜意识和交往这四个方面的需要,而且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传播迅速、广泛,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1)游戏走进教学。目前,很多中小学甚至是职业学校都将网络游戏引入了课堂。游戏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充分利用直观手段丰富感官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新颖、灵活多变的游戏来学习知识,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游戏有利于思维的培养,对于一些难理解、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去理解,让学生始终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2)促进文化发展。科技发展带给网络游戏的仅仅是制作技术上的提升,对于网络游戏本身的内容如何丰富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内容的丰富与文化元素的应用密不可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无论是国内的游戏公司还是国外的游戏公司 ,在制作游戏时均大量地使用中国元素。借助游戏沟通平台的帮助,中国文化元素在世界各地的玩家之间传递,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发展。
(3)促进经济发展。网络游戏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早在2001年度,全球游戏业产值就达到94亿美元,已经超越了电影产业89亿美元的产值。手机、PDA等行业的厂家,凭借网络游戏的发展获得附加产品的增值。网络媒体的广告浏览量成几何级数激增,使网站因此而得到巨大的盈利。另外,网络游戏相关产品的推出催生了新的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4.网络游戏对社长消极方面的影响
(1)引发网络成瘾。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等名词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和熟知,特别是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对社会的影响已成为焦点问题,社会上层出不穷的戒网学校或者机构也饱受社会的非议。
(2)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网络游戏的沉迷,容易让青少年混淆了网络与现实的关系,往往在现实中还扮演着游戏中的英雄,幻想进行砍、打、杀、斗的英雄行为。网络游戏中暴力的宣扬、江湖意识的渲染,让青少年误以为那才是真正的人生,极易形成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让他们走向歧途。
(3)误入消费陷阱。荣誉排行基本上每个网络游戏都会有,而这个设定其实就是一个充值榜,谁充的钱多,谁的级别就高。要想在游戏的江湖有所突破,必然要不停地充值购买装备、升级装备,就在一次次的充值中,由少累多,陷入了消费陷阱。此外,另一种陷阱几乎所有的游戏都存在,就是“首充即送”的活动。一般来说,这种活动没有太高的要求,金额相对比较低,1元到10元不等,玩家只要充值,就能获得看似不错的奖励,这诱惑你一次次地进行充值。当玩家形成惯性之后,就被一步步套牢,每次看似不多的充值让青少年逐渐陷入陷阱。
(4)导致青少年猝死、自杀。随着游戏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这种娱乐方式已经渐渐被大众所接受,青少年玩网络游戏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一方面容易让青少年身心疲惫,极易引发青少年的猝死;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在面对网络游戏的时候缺乏自制力,很容易游戏上瘾。这并不代表青少年本身就想沉迷游戏,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够从游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但是,因为自制力薄弱等原因难以走出游戏的世界,这反而容易引起他们心中的恐慌和焦虑,导致一些青少年最后滋生轻生的念头。 二、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犯罪
1.虚拟的网络环境弱化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场景,由于加进了诸多与现实社会相似的元素,呈现出和现实生活的高度相似性。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是比较固定和单一的,但是在网络中,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身份、职业、角色乃至性格,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另一种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游戏提供的是一种新的存在方式而非简单的娱乐方式。
青少年处在独立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自我意识分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方面,现实自我往往落后于理想自我,二者的不一致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这一矛盾使青少年常常处于不安和焦虑之中,于是他们将自己封闭在网络环境中,通过网络游戏使内心焦虑得到一定的缓解。在虚拟世界中,简单的游戏规则使个体更易成功和实现自我,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尝试,但在现实社会则不可能办到。由于玩家更趋向于对游戏角色的认同,当现实世界与游戏世界出现混淆时,极易使青少年产生角色混乱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他们常常采用游戏中的方式——暴力手段,这是网络游戏诱发青少年现实犯罪行为的一种典型模式。
2.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青少年处于心理、行为上追求独立化的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在现实生活中,其叛逆行为会受到家庭、学校等现实社会组织的压制,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满足。而网络游戏可以让青少年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消除来自现实生活的压迫感和挫折感,获得心理上的解放和自由。但是在网络游戏虚拟的世界中,人物角色地位的提升和财富的积累与现实社会完全不同。网络游戏中依靠的是游戏技巧,方式简单,同时不受现实社会规范的限制,这使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不但不能形成正常的社会意识和道德价值观念,反而强化了其在网络世界中获得的负面的价值观念体系,即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善恶不分的是非观念,不劳而获、追逐享乐的物质欲望。这种消极道德价值观念影响的行为,如果得不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及时矫正,通常表现为违法犯罪行为。
3.消极暴力的网络游戏诱发青少年犯罪
消极暴力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思想观念会产生不利影响。很多内容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色情元素。玩家在玩这类游戏的过程中,能获得极大的感官刺激和精神满足,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体会的。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较成人低,没有足够的是非分辨能力,这种追求感官刺激和享受的暴力色情内容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冲击性,它不仅强烈吸引着青少年玩家,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青少年的体验态度和行为模式,诱发青少年大量的暴力犯罪等犯罪行为。这种暴力游戏玩得多了,其实就淡化了青少年对于暴力的恐惧,使青少年实施犯罪感觉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三、如何预防因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犯罪
1.建立健全立法机制,净化网络环境
目前,我国监管网络游戏的主管机构是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两部门都在自己的权责范围内发布了多项部门规章,如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曾制订颁布规范网络游戏出版活动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文化部专门针对网络游戏监管的部门规章《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和规范网络游戏经营活动的《文化部信息产业部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等。但是其他相关的法律仍是空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尤其是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保护性法律法规,是防治青少年涉网犯罪的首要任务。
2.强化网游企业的社会责任
网络游戏发展至今,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游戏企业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通过加强对网络游戏的规制来引领网游企业承担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减少网络暴力、色情等游戏情节,逐步提高网游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3.发挥好学校、家庭的教育作用
青少年因网络游戏负面影响诱发的很多不良行为乃至于犯罪行为,显示了这个群体在网络行为选择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上的欠缺,加强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观的教育也是防止青少年涉网犯罪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相应的网络道德伦理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网络行为应遵循的伦理规则,树立符合社会和道德要求的、积极的网络观念,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在家庭中,父母也应调整教育态度和方式,从自身做起,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习惯,防止出现对网络和网络游戏的依赖。另外,对于网吧的管理,应将具体的管理规定和监督措施落实到实处,切实将这个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发地点监控起来。
4.拯救网瘾青少年
青少年迷恋网络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拯救青少年就要让他们多接触现实世界,寻找虚拟生活之外更可贵的东西。要让网瘾少年依赖网络发泄情绪的方式转变为积极健康的发泄方式。经常谈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建立与家长、教师、同学交往的满足感,体验现实生活的美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如何拯救网瘾少年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少年期种种不良人格特征都是在幼年时期开始形成的,而到了少年期,不良人格与独立自主的发展相结合,就可能导致越轨行为。比如,现代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依赖心理和无责任感,就是因其在少年期之前受到父母的娇惯,没有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所导致。而到少年期父母要求子女自理时,他们明知该怎么做却不愿做,产生逆反心理,亲子间就产生矛盾冲突。因此,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广大网瘾青少年戒除网瘾、健康快乐地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青少年应牢记健康游戏的忠告: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